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寵愛孩子也要有「度」

2020-09-15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中國父母對於孩子的保護力度是比較大的,甚至有的父母包辦了孩子的一切生活。等到孩子長大之後,才想要放手讓孩子去獨立,但孩子對於父母的保護卻產生了依賴心。

試問一下,一個11歲的孩子能夠獨立做些什麼呢?

一個中國媽媽嫁到日本後便在日本定居,而他的兒子今年11歲,每天早晨兒子都會獨立起床,而進行一番洗漱之後,他就會開始準備自己的早餐,對於廚房中餐具的擺放位置,他熟悉程度是很高的。

他會根據冰箱中的食材進行食材的挑選,再放入準備好的碗盤中。從媽媽的記錄中可以看到,他給自己準備了蘋果、西紅柿、麵包還有一杯酸奶,營養搭配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

而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他會根據日本飯前的習俗,坐在飯桌前雙手合十說一句:我要開動了,以此來表示對食物的尊重,而這其實是在潛意識當中傳遞給孩子要懂得珍惜食物的觀念。

而在吃飽之後,孩子還會雙手合十表示感謝。而且他並沒有浪費食物,將準備的食物吃的一乾二淨,一口都沒有剩下,完全是&34;。

結束了早餐之後,他將餐具收拾到水池裡,而後自己開始洗餐具,他的動作十分嫻熟,已經是習慣了自己收拾的模樣,而且每一個餐具都洗的非常乾淨。

洗完餐具之後,孩子就開始整理自己上學需要帶的物品。除了書本之外,孩子還會帶上裝著鞋子、餐具的袋子,因為天氣不好,所以孩子額外帶上了雨具,大包小包準備好後他就出門上學,走出家門看到路過的人時,他會主動的點頭打招呼。

而媽媽並不會送孩子去上學,只是目送著孩子過馬路去等校車。而從孩子起床到出門上學,這整個過程都不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

過度的溺愛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這個男孩子的早晨無疑刺痛了很多的中國父母,因為反觀很多中國的小孩,情況可以說是有很大差別的。

2017年的《變形計》中有一個少女劉思琦可以說是被父母溺愛所影響的孩子,她16歲了卻沒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連吃飯都需要媽媽喂,剪腳指甲需要姑姑幫忙,完完全全就是一個&34;。

而這主要源於中國父母的寵愛,父母愛孩子是理所當然的,然而有一些父母卻沒有把握好一個&34;,將寵愛變成了溺愛,不管孩子做什麼,父母都會習慣性的去幫忙,最終卻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不利影響。

寵愛孩子也要有&34;

俄羅斯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說說:&34;所以父母一定要學會在一個合適的&34;內去寵愛孩子。

1、學會放手

俗話說:&34;父母無法一輩子都在孩子身後保護著他,所以愛孩子的父母,更應該教給孩子獨立生活的本領。等到孩子需要脫離父母獨立生活的時候,他們也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走得更遠。

2、學會糾正孩子的錯誤

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而這個時候父母的糾錯就非常的重要。這個過程一方面能夠提升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於培養起孩子基本的行為道德。這樣孩子長大以後,才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

3、培養規則意識

規則是為了引導孩子在一個正確的範圍內去發揮自己的天性,社會上有無數的規則。所以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和保護,就是培養起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的人生一直行駛在正軌上。

