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上的中國:帶你看看中國古代地圖製作的歷史

2021-02-13 水經注GIS

點擊藍字關注,回復「1」領取軟體免費授權

 地球地理 | 作者 /  文史君說  整理  /  白水 

概述如今衛星的導航的用處很大,我們的生活是不能離開衛星導航的,就比如繪製地圖,要靠衛星在天空中拍攝並且對地面傳輸數據,由此才有了如此精準詳細的現代地圖,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很疑惑這樣一個問題,人類上個世紀才發明了衛星,那麼我們中國古代是如何繪製出地圖的?(關注微信公眾號「水經注GIS」,回復「下載器」獲取插圖所示地圖軟體)中國古代地圖學原理的規範化始於西晉的裴秀。唐宋時期,隨著地圖學技能的不斷提高,出現了越來越多超越上一代的地圖和地圖學理論,標誌著我國地圖學水平的開始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如今衛星的導航的用處很大,我們的生活是不能離開衛星導航的,就比如繪製地圖,要靠衛星在天空中拍攝並且對地面傳輸數據,由此才有了如此精準詳細的現代地圖,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很疑惑這樣一個問題,人類上個世紀才發明了衛星,那麼我們中國古代是如何繪製出地圖的?中國地圖學史上的大家——裴秀
在我國地圖學史上,西晉時期第一位文獻記載豐富的製圖員是裴秀。裴秀是河東縣聞喜(今山西運城)人曹魏時期,裴秀在宮中佔有重要地位,從西晉到石空,裴秀開始專心於地圖測繪。《晉書·裴秀傳》載:「作《禹貢地域圖》十八篇,藏於秘府。」,文獻有明確記載,裴秀曾製作了《禹貢地域圖》,經過上奏而「藏於秘府」,而這種地圖只有文臣或者帝王貴族們才有機會閱覽。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部《禹貢地域圖》也已經不復存在了。雖然《禹貢地域圖》已經遺失,但它是目前中國文獻記載最早的歷史地圖集,其中最珍貴的是序中的裴秀在序言中(序言被保留在《晉書·裴秀傳》與《藝文類聚》中)提出了繪製地圖的六項基本原則,這就是中國古地圖史上著名的「製圖六體」。製圖六體為道裡、準望、高下、方邪、迂直等,是傳統繪製地圖的六個基本原則,翻譯成今天的地圖術語就是比例尺、高程、距離、方位與地形坡度的起伏等,這六項制度原則深深地影響了後來中國傳統地圖的繪製,也為中國傳統地圖製圖理論奠定了基礎。裴秀的地圖也是一種帛圖地圖,其風格與馬王堆帛圖相似。雖然裴秀將地圖交給故宮禁地保存,但正是因為地圖以這種方式隱藏在無法讓人們看到的禁地裡,很難留在人間,也沒有原圖之外的詳細解釋和描述。關於裴秀的繪畫理論和實踐,我們只能從零星的文獻中找到一些線索。裴秀的地圖理論影響了後世的一大批地圖學家。他也被公認為中國最早被後人敬仰的製圖家。雖然像馬王堆和放馬灘這樣的地圖在裴秀的前世歷史中出現過,但它們缺乏關於它們起源的記錄和信息,也不知道它們是為誰製作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裴秀是我國地圖學史上劃時代的大師。《元和郡縣圖志》與賈耽隋唐時期,中國結束了東漢以來近三百年的分離主義統治,迎來了新一輪的穩定與發展,為後世地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時代環境。中國古代地圖的繪製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如唐代的全國地方總志《元和郡縣圖志》,作者李吉甫在製作此書時,曾每寫一郡,就為其作圖一張,圖的繪製量可想一般,也能想像出當時唐代的製圖水平。但《元和郡縣圖志》卻因年久而致此書地圖散失。雖然李吉甫無法使他所編制的地圖流傳於世,但我們今天依然可以通過書中的文字想像到當時繪圖水平的高超技藝。唐代另一位有影響的製圖家應該是賈耽,他不僅擅長書寫地理記錄,而且擅長繪製地圖。他曾在《隴右山南圖》一書中提到裴秀的製圖六體,並以此為基礎進行了新的發展。賈耽影響最大的應屬《海內華夷圖》,他用了整整17年才完成了此圖的繪製,成圖時他已年近五旬。《海內華夷圖》中曾提出了比例一寸折百裡,並在地圖上用不同的顏色註記不同的地名,這兩種製圖方法稱為「計裡畫方」與「古今朱墨」,這是在裴秀製圖六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地圖的繪製提出新了要求。《海內華夷圖》是唐代的全國性巨幅地圖,雖然後來也因戰亂而散失,但卻影響了宋代地圖的繪製。《禹跡圖》與《華夷圖》

