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豪劉禹錫經典詩詞,23年被貶我又何懼,一切挫折皆是詩的養料

2020-12-17 長風文史

劉禹錫字夢得,號「廬山人」。又稱「劉賓客」或「劉夢得」,被後世人尊稱為「詩豪」。劉禹錫與白居易並稱「劉白」。與柳宗元並稱「劉柳」。「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便是對他最好的評價。劉禹錫寫的詩,詩風豪氣,雄健。這正是其中的一點,劉禹錫的「詩豪」更重要的是在這個「豪」字,這個「豪」,不僅指詩風之「豪」,更多的還是對劉禹錫人之「豪」的讚美故被稱為詩豪。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詩豪的經典詩詞,從詩詞中去了解劉禹錫一生。

《賞牡丹》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大和四年(830年)暮春,牡丹花開滿京城。長安大慈恩寺人頭攢動。進士及第的數十人正在慈恩寺提名,這個是科舉慣例,上榜後來到寺裡的大雁塔下留詩題名,期盼日後步步高升,人生美滿。劉禹錫看著眼前風華正茂,豪情滿滿的新科進士,仿佛看到了37年前的自己,那年他21歲,與他同行的還有出生河東柳家的世家青年柳宗元。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那年柳宗元20歲,兩人意氣相投,當即成了好朋友,京城牡丹花遍地錦繡,而他們兩是京城眾多士子最耀眼的明珠,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雁塔題名之後,他們各奔前程,歷經風霜洗禮,這一別就是10年。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805年唐順宗即位,安史之亂給唐王朝留下很大的後遺症,內有宦官指手畫腳,外有各地藩鎮尾大不掉秀秀肌肉。劉禹錫和柳宗元而立之年,經過十年的遊歷和為官生涯,深刻意識到只要變革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唐朝走向富強。當時主政的王叔文和王怌也是一腔熱血,幾人一拍即合,籌備多年的改革計劃,就此拉開帷幕。但是僅僅140天,改革就宣告失敗了。王叔文賜死,王丕被貶後病亡,柳宗元去永州,劉禹錫去朗州。柳宗元去了永州不到半年老母親也撒手而去,心情非常低落。劉禹錫的心情影響不大,很看的開,就寫了這首秋詞寄給柳宗元。柳宗元也許受好友的影響,心情也好了很多,在工作之餘也會遊山玩水,寫下了永州八記。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十年,人生有多少個十年,815年,柳宗元和劉禹錫終於得到赦免。回到長安二人說每到春天,世人都喜歡去玄都觀踏青賞花,於是兩人此去相約同去。果然看花的人很多呀,熙熙攘攘,一路上草木蔥蘢,塵土飛揚,大道上人馬喧闐、川流不息。看過的人都說這花好呀,還有許多人揮毫留下墨寶,劉禹錫觸景生情,寫下這篇名篇。禍從筆出,有心人看這首詩那就感覺這首詩特別有心了,就看不下去了,感覺你們還不老實,那就再貶。於是乎剛到長安不到一個月,柳宗元和劉禹錫又被貶謫到更遠的地方,劉禹錫去播州,柳宗元去柳州。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浪淘沙其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舟車勞頓,柳宗元去了柳州的第四年,沒有等到和劉禹錫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的願望,就在任中撒手人寰,那時的柳宗元才47歲。而劉禹錫還在被貶中坎坷流離。長慶元年(821年)冬,劉禹錫被任為夔州(今四川奉節縣)刺史,但劉禹錫沒有放棄生活,依然憑著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豪情倔強的生活中。他沒有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世事的變遷。《浪淘沙》組詩正是表達了他的這種情感。

《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在夔州的幾年,他與民同樂。劉禹錫有名《竹枝詞》的總共十一首,最有名的一首,其實這是當地的民歌音樂,民歌調其實就是劉禹錫這些詩中的原料,他和老百姓農民打成一片把那個過程中民歌升華提煉,寫成竹枝詞,他在其中獲得巨大的快樂,既超越了苦難與坎坷,又堅持了自我,這就是劉禹錫。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

