「日日是好日」,哉麼可能?心態端正就能解決問題嗎?心境改變就能高高興興地過日子嗎?這句話出自佛經《碧巖錄》,唐末五代雲門文偃禪師一日坐堂說法,雲門垂語云:「十五日已前不問汝,十五日已後道將一句來!」自代云:「日日是好日」。如果只是字面這麼簡單直給的理解為每天都是好日子,似乎也不必非要雲門大師出來說吧?
「有浪Story」本期來看看這部日本電影《日日是好日》,對,這是一部日本茶道電影。茶道有多慢,這部電影就有多慢,卻不會枯燥悶氣,讓人看得很舒服。起初看到這個電影名字,還以為是譁眾取寵,就如以往有些西方電影對博大精深中華文化浮於表形的刻板理解,或是日本電影人高舉茶道禪語曲高和寡地拒觀眾於千裡之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這部電影竟能給我恰到好處的觀影體驗,簡單來說,就是影片以二十四節氣來剖析一眾茶道從者的生活片段,故事非常簡單,不存在看不看得懂,不像科幻劇和懸疑劇都需要燒腦拆解隱匿劇情。倘若是深入挖掘,就當然可以從影片中找出更多的茶道旨趣和生命智慧。縱然找不出來,簡單地看成茶道習成的小品故事,也是非常有趣。於不同觀影者。見山是山,不是山,無妨。時候到了,緣分具足,自然就會看到花葉中的妙趣。歲末年初,聖誕元旦,又值金雞獎在廈門舉辦,迎來送往親朋歡聚。果斷延期發文留多一周時間,就是想把這篇「日日是好日」充分構思寫透徹,無論「電影」還是「禪語」,我都想表達自己切身體悟,影片故事承載的哲理高深莫測,我試著發掘個中禪味儘量讓其落地。
影片講述20歲的女主大學生典子(黑木華飾)對前途充滿迷茫,在假期中無所事事。經母親的推薦,她與表姐美智子(多部未華子飾)一起到自家附近的茶道教室學習茶道。起初沒把這當回事的她,在嚴謹的武田老師(樹木希林飾)指導下接觸了茶道世界。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體會,對茶道一無所知的典子慢慢地體悟到了「負重若輕」「先形後心」這樣的道理,茶道也默默陪伴她度過了許多個春夏秋冬和人生起伏。24年中,經歷了求職困難、失戀、父親去世,典子逐漸明白了茶室掛幅「日日是好日」的真正含義。
岡倉天心在《茶之書》中指出日本茶道的繁文縟節其實是在培養人的儀式感、人的禪意、以及對自然的敏感與敬畏。兩個女孩典子與美智子初次接觸茶道,十做九錯在所難免,舉手投足,甚至連呼吸都要歸零重學,日本茶道近乎不講理的繁複細節引來觀眾暗自偷笑,遠觀已覺得夠折騰。日本的茶道步驟繁雜,如將水指抬起到胸口高度然後走進房裡,中途不能把水晃得叮噹響,可以想像自己腋下夾了一個雞蛋。然後手肘併攏,手指收攏,放下水指的時候,要將兩手的小指指腹先撐在榻榻米上再放下,重的東西要輕輕舉起,輕的東西要重重舉起。進門要先邁左腳,絕對不要踩到門檻和榻榻米的邊緣,注意一張榻榻米要走六步;再如茶道中有中水、底湯的說法,水要舀正中間,熱水要舀底部,另外要耐心等待水滴自己滴落;還有攪動茶沫時,要將泡沫攪出月牙形的茶水面等等。影片產生不少金句,比如由武田老師口中說出的這句:「取物之道,舉重若輕,舉輕若重。」
問到茶道是否只追求形式主義,武田老師用一句話作結:「茶道最講究的是形,先把形做出來了,之後其中才會有心。」這不就是中國古語所說「熟能生巧」嗎?就是讓你先去模仿,模仿的次數多了,形成肌肉記憶了,自然就熟練了,然後便會自如,自如便會優雅。但日本茶道更深一層的是,強調要用心去感受每一處細微,只有這樣帶入自身去體悟,你才能辨別出熱水攪動與冷水倒入的聲音不一樣,梅雨與秋雨的聲音也是不同的。武田老師更加注重細微和專注,強調專注做好眼前事的重要性,以及感受和體悟。她那種骨子裡透出來的典雅與端莊,不禁讓人望塵莫及。還有,學會通過多看實物來培養眼力,比如看茶碗的重量、圖案、手感,品味捧在手中的感覺,這些都會讓人受益匪淺。
