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女成龍成鳳」是大部分中國的家長一貫想法,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能夠有一個好的未來。尤其是,在孩子開始上學之後,家長就開始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整天的心思都花在,提高孩子的成績上面。
每天中國家長都在圍繞著孩子在轉,做早飯,送孩子上學。孩子呢,每天早上無精打採地去學校上學,開始了日復一日的生活。
然而最近日本的一位11歲的男孩,震撼了不少的中國家長。通過媽媽分享的視頻可以看見這個11歲的男孩對家裡的廚房特別熟悉,他進入到廚房為自己做了一份早餐,營養搭配均衡。
在都以為孩子吃完飯該去上學的時候,卻沒有想到孩子把碗筷收拾得乾乾淨淨,然後放在了原來的地方。之後,這個孩子還帶著狗狗出去溜了一圈,然後再去上學,網上的許多家長都驚呆了。
然後,許多人開始感慨,自己家的孩子每天都是被趕著去學校的,碗筷都不知道在哪。還有些家長說,媽媽教育的太好了,做事有始有終。
在日本的教育還是比較先進的,教育孩子的方式被很多的人學習。孩子能不能有良好的習慣,與家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想要讓孩子能夠養成好的習慣,希望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做家長的還是應該要更加注重家庭教育。
家長應該注意培養孩子這幾方面的能力。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個好的行為習慣對於孩子的未來,是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很重要。家長不要太過於溺愛孩子,這不要怕孩子做什麼會累到,如果不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那麼這就會使得孩子懶惰,沒有積極性。
培養孩子不僅僅要培養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的生活教育也同樣的重要,一定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獨立。
二要讓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本領
現在國家的人口素質整體比較高,但是有高素質的同時,還有生活能力比較高的人就少之又少。現在社會有很多高分低能的人,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生活自理的能力特別的低。更有甚者,有大學生把積攢了一個月的襪子打包寄回家給母親洗。
這一點,在日本做得很成功,一位11歲的孩子自己做早飯,洗碗筷,遛狗,做事情有始有終。那麼未來的他的生存能力肯定不會差。
三要讓孩子有獨立的品格
孩子的獨立能力很重要,能夠保證未來孩子的發展,越是獨立的人,越是會有好的未來。如果說什麼樣的事情都是父母幫著辦好了,那麼這個孩子就不能夠獨立,他就會對別人有依賴,這樣他就沒有自信心,不相信自己能夠把事情做好,未來就沒有好的前途。
這一位日本11歲孩子的早晨,刺痛了無數中國父母的心,也讓我們陷入了思考。那麼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呢?在《優秀的男孩要做的100件事》這本書裡有很多優秀的孩子要做的事情,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讓孩子成為更優秀的自己,努力飛翔更遙遠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