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封建思想」任重而道遠——說師生關係

2021-02-13 科學網

師生關係,歷來是學校最重要的關係之一。建學校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和培養高素質的學生。而在學校裡教育學生的,當然主要是教師。

我國的師生關係,有兩個來源。一個來自西方,因為現在我們的學校設置(如大中小學的分段、班級的設立)、教學內容(各種課程的分類及內容)、教育方法等等基本上都來自歐美(包括俄羅斯)。這種來自西方的教育當然有建立在學校教育制度下才能夠有的師生關係。另一個來源是我們自己的傳統。這種傳統從孔子、墨子等先秦百家那裡傳下來,已經有兩千多年的傳承和發展,極大地影響到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之中。

一千二百多年前,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他把教師要做到事情所做的概括得很好,現在所說教書育人也差不多就是如此。兩千多年來的中國傳統教育中師生關係這個問題上給我們留下來珍貴的遺產,留下來了很多尊師重教的人和事,也留下來很多努力培養學生,使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動人故事。

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在師生關係的問題上,傳統的東西也有模糊不清的,也有應當批判的糟粕。我們今天在師生關係上所產生的一些問題,有些就是與這些傳統的模糊不清的東西甚至糟粕有關。

在傳統的教育事業裡,往往存在學生與教師的人身依附關係。從所謂拜師的時候起,學生就要在思想上聽先生的,在生活上服侍先生,這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連在政治鬥爭中,學生與先生也往往被綁在一起。如果學生表現出不能服從,就會受到社會的譴責,甚至以為背叛師門、欺師滅祖。

今天,人們仍然常常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從尊敬師長的角度看,這樣的話也不能說沒有一點積極意義。但是,我們不得不指出,這裡更多地隱含著人身依附的問題。

在這樣的語言的長期浸潤下,有些教師就自以為真像「老子」一樣,任意擺布學生。不但在學術上不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餘地,而且在生活上要求學生像孔子的學生對孔子那樣(給他老人家做飯、趕車、做保鏢等等)。

研究生在研究組中,確實必須為研究組集體做必要的雜事。研究組是一個集體,是集體必定有很多集體的事情,每一個集體的成員都應當為此做貢獻,這是為了科學研究的需要所必須的。但是,對於研究生導師個人生活上的問題,不可以讓研究生作為任務去完成。當然,偶然的倒水之類的小事,研究生自願去做,也並非絕對不可。像最近媒體報導的那樣讓學生打掃家裡的衛生、擦汽車,甚至喝酒的時候要求學生替他擋酒,就實在太過分了。

教師也不應當接受學生的貴重禮物,更不要說像媒體揭露的那樣,有的教師竟然暗示向自己送禮。

讓學生替教師家裡打掃衛生、擋酒、以及接受學生貴重禮品這樣的事情,即使學生主動要求(不能排除有些學生會這樣做),也不能允許。這就像教師與學生不能交異性朋友、結婚一樣。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在師生關係存續期間,師生間存在著利害關係,就像上下級之間一樣,有可能利用職權進行威脅利誘,也可能行賄受賄。所以無論學生是被動還是主動,上述行為都不允許。當然,學生畢業後,師生關係不再存續,那就是另外一碼事情了。

至於教師依仗著「為父」的威勢,任意侮辱、打罵學生,甚至進行性騷擾,那就涉及違法亂紀了。

所以,一方面,教師不可以「老子」自居,另一方面,學生對教師也不必像真的對父親那樣去唯唯諾諾地伺候著,去為導師做私人的事情。

學生畢業了,嚴格意義上的師生關係也就結束了。再往下的關係就是朋友、同志或同事的關係了。這應當是現代的「師生關係」的後續,這已經不是真正的師生關係了。但是,傳統的師生關係卻不是如此。他們是一輩子的師生關係,是終身的「父子」。現在我們的社會仍然受到這種傳統師生關係的極大影響,這帶來了很多問題。

舉一個例子,如果兩位做教師的關係很好,他們的學生也可能關係好。如果兩位教師在學術上有分歧、或者私人關係不好。那麼對於「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樣的格言教育出來的學生就麻煩了。弄得不好,很有可能會「黨同伐異」。

