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1968年獲諾貝爾獎,1972年離世,死前竟對司機說出這話

2020-12-20 騰訊網

「呼——」的一聲,他猛轉方向盤,以一個極刁鑽的角度險之又險地避開右面駛來的巴士。巴士司機立刻急剎,嚇得面如土色,車內不少乘客驚叫起來。

一聲急剎車,救護車堪堪停到了醫院門口。車頂的警報聲響徹醫院,司機打開車門,迅速得從車上下來,幫著護士們從車上用擔架抬下來一個老人。

老人眼神迷離,嘴角微微蠕動,仿佛在說什麼。但是聲音太小,沒法聽清。司機趕忙俯下身子聽老人說話。老人又動了動嘴,竟然對司機說:「路這麼擠,真辛苦你了。」

這是諾貝爾文學獲得者川端康成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這位站在世界文學巔峰的巨人,一輩子寫出了那麼多美妙語句的老者,在彌留之際還在感謝救護車司機。他的所作所為著實令人感動。

作為日本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的卓越領導者,川端康成為何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

一、幼年家人紛紛去世,經歷坎坷

川端康成出生於1899年6月,他仿佛自帶「天煞孤星」屬性。

兩歲時候,父親患肺結核去世。

四歲時候,母親患肺結核去世。

八歲時候,奶奶病故。

十一歲的時候,姐姐夭折了。

十四歲的時候,一直相依為命的祖父也撒手人寰。

當他參加完祖父的葬禮,周圍的人都躲得他遠遠的,誰也不願意靠近這個「參加葬禮的孩子」,生怕他身上的晦氣,傳到自己身上。

祖父死後,他徹底成了孤兒。但是還要生活呀,百般推脫下,川端康成終於被母親的娘家遠親收養了。

雖然幼時命途多舛,但是川端康成仍然用心念書,他立志想成為一個文學家。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一直博覽群書。在中學二年級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嘗試寫各種題材的作品和文章。燃爆自己編纂成冊,命名為《第一谷堂集》、《第二谷堂集》

在祖父辭世以後,他將自己與祖父的時光,寫成了《十六歲的日記》和一些散文作品,以此來紀念自己的少年時光。

二、青年開始嶄露頭角,但感情生活一直不順利

1915年,川端康成離開了親戚家,開始了寄宿生活。他在課間並沒有像別的同學一樣玩耍,而是出沒於學校附近的書店,繼續吸收古今外文學知識。

1916年,他正在回宿舍的路上,邂逅了當時也在上學的小竺原。他對小竺原一見鍾情,便開始了瘋狂的追逐。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兩個人開始了熱戀。同年,川端康成的作品開始出現在各大報社雜誌,他的名字,也越來越被人們所熟知。

1917年,川端康成來到了東京讀大學的預科,同年10月,他趁著假期到伊豆去旅行。期間跟一群巡遊的藝人打得火熱。這段經歷,也為他以後寫出《伊豆的舞女》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底蘊。

1920年7月,川端康成從預科班畢業,順利進入了東京大學文學系的英語專業繼續深造。

1921年4月,是川端康成人生輝煌的起點。他在《新思潮》雜誌上刊載了《招魂節一景》,此文一出,立刻迎來了人們的大量好評。人們紛紛上街購買《新思潮》雜誌。

此時的他,已經跟小竺原分手。在大學初期,在一家咖啡館裡遇到了女招待伊藤初代。兩個人互相吸引,迅速墜入愛河。兩個年輕人在短暫的同居之後便訂了婚。可是在結婚前期,由於兩個人理念不合,多次爭吵。無休無止的爭吵,讓伊藤初代一怒之下撕毀了婚約,這段短暫的愛情,畫上了終點。

俗話說只有精彩的生活才能寫出精彩的作品。在跟伊藤交往的這段時間,也正是川端康成作品井噴的時代。他寫了一系列的小說及散文。

這段時間,他經朋友介紹,他結識了芥川龍之介、久米正雄和橫光利一等極具影響力的新銳作家,在他們身上,也學習到了很多新銳知識,對以後的文學成長,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1924年3月,川端康成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此時的他,在日本學壇,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了。

