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時期的中國地圖,記錄在哪裡?

2021-01-09 IT168

文章轉載自:戴爾易安信解決方案 微信公眾號

在沒有紙張,也沒有簡牘的時代,古代中國的地圖繪製在哪裡呢?

答案,是上。

《漢書·郊祀志》記載,大禹治水成功後,用九州進貢的金屬,鑄造了九隻大鼎,把九州有代表性的各種奇異之物、山川河流的地形分布鐫刻在其上。據此可知,九鼎是見於文獻記載的、刻繪有九州山川形勢的原始實物地圖。

隨著歷史的發展,地圖的形式也在不斷變化著,先秦到兩漢時期,先後出現了帛、紙質的地圖。

而到了今天,對於我們來說,找到自己的地理位置和方向已經變得更加簡單,因為我們已經有了數字時代的「地圖導航軟體

地圖軟體為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節約了很多的出行時間,比如避免堵車。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地圖軟體是如何知道前方擁堵的?是如何知道這段路上有違章監控的,又是如何在眾多線路中選擇最佳路線的呢?

今天,讓我們來揭開

這些地圖軟體強大功能

背後的神秘力量

☟☟☟

 

小小的地圖軟體

數據從何而來

與銘刻在九鼎上的地圖和帛、紙地圖不同的是,現代地圖軟體擁有更多的功能。比如我們上文所說的對行車線路進行規劃。

要想掌控全局並對線路進行指引,首先要有最基礎的地理信息數據。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地區有多少條街道,這些街道的準確位置,每條街道多寬、多長等。有了這些基礎數據,加上軟體的算法,才能實現地圖軟體的功能。所以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非常重要,是所有地圖導航軟體的基石,一般來說,主流的數據來源分為四類:

❶ 高空拍攝:使用專業航空器從空中拍照片

❷ 數據共享:從專業領域獲取數據

❸ 實地採集:使用專業測繪儀器

 互相幫助:用戶上報更新環境

其中前兩項是數據的主要來源。由於我國的高空拍攝管控嚴格,地理基礎數據一般不對外,所以很多數據要從專門的測繪機構獲取。

該測繪機構一部分職責是管理全國測繪成果資料和檔案資料,在這裡,我國的山川河流、平原丘陵,各種地形地貌都被電子化和數位化了,為石油勘探、農業牧業、軌道交通等各行各業提供地形保障,是國家非常重要的部門,其所存儲的地理信息之全面,堪稱數字時代的九鼎圖

 

海量的地理信息

數據如何存儲

前端人員非常辛苦地將數據採集回來,並被電子化之後,這些寶貴的數據存儲在哪裡呢?

01

巨量的數據



電子化之後的地理信息,是通過不同的層次來描述的。對於不同的應用,疊加的圖層也是不同的。簡單的說,僅僅是一條道路,無論是採用矢量模型還是柵格模型進行電子化,數據量都是非常大的。我國幅員遼闊,存儲在測繪機構的數據量規模可想而知,至少要幾十PB,而且歷史數據永遠不能刪除,數據只會越來越多

02

高並發訪問

高並發在地圖製作和用戶訪問兩個階段都會發生。採集回來的數據要經過清洗、渲染等工序實現數位化。製作完成之後,還會有大量的使用端進行訪問。這兩個階段對存儲系統的讀寫要求都非常高

03

區分「冷/熱」數據

我國發展迅速,幾年之間一個地區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也會隨之更新。這些歷史版本的數據不能刪除,而且有時候還會被利用到。/舊地圖維護在一個存儲體系中,新的經常用,舊的不能丟,還要隨時準備著被訪問,這些複雜的事情都需要存儲系統來處理。


 

數字時代「九鼎圖」的背後

讓我們回到原點,地圖軟體之所以能規劃最佳線路,是因為地圖軟體裡已經有了地理信息數據,這些數據都已經裝在了軟體伺服器的存儲系統裡,這樣,地圖軟體才能發揮作用。存儲這些數據的容器不是普通的硬碟,而是滿足大數據量、高並發、區分冷熱等要求的存儲體系,是這個存儲體系在背後默默支持著地圖軟體