師生之間如果因為在學術問題上的看法因傳承而相似或相同,這是完全正常的。這種關係並不會因為學生畢業、師生關係的結束而解除,這也是形成學術派別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過分看重這種曾經的師生關係,把學術關係擴大到人生的社會關係,就有可能引出某些不適當的派別。在項目資助、論文評價、獎勵評審等過程中,「唯派別是論」,跟自己一派的什麼都好,別人什麼都不好。如果有人不這樣做,在學術問題上有了與曾經的導師不同的看法,在各種評審中得出了與「派別」相左的結論,就很有可能被「同門」所攻擊、所拋棄。這種情況,就非常不利於科學研究的發展。而這種因人身依附的師生關係而產生的現象似乎還是在相當的程度上存在。

傳統的教育,還給現在的人們留下另外一些不好的思想如一步登天的幻想。科舉考試確實為人們地位的流動提供了途徑,但是,這種流動也並不是一步登天的。傳統戲曲、曲藝、小說裡把金榜題名、飛黃騰達這種極小几率事件的影響放大,古人的有些詩句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之類的,在如今的社會上,仍然有非常濃厚的影響。

現在的社會中,一個人的實際學術水平,並不是在中學、大學本科或研究生就能夠達到多高的。社會上對所謂「高考狀元」的吹捧不過是一種有著商業(商人)或政治(地方及學校領導)目的的喧囂。考上碩士生或博士生也不過只是剛剛有了一個可能在業務上有所進步的途徑。而是否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還需要自己長時間的努力奮鬥。用句我們常常所說的話,這才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

但是有些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卻不明白這一點,他們就因為自己一次升學考試僥倖好一點而沾沾自喜,真以為可以一舉成名、出人頭地,至少只差一步了。在「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他們的極度自尊與極度自卑中間只有窄窄的一步之差,他們隨時隨地都可能在這二者之間躍遷。一次表揚或一次批評就可能引起大的思想波動。這樣的學生,從一開始就可能為不能夠搞好師生關係埋下地雷。

當然,受上面所說的人身依附或一步登天、論資排輩等封建思想影響的領域,遠遠不止理工科高等學校。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理工科高等學校的師生關係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可能還略微少一些,在文學特別是藝術領域,師生關係受各種封建思想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嚴重的。藉助這種觀點,來分析現在的很多因師生關係而出現的社會問題,都可以得到相當明晰的看法。

總而言之,封建思想的影響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仍然相當嚴重地存在,反對封建思想影響任重而道遠。而只有批判了這種封建思想的影響,才有可能建立起新型的正常的師生關係。

相關專題:反思西安交大博士生溺亡事件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馮大誠科學網博客。
連結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97534.html 

