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西堤公園——僑批紀念地,潮汕人的集體記憶!

2020-12-20 小張帶你遊遍天下

於2016年國慶正式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為每天早上6:30至下午18:30是觀賞礐石大橋的地點,也能觀賞汕頭內海灣和牛田洋溼地。

坐公交到西提客運站下車,然後步行一段路拐個灣一直走就到了,我說的很抽象,因為我也是問路的,裡面是靠海,所以可以看到礐石大橋,然後很小的公園。

你要是想拍照要去大橋下面的西堤公園,別傻乎乎沿著海灣走,那是找不到合適的拍照角度的。從 汕頭 開埠後將近百年,幾百萬 潮汕 人就是從西堤公園這裡起航,背井離鄉下南洋到 東南亞 各國去討生活的,想起那段艱辛的歷史,不知道有多少個傷心的故事。

西堤公園在1860創意園附近,步行大約10分鐘就能到,是升級改造過的公園。西堤公園見證了汕頭從漁村、碼頭,到港口、商埠的時代變遷。

靠近礐石大橋,風景還是挺不錯的,早上可以來這裡晨跑,傍晚可以來這裡看日落。其實我一天去了兩次,所以這兩件事我都做了,哈哈~早上和傍晚各有千秋,但都挺美的。

作為僑批紀念地,這裡的大廣場建了一個環形的僑批紀念建築,反映了僑批這個特色歷史產物,讓更多人能夠了解潮汕的歷史文化。

相關焦點

  • 西堤公園再添新景—「世界記憶」走廊
    世界記憶名錄僑批紀念地——西堤公園是我市一個重要旅遊景點,還是我省2017年4個入圍2017年中國人居環境獎的景點之一。公園有機地將「世界記憶名錄僑批紀念地」、南粵古驛道、古出海口遺址地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一處融歷史紀念、文化傳播、休閒運動為一體的多功能社區公園。
  • 汕頭市獨具「僑批文化」特色的「西堤公園」開放
    中國經濟導報網、中國發展網 趙麗容、羅海榮、記者羅勉   9月28日,汕頭市升級改造建設的「十大公園」之一的西堤公園,經過近兩年的緊張建設,目前大部分改造工作已經完成,於今天試開放,將讓市民「嘗鮮」感受「僑批文化之旅」。
  • 走訪廣東汕頭「僑批」記憶廣場 尋找僑批故事
    」記憶廣場 尋找僑批故事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記者2日探訪了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僑批紀念地的廣東汕頭市西堤公園「僑批」記憶廣場。  「僑批」是華僑華人通過民間渠道及後來的金融郵政機構寄給家鄉眷屬的書信和匯款合稱。19世紀上半葉到20世紀下半葉長期流行在海外華僑華人的僑居地與東南沿海僑鄉之間,流傳時間長達150多年。  2013年僑批檔案申遺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遺產名錄》。
  • 南粵古驛道活化串珠成鏈 僑批銀信煥新生
    10月18日,在僑批文物館往西南不到2公裡處的廣東汕頭西堤公園記憶廣場人頭攢動,南粵古驛道文化之旅推出的首部話劇《風雨僑批》主創團隊再次到公園重溫歷史、尋找靈感,編劇、導演趙曙光感慨良多。「逛完博物館才發現,原來華僑文化、銀信文化與我們臺山人日常生活這麼近。」在剛剛過去的周末,黃先生帶著讀小學的孩子到江門臺山銀信博物館參觀。
  • 僑批銀信搬上街頭 古驛道活化出新彩
    出新:僑批文物「走出」博物館與公眾見面位於韓江、榕江和練江三江入海交匯處的汕頭西堤公園,是世界記憶名錄僑批紀念地,它見證了汕頭從漁村、碼頭,到港口、商埠的時代變遷。「數以百萬計的華僑從這裡乘船出海,他們回望家鄉最後的景象就是這裡。」
  • 僑批銀信搬上廣東汕頭街頭 古驛道活化出新彩
    出新:僑批文物「走出」博物館與公眾見面  位於韓江、榕江和練江三江入海交匯處的汕頭西堤公園,是世界記憶名錄僑批紀念地,它見證了汕頭從漁村、碼頭,到港口、商埠的時代變遷。  「數以百萬計的華僑從這裡乘船出海,他們回望家鄉最後的景象就是這裡。」
  • 重逢汕頭小公園,遇見的不只是記憶
    前來參觀的市民和遊客仍然絡繹不絕,大家對亭內木結構精巧的古老工藝讚嘆不已,紛紛駐足拍照留念;而此時車水馬龍的西堤路上,修復原貌的百年騎樓流光溢彩,重現中西合璧的風採,讓人仿佛置身於這座「百載商埠」的昔日繁華…… 春節假期,汕頭小公園開埠區迎來近30萬遊客,小公園中山紀念亭、南生百華大樓、西南通、老媽宮、西堤騎樓等帶著「記憶」的地標性建築,刷爆了海內外潮汕人的「朋友圈」。