我們上文已經提到,地圖軟體的大部分數據來自測繪機構,這裡存儲著堪稱數字時代九鼎圖的海量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是我國地理信息的標杆,經過長期的技術積累,已經找到了合適的存儲體系。

下面我們來看看標杆是怎樣做的:

在2012年該測繪機構決定採用「分布式」存儲體系。「分布式」存儲體系的好處是線性擴展,數據增加的時候只需要擴展節點即可,而且上限很高,於是採用了當時最成熟的高性能分布式存儲體系Isilon

隨著數據量越來越大,歷史數據需要「沉降」,即不經常使用的舊版本數據放到一個區域集中管理,於是在Isilon後端採用了ECS解決方案,大容量而且隨時提取。

由於數據量巨大,每天「沉降」的速度趕不上新增的量,於是提出了高並發的整體解決方案Isilon+ Nginx +ECS,即在Isilon和ECS之間加入負載均衡Nginx,實現數據高速分發,提高「沉降」和「訪問」速度。這樣一套大容量,高並發且「冷熱「分離隨時訪問的存儲體系就建成了,非常適合地理信息這類應用。

地理信息的數據分為矢量數據和索引數據兩大類,矢量數據一般都是大文件,索引數據是小文件。當有讀請求時,會先到索引文件中搜索,所以小文件的隨機讀寫,決定著整體業務系統的性能。

為了加快小文件隨機讀寫,在Isilon解決方案中引入緩存加速功能,將高速的SSD盤變成緩存,使緩存區域變大,大部分熱數據在緩存區即可完成讀請求,大大的提高了效率,解決了小文件隨機讀寫的性能問題。

*戴爾易安信Isilon存儲是業界首屈一指的橫向擴展NAS存儲,其由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提供支持,為Isilon提供了卓越的性能和效率,助力用戶輕鬆挑戰不斷增長的非結構化數據環境。

地理信息的數據量非常大,而且要永久保存,所以在實現高性能的同時,這套系統還要實現數據大容量長期存儲的需求。

如何做呢?在Isilon後端接入了雲存儲ECS,使用CloudPools功能,將不經常使用的數據沉降到大容量雲存儲ECS中,整個過程是自動完成的,無需人工幹預。為了實現負載均衡,在Isilon和ECS之間還部署了負載均衡系統Nginx,實現了高並發沉降,滿足業務系統需求。這也是Isilon-Nginx–ECS在國內的首個成功案例,體現了非常好兼容性。

高性能分布式Isilon+負載均衡Nginx+大容量雲存儲ECS支持著前端高並發請求,而且容量和性能都是線性增長,哪裡缺失補哪裡,無需停機,自動負載均衡,保障著國家測繪局地理信息存儲系統的快速、穩定、高效運行。

