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世界很大,然而人類本就是渺小的,面對著大千世界,則是充滿著好奇,總是想要遊覽世界每一個令人驚豔的地方。而如今,不論去任何地方,也不怕找不到目的地,因為現在科技發達,開發出了很多電子地圖,並且能夠跟隨著定位,又或者導航,到達想要去到的地方,這樣的通訊技術給人們帶來了便捷。
可在古代並沒有這樣高科技的技術,要知道,從前就連車馬都很慢,更別提能夠通過其他途徑來解決定位導航這個問題。科技的發展,讓人們利用現有的衛星技術就能將一張衛星圖製作成高清的地圖,然而古代沒有衛星,那麼他們的地圖又是怎樣繪製完成的,即使沒有發達的設備,也阻擋不了這樣一個人,他親自為人們解決了這一難題。
早期的地圖測量
面對著殘酷的現實,人們只好腳踏實地對每一個地方進行實地測量,不論是什麼樣的地圖,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代的測量,可以說十分的艱難,沒有快捷的交通工具,只好憑藉著人力邊走邊測量,顯然這是最靠譜也是唯一的辦法。相傳,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他為了能夠精準地丈量每一寸土地,不惜一切代價,徒步走了幾十萬裡,才完成了土地測量,這種形式很辛苦。
隨著時間的流逝,到了漢代時期,就流行出了一種新的方式,人們研製出一種分上下兩層的馬車,很奇特的是,馬車的每一層都有假人,每當馬車行一裡的時候,下面的假人就會擊鼓來告示人們,而馬車行駛了十裡地時,上面的假人也會隨之響鈴一次,這樣一來,就比徒步測量要輕鬆得多,人們也就只需要記錄下響鈴和擊鼓的次數,後來,人們將這種方法稱做「記裡鼓車」,所計量的那輛車則叫做「大章車」。
裴秀提出「製圖六體」法
雖然這樣的方法能夠解決一時之需,可是對於總的來說,這並不能有一個質的跨越。前江推後浪,到了西晉後,有一位人才橫空出世,他就是裴秀,裴秀對地圖非常感興趣,經過前人各式各樣的繪製地圖,裴秀從中得出新的經驗結論,對於如何繪製地圖,他認真歸納,多次突破,他最終提出了「製圖六體」法,並且沒有別人的幫助,他一個人就完成了《禹貢地域圖》,這也是我國歷史上完成最早的地圖集。
眾所周知,地圖是很複雜的,他必須精確每一個數據,裴秀繪製出的地圖,可以說和我們現在所學習的地圖相差不大,僅憑一己之力,成了被後世用來學習的模板。後來,中國古代的地圖,大多數都是用這個方法來繪製的,而裴秀被科學技術史學家稱為「中國科學製圖學之父」,可想而知,裴秀做出的貢獻有多大。
據相傳,裴秀繪製此地圖時,他將製作地圖分為六條原則,而這六條原則分別是分率、準望、道裡、高下、方邪、迂直。這些陌生的詞彙,想必沒幾個人能夠理解的透徹,分率其實就是指我們現在很熟悉的比例尺,這是能夠反映出地圖中的線條和面積比例的;準望即方向,用來確定各個地方地貌、地物彼此間的相互方位關係;而道裡就是距離的意思,高下指的就是高度,方邪就是坡度問題,而最後一個迂直就是指高低與距離的換算,這樣一解釋,是不是更容易明白,由此可見,裴秀的聰穎過人。
裴秀做出的貢獻值得人們稱讚,可是畢竟受了時代的限制,這種方法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反而它有著很大的缺陷。地球是圓的,而這恰好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地球作為球體,又將如何繪製?這些問題顯然沒有得到很完美的改善。但在裴秀這一時期,他首次明確地提出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製理論,對清代以前的地圖繪製有著重大的影響,非常具有劃時代意義。直到明末時期,西方的地圖繪製技術傳入了中國,中國繪製地圖的方式這才漸漸得到了改變,並因此一步步完善,才有了更好的地圖出現。
結語
不得不說,裴秀做出的努力不可磨滅,時代在更替,他依然是我國的製圖學之父,可能沒有多少人對他印象深刻,甚至沒有人聽說過,但他的名字深深刻在了歷史史冊上。我們應該牢牢記住這些偉大的人物,沒有他們,何來如今的進步發展,您是否也這樣認為呢?對於裴秀的故事,您又存在著怎樣的看法?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