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繪製中國示意性地圖?編輯給您提建議

2020-12-12 騰訊網

  對於公開出版、傳播和展示的地圖,我國有嚴格的審核流程。科技期刊中涉及到的中國地圖大多是「示意性」地圖,若地圖中存在錯誤不能通過審查,則需要修改後再次送審;反覆送審將影響到論文的出版,並嚴重延長論文的出版周期。那麼,作者在繪製中國示意性地圖時常見的錯誤有哪些呢?現將編輯工作中遇到的常見問題進行歸納總結,並以實例進行說明。

  1

  內容壓蓋國界線

  如圖1所示,圖例內容壓蓋國界線而導致國界線不全。類似這種問題,在繪製圖件時可將圖例位置下移,出露完整的國界線。

  圖1 壓蓋國界線示例

  2

  附圖與主圖內容不一致

  南海諸島作為附圖時,必須與主圖一樣表示有關的專題內容。以圖2為例,主圖紅色方框(a)中標註有城市名稱,而紅色圓圈(b)中缺少城市名稱,導致附圖內容與主圖內容不相同。這裡需要特別指出,主圖與附圖「專題內容一致」,不僅僅包含「文字內容一致」,也包括「顏色一致」,這也是作者經常忽略的地方。

  圖2 附圖繪製常見錯誤

  3

  陸地線與海岸線混淆

  圖3中陸地界使用黑色線,而紅色圓圈(a)中的陸地界使用了藍色線,此處應按照陸地界表示,將藍色線更改為黑色陸地線。

  圖3 海陸界、九段線和島點的常見錯誤

  4

  九段線繪製不全

  只有在比例尺≤1:1億時南海諸島歸屬範圍線才可以使用七段線表示;在其他情況下,九段線不可或缺,例如圖3(b)中的九段線不全。

  5

  釣魚島和赤尾峪島點缺失或位置有誤

  中國示意性地圖只有在比例尺≤1:1億時,可不表示釣魚島、赤尾峪;其他情況下,包含有臺灣省的圖幅範圍,必須繪出釣魚島和赤尾峪,且島點位置要正確(圖4(B))。值得注意的是,赤尾峪在124°30′經線以東,26°00′緯線以南;例如,圖3(c)中的島點位置就出現了偏移。

  6

  未定國界線繪製錯誤

  當使用實線表示國界時,未定界用虛線段表示,例如圖4(A)所示。當使用色塊表示中國疆域時,未定界可不表示。

  圖4 國界線繪製易錯點示意圖

  7

  國界線位置有誤

  在國界線折點處最容易出現錯誤,有8處需要特別關注。圖4中標記的1-8,在繪製時的注意事項如下:

  國界線在45°緯線以北且相離;

  國界線折點在135°經線以東;

  國界線在120°經線以東;

  國界線在120°經線以西;

  國界線在45°緯線以北;

  國界線折點在105°經線以東;

  國界線下切經緯線交點並經過東經80°以西;

  國界線在30°緯線以北。

  為了能夠繪製出正確的中國示意性地圖,建議在自然資源部網站下載標準地圖,並以標準的中國示意性地圖作為底圖進行繪製

  本文內容依據《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若干規定(國測法字[2003]1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地圖技術審查中心編制的《地圖常見錯誤100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網站,圖1-3的底圖來自《中國科學》雜誌社。本文提供的圖件不代表本地圖符合地圖編制規範,圖件只是對地圖常見錯誤進行表述,不代表地圖錯誤僅局限於文中內容。未經許可,不可轉載。

  作者簡介

  魏建晶

  2003年於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此後加入《中國科學》雜誌社,目前擔任《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編輯部主任。

  「編輯微講堂」是《中國科學》雜誌社傾心打造的編輯與作者交流欄目,旨在討論與科技期刊出版相關的話題,以編輯的視角幫助作者了解中、英文論文寫作和投稿過程中的規範和流程,出版倫理道德方面需注意的問題等。揚編輯之長,解作者之惑,搭編讀之橋,圓強刊之夢!歡迎留言,你問我答!