至此,我們終於揭開了地圖導航軟體背後的神秘力量。

從先秦時代承載華夏九州地形地貌的「九鼎」,到兩漢時期記錄古絲綢之路的「帛和紙地圖」,再到現代支撐起各種地圖軟體的「國家地理信息存儲體系」,地理信息在中國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不斷傳承著。戴爾科技始終踐行「在中國,為中國」的理念,為這種傳承不斷助力!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夏朝」為何不被承認?中國古文明丟失的千年去了哪裡?
    那麼作為史書明確記載的第一個以朝代出現在世人眼中的「夏朝」為何一直以來不被國際所承認?考古學家所發掘的文物是否能夠證明「夏朝」的存在?如果「夏朝」真的不存在,那麼在這之前的1000多年中國古文明到底去了哪裡?發生了什麼?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梳理一下關於這一時期的歷史時間線。根據司馬遷所著《史記·夏本紀》記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 中國史書對夏朝的記載連篇累牘,為何外國專家不願承認夏朝的存在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分界點。夏朝之前的上古時期,堯舜禹貫徹「天下為公」的思想,統治權更替以禪讓制的方式進行。但大禹晚年卻打破了這一鐵律,把帝位傳給了兒子啟,使得夏朝成為第一個以「家天下」為核心統治模式的國家,禪讓制從此被世襲制永久取代,並延續數千年。
  • 揭秘:中國歷史上真的有夏朝嗎?夏朝的遺址在河南被發現?
    揭秘:中國歷史上真的有夏朝嗎?夏朝的遺址在河南被發現?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稱夏朝毋寧稱夏國。現在歷史學中的夏商是一種朝代輪替的因果關係。以這種觀點來看,除了一些並不可靠的史籍文獻沒有實物證據表明夏朝的存在。但是如果夏國和早期商代理解為並存的兩個部落聯盟,在一個長時間共存,或在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雜存狀態。(商自契至湯史載凡九遷,王忠愨公詳考其起始。)
  • 夏朝,在哪裡?
    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商王朝之前有一個夏王朝,以西漢時期司馬遷《史記·夏本紀》記載最為詳細,記有夏王世系和大致連貫的史事。更早的周代文獻如《尚書》《詩經》《論語》《楚辭》《孟子》《墨子》《荀子》《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戰國策》等也或多或少提到夏朝的事跡。
  • 「遠古史話」夏朝在哪裡?或許你們都沒有猜到,在江南
    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為姒姓夏后氏建立的王朝,開國國王為大禹,存在時間為471年。不過夏朝的古都遺址卻一直沒有被發現,因此關於夏朝的首都到底在哪裡就產生了幾種說法,分別是河南說,山西說,山東說,河北說,甚至還有陝西說等等。
  • 中國歷代都城-夏朝商朝(三)
    夏商周夏都斟鄩二十世紀末,中國官方組織了一個由2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的項目,對夏商周三個歷史時期的年代進行研究。通過對歷史文獻、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的研究,對天文現象的研究,對考古遺址發現和墓葬發現的研究,以及運用碳14測年方法等,項目於2000年發布了研究報告。在這個報告裡,提出了夏朝的基本年代框架。
  • 外國人質疑中國歷史,夏朝真實存在嗎,為何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外國一直質疑中國口中的數千年歷史,不承認夏朝的存在,而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夏朝否定論的由來隨著20世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在中國史學界萌生了」疑古思潮「,古史辨派也隨著應運而生。古史辨派呢對以司馬遷《史記》為代表所記載的夏商周三代歷史以及五帝時代歷史提出諸多質疑。
  • 美國教科書中的中國歷史地圖,到底有多少是客觀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編曾經介紹了日本、韓國畫的中國歷史地圖,以及各國畫的清朝地區。而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一下一本美國歷史教科書中的中國歷史地圖。這本歷史地圖冊中的地圖大多數和中國中學歷史教材中的地圖有較大的偏差,大部分畫小了,小部分畫大了。
  • 真實存在的夏朝,為何一直尋找不到夏朝都城?
    一、夏朝歷史上可能真的不存在,只是鬆散的部落聯盟,後人為了研究歷史命名這一時期為夏朝。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沒有大規模的都城建設找不到遺蹟。在古代基本都是集權出現以後才有實力在某一地集中力量建設城市,才有可能集中留下大量遺蹟。鬆散的部落聯盟不太可能產生集中的城市效應也就沒有大量的城邦遺址了。
  • 發現夏朝時期文物,夏尚黑,商尚白,足以確認夏朝國都
