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轟轟烈烈後期的1973年,通過閱讀一本在好朋友間快速傳閱的「內部發行」書《苦惱的使團》(作者為時任美國新聞署駐駐南越辦事處主任的梅特林),終於對當時大陸報紙與廣播電臺日復一日怒批惡斥的南越總統吳庭豔有了另一層面的深刻了解。
吳廷琰(英語:Ngo Dinh Diem,越南語:Ngô Đình Diệm,1901年1月3日——1963年11月2日),大陸官方通譯為吳庭豔,社會活動家、政治家,曾任越南國首相和越南共和國總統。
吳庭豔早年即開始接受天主教神學教育,1918年前往河內的公共行政和法律學院學習政治,1921年畢業後開始供職於阮氏朝廷,歷任知縣、知府、管道及巡撫等職,1933年5月出任保大皇帝的吏部尚書,後因反對法國殖民政府而辭職,並一度被捕入獄,後隱居鄉村彌撒、修道、讀書、狩獵、學習園藝及攝影、思考研究民族主義理論。
1942年,吳庭豔試圖說服侵佔越南的日軍允許越南脫離法國的殖民統治而獨立,遭日軍拒絕;1943年與流亡海外的越南民族主義者秘密組建了「恢復越南大同盟」,遭維希法國政府通緝後逃亡南方的西貢隱匿。
1945年駐印支半島日軍發動「三九政變」擁保大皇帝獨立建「越南國」後,日軍邀請吳庭豔出任首相,他拒絕了邀請;同年,越共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同盟」發動政變,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受到越盟胡志明主席「合作建國」邀請的保大皇帝打算接受,在野者吳庭豔堅決反對,不久他在從西貢去順化的途中被越盟遊擊隊俘虜並隨即被流放到鄉村。沒過多久胡主席接吳庭豔赴河內談話,並許諾任命他為新政府的內政部長,他當場拒絕了,並怒斥越盟活埋了其兄長吳庭魁。再次流亡鄉間再度遭通緝的他於法越戰爭的混亂中逃離北方去了西貢。
1946年,吳庭豔在南方與其擔任天主教主教的二哥吳庭俶共同創建了創建了「越南民族聯盟」。
1949年,再次與法國殖民當局合作的保大皇帝成立了「越南國」,邀請吳庭豔出任首相,民族主義革命家堅決拒絕了。1950年遭「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缺席判處死刑」、同時也失去了法國保護的的吳庭豔兄弟只能出國避難。他們先後赴日本拜會了阮氏王朝宗室,赴歐洲拜會了美軍麥克阿瑟將軍及梵蒂岡教宗庇護十二世等,以尋求政治支持;行動未果後,吳庭豔又反過來請求保大皇帝聘其任首相,但這次是保大皇帝拒絕了。
1951年,吳庭豔又流亡至美國,居住在神學院中,拜會了北美地區許多右翼政治家及天主教大佬,終於在美國朝野上下有了一定的政治影響。
1954年,在奠邊府戰役中法國遭遇了嚴重的軍事失利,北方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再次宣告獨立。同年,擔任保大朝廷常駐聯合國代表的吳庭豔六弟吳庭練在聯合國會議期間向美國政府表達了邀請吳庭豔回國參政的意向,已經對他有了一定程度了解的美國政府表示支持。很快,失去法國保護的保大皇帝也向吳庭豔發出了邀請。當年6月26日,吳庭豔一行乘飛機抵達西貢新山一機場,當天即宣布就任越南國首相;並隨即加入了其四帝吳庭瑈組建的「人民勞動革命黨」。
1955年,法屬印度支那殖民地根據日內瓦會議及《日內瓦協議》的原則宣布解散,吳庭豔首相的與會代表拒絕在協議上簽字,以表示對越盟政權的不承認。