三、年少成名,專職寫作,並收穫了愛情

大學畢業後,川端康成決定專職寫作,然後空餘的時間,用來旅行,來增加閱歷,積累素材。

1925年,他在伊豆邂逅了松林秀子。這次川端康成沒有讓機會從手中溜走,他緊追松林秀子,最後終於結為了夫婦。

在此後的幾十年裡,川端康成開始大量創作,並且出版了《伊豆的舞女》、《雪國》、《水上情死》、《淺草祭》等一系列作品。

此時的川端康成是作品的井噴時期,不但出版的作品很多,而且還參加了「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等文學運動。

此時他的作品,多是結合自身幼兒時期的孤獨生活和悲慘經歷為藍本,很多都是描寫社會底層的悲慘命運。有些描寫還稍顯幼稚,對人物的刻畫也不全面。

四、二戰成其風格的轉折點,登頂文壇卻自殺身亡

二戰過後,也許是受到了戰爭的影響,他的風格更趨於成熟和完美。他的作品結構愈加完整,在人物塑造遞進的過程中,會深度剖析人物的內心矛盾,並用優美而浪漫的文字來表達悲傷的情感。與他之前的作品相比,更加深刻也更加悲情。

從此,他的作品更加受歡迎。其浪漫而哀傷的風格引領了一代日本文化。在短短數年間,他一躍成為如本文學的代表人物,榮獲了許多國內榮譽頭銜。

終於,在1968年,他成為了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人。在12月初去瑞典領獎的時候,組委會是這麼評價的:以卓越的感受和高超的技巧描繪出「日本人內心的精髓」。

在此以後,川端康成繼續寫作,又陸續發表了睡美人》、《我在美麗的日本》、《竹聲桃花》等多部文學作品,獲得了更多的讚美。

正當人們以為川端康成會繼續發表更多優秀的作品時,在1972年,他被助手發現在工作室自盡了。自盡方式是口含煤氣罐,躺在了盥洗室的地上。助手嚇壞了,趕忙打電話叫了救護車。

雖然最後搶救無效死亡,但是他在醫院門口對救護車司機說的那句:「路這麼擠,真辛苦你了。」著實讓人心痛不已。

五、川端康成死亡原因判斷

一個心懷善念的老人卻對自己如此無情,這讓許多人感到不解,究其原因,可能會是以下三點。

1、高處不勝寒,政治壓力過大

一些人認為,自從獲得諾貝爾獎以來,川端康成不僅在全國受到了慶祝,而且還受到裕仁天皇的接見。在巨大光環的壓力下,他怕自己在文學上得不到進步,怕自己在文學上的成就會被遏制。這其中還牽涉到一場運動,川端康成支持的秦野競選,在選舉失敗後,他不可避免的會捲入這些。

2、服用安眠藥致使出現幻覺

川端康成一直在服用安眠藥,有時安眠藥太過催眠,他也許會打開煤氣自殺。雖然川端康成經常在走在街上的時候會因為吃安眠藥而撞到街上的杆子,但我還是不同意這次毒氣中毒不是自殺的結果。川端康成在來417公寓之前吃過安眠藥,這可能使他感到眩暈,但他肯定以前就有自殺的想法。

3、好友三島由紀夫的自殺影響

上文我們提到,三島由紀夫是川端康成的好朋友,是三島由紀夫把他介紹給了文學界。他們的作品風格非常相似,都是早期的唯美主義和後期對戰後日本頹廢的批判。

1970年三島由紀夫通過切腹自殺來支持軍事政變時,川端康成非常惋惜,他對三島由紀夫也深表同情。對於作家來說,他們總是在追求什麼是完美的世界。從唯美主義到頹廢,他們不僅擔心自己的作品未來無法改善,其實更不願意接受頹廢的現實,反而選擇了自殺。

他筆下的作品更是非常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情感傾向——字裡行間儘是些哀傷的意味,並且幾乎全部都是悲劇結局。但他作品的魅力卻正在於此。