父母的縱容和溺愛就像是裹著糖衣的毒藥,最終容易毀掉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一定要時刻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愛是否在合適的界限之內,一旦超過了界限,就要及時的進行糾正,這樣才能夠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讓多數父母自愧不如,寵愛孩子也要有「度」
    每天中國家長都在圍繞著孩子在轉,做早飯,送孩子上學。孩子呢,每天早上無精打採地去學校上學,開始了日復一日的生活。然而最近日本的一位11歲的男孩,震撼了不少的中國家長。通過媽媽分享的視頻可以看見這個11歲的男孩對家裡的廚房特別熟悉,他進入到廚房為自己做了一份早餐,營養搭配均衡。
  •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教育」是最好的國防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父母 但是最近一位11歲的日本小男孩,卻深深的震撼到了中國的家長。一位11歲的日本小男孩正是上小學的年紀,而媽媽則比較喜歡分享日常,媽媽就記錄了自己孩子的日常生活,卻不想直接在網絡上引發了熱議。
  • 日本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了無數中國家長:寵愛不是溺愛
    這個日本男孩11歲,是中日混血兒,自幼生活在日本,接受著日本的教育。雖然現在才11歲,可這個男孩的自理能力卻非常強。清晨鬧鐘響了之後,這個男孩就起了床,沒有絲毫的賴床。然後,他動作熟練的疊了被子,收拾了自己的床鋪,讓房間看起來更整潔。把內務完成之後,男孩就去洗漱。如果家長們認為這並沒有什麼的話,那麼小男孩接下來的行動就會讓眾多家長感到驚訝了。
  • 別再做「有毒父母」:一個日本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家長
    別再做「有毒父母」:一個日本男孩的早晨,刺痛無數中國家長中國從來都不缺優秀的家長,勤快的家長更是比比皆是,因此許多優秀的中國家長也都養出了很多「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孩子,從小到大孩子不但是錦衣玉食,而且還每每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個個儼然小王子小公主一般。對此,家長們似乎一點也不介意:等孩子長大自然就會做了,跟學習比起來這都不算什麼。
  •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許多中國家庭:別做有「毒」父母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許多中國家庭之前有位寶媽分享了她家兒子的早晨,這位11歲的小男孩,是名中日混血兒。鬧鐘響起後,他一點沒有賴床的意思,按掉鬧鐘便起身下床、穿衣疊被,整個過程毫無拖沓。有條不紊的操作和熟練的家務,刺痛了許多中國家庭,不少父母在評論區說道:
  •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多少中國家庭:別做有「毒」父母
    回想一下,清早起床家裡是什麼狀態,父母在廚房裡忙得不亦樂乎。而這個時候的孩子呢?正在做著美夢,還不想起床,一直到父母做好早飯,經過了不知道幾個回合的「鬥爭」,終於被父母叫了起來,一副沒有睡醒的樣子,開始刷牙、洗臉。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
  • 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刺痛中國家長的心:別做「有毒」的父母
    一個日本11歲男孩子的早晨卻讓中國父母感到痛心,11歲小男孩竟然可以如此熟練地;平常"的早晨這個小男孩究竟是什麼來頭呢?這個孩子的早晨是母親記錄的,母親其實是中國人,長期在日本定居,孩子也就在不同的環境和教育方式下長大,擁有不同的童年。在普通的早晨,小男孩自己獨自起床,簡單地洗漱之後,他就來到了廚房。廚房沒有母親忙碌的身影,男孩需要自己來準備早餐,看到他熟練地去冰箱拿需要的食材,然後就好好地將早飯都打理好,順便也把家人的早餐也一起準備好了。
  • 看完這位11歲日本男孩的早晨,無數中國父母羨慕了:怎麼教的?
    這樣的生活模式,相信大家都習以為常了,但有一位11歲日本男孩的早晨,卻一下子揭開了無數中國父母的這位男孩是中日混血,不過大多數時間都居住在日本,某日他的父母用鏡頭記錄下了他的一早上,並發布到了網絡上。視頻裡,男孩到點就起床,一點都不拖沓,不僅如此,他自己把被子疊得整整齊齊,然後又去浴室洗漱。
  •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無數中國家庭,別做「有毒」父母
    孩子上了小學,父母也就上了套,小學跟幼兒園簡直太不一樣了,幼兒園負責一日三餐,早上遲到一會也沒什麼問題,中午也不用接回家,父母可以有一整天的時間忙自己的事。可是上了小學就不一樣了,按時按點地接送不說,一天三頓飯也要吃飽吃好,尤其是早晨,媽媽六點多就要起床做早餐,孩子七點半就要到校,早晨就跟打仗一樣,不停的催催催,孩子呢,睡眼惺忪沒有胃口,被催得急了就會哭鬧,嚷嚷著不想上學,負面情緒爆滿。
  • 日本11歲男孩的清晨日常,刺痛無數中國父母:別再做「毒家長」