宋代的地圖製作比唐代更加多樣化,應用範圍也大大擴大。宋代地圖學水平最具代表性的是《禹跡圖》和《華夷圖》。

根據這兩幅畫上的銘文,這兩幅畫創作於福昌七年(1136年),現藏於西林碑林博物館。

這兩幅畫從繪畫原理上遵循了裴秀和賈耽的繪畫原則。原來的《華夷圖》是賈耽所作的《海內華夷圖》。因為這兩幅地圖都是碑刻圖,歷經近9個世紀的風雨,地圖內容仍然可以從這兩幅地圖的地形圖中得知。

而《禹跡圖》則採用了從賈耽所繼承的計裡畫方的製圖原則,每方折地百裡,其中橫方有71,豎方73,總共5110方,這種製圖也大大提高了地圖繪製的精度。《禹跡圖》中「禹跡」二字代指「大禹的足跡」,此圖顯然受到了《尚書·禹貢》的影響。它包括《禹貢》中所記述的九州、河流與山川的名字,其中還與當地的地理進行了古今對照。根據學者所推,《禹跡圖》的作者極有可能是宋代大學者沈括。總結中國的地圖製作從兩晉開始就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從裴秀的「製圖六體」到賈耽的「計裡畫方」的製圖原則,都為中國古代地圖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雖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兩人所留下的地圖真跡已不復存在,但是其地圖繪製的理論卻為宋代所繼承,使得我們依然可以通過宋代的地圖窺見宋以前中國古地圖的樣貌。韓昭慶:《中國地圖史研究的由今推古及由古推古——兼評餘定國中國地圖學史》,《復旦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1期。王成祖:《中國古代地理學(先秦至明)》,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

推薦閱讀:

四種方法,讓你足不出戶鳥瞰珠峰!

如何下載自己家鄉50年前的高清衛星圖

英國巨石陣千古之謎

沒有人類的地球將會是什麼樣子?

如果沒有了月球會怎樣?