  • 走進廣東汕頭僑批文物館,探訪11萬多件館藏僑批背後
    2010年2月,「僑批檔案」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2012年5月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2013年6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隨著知名度提升,僑批的「身價」水漲船高。「雖說後來一『批』難求,但仍有不少無償捐贈者。」張美生說。
  • 一紙僑批 滿腔家國(人民眼·文化遺產)
    王煒中說,隨後,研究中心在汕頭市委和市政府支持下,一方面加強對僑批文獻的徵集整理,一方面創辦《僑批文化》半年刊,並於2004年4月成立國內首家僑批文物館,加強對僑批文化的研究和傳播。  2010年2月,「僑批檔案」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2012年5月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2013年6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隨著知名度提升,僑批的「身價」水漲船高。
  • 汕頭小公園:百年開埠地煥發新活力
    這是汕頭開埠的重要起點,也是許多許多市民、潮籍僑胞的集體記憶。10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這裡的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等地,看歷史、問細節、談開放、聽民聲。小公園也因此為更多人所知。小公園以「中山紀念亭」為發端,名為「四永一昇平」的一道道騎樓老街呈環型放射狀,形成蔚為壯觀的城市街區。這裡曾經雲集數千家店鋪商行,雅致的騎樓、精美的雕花,見證了當年汕頭的繁盛。
  • 通訊:探訪汕頭僑批文物館
    中新社汕頭1月10日電 題:探訪汕頭僑批文物館中新社記者李怡青位於廣東汕頭小公園開埠區的汕頭僑批文物館最近被中國僑聯授予「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作為中國內地首家以僑批為主題的文物館,已成為汕頭「新網紅」地,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 前往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和僑批文物館學習參觀的黨員群眾熱情空前
    隨著開埠,那些走出去創業的潮汕人,回到故土辦廠開店,於是就有了汕頭以小公園為中心的「四永一昇平」等繁華的商業街區。「汕頭雖然是被動開埠的,但是經濟特區建立後,汕頭主動開放,如今到新時代更是全面開放。汕頭的發展與國家、民族前途命運是緊密相連的。」黃少彥說。
  • 東興僑批館:讓「世界記憶」在此世代延續
    原標題 東興僑批館:讓「世界記憶」在此世代延續  進入東興口岸國旗飄飄的「國旗街」,就會發現旁側的一條「國門商業步行街」——僑批路。如果稍稍留意,就會看到街口牌坊的那副對聯:「百年僑批通閩粵連南亞夢斷硝煙,三載信匯傳飛鴻救家園路在東興。」
  • 汕頭小公園到底有多紅?
    若論近期省內的熱門城市,汕頭無疑佔得一席;若論近期汕頭的熱門地,汕頭小公園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小公園中山紀念亭、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等地標性建築,每天更是迎來大量市民遊客打卡。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汕頭幹部群眾當中引起強烈反響,小公園也迅速成為汕頭乃至省內省外遊客的打卡勝地。截至筆者發稿,這股熱流已過去一個多月。那麼,在9月13日至11月13日兩個月時間內,汕頭小公園到底有多紅?這種「紅」呈現了怎樣的特點?
  • 抗戰時期,僑鄉成田6家僑批局同時運作:「特殊紐帶」聯結僑情赤子心
    圖上顯示著當時潮陽、普寧、惠來、揭陽、潮安等地的縣域圖,還標註著各縣僑批局所在地及數量,並注有一段文字「根據1946年史料記載潮汕地區僑批局共131家」。從圖中可以看出,彼時的潮陽縣成田鄉就有6家僑批局,在當時汕頭縣域內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