「茶道重心形,要習慣而非學習」,這就引申出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理性與感性。大概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理性動物,因為人類就是貴在有思維才置頂萬物之靈,典子和美智子一起在茶道文化的大門外,一開始就被形形色色的手勢、動作、步伐等規則條律攔下。「茶道為何如此執著?」學生就應該不恥下問,並且我們都期望,老師之所以稱得上老師,就是能夠在其專業領域上事事答疑解惑。「嘛?也沒有特別原因,很多事情都沒有原因。」武田老師回復的不置可否,老師更為不解的是,為何年輕人總是大腦行先,忘記用身體感受,凡事都要理清效益回報,看不出意義價值,就視為不必要,不必要就不做。但大家未必了解到的是,喝茶只是茶道過程中的一環。
影片還有很多金句,有些是武田老師口中帶出,有些是典子研習茶道得著。「世上的事有兩種,一種是立刻能理解,一種是未能立刻理解。立刻能理解的,只需經歷一次就夠了;立刻理解不了的,要花費大量時間慢慢消化。小時候家人帶我去看一部黑白電影,結果悶得發瘋;近期再把電影拿出來看,沒想到哭得亂七八糟。」
影片用24節氣和24年作為時間軸,展開敘事典子研習茶道的過程和人生起伏,用鏡頭、聲音無限接近和融入自然,蟬聲雨聲庭院花木,四季更迭。而我尤其喜歡的是電影中對掛軸卷繪的抽寫。典子起初看到茶室裡的字幅,念不出也看不明,只知是說好日子常在。後來武田老師說卷繪要當成畫來看,不去用腦子想,見字如瀑布奔流,亦如滄海一粟,意境尤勝現實。還有前文提到過的,冷水和熱水的聲音如此不同,梅雨和秋雨也可以當成茶點的配樂,只是我們的大腦主宰太多太久,不妨閉上眼睛釋放感官。所謂「金錢買不到的快樂」,其實就是說的這種靠人為安排不來的人生樂事。很多時候我們只能靜待,時機蒞臨,人自然能從歲月中萃取年華裡的果實。這種感覺就像飲茶的回甘一樣,如果你沒有體會到,只是還沒有到來,仍需靜待。
我們剛提到了24年,典子初拜師武田老師時是狗年,老師給她拿了一個印有犬圖畫的茶碗,狗年才用這個碗,就是說每12年才會用一次。影片後期某個新年,眾人穿上和服秀麗登場,典子拿起茶碗一看,又是繪著犬圖畫的那隻茶碗,二十四載就在時光不經意間閃過,五味紛陳。節氣更迭四季如常,景色會騙人,其實每年的春秋都只會出現那麼一次。老去的父母,漸行漸遠的朋友,新加入的家庭成員,新誕生的嬰兒。人們只記得量度臉上的皺紋,武田老師卻說茶道即專注眼前的一切,忘掉思考忘掉雜務,讓身體自然流動,與周圍的人做「一期一會」的交集、共情和相互指教,活到九十九依然謙遜求學,日日仍是好日。不急著去完成的茶湯儀式,就如同不急著去理解這部《日日是好日》的電影一樣。
雨天聽雨
雪天觀雪
夏天體會酷暑
冬天感知寒冷
所以日日是好日
在自然的四季裡 我們去感受萬物的變化
在生命的四季裡 我們去體悟不同的境遇
變是世界 不變的是內心
寵辱不驚 閒看花開花落
——《日日是好日》
音樂平臺限制原因,我放在標題下開篇音樂《End Of A Journey》並非影片原音配樂,選了一首神秘園「旅程的終點」,小提琴緩緩流淌帶出來一絲絲優雅的憂傷,唯美旋律總能找到縫隙沁入你的內心深處……
「日日是好日」
作為日本茶道電影,我的觀影體悟以上文字如是
作為禪宗機緣之語,更似電光石火充滿生命智慧
人生還真是有許多無奈,有時充滿著痛苦的悲劇,像夢想的破滅、升遷的受阻、病人的苦痛、骨肉的分離、情人的背叛、英雄的遲暮…… 這些十之八九的不如意常常讓人愁容滿面,哉麼能說「日日是好日」呢?如何破解雲門禪師此語的妙理禪機呢?