更多文章 戳此查看

長按關注水經注,我們與你更近一步

地圖下載 | 地圖發布 | 數據處理 | 項目訂製

請拔打24小時熱線:400-028-0050

相關焦點

  • 地圖上的中國:古人製圖不輸今人,帶你看看中國古地圖的製作史
    中國的古代地圖 中國古代製圖原則的規範化始於西晉的裴秀,至唐宋時期,隨著製圖技藝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超出前代的地圖與製圖理論開始出現,這標誌著我國製圖水平開始邁向全新的階段
  • 中國古代地圖出現在何時?當時是如何製作的,地圖用在哪兒?
    中國古代地圖出現在何時?當時是如何製作的,地圖用在哪兒? 我們生活在現在的人們對於地圖是相當熟悉,工作和生活中越來越離不開地圖,去一個單位或地方,駕車旅遊等等都用上了電子地圖了。但是你們知道在古代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地圖的嗎?我們的先民在那個時候是怎麼樣製作地圖和實用地圖的呢?
  • 古代中國的三幅絕密世界地圖!
    然而,世界地圖並非當代之產物。人類繪製地圖,用地圖認識世界,古已有之。可是,古代並沒有精密的天文科學儀器測量,沒有精準全面的地理科學知識,人們到底如何去繪製地圖?對世界地圖又有著怎樣的認識與見解?今天,我們就通過古代中國明王朝的三幅絕密世界地圖來做一深入了解、認識。
  • 幾幅英文版的中國歷史地圖,看看和中國人畫的區別在哪裡
    英文版的中國歷史地圖有很多,各個版本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由於西方人對中國的歷史、地理情況不是那麼熟悉,在製作地圖方面也會出現較大的誤差。另外,由於觀念不同,中國人和西方人在畫歷史地圖方面也會出現偏差。
  • 譚其驤與《中國歷史地圖集》
    在遵義浙江大學期間,譚其驤曾經著手編繪,系主任張其昀也相當重視,校方還為他配備了助手,但他用以編繪的時間有限,資料的收集也相當困難,僅畫成23幅,還只能用紅黑兩色印在土紙上。現在,譚其驤和他的同人們在學術上已趨成熟,應著毛澤東的要求和決定,一個久候的時機來到了。當年11月,在北京成立了「楊圖委員會」。
  • 掌上地圖館 | 中國傳統地圖的發展(下)
    中國傳統地圖的發展③裴秀的「製圖六體」奠定了中國古代製圖的理論基礎。他採用的「計裡畫方」方法,影響了我國西晉至明末1400年間繪製地圖的格局。這幅地圖負載了大量原始的地理信息,它的出現以實物證明了在西方地圖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對世界地理特別是對於絲綢之路沿線已有清晰的認識。全卷共畫出了211個地理坐標,許多絲路上的重要城市,如中國的敦煌、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阿富汗的赫拉特、伊朗的伊斯法罕、敘利亞的大馬士革等都有清晰的標註。
  • 吃貨眼中的中國中國地圖長這樣!
    吃貨眼中的中國中國地圖長這樣!時間:2017-05-18 22:53   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吃貨眼中的中國中國地圖長這樣! 介紹佛山當地地道美食,分享佛山本地餐飲小吃、娛樂活動快訊、打折優惠信息、街頭巷尾新鮮事!
  • 中國古代沒有衛星,繪製的地圖為何卻精準無比,果然老祖宗還是牛
    古代地圖也被稱為"輿圖",所謂"輿"是指車輛的、車廂,可以簡單地解釋為在車廂上繪製地圖。很巧妙地說,這種設備被稱為機器人的古代版本。"保持鼓"是在車上放一個鼓,分為兩層,有兩個木人,車上裝有指南針。每次車行駛一英裡,木人就會打鼓,每一個十英裡,它將敲上手鐲。
  • 中國古代影響最大的三張「全國地圖」
    明朝繪疆域地圖《大明混一圖》,圖上標出周邊國家。 唐朝全國地圖《十道圖》之一(《歷代地理指掌圖》收錄)   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不少「全國地圖」,歷朝歷代不同時期還有不同的版本。但有三張地圖影響最大:一是《九鼎之圖》,這是傳說中的第一張全國地圖,「大中國」概念誕生;二是《秦地圖》,這是第一張真正意義的全國地圖,「大中國」的版圖形成;三是《十道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全國性測繪地圖,「大中國」疆域走向精準……   中國最早的一張全國地圖   《九鼎之圖》——   「自東極至西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裡七十五步」   古人很早已開始了地圖測繪活動
  • 日本侵略中國的原因?把「日本地圖」倒過來看看,你可能就知道了
    把「日本地圖」倒過來看看,你可能就知道了地理是大家在上了中學之後就必須學習的一個科目,而在這個科目的學習當中我們肯定都會接觸到就是我們國家的地圖以及世界地圖了。對於這些地圖的學習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的記憶深刻的,因為當時對於這些地圖大家都是需要背誦的,對於中國地圖大家可能背起來會比較熟悉,但是對於世界地圖大家就都是比較頭疼的,畢竟世界上的國家那麼多,每個國家的形狀都是不同的。
  • 葛劍雄;中國在地圖上的位置