    在日本就有個十一歲的男孩,用他的清晨日常刺痛了中國無數個父母,更有網友表示:看到了嗎?別再做「毒家長」了!原來,這個十一歲的日本男孩並非純正的日本男孩,他的母親其實也是中國人,然而因為生長在日本的關係,這個男孩的習性和教育方式都是沿襲日本的教育理念。但從教育成果來說,這個男孩的教育不可謂不成功。
  • 一位日本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無數中國家長:別再做「毒」父母
    文/媛媛(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傑出的人才,很多父母腦子裡面的第一個答案就是讓孩子不斷地學習,然後通過學習不斷地證明自己,最後再登頂成為那個優秀的人。然而這樣的答案未必是對的,因為如果孩子只會學習的話,對他們的未來或多或少會有影響。
  •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了無數中國家長的心!看看日本家長教育孩子的原則,值得學習!
    我相信這並非是個例,而是中國無數家長的日常生活,他們為了孩子整天忙個不停,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下面來看看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了無數中國家長的心!這是一位日本媽媽記錄的自己孩子的日常生活,並通過社交平臺分享了她11歲兒子的日常。
  • 日本11歲孩子的早晨習慣讓中國父母慚愧:值得孩子學習
    要知道,日本的青少年教育非常出名。前段時間,網絡上的一個日本11歲男孩的早晨,就引發了很多中國人的熱議。這個男孩是中日混血,一直生活在日本。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早上鬧鐘響起以後,沒有一點的賴床,男孩就開始了一天的生活。
  • 日本11歲男孩的一天,打臉無數中國家庭,父母還是「無用」的好
    談到&34;的殷切希望,中國父母絕對不輸於其他任何國家的父母,為孩子鋪墊好的未來已經是父母們最基礎的信念。可是,很多家長只學會了教育和管理,卻不懂得如何放手。一邊希望孩子長大之後能夠獨立成人,一邊又在旁邊焦慮觀望,甚至恨不得代替孩子做一切。要使孩子學會獨立,&34;之道才是最寶貴的禮物。
  • 中日混血11歲男孩,用他的早餐刺痛了許多中國父母:還寵孩子嗎
    來到公司,就要數落送孩子上學這件事,讓她多鬱悶,別人日本小學生,都是自家背著書包上學。她說,什麼時候,中國小朋友才能經得起風雨?中日混血的11歲男孩,用早餐刺痛許多中國父母最近,一個中日混血的男孩在網上火了,許多看了他一天經歷的中國父母,比檸檬還酸。
  • 中日混血的11歲男孩,用他的早餐刺痛了許多中國父母:還寵孩子嗎
    但每次她看到有些日本教育下的孩子,總會特別酸,說也沒什麼大不了嘛。轉身又吐槽自己家的婆婆,總是慣著孩子,生怕孩子磕著碰著。中國的家長和孩子,在與日本家庭教育的對比中,感覺像風箱中的老鼠,兩頭受氣。舉個例子,開學有半個月了,同事剛剛從日本出差回來,每天早上要去送他9歲的女兒上小學。
  • 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清晨,讓中國家庭反思:寵愛不是溺愛
    每個國家的教育理念都有所差異,總是學習周圍家長的做法,會有局限性。不過多看看別國的孩子,借鑑一些好的做法是不錯的選擇。日本的青少年教育相當出名,同是亞洲國家,他們的教育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嗎?日本一位11歲男孩的清晨,讓中國家庭反思:寵愛不是溺愛
  • 11歲日本男孩的早晨,羨慕了無數中國父母,網友:學不來的
    在大多數家庭裡,每天早上起來那會兒就跟打仗一樣,家長得早起給孩子準備早餐,還得不停地催孩子起床去上學。就這樣慌慌張張開始了一天。但前陣子網絡上一位11歲的日本男孩,卻讓家長們長了見識。有網友表示:「日本的教育太好了,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兒。」也有網友在反思:「我的兒子每天都是慌慌張張送去學校,做飯、洗碗也都不會,我很慚愧啊。」有網友說,我在這個孩子身上看到了獨立、自律、文明有禮等等好習慣。而這些好習慣的養成,會讓孩子長成一個更優秀的大人,一個更受他人尊重,被他人所讚賞的人。
  • 11歲日本男孩清晨做早餐,孩子獨立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開學之後,每天早起給孩子做早餐,催促孩子上學,晚上輔導作業已經成了父母們的日常。而我們的孩子呢,已經習慣了父母的照顧,不睡到最後一分鐘不起床,有時候迷迷糊糊地坐到餐桌前,要媽媽把飯塞嘴裡才肯吃。在世界青少年的調查研究中發現,中國孩子的獨立性在世界處於比較靠後的位置,在歐美國家,孩子上了大學之後就要自己打工賺生活費,成年之後父母就很少給錢了。要說孩子獨立最早的國家,還要屬日本。前幾天看到一個11歲日本男孩的日常,讓很多中國父母感慨:我家孩子要是有這孩子一半獨立,我就輕鬆了。
  • 日本小學生上學第一天,表現刺痛中國父母,慣子如殺子真沒說錯
    近日11歲日本小學生開學日實錄火遍網絡,男孩的媽媽是中國人,他們一家長期定居日本。雖然只有11歲,但男孩身上超越年齡的懂事和獨立讓中國父母大呼:「我算了!」為了更直觀地展示自家娃與人家的差距,幾位父母同樣對孩子開學日進行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