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買過《中國歷史地圖》的家長朋友反映說,自己歷史非常渣,就算拿著書想給孩子講點什麼,也總是無從下手。《中國歷史地圖》和《上下五千年》等故事性較強的讀本不同,是更為入門、更加啟發性質的歷史繪本,對於知識儲備量不足的家長而言確實有一定難度。
中國歷史地圖,一部用地圖講述的中國歷史的多彩繪卷
為了幫助家長更好地給小朋友們講故事,從這期開會我們將不定期地從書中節選出一些內容進行更深入的講解。每一張圖、每一句話背後都有可能是一個妙趣橫生的歷史故事。各位家長朋友不要頭疼,也不要犯怵,讓我們一起來愉快地學習歷史吧~
因為關注我們微信的大部分都是媽媽,所以這次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人類明文的源頭,講幾個上古時期的故事吧。
這是書中的上古時代全圖(P10)
大家知道在上古時期,中國文明處於母系氏族社會階段,那個時候女性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比如「女媧造人」「女媧補天」等神話故事,就顯示出了那個時期人們對於「母親」的崇拜。
關於女媧的故事以前我們也專門寫過,沒看過的朋友記得回去翻一翻哦~
然後在上古這一頁中,還有兩個重要的女性角色。她們沒有女媧那麼出名,但在人類發展史上也是做出過重要貢獻的傑出女性。她們是誰呢?就是下面這兩位。
今天我們來講講第一位,讓人類告別了樹皮獸衣時代的奇女子——螺祖。
相傳螺祖是黃帝的妻子,黃帝在成為氏族部落首領之前的名字是神農氏。「神農」這兩個字你應該不陌生吧?沒錯,就是那個嘗百草的神農。神農是傳說中中國農業的開創者和醫藥的發明者,因此被後人尊稱為「地皇」。而他的妻子螺祖也不是平凡女子,當真是聰明賢惠、心靈手巧。
什麼?你說畫風變了?不要在意這些細節~
在黃帝的時代,人們穿的還是樹皮、樹葉和獸皮(原諒當時人們的品味吧,他們用了幾萬年才學會鑽木取火、築木為巢,能想到用獸皮當衣服就已經很不錯了……)。不過這些衣服都有缺陷,樹皮太硬,樹葉太散,獸皮保暖固然不錯,但夏天就糟心了……
當時身為部落首領的黃帝忙著在外面帶著部落的男人們發展生產,製作衣帽、採摘果實一類的「後勤」事務自然就落到了以螺祖為首的女人們身上。夏天炎熱,聽著族人們對獸皮衣服抱怨連連,螺祖就開動起來腦筋來。
有一天,部落的女人們去山上採集(採集什麼?當然是能吃的野果、野菜一類的啦,當時人們的食物來源主要以打獵和採集為主。黃帝雖然開創了農業,但畢竟剛剛起步嘛)。她們找到了一片茂密的桑樹,這些桑樹上掛著一顆顆潔白的橢圓形「小白子」。現在我們知道了這些「小白果」其實是蠶繭,但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她們以為這些果子能吃,就帶回去交給了螺祖。
但是螺祖也不知道這是什麼,要說是果子吧,它一點味道也沒有,還乾巴巴的怎麼嚼都嚼不爛。這時,螺祖靈機一動,要不用熱水煮煮試試?說不定就就順便發明了果醬呢!
女人們就準備了大鍋開始煮(當然那個時代還沒有「鍋」,頂多也就是大點的陶罐子),結果奇蹟出現了!小白果不但沒像其他的果子一樣被煮成「果醬」,還變成了一條條極細極輕的透明絲線,在陽光下晶瑩剔透、閃閃奪目。
可能現在仍有很多人不知蠶繭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變成絲綢的,所以這裡簡單給各位媽媽們科普一下。
大家見過蠶寶寶嗎?現在不少地區仍以種桑養蠶為生,相信不少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都見過的,小編我就很熟悉……話說這個蠶寶寶通過吃桑葉長大以後,到了一定階段就會身體變得透明,然後開始吐絲。它們吐的絲越來越多,慢慢的把自己包裹成一個密不透風的「繭」,本想著來年春天破繭成蝶,卻不想被人類摘了去,做成了遮蓋臭皮囊的衣服……
晶瑩潔白的蠶繭
繭是非常結實的,必須通過一定的手段才能讓繭再變回絲線。而原始的抽絲方法便是將蠶繭浸泡在熱水中,然後用手將絲抽出來(這個過程也稱為「繅絲」)。據說一個蠶繭就能抽出大約一千米長的蠶絲,而若干跟蠶絲合在一起,就成了我們在近代歷史課本上經常看到的「生絲」。
傳統的繅絲方法。絲綢雖美,但製作過程著實費時費力……
蠶絲是一種天然絲,也是絲綢的原材料。關於怎麼用蠶絲製作絲綢,這個我就不說了,感興趣的朋友自己去百度吧。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緊緊裹在一起的蠶繭遇到熱水,絲就慢慢地又分離了出來,所以螺祖才會在這種種的巧合中發現了「蠶絲」。
既然不能吃,這麼漂亮的絲線也應該有別的用途吧?機智的螺祖隨後到採集到「小白果」的林子裡親自觀察,發現這些「小白果」原來是「蟲子」口吐細絲繞織而成的,而這不正是自己苦苦尋找的做衣服的好原料嗎!
通過不斷的嘗試,螺祖終於用蠶絲製作出了像樣的布料,又有這種布料做出了成型的衣服。這種衣服不僅輕便,而且穿起來極其舒服(廢話,天然絲綢能不舒服嗎!)。後來,在螺祖的倡導下,人們開始栽桑養蠶,進入拋棄獸衣、身披羅綺的光鮮亮麗的時代。螺祖本人也因為這一推動人類進步的偉大發明而被後人尊為「先蠶娘娘」。
在中國古代貿易史上,最為暢銷的是絲綢,最為古老的也是絲綢。生活中的發現無處不在,只有留心觀察和運用,才能夠創造奇蹟。如果螺祖當年不發現、不探索,人世間就少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呢!
-———— 知識漫畫大講堂 ————-
這裡沒有心靈雞湯,只有通過漫畫這種幽默的藝術表現手法將晦澀的歷史知識,在哈哈一笑中落入心中生根發芽。
讓我們成為博學的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
每天學一點,菜鳥變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