    (作者:趙輝)作為華夏民族、華夏文明、中華文化、中華文明來源的夏朝,雖然中國歷史史料對夏朝歷史、人物、故事有著很明確的記載,但因為根據現代考古學的標準,沒有找到相應的夏朝國都遺址、夏朝文物、夏朝文字等實物證明,而使得夏朝的真實歷史階段被國內與國際所質疑,甚至否定夏朝的存在。
  • 外國人為什麼不承認夏朝?因為這4點原因!
    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由大禹建立的夏朝,歷史教科書也是這麼寫的。但是,西方歷史學家卻不承認中國曾經有過夏朝,認為這個朝代是後人杜撰的。那麼西方人為什麼不承認夏朝的存在呢?其實西方人的質疑也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 夏朝國都在中原,夏朝文化在中原,然此中原非彼中原
    (作者:趙輝)夏朝歷史研究,目前在中國歷史學術研究中處於一種比較尷尬的局面。雖然國家在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調動了國家最高端的精英人才,但在實際成果方面仍讓人感覺意猶未盡、心中充滿疑惑,尤其在夏朝國都位置、遺址的尋找與確認上,更是毫無目標、毫無結果。
  • 疑似夏朝遺蹟的除了二里頭遺址還有哪裡?
    華夏三代歷史的研究中夏朝的存在有否、它以何種方式存在、目前已發掘的哪一些考古遺址可以證實是夏朝遺存等問題一直是爭論的焦點。不僅國內外史學專家們眾說紛紜、意見極不統一,民間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度也一直很高。東下馮遺址的時間上限經測定在公元前1900年甚至更早,再聯繫到它發現在山西夏縣,屬於傳統上認為的夏人活動中心,所以有人認為這裡比二里頭更有可能是夏朝首都。這裡佔地25萬平米,而且有規模不小的夯土城牆,也發現了不少玉器、銅器等文物,說他是夏朝開國之君啟建立的都城還真的象這麼回事。
  • 中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 夏朝的建立
    夏朝,是禹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約為公元前2050年—前1600年)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時禹的兒子啟廢除了傳統的部落「禪讓制」,殺死益而稱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繼承制。夏朝共13代,16王。
  • 夏朝的地望到底在哪裡?最有可能的是山東、江蘇、河南交界一帶
    有些學者認為,二里頭遺址屬於先商遺址,並非夏朝的遺址。小編認為,尋找夏朝,何不把眼光放開,不要局限於洛陽一帶。中國許多的古文獻都記載,夏朝的建立就是一個羌人。《新語·術事》云:「大禹出於西羌」。《史記·六國年表》:「禹興於西羌」。《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鯀娶於有莘氏,……產高密(禹),家於西羌」。《鹽鐵論·國病》亦云:「禹出西羌」。
  • 夏朝為何不被承認?因為它缺少這個重要的條件
    傳說在堯、舜、禹時期,部落首領在退位時,會推舉一位有才華、有能力的部落成員成為新的首領,繼續統治部落,這個制度史稱「禪讓制」。然而大禹在年邁時,沒有按照禪讓制退位讓賢,卻將部落首領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啟,開啟了世襲制的先河,並由此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朝。
  • 夏朝真的存在過嗎?夏朝之前又是什麼呢?
    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但夏之前的歷史翻遍所有史籍也找不到。《史記》也是從夏開始記載的,人們稱夏朝之前為上古時期,有過三皇五帝,三皇五帝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他們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是最早的聖人,為我們民族的發展做了突出的貢獻。
  • 在上古時期的夏朝,是否有人養過龍?看完真的很吃驚!
    夏朝的第八代國君孔甲出遊打獵,發現了兩個奇特的動物,他沒有見過,卻有大臣奏表稱這是龍,於是孔甲讓人專門修建宮室,讓一個叫劉累的人來養。這個時期龍已經不是隨處可見了,應該說比較稀少,所以養龍這種事不是誰都有經驗,劉累養龍也是跟別人學的,但是他只學會了怎麼養龍,卻沒有學會怎麼駕馭龍,也就是我們說的訓練。
  • 貴州大學教授直言:夏朝就是古印度,國內外的學者態度全都一邊倒
    一般來講,一個王朝的歷史除了本朝會有記載之外,取而代之的王朝也會編寫史記,不過就商朝出土的甲骨文來說,並沒有提到夏朝,夏朝的相關歷史都是西周、春秋戰國編著而成。商末時期,帝辛荒廢祭天,可以說推翻了整個神話,周武王伐紂也用了「不祭天」、「妲己誤國」一類的藉口,周人重禮,周王文又在先天八卦上創造了《易經》,《易經》和《山海經》成為了後世宗教構建神話的體系。
  • 港版中國各朝代地圖,與大陸版有何區別?都認可清朝對疆域的貢獻
    中國之所以可以發揚光大,就是因為中國民族的靈魂在不斷發展。▲香港行政區劃地圖前言:中國大陸的學生從小學一直到高中接受的都是系統的教育,其中歷史書一般都是譚其驥版本的,但是港澳臺地區所學習的歷史書就和大陸不一樣,因此歷史書上所記錄的歷史事實和歷史地圖,和大陸學生學習的版本就有所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