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朝歷史上可能真的不存在,只是鬆散的部落聯盟,後人為了研究歷史命名這一時期為夏朝。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沒有大規模的都城建設找不到遺蹟。在古代基本都是集權出現以後才有實力在某一地集中力量建設城市,才有可能集中留下大量遺蹟。鬆散的部落聯盟不太可能產生集中的城市效應也就沒有大量的城邦遺址了。
二、夏朝疆域可能很小,只是眾多地區文明之一,在後期出現集權以後又很快被商部落吞併,沒有出現成規模的城邦。或者只是小範圍的出現了城邦,又被後來的文明完全覆蓋。
為什麼強調城市的出現對判定一個朝代的文明很重要?城市能夠大量集中的保存一個歷史時期留下的歷史痕跡。只有城市才能最多最全的展示一個朝代的歷史,經的住時間的消磨。很多人不相信有夏朝,就是找不到夏朝都城。幾千年的歷史歲月,如果沒有城市遺址留下來,證據將少得可憐,也缺乏說服力,想證明一個朝代幾乎不可能!
原因:規模和先進程度太過落後,竟然比不上比它早四五百年的「陶寺遺址」、「石峁遺址」。而且歷史書上曾講過,夏朝大約在公元前2070年,也就是距今4100年,而「二里頭」遺址發掘了60年,通過碳14考證距今跨度為3500—3750年。時間對不上。
夏都應該是「陶寺遺址」或「石峁(mao)遺址」
陶寺遺址應該不陌生。
重點講一下2013年才開始發掘的「石峁遺址」。
石峁遺址位置很符合史書記載。周邊有黃帝陵、倉頡廟、「三代之居」的洛河,黃河、夏朝建立者大禹治水的司馬遷老家「龍門」韓城。韓城另一個古名「夏陽」,一定與夏朝有著關聯。隔著黃河就是大禹所居住的山西「陽城」和「陶寺遺址」。
「石峁遺址」是目前已發現的周朝以前的最大城市遺址,距今跨度為4300——3800年,佔地面積425萬平米,遠大於「二里頭遺址」。有內城、外城、皇城宮殿、最早的甕城、烽火臺、祭壇、最早的「馬面」城牆技術、最早的曲尺城門設計、最早的「紝木」城牆技術。另外還有周邊十幾座衛星城,其中的蘆山峁城址佔地200萬平米,今年11月發現中國最早的「宮殿遺址」,是中國傳統「四合院」式宮殿布局的雛形。目前「石峁遺址」僅正在發掘佔地3萬平米的東城門遺址,僅這一處城門的發掘已經刷新「中國建城史」上的多項記錄。
石峁遺址已出土最早的磁鐵礦顏料繪製的壁畫,大量的青銅器、大量的玉器、大量「卜骨」、穀物種子等,而且竟然出土許多鱷魚屍骸和鴕鳥蛋,據專家猜測可能是統治階級從長江流域引進的,由此可見5000年前陝北地區的氣候條件,和當時石峁統治者的勢力控制範圍向南已經達到長江流域。另外當地特產的石油煤炭資源,也是這地區古代氣候條件的寫照。
而「二里頭遺址」的茅草屋式的宮殿,相比顯得太過寒酸了,應該屬於部落。
另外距今5500年——6000年的中國最早的城市,佔地100萬平米的西安「楊官寨」城址,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想了解更多,請看國家文物總局、北大考古文博院和央視合作拍攝的紀錄片《石破天驚—石峁古城》、《考古探奇之石峁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