所謂:痛苦不安才能出藝術。

古往今來有數不勝數的藝術家,像川端康成這樣最終走上了自殺這條路。畢竟,藝術創作從根本上來看,就是一種源於自然,發於心靈的物質具象。

相關焦點

  • 1968年川端康成獲諾貝爾獎,4年後卻吸煤氣自殺,死前不留遺書
    他憑藉著《雪國》《千隻鶴》《古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是獲獎4年後就吸煤氣自殺,最讓人驚奇的是,他死之前卻沒有留下遺書。川端康成為何在獲得巨大成就後自殺,為何又沒留下遺書?1968年,川端康成憑藉著《雪國》《千隻鶴》《古都》這三部作品,成功問鼎諾貝爾文學獎。在頒獎現場,川端康成成為其中的"異類",大家都穿著筆挺的西裝,踩著鋥亮的皮鞋。唯獨他川端康成,穿著日本的和服,腳踩木屐。在一水的西裝筆挺中,反而讓人感到了一種日本的古典美。
  • 川端康成:吞煤氣自殺的諾貝爾獎作家,童年就被稱為「天煞孤星」
    川端康成:吞煤氣而亡的諾貝爾獎作家,童年就被稱為「天煞孤星」「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這句話是出自以為諾貝爾獲獎得主,川端康成。孤獨,讓他愛上閱讀與同齡人相比,川端康成少了很多萬帥的快樂時光,但是在孤獨的日子裡,川端康成學會了用讀書緩解自己的孤獨和悲傷。在1920年的夏天,川端康成考上了東京大學的文學部英文系,但是因為他討厭學英語,第二年就轉到了中文系,後來,他愛上了文學,並不能自拔。
  • 川端康成:日本,生平和創作
    作為新感覺派的一員曉將,川端康成(1899-1972)可以說是日木現代派的開山祖師之一,與同時代的橫光利一(1898-1947)和中河與一,稍後的崛辰雄(1904-1953)等,成為日後各種現代派文學的先導。
  • 吳清源:憶川端康成先生|川端夫婦|川端|安田|吳清源|川端康成
    按: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以自殺的方式離開了人世,未留下隻字遺書。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學界泰鬥級人物,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川端康成愛好圍棋,生前與素有「棋聖」之稱的圍棋大師吳清源是好友,經常作為重要圍棋賽事的記者觀賽,並發表不少觀賽記錄。今天選取一篇吳清源回憶川端康成的文章,與大家分享。憶川端康成先生文 / 吳清源出院後,從翌年的二月到三月之間,我與木谷實進行了三番棋的對局。這次對局是東京日日新聞的計劃之一,觀戰記者仍然是川端康成。
  • 作文素材‖川端康成:你連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顏色
    高中語文學習助手高考 作文 試卷  複習資料 高考志願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
  • 川端康成筆下的危情少女和風情熟女
    原創 海皎 印客美學2020年6月14日,是川端康成的誕生日120周年。這位亞洲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巨匠,擅長以第一人稱「我」來敘述、如同自傳一般的私小說,也是個寫女人的高手。常有人說,川端文學是一種描寫女性與愛情的文學。
  • 川端康成-雪國
    川端康成也說:「風雅,就是發現存在的美,感受已經發現的美,創造有所感受的美。」川端康成在《雪國》中不厭其煩地描寫雪夜、夕陽、甚至於葉子的死,作者都展現出「銀河瀉入心理」那種欣賞似的閒寂的虛無。正如川端康成喜嘆引用的清少納言在《枕草子》裡的一句話:「往昔徒然空消逝」。在他眼裡,終極的空虛才是真正的美的所在,而對於美,我們還需要感受。這種感受性格是川端康成對於閒寂的繼承與發展。
  • 川端康成的物哀美學:海棠花未眠,含有一種哀傷之美
    生於1899年的川端康成,童年是非常不幸的,在他三歲時,父母就相繼去世,他來到祖父母身邊,但最疼愛他的祖母在他七歲時也去世。緊接著,他有個收養在姨媽家的姐姐也在他十歲時不幸染病身亡。剩下的唯一親人祖父也在他十六歲時去世,親人的相繼離世給川端康成帶來極大的痛苦和打擊。
  • 吳清源:憶川端康成先生|吳清源|川端康成|川端夫婦|川端|安田
    按: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以自殺的方式離開了人世,未留下隻字遺書。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學界泰鬥級人物,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川端康成愛好圍棋,生前與素有「棋聖」之稱的圍棋大師吳清源是好友,經常作為重要圍棋賽事的記者觀賽,並發表不少觀賽記錄。今天選取一篇吳清源回憶川端康成的文章,與大家分享。憶川端康成先生文 / 吳清源出院後,從翌年的二月到三月之間,我與木谷實進行了三番棋的對局。這次對局是東京日日新聞的計劃之一,觀戰記者仍然是川端康成。
  • 短史記 | 「老舍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傳聞被證偽