關注我們

微信號:sciencenet-cas (←長按複製)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

  • 我的「封建」思想
    攝於新疆庫爾勒塔裡木河畔)我的「封建」思想       吾輩從幼年識字起,「封建」一詞便進入腦海。此後,封建主義、封建思想、封建意識、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封建勢力、封建等級、封建階級、封建餘孽等封建系列鋪天蓋地接踵而來。再後,政治歷史教科書又反覆告訴幾代學子:中國封建社會存在了兩千多年。
  • 《焚書·續焚書》:批判封建思想的急先鋒,富含辯證思想(17)
    艱難生長的資本主義萌芽遭受腐敗政治與封建經濟的摧殘,發展極其緩慢。在歷史的發展面臨重大抉擇的關頭,地主階級內部改革派與保守派之間在政治上、思想上都展開了激烈的較量,因循守舊反對改革的傳統思想孔孟之道、程朱理學等遭到了猛烈的衝擊。
  • 破除官本位的封建思想
    有的黨員幹部,身體進入了21世紀,思想卻還停留在封建社會。官場「亞文化」中林林總總的關係學、厚黑學、潛規則、官場術,與樹倒根存、腐朽落後的封建思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不過,歷經漫長的封建社會,盤踞在不少官員頭腦中的封建思想包括但不限於上述「學」或「術」,而是以更加複雜的面貌呈現於世人面前。比如,在我們的一些幹部中,特權思想、特權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違規佔有多套住房、公車私用的,明裡暗裡搞封建社會那種「封妻蔭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為親屬升官發財奔走的,以權壓法枉法的,這樣的幹部不乏其人。
  • 他反對封建的倫理道德,獄中提審,仍進行有力回擊!
    李贄的思想本來是實事求是的,反對宗教,反對道學。首先他認為朱熹不是老師,這是他憎惡道學先生意識的表現。其次,李贄對於王陽明的才能是佩服的。其三,王陽明的學說認為人人都有良知,良知即直觀,人人可以用直觀認識真理。王陽明學說的好處,是承認人們的智慧是沒有分別的,所以他和他的門人都說:「滿街都是聖人」。李贄是贊同這種見解的。他認為人的智慧,產生於人的自然德性。
  • 從中西「封建」概念的差異看對「封建」的誤解
    「封建思想」:中國人頭腦裡的「封建思想」主要是忠與孝兩字。首先是忠君思想和君尊臣卑觀念,其次則是孝敬父母和為家族利益服務的觀念。盡忠盡孝,成為傳統中國社會的最高行為準則(日常生活中的「封建思想 」則缺乏具體的規定性,例如重男輕女等,都可算做此類)。
  • 現代教育需要什麼樣的師生關係?師道尊嚴是重點
    師道尊嚴作為一種傳統封建思想曾經受到過批判,主要原因是,過分強調「師嚴」是為了「道尊」,強制人們恭敬地學習「克己復禮」,以維護上層階級的統治。在學校內部,師生關係納入等級制度,與君臣、父子關係同等看待,上下有尊卑、貴賤、高低之分。
  • 如何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的相互關係,是整個教育活動過程中人與人關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關係。在倡導素質教育的當下,教師要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轉變思想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人格,因材施教,具備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早在1939年德國著名心理學家勒溫把教師的領導方式分為:專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種。專制型的師生關係模式以命令、、疏遠為其心態和行為特徵。
  • 你知道理想的師生關係是什麼樣子的嗎?
    教學從古代以來就已經存在,但是有些時候我們並不喜歡那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師生關係的相處方式,我們有自己的理想型的師生關係。尊享愛生並不是封建等級關係,政治連帶關係,而是師生交往與溝通的情感基礎,道德基礎,他的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與合作,順利開展交易活動。
  • 重男輕女封建思想實屬害人害己
    前些年計劃生育家庭中的雙女戶,還有為了配合政策主動退二胎指標的獨女戶家庭算是很有遠見,生男生女一個樣,少生優生幸福一生,事實上這些家庭的老人也過得很舒服,生了女孩就像招財一樣,沒有多少壓力,反而是那些非得生男孩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超生戶為了封建思想超生男孩付出了經濟的代價,這些人總算是有兒養老了
  • 良好師生關係,圓您教師夢想(二)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新型的師生關係也日益受到重視,成為教師招考的熱考點。新型的師生關係可以讓我們以的視角正確認識師生關係,也為我們正確處理師生關係打下基礎。下面,中公講師和大家一起認識一下新型師生關係的特徵。1.尊師愛生現代教育中的「尊師愛生」並非封建等級關係、政治連帶關係、倫理依附關係,而是師生交往與溝通的情感基礎、道德基礎,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與合作,順利開展教育活動。
  • 師生關係,難以言說的背後
    因為評教,導致老師和學生形成了特定的「利益共同體」,相互討好、互不為難成為師生關係中的一種潛規則。  本應是亦師亦友、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出現了哪些問題,面臨什麼樣的挑戰?記者歷時多日展開調查,力圖還原高校師生關係的真實面貌。