相關焦點

  • 測繪局下發通知進一步規範中國示意性地圖的使用
    最近,各地陸續發現一些商品包裝、廣告、宣傳品等使用的中國示意性地圖,未能完整、準確地反映中國領土範圍,或隨意用其他圖形遮蓋中印邊界走向、臺灣島等,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為進一步規範中國示意性地圖的使用,國家測繪局下發通知重申有關要求。    通知強調,一要充分認識使用正確中國示意性地圖的重要性。
  • 專家建議 | 如何避免「問題地圖」?
    給出了相關注意事項,並對學術論文中地圖的合理使用,以及地圖類插圖的具體處理辦法給出了建議。《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補充規定(試行)》規定繪製中國地圖(含示意性中國地圖)應完整表示中國領土,不得隨意壓蓋中國地圖圖形範圍;使用繪製地圖,應當執行國家有關地圖編制標準,遵守國家有關地圖內容表示的規定。
  • 實用技術 | 如何用R繪製並填充相對正確的世界地圖
    ggplot() + geom_sf(data = worlddata, aes(fill = estimate), colour = "#525252",size=0.3)+ #繪製世界地圖並按照estimate欄位中的數據上色 geom_sf(data = SCSislands, colour = "#525252")+ #繪製南海諸島
  • 在中國早期,人們繪製出世界地圖是什麼樣子?
    在沒有衛星環繞,無法以上帝視角洞察萬物的時代,繪製世界地圖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然而,長期引領世界,並建立了中華朝貢體系的古中國,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開始了世界地圖的繪製。華夷圖墨跡復原《華夷圖》刻於北宋時期,縮小了地圖的繪製範圍,僅保留了印度、非洲(地圖左下角)等部分重要地區。該圖對於非洲的描繪雖然簡單粗略,但依然正確的繪製出了非洲之角,及倒三角形的非洲南段,只不過圖中的非洲南段錯誤的指向了東方。
  • 【解密】古人如何繪製地圖?
    自古至今,地圖所起的作用正是如此,有了經緯度的地理坐標,我們才有明確的「方位感」。如今各種導航讓我們的出行十分方便,那麼古代人又是如何繪製地圖的呢?翻看那些老地圖,實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的一看就是出自畫師之手,房舍儼然,山川河流工筆勾勒;有的圖文並茂,將物產、民風一一收納,東海產黃魚,就真有一條黃魚附在「海裡」,而一朵棉花,則長在新疆的版圖上。殊不知,古人繪製地圖的學問也很大。
  • 使用REmap繪製中國地圖
    上次我們介紹了使用ggplot2繪製中國熱力地圖,需要溫習的同學可以點擊以下連結 使用ggplot2繪製中國地圖  。
  • 如何獲得可編輯的專題分析地圖底圖?
    一個是將地圖細部一鍵轉為矢量格式。今天重點講一下將地圖細部一鍵轉為矢量格式的這個功能。工具入口首先,我們可以從城市肌理底圖的左側工具欄進入此工具,此時會自動加載原先地圖窗口中的位置。或者直接從wis-ai.com/map/m2v 這裡訪問,訪問此連結,將默認加載北京市團結湖公園附近的一個位置。打開工具後,我們能夠看到在線地圖中加載了一個類似以下樣式的地圖。
  • 古代沒有衛星,地圖要如何繪製,有一個人解決了這項難題
    前江推後浪,到了西晉後,有一位人才橫空出世,他就是裴秀,裴秀對地圖非常感興趣,經過前人各式各樣的繪製地圖,裴秀從中得出新的經驗結論,對於如何繪製地圖,他認真歸納,多次突破,他最終提出了「製圖六體」法,並且沒有別人的幫助,他一個人就完成了《禹貢地域圖》,這也是我國歷史上完成最早的地圖集。
  • 使用 hchinamap / highcharter 繪製交互式中國地圖及中國各省地圖
    China  遼寧      46#>  7 China  吉林      67#>  8 China  黑龍江    80#>  9 China  上海       8#> 10 China  江蘇      50#> # … with 517 more rows繪製中國地圖
  • 古代人如何繪製地圖?古希臘人完全靠步行丈量
    雖然技術的發展讓繪製地圖變得相當簡單,但是人類事實上花了幾個世紀的時間來完善繪製地圖的技術。那麼你知道古人如何繪製地圖嗎?可能有人會認為地圖描繪的都是陸地、河流和道路,但最早的地圖實際上描繪的是夜空,也就是說,描述的是人們對天空觀察的結果。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沒有高科技手段,古人是如何繪製來的?
    據史料記載《坤輿萬國全圖》是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和明代科學家李之藻合作的一副世界地圖,於1602年在北京付印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利瑪竇在繪製《坤輿萬國全圖》時參照了西方世界地圖,但並沒有採用將歐洲作為世界中心的一貫做法,而是將東亞地區居於世界地圖中央,這樣一來中國便位於了世界的中央,這也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新模式。