    文 | 諶旭彬   2019年1月2日,應日本時事通信社的請求,瑞典皇家科學院向該機構解密了川端康成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檔案資料。這份檔案,「公布了被提名者、短名單(the short list)和選拔過程」。
  • 不去北海道,去川端康成的雪國
    (後來得知這是一句經典句子,頓時有種得意感:)東京一個已婚男子,被潔淨而深情的藝妓所吸引,一次次前往雪國,卻又不能給予承諾。女子徒勞地愛著他,等待、渴望、掙扎,一個年輕女子的愛被川端康成空靈輕盈的筆觸描繪得淡然而真切,字裡行間透出一種日本式的憂傷與悲哀氛圍,文字本身則美得像一首敘事詩。看到早啊晨之美的文章,才得知雪國所在地就在距東京不遠的地方,名叫越後湯澤。
  • 神經質的「變態」作家川端康成,對情愛的描述,都是初戀的陰影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車的信號所前停了下來。"這是小說《雪國》的開頭,雪的憂傷和哀泣落滿了載重的火車,被譽為諾貝爾文學獎上最美的小說畫面就此展開。川端康成的小說總是極美的,但卻常常帶著一股子清冷寂寞的悲傷。他的文學是以悲傷和孤獨作為底色的,他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或許只有經歷刻骨銘心的悲痛,才能寫下刻骨銘心的作品。
  • 從《雪國》,體味川端康成作品所呈現出的「纖細韻味」的詩意美感
    《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創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說。小說最初以連載的形式,陸陸續續的發表在雜誌上,歷經13年後,終於在1948年以《雪國》之名匯集為單行本。1899年出生的川端康城,是日本文學界泰鬥級的人物。
  • 為什麼說讀懂了川端康成的《雪國》,就懂了日本文學中的物哀?
    引言:《雪國》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最為著名的作品,因風格極度唯美空靈,往往被看作是「虛無主義」。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川端康成當年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於瑞典文學院做的演講中就提到過:有的評論家說我的作品是虛無的,不過這不等於西方說的虛無主義;我覺得這在「心靈」上,根本是不同的。事實上,《雪國》的「虛無」是傳承至日本文化中的「物哀」,當然禪宗思想的影響亦不可忽視。
  • 川端康成發人深省的語錄,起句便是,我想成為一個人!尾句更刺耳
    我想成為一個人,很多人首次聽到,可能會反問,難道川端康成他不算是一個人嗎?其實問這話的人,是很沒有禮貌的,也是沒有經過思考的。但凡思考的人,都知道,雖然大家都是人,但是如何做好一個人,成為一個人,真的有些難。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很多人都是用儘自己一生在努力成為一個人,做好一個人。
  • 揭開日本侵華「筆部隊」真相 川端康成簡歷資料介紹
    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與此同時,一場文化戰爭也打響了。一支由日本作家組成的「筆部隊」,成為戰爭謊言的炮製者。在他們的歪曲下,侵略者的殺戮、姦淫、掠奪,是那麼「英勇無畏」,甚至充滿「脈脈溫情」;正遭受巨大苦痛的中國大地,在他們的鼓吹中卻到處鶯歌燕舞、一派祥和。
  • 日本南畫的集大成者池大雅,川端康成曾以全集稿費購藏其畫
    日本文學大家川端康成曾以極大的熱情來收藏池大雅的畫,並為買下池大雅的《十便十宜圖》而售出自己全集的預付稿費。川端康成與池大雅在日本,池大雅的魅力從未消退,甚至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也都是他的粉絲。池大雅的代表作《十便十宜圖》就是川端康成的收藏,川端康成對此冊頁愛不釋手,把其譽為文人理想與輕妙筆法、思想與技法的完美結合,現一直收藏於日本川端康成紀念館,後來被日本定為國寶。
  • 川端康成去世前的慘狀:口含煤氣管,躺在棉被上,臉頰憋得通紅
    1962年,川端康成說出了一句讓人驚訝的話語:「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沒有人會想到,這句話會一語成讖。1920年,7月。已經漸漸長大成人的川端康成進入東京大學文學部英文系,因為過度厭惡英文,他在一年後又申請轉入了文學系,此後的他沉醉於文學海洋,無法自拔。大學畢業以後,川端康成便成為了一名自由職業者。
  • 韓昇:在追尋川端康成的路上,我決定改行研究歷史
    背著睡袋、相機和乾糧,沿著川端康成的足跡探尋雪國,這樣的學習讓他體悟了治學門徑,也促使他做出了「改行」的決定。「當時我想,我再來日本的機會估計是沒有了,能去一次日本已經是老天待我太厚,我不敢想還有第二次!」如果不能自由行走於日本,又怎麼談得上理解日本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