  •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人文主義思想
    「文藝復興」運動的思想體系是「人文主義」。人文主義是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的最初表現。它的思想核心是資產階級個人主義,它的理論基礎是資產階級「人性論」。人文主義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束縛謀取自身政治經濟地位的思想武器。
  • 2018教育學考研習題答案:封建國家教育體制的完善
    科舉制與學校關係間存在一種相互制約的關係。學校教育的興衰直接影響科舉取士的質量和數量;科舉取士的標準和方法指導著學校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四)科舉制的影響   科舉制在我國封建社會存在了1300多年,說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一) 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統一了教學內容,也就統一了人們的思想;給下層人們以從政的機會,緩和了階級矛盾。
  • 別再被封建思想荼毒,整潔健康最重要
    #孕婦#不知從何時起,孕婦們總是受到一些封建思想的荼毒,民間就流傳著一種關於孕婦的傳統思想,那就是孕婦懷孕時不能理髮,否則就會剪斷孩子未來的幸福。孕媽情緒不好到最後影響到的可不止她一個人,所以封建迷信真的是害人不淺。小七的婆婆的家鄉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她年輕時受封建迷信的毒害,懷孕時從沒剪過頭髮,而且不敢洗澡、不能碰水,結果。所以,即便是這樣,她也依然相信老一輩人的汙言穢語,把他們當作事實來對待,這難道就是所謂的可憐人,他還會被人憎恨嗎?
  •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鵝坡武校向全體師生發出倡議書
    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34;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鵝坡師中得到深刻領會、貫徹落實,校園裡處處呈現著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氛圍。為增強師生對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思想認識,引導師生自覺投入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言行中,鵝坡武校分批組織召開&34;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動員會,鵝坡武校黨建指導員李澤飛、副校長周洪多分別向教職員工做教育動員報告。在動員會上,7名教職員工代表依次發言,講節約思想認識,表態自己節約行動。
  • 封建思想「重男輕女」之下的過度偏心
    中國一直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但是落在老公身上的卻是除過封建思想之外,很嚴重的偏心。誰曾想他們家裡直接說一分錢沒有,說貸款也貸不了。如果是他哥肯定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吧,想起以前的種種,他哥鬧離婚孩子是男孩人家堅決不要,留給了孩子媽,很快又另結新歡還想著要結婚。因為這事怕我們要錢,他哥打電話讓我們回去分家產,明明分給他的房子他賣了,家裡這套房子是我老公的,他還硬要我們回去分家,而他媽媽就在旁邊也默許了他的做法,讓比我老公大10多歲的哥哥就這樣像我們咆哮著要分家。
  • 師者的教育藍本,談唐朝「大儒」韓愈的教育思想
    他高舉儒家道統的大旗,猛烈地反對佛老,提倡古文運動,以復興儒道為己任。他認為儒家的道有一個傳承的過程,從堯開始,中經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最後傳至孟柯。孟柯死後,儒道不復傳矣。為了重振儒家的道統,韓愈極力抨擊佛道,尤其反對外來的佛教。
  • 對立的師生關係急需恢復
    懷念那年相互融洽的師生關係文/孫新合作為曾經的師範畢業生,我雖然最終沒有手執教鞭,但對老師這個職業還是有著難以磨滅的情懷。說句心裡話,有誇獎老師,讚美老師的,心裡頭沒來由的升起歡喜,若是批評老師,哪怕是沒有任何師德的老師,依舊不由自主地想為其說上諒解的話語。有其他專業的同事就毫不客氣地指出,你就是閒得,人家的好壞,關你什麼鳥事?師範畢業的多了,哪個像你這樣的德行?別說,我還真的不知道怎麼去反駁。
  • 封建制度
    A1:封建這個詞的本義是指將國土劃分分給有具有特權的人,讓這些具有特權的人們(一般來說就是貴族,就中國而言是指諸侯)代替自己行使這片土地的一部分管理權。即「封邦建國」。這種傳統意義上的封建制度持續的時間並不長。實際上中國只有在從西周到東周以及西漢的初期是真正的封建制度。這種「封建制度」才是封建的本來面目。而目前我們教材中的封建一詞的錯誤使用主要是一些早期學者的鍋。
  • 魯迅《祝福》:舊時代的封建思想釀造了「祥林嫂」式的悲劇
    如果思想比較開明的女性,還懂得視其為無物,轉身去追尋自由;如果是深受封建思想荼毒的女性,不用說別人,自己都會把自己套牢在這枷鎖中。祥林嫂的悲劇就是如此。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對周圍人以至她自己的影響釀造了她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