    通過學習中國文化,利瑪竇當然知道中國人對「天下之中」觀念的重視,所以他在繪製世界地圖時,很注意中國的位置和範圍的處理。所以儘管不少人將他畫的世界地圖當作海外奇談,甚至認為根本不可能是事實,對圖上明朝的位置卻沒有什麼異議。 從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開始,清朝委任西方傳教士在全國進行大規模的測繪,十年後大功告成。
  • 帶上一份講義地圖,去古代中國旅行
    在葛兆光看來,我們談論古代中國,就是為了理解現代中國,換句話說,就是理解我們所在的這個現代中國,是怎樣從歷史上的那個古代中國轉化而來的。道理很簡單,因為你不知道那個過去的中國,你就沒法知道現代這個中國怎麼個現代法,不知道外國有什麼和我們不同的文化習慣、風俗特點,就不知道中國的文化習慣風俗哪些是「中國」的,這就像你不拿個鏡子不知道自己什麼樣,不看另一個人就無法知道自己是高是矮是胖是瘦一樣。這就是歌德說的「只知其一,便一無所知」。特別是,現在的中國,畢竟是從傳統的中國延續過來的。
  • 中國古代沒有衛星,是怎麼畫地圖的!網友:祖先太牛了
    目前,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早地圖是在戰國時期繪製的。它們於1986年在甘肅省天水市天茂海灘秦墓出土。  共有7幅地圖,但7幅地圖主要是秦國的山區河流。世界上最早的國家地圖。  古代地圖也被稱為「輿圖」,所謂「輿」是指車輛的、車廂,可以簡單地解釋為在車廂上繪製地圖。  這種設備被稱為「記住鼓車」。記憶中鼓的外觀大約是先秦時期。
  • 薦書| 畫給孩子的歷史地圖繪本《地圖上的全景中國/世界簡史》來啦!
    薦書 | 畫給孩子的歷史地圖繪本《地圖上的全景中國/世界簡史》來啦!↑ 點擊上方「中國測繪學會」可快速關注我們近日,經由《百家講壇》知名主講人紀連海、魏新聯袂主審推薦,中國地圖出版集團出版的《地圖上的全景中國簡史》《地圖上的全景世界簡史》上市啦。
  •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升級」
    而日前,一個「升級版」的「譚圖」在網上引起關注,這個綜合了中國從公元2年到2000年的人口信息、並可提供查詢的電子版「中國歷史地圖集」是目前首套完整包括中國全部歷史時期的府(郡)級和縣級人口資料庫,它的製作人侯楊方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中國人口地理信息系統(CPGIS)。
  • 中國地圖全圖
    中國地圖全圖高清版手機版是為明確中國版圖而繪製的地圖。中國地圖全圖高清版可縮放2015版本將帶你了解中國的疆域版圖。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和中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背陸面海,海陸兼備的國家。陸地領土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各島。領海的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為12海裡,中國的毗連區寬度為24海裡。國土總面積為960萬平方公裡。
  • 《中國歷史地圖集·西夏幅》補釋
    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以下簡稱《地圖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編纂,直到1975年出版內部版本,1982年正式陸續出版了1-8冊,共20餘個圖組,304幅地圖,涉及7萬多個古代地名,成為研究中國歷史的重要參考資料。有學者指出,《地圖集》與標點二十四史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文社科領域兩大最重要的成果。
  • 絲綢之路興衰與早期歐洲地圖上的中國
    龔纓晏  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通向外部世界的交通大動脈,它由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構成。絲綢之路不僅是貨物轉運、人員往來、文化交流的通道,也是知識傳播的通道。公元前2世紀末,古代希臘、羅馬人通過陸上絲綢之路首次獲知中國。他們把絲綢稱為「賽裡斯織物」,將東方盛產絲綢的民族稱為「賽裡斯」。
  • 從地圖上看中國民族從哪來?
    先看一下中國地圖加深一下印象好傢夥,開始一、一個中心思想中國的古典歷史就是核心農業區和邊緣遊走的非農業民族的地緣融合史(解決我們從哪裡來的問題)來,看看400mm以上等降水線圖區域像什麼?明朝地圖!因為你來到農耕區種上菜了,不放羊了,那你也是農耕文明了,在農耕區你也必須是農耕文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民族融合的根本原因)太 妙 了 !
  • 【精讀中國歷史地圖】人類創始時期的傑出女性(一)螺祖
    不少買過《中國歷史地圖》的家長朋友反映說,自己歷史非常渣,就算拿著書想給孩子講點什麼,也總是無從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