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回復「1」領取軟體免費授權
地球地理 | 作者 / 文史君說 整理 / 白水
概述如今衛星的導航的用處很大,我們的生活是不能離開衛星導航的,就比如繪製地圖,要靠衛星在天空中拍攝並且對地面傳輸數據,由此才有了如此精準詳細的現代地圖,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很疑惑這樣一個問題,人類上個世紀才發明了衛星,那麼我們中國古代是如何繪製出地圖的?(關注微信公眾號「水經注GIS」,回復「下載器」獲取插圖所示地圖軟體)中國古代地圖學原理的規範化始於西晉的裴秀。唐宋時期,隨著地圖學技能的不斷提高,出現了越來越多超越上一代的地圖和地圖學理論,標誌著我國地圖學水平的開始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如今衛星的導航的用處很大,我們的生活是不能離開衛星導航的,就比如繪製地圖,要靠衛星在天空中拍攝並且對地面傳輸數據,由此才有了如此精準詳細的現代地圖,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很疑惑這樣一個問題,人類上個世紀才發明了衛星,那麼我們中國古代是如何繪製出地圖的?中國地圖學史上的大家——裴秀宋代的地圖製作比唐代更加多樣化,應用範圍也大大擴大。宋代地圖學水平最具代表性的是《禹跡圖》和《華夷圖》。
根據這兩幅畫上的銘文,這兩幅畫創作於福昌七年(1136年),現藏於西林碑林博物館。
這兩幅畫從繪畫原理上遵循了裴秀和賈耽的繪畫原則。原來的《華夷圖》是賈耽所作的《海內華夷圖》。因為這兩幅地圖都是碑刻圖,歷經近9個世紀的風雨,地圖內容仍然可以從這兩幅地圖的地形圖中得知。
而《禹跡圖》則採用了從賈耽所繼承的計裡畫方的製圖原則,每方折地百裡,其中橫方有71,豎方73,總共5110方,這種製圖也大大提高了地圖繪製的精度。《禹跡圖》中「禹跡」二字代指「大禹的足跡」,此圖顯然受到了《尚書·禹貢》的影響。它包括《禹貢》中所記述的九州、河流與山川的名字,其中還與當地的地理進行了古今對照。根據學者所推,《禹跡圖》的作者極有可能是宋代大學者沈括。總結中國的地圖製作從兩晉開始就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從裴秀的「製圖六體」到賈耽的「計裡畫方」的製圖原則,都為中國古代地圖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兩人所留下的地圖真跡已不復存在,但是其地圖繪製的理論卻為宋代所繼承,使得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宋代的地圖窺見宋以前中國古地圖的樣貌。韓昭慶:《中國地圖史研究的由今推古及由古推古——兼評餘定國中國地圖學史》,《復旦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1期。王成祖:《中國古代地理學(先秦至明)》,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推薦閱讀:
四種方法,讓你足不出戶鳥瞰珠峰!
如何下載自己家鄉50年前的高清衛星圖
英國巨石陣千古之謎
沒有人類的地球將會是什麼樣子?
如果沒有了月球會怎樣?
更多文章 戳此查看
長按關注水經注,我們與你更近一步
地圖下載 | 地圖發布 | 數據處理 | 項目訂製
▲請拔打24小時熱線:400-028-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