  • 中國將繪製新版《中國癌症地圖集》
    原標題: 中國將繪製新版《中國癌症地圖集》  東方網9月15日消息:記者15日從科技部獲悉,2014年由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部署的「《中國癌症地圖集》編制」項目已經啟動,將繪製、出版以縣(區)為單位的新版癌症地圖集,建立區域性癌症流行情況大型元資料庫和共享資料庫。
  • 美國展出十七世紀西方繪製的中國地圖(圖)
    今年這裡興建的中國園一期工程順利完成,八月五日起向公眾開放預展六個月。館方為配合中國園預展,特意薈萃全美的蓮、蘭、梅、竹、菊形象的詩書畫、織品、陶瓷、玉器等中國精品,舉辦以中國古代傑出詩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意境藝術展。  藝術展以十七世紀西方精心繪製的中國地圖拉開序幕,它是1664年一套荷蘭世界地圖的第九冊,描繪了古代中國的北京和一些省份。
  • 親愛的,這才是中國地圖正確的打開方式
    @自然資源部 指出了問題地圖存在的多項錯誤, 同時表態:正確的國家版圖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象徵,體現了國家在主權方面的意志和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外交立場。將進一步強化國家版圖意識的宣傳教育,提升公民的國家版圖意識,優化標準地圖服務,更好的引導公眾正確使用各類地圖。
  • 古代沒有衛星測繪儀,如何繪製地圖?
    《禹跡圖》是中國經實測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傳世地圖,原石現在保存在陝西西安的碑林中,反面是《華夷圖》。《禹跡圖》左上方刻有:"禹跡圖,每方折地百裡,禹貢山川名,古今州郡名,今山水地名,阜昌七年四月刻石。"地圖定向為上北下南,與我們現在的地圖方位一樣。《禹跡圖》繪刻於宋代,作者不詳。
  • 地圖:地理科技寫作的「痛點」 知多少?
    針對地理科技寫作中經常遇到的地圖插圖問題,特邀請西北師範大學地理信息科學系潘竟虎教授簡要總結整理了其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提出了製作地圖插圖需要注意的有關事項,並對地理科技寫作中地圖的合理使用和地圖類插圖的「正確打開方式」給出了建議。地圖無小事,使用須規範。快來圍觀吧,看看究竟地理科技寫作中的地圖「痛點」 究竟有多少。
  • 【專欄】企業為什麼需要繪製客戶體驗地圖?
    根據客戶體驗地圖,我們就能發現那些給客戶帶來不好體驗的做法,改善企業的內部流程,讓員工明確該做什麼,並且每次都這麼做,做到標準一致,流程一致,從而贏得客戶的信任,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不同部門和不同業務的客戶體驗地圖也不盡相同,並非所有的客戶體驗地圖都能給企業帶來價值,在業務活動中不能正確使用體驗地圖,就無法給企業帶來應有的價值。
  • 61期~德國總理默克爾送給中國的繪製於1735年的中國地圖(上)
    2014年3月底,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宴請到訪的中國領導人時,贈送了一幅繪製於1735年的「中國地圖」,默克爾稱:「這是德國繪製的第一幅精確的中國地圖。」這,就是德國人約翰·馬蒂亞斯·哈斯所作的《 REGNI SINAE vel SINAE PROPRIAE Mappa et Descriptio Geographica》,此為地圖刊印時所用的拉丁文,中文大意為《中華帝國或中國正確的地圖及地理描述》。
  • 中國古代地圖出現在何時?當時是如何製作的,地圖用在哪兒?
    中國古代地圖出現在何時?當時是如何製作的,地圖用在哪兒? 我們生活在現在的人們對於地圖是相當熟悉,工作和生活中越來越離不開地圖,去一個單位或地方,駕車旅遊等等都用上了電子地圖了。但是你們知道在古代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地圖的嗎?我們的先民在那個時候是怎麼樣製作地圖和實用地圖的呢?
  • 【人口普查進行時】沙市區:如何繪製人口普查地圖
    地圖是入戶普查的指南針、導航器、千裡眼順風耳。在指導普查過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多年普查來看,引導普查員精確定位普查對象,完成普查登記,確保不重不漏,是查遺補漏的千裡眼。作為縣區級人普辦,怎樣才能保證地圖製作質量,下文單純從繪圖軟體方面談談繪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