1955年10月,吳庭豔提出用全民公投的方式確定保留還是廢止保大的帝制,在公投投票過程中,吳庭豔聯手其強勢兄弟吳庭俶、吳庭瑈、吳庭練及吳庭謹(五弟,秘密警察首腦,1964年被軍人處決)及其下屬,對保大皇帝及支持者的宣傳造勢活動進行了嚴厲的幹擾阻止,禁止媒體刊登其宣傳言論,禁止五人以上的集會活動,最終的投票結果顯示,吳庭豔獲得了98.2%的高支持率,帝制被廢除了,保大皇帝流亡去了海外;吳庭豔隨即擔任了新越南共和國(俗稱南越)的首任總統、國防部長兼陸海空三軍總參謀長等重要軍政一把手職務。
1956年,吳庭豔政府拒絕了根據《日內瓦協議》規定必須進行的全民選舉,以充分體現自己堅持不懈與帝國主義鬥爭、爭取民主自由的民族主義精神。
在1959年的國會選舉中,吳庭豔四弟吳庭瑈的「人民勞動革命黨」獲得了國會的絕大多數席位;1961年,吳庭豔總統再次以89%的高支持率連任總統。
吳庭豔家族獨掌軍政經濟大權的狀況終於有人不滿了,繼1962年空軍未遂政變之後,1963年11月1日,由楊文明將軍領銜的大規模軍事政變終於發生了。軍隊保衛了總統府,並迅速發兵包圍總統官邸嘉龍宮;吳總統由秘密通道逃至富商馬國宣別墅及聖方濟教堂避難,次日晨,吳庭豔聽信了政變將領保證讓他出國的承諾,宣布投降並與臭名昭著的四弟吳庭瑈走出了教堂,沒想到在押倆兄弟去軍隊總部的裝甲運兵車上,卻被軍人以毆打與槍擊的殘酷方式無情處決了。
下面再簡單敘述一點吳庭豔總統人格與信仰嚴重分裂的具體事例:
· 在佛教徒佔全國總人口70%的國情下,吳庭豔卻把天主教確定為不是國教的國教,天主教徒在經濟、土地、就學、就業、任職及升遷等諸多方面均享有遠高於佛教及其他宗教徒的權利;全國到處懸掛梵蒂岡國旗;佛教各教派被迫害、清剿或招安,大量佛教徒(包括為升遷的佛教徒軍官)被迫改信了天主教;怨聲載道的廣大佛教徒後來無意中幾乎絕大多數都成了阮友壽「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及紅色「南方臨時政府」的群眾基礎;
· 在經濟上反對自由市場經濟,並轟轟烈烈發動了畸形無比且讓富農絕對收益的土地改革(天主教徒則無需參與強制性的土改);
· 在國際貿易上,大量採用稅收優惠或免稅的方式向海外各國招商引資,大力推行「出口鼓勵及補貼」政策,還以保護民族經濟的名義實行嚴厲的關稅及非關稅壁壘政策;
· 吳庭豔政權在越南實行嚴格的「反離婚反墮胎」國策;
· 反對歧視和迫害的佛教徒高僧釋廣德在西貢市中心公開自焚以表抗議事件發生後數日,又有多名佛教僧尼自焚,身為「人民勞動革命黨」主席的吳庭豔四弟吳庭瑈竟然公開發布了如此歹毒的嘲諷:「如果佛教徒想要要另一次烤肉,我倒很樂意提供汽油」,此語立即在整個西方世界引起了強烈的抨擊和譴責。
· 吳庭豔終生未娶妻,也無子嗣,其四弟媳、女強人、有越南「龍夫人」之稱的陳麗春長期擔任總統府顧問兼形式上的「第一夫人」;吳氏兄弟及諸多親戚壟斷了全國的大多數資源型、金融證券及進出口貿易企業和部門;
· 吳庭豔有時也會去鄉村視察,美國顧問建議他利用現代影視設備給這類活動做一些現場轉播以收取民心,但卻遭到他的堅決反對;
· 越南國內各階層民眾及諸多民主國家對吳庭豔總統強烈不滿的事實,早已引起了美國朝野的重視,美國政府高層也多次提醒過他必須儘快改弦更張,但這位以「民族主義革命家」自居的總統卻始終視若罔聞;
1963年,該來的結果還是不以吳庭豔總統大人的意志為轉移地突然到來,民族主義、天主教廷和美國盟友此時都無法再幫他任何的忙,一切都該到此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