首先,是心境和態度。在我們凡人看來,人生應當是讓人快樂的,所以會有趨樂避苦的心理,都喜歡享受快樂而害怕悲苦。而在大徹大悟的禪師看來,人生是讓人品味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喜怒哀愁都是人生的百味,都值得去體驗、去玩味,而非僅僅體驗甜蜜和快樂。所以,對待痛苦和悲離這些凡人不願接受,但確是人生無法逃避的組成部分,他們也能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
其次,是靜心和接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不過是對某一個時間發生的某一具體事件的感受,這種感受是粗淺的、表面的,而在禪師看來,喜悅與憂慮相對,苦與樂只是一念之差,人不能決定天氣的陰晴,卻可以選擇心情的悲喜。雖然他們也有悲苦,但是味道只是如同濃茶之苦,而有別於凡人的黃連之苦。
再次,是本心和坦然。常人所感受到的苦打上了社會價值觀的烙印,所表現出的怒、哀是給別人看的,而禪師是依本心自性生活,無需裝模作樣,所以能坦然地面對一切,所以"日日是好日"。
至此,無論日本茶道「先形後心」改變心境,還是雲門禪師依「本心自性」坦然面對,總覺得還差一點點非常「落地」的說服力?倘若遇到極端災難的情況該如何面對?雲門大師是否對極端危機能有解惑方案?
像颱風掀翻了屋頂,孩子被洪水衝走了;地震毀壞了家園,丈夫杳無音訊;疫情蔓延封城隔離,沒有米沒有水沒有菜;甚至染上了新冠…… 這樣還說「日日是好日」嗎?還會喊加油嗎?還會說感恩嗎?還是直接說「我撐不住了」?心態端正能解決問題嗎?心態還能夠保持端正嗎?像雲門大師這樣的高僧大德當然會想到這些極端的、萬一的不幸,所以才要「日日是好日」?!
誠如良寬禪師所言:「災難到來時隨遇而安,死亡臨頭時欣然而受,此乃脫離災難之妙法也。」當災難降臨時,千萬不要胡思亂想,只要內心不與災難相應,自然不會為其所苦。這就是禪。不愧是一代禪僧良寬所說的話。良寬上人,這位日本江戶時代曹洞宗的大禪師,遇到大地震發生時是這種心境。而我們普通人呢?無論什麼災難臨頭,都泰然受之,即使得了重病,也不會心神不安?有人要殺了你,也能笑而雙手合十?沒有這樣的心境,就沒有資格大言不慚什麼「日日是好日」?!
心若達不到絕對無之境地是做不到這樣的。正如網絡上看到這句話:明歷歷、露堂堂、縱貫三世,橫通十方的絕對無之心稱作「摩訶」,即「摩訶般若」的「摩訶」。翻譯過來,即「大」。
心境之大,更要「日日是好日」!
加「星標」不迷路,重要的事情再說一次。不想錯過精彩推文,看完文章順手「點讚」或「在看」,把「有浪Story」設為「星標」,就可以準時與我見面一起看電影了🎥。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