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川端康成說出了一句讓人驚訝的話語:
「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沒有人會想到,這句話會一語成讖。
後來,川端康成真的以這種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悄無聲息的離開了自己所鍾愛的文學世界。
他的童年經歷簡直就是一場噩夢。
2歲時,父親去世。
4歲時,母親去世。
7歲時,奶奶去世。
10歲時,姐姐去世。
童年生活裡陪伴在他身邊的僅剩下了他的爺爺。
可爺爺又聾又瞎,幾乎無法和年幼的川端康成交流,大多數的時間,川端康成都獨自生活在房間裡,享受不到一絲絲的溫情,也感受不到生活帶來的一絲絲溫暖。
孤獨、悽涼成為他生命中最為重要的東西。
這些東西在日後漫長的時光裡根深蒂固的印在了他的大腦中。
奮力掙脫不得。
很快,一個不幸的消息又傳到了川端康成的耳中,他的爺爺也去世了。
那時的他不過15歲,仍舊很年幼。
和以往不同的是,比起此前去世的幾位親人,他對爺爺的死有了直觀的感受。
這是他有生之年第五次見證死亡,卻是第一次感知到了死亡所帶來的悲傷氣息。
那一刻,川島康成成為了一名真正的孤兒。
走投無路的他來到了舅父家生活,雖然有了居住的地方,但是他經常呆的地方卻是他的學校宿舍。
也只有學校放假的時候,他會選擇回到舅父家。
孤苦落寞的時光裡,讓這個年紀輕輕的小孩漸漸學會了獨處,也習慣了獨處。
在宿舍其他小夥伴出去玩耍時,他常常獨自一人呆在宿舍看書。
看到搞笑的情節,會哈哈大笑。
看到離別的場景,也會小聲啼哭。
1920年,7月。
已經漸漸長大成人的川端康成進入東京大學文學部英文系,因為過度厭惡英文,他在一年後又申請轉入了文學系,此後的他沉醉於文學海洋,無法自拔。
大學畢業以後,川端康成便成為了一名自由職業者。
讀書、寫作、旅遊,這三者成為了生活的常態,也成為了他一生中最為愜意的一段時光。
這段時間,川端康成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
諸如《伊豆的舞女》、《雪國》、《千隻鶴》、《古都》、《父母的心》、《花未眠》等等。
1969年,10月。
在日本的川端康成聽到了一個好消息,自己以《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代表作,斬獲諾貝爾文學獎。
這是屬於川端康成前所未有的一次的高光時刻。
諾貝爾文學獎迄今為止在亞洲僅誕生了印度詩人泰戈爾、以色列作家阿格農、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以及我國的作家莫言五位作家。
他是日本第一位斬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只是,諾貝爾文學獎斬獲不到3年的時候,一個震驚的消息便在日本文學界傳開。
---川端康成自殺了。
這是一個悲哀的故事,一代文學大師,何以走上這樣的道路?
1972年,4月16日。
四月恰好是櫻花盛開的季節,它們寧靜素潔,唯美的像極了川端康成的文字。
這一天下午兩點多,川端康成離家前往瑪麗娜公寓,他和家人聲稱自己想要散散步,藉故支開了經常陪同他的助理島守敏慧。
這所公寓四樓的一所房間是他日常的寫作工作室,安靜且舒適。
到了晚上九點多,家人覺得非常奇怪,怎麼這麼長時間還沒有回來,便讓助理島守敏慧前去查看。
島守敏慧走到房間裡,並沒有看到川端康成,她轉成看到了洗臉室。
川端康成躺在被子裡,嘴裡插著一根管子,臉頰紅紫,這根管子連接著不遠處的煤氣罐。
島守敏慧看到這個場景,瞬間嚇得身子發軟,癱倒在了地上。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覺得吸用煤氣自殺是最為的一種自殺方式。
因為,這種方式會讓人臉頰因為缺氧而通紅,看著充滿活力,極具美感。
就像川端康成所說:
「死亡是最高的藝術」。
那個櫻花盛開的季節,那位臉頰通紅的文學家,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不可否認,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文字優美,情感細膩,在整個亞洲幾乎無人能與之匹敵。
從小悽苦、孤獨的生活,讓他對身邊的事物、人情有著超乎常人的敏銳洞察力,讀他的書,總能被他的細膩、真情的文字所折服。
《雪國》是他寫的第一部中篇小說,這本書耗時13年。
依稀記得《雪國》中主人公島村最後留下的一幕。
待島村站穩了腳跟,抬頭望去,銀河好像譁啦一聲,向他的心坎上傾瀉了下來。
這本書川端康成多次修改,才最終出版發行。
書中所展現的虛無、潔淨、悲哀之美,成為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他在書中對於女性的純潔的讚美,更是讓人稱讚不已。
年輕一代人,如果對於生活,對於愛情過度的迷茫,不妨靜下心來看一看川端康成的諾貝爾獎三部曲。
這套書共分《雪國》、《千隻鶴》、《古都》三冊。
原價136元,現價只需89.9元。
每冊的價格20多元,比起一頓飯錢,一張電影票,可以說是相當的實惠。
可不同的是,這個價格卻能讓你在川端康成的書籍中暢遊。
如果你喜歡書中唯美的場景,真情的文字,不妨看一看~
歡迎點擊下方連結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