長慶四年(824年)夏,劉禹錫調任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上任途中,沿江而下,途經洞庭湖。時值秋天,劉禹錫雖然來過洞庭湖幾次,但秋天的洞庭湖在他眼裡格外的美麗。月光下洞庭湖微波不興,平靜秀美,湖光秋月相得益彰,秋水共月光一色,心情大好,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隻雕鏤透剔的銀盤裡,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西塞山懷古》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劉禹錫在洞庭湖稍作停留後,繼續沿江而下,到了湖北西塞山,劉禹錫看著這六朝有名的軍事要塞,想起前幾年取得了幾次平定藩鎮割據戰爭的勝利,國家又出現了比較統一的局面,形式一片大好,可是曇花一現,長慶元年(821年)至二年(822年)河北三鎮又恢復了割據局面,心中自有一片感慨。劉禹錫的這首詩,寓深刻的思想於縱橫開闔、酣暢流利的風調之中,詩人好像是在客觀地敘述往事,描繪古蹟,其實並非如此,劉禹錫在這首詩中,把嘲弄的鋒芒指向在歷史上曾經佔據一方、但終於覆滅的統治者,這正是對重新抬頭的割據勢力的迎頭一擊,這就是劉禹錫,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和州的幾年,劉禹錫受到了和州知縣的刻意刁難,寫下了流傳千古的《陋室銘》。寶曆二年(826年)奉調回洛陽,劉禹錫由和州(今安徽省和縣)刺史任上返回洛陽,途徑金陵(今南京),寫了這一組詠懷古蹟的詩篇,總名《金陵五題》,其中第二首即《烏衣巷》。這首詩曾博得白居易的「掉頭苦吟,嘆賞良久」,是劉禹錫最得意的懷古名篇之一。詩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餘味無窮。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從和州回洛陽,從南到北,劉禹錫走的是水路,從和州沿長江而下經金陵在至揚州,後走京杭大運河而上。途經揚州,這裡也還有一人從蘇州回洛陽,也經過揚州,這人就是白樂天白居易。兩人第一次見面,不知是約好了還是偶遇,兩人神交已久,卻素未謀面,人生有如此年齡相仿、性情相投、才華相若的朋友,真乃一大幸事。白居易和劉禹錫也不辜負這上天的恩賜,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溫馨的夕陽紅。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於是劉禹錫寫了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贈白居易。頸聯是全詩感情升華之處,也是傳誦千古的警句。劉禹錫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樹」,表現了劉禹錫重新投入生活的意願及堅韌不拔的意志,雖遭貶卻意志不減。

《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大和元年(827年),劉禹錫任東都尚書,次年詩人重返長安,回朝任主客郎中,在上一次遊玄都觀至今,期間唐朝換了四個皇帝,往昔那批被喻為「桃花」的新貴都已銷聲匿跡。詩人再遊玄都觀,回憶起舊事,又寫下了這首詩。詩裡以玄都觀的盛衰,表明這場鬥爭最終以權貴們的失勢和詩人的歸來而結束,洋溢著勝利的喜悅,和驕傲。

就是因為他這種心態堅持,所以劉禹錫你看的越挫越勇,這也給我們一個養生的道理,正因為他的這種精神力量非常強大,內心小宇宙非常強大,所以劉禹錫後來活得很長壽,在艱難困苦的環境裡還非常樂觀。劉禹錫比較外向,精神力量很強大,英雄本色堅持做自我,他在最艱難的環境裡頭都能找到生活的快樂。

晚年的劉禹錫搬到洛陽居住,實現了「鄰舍翁」的心願,只不過人卻不是原來的人,而是白居易、裴度......唯獨沒有柳宗元。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通知即刪!

喜歡可以點個關注,會有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詩豪」劉禹錫,一首回贈白居易的詩,教我們如何笑看風雲
    「詩豪」這個美名表達了當時人們對劉禹錫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詩豪」這個詞,很清楚地說明了劉禹錫寫的詩,詩風豪氣,雄健,以及他為人的豪氣幹雲。他的豪氣廣泛存在於他的作品當中,我們閱讀他的詩文時,就很容易感受到他的「豪」。
  • 詩豪劉禹錫與他的陋室銘
    今天與大家一起學習劉劉禹錫的《陋室銘》,在學習之前,我們先了解這位唐代大詩人與哲學家吧。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其祖先為漢景帝賈夫人之子劉勝,七代祖劉亮,事北朝為冀州刺史散騎常侍,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
  • 劉禹錫一生的豪情都寫進了這首詩,最後10個字,安慰了多少失意人
    與他相比,其它詩人似乎總被塵世間的俗事困擾,但這又如何,人生雖苦,總有人能不懼不畏,在這平凡的人世間做個倔強的存在。這種詩人豪情不輸李白,他們中的最傑出的代表就是詩豪劉禹錫。劉禹錫一生經歷了太多的沉浮,前半生位極人臣,中年被貶至西南邊陲,一待就是23年,可謂一生都在抗爭。
  • 劉禹錫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8字,驚豔了1000多個秋天
    他的詩簡潔明快,意境開闊,豪朗俊爽,故有「詩豪」之稱。他為我們留下了《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浪淘沙》、《烏衣巷》等經典名篇。他就是劉禹錫。古人云: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但是我不是,這首詩寫得真是豪氣,不愧為詩豪。《秋詞二首·其一》唐·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開篇就「嘲笑」了所有人,自古以來,騷人墨客都悲嘆秋天蕭條。
  • 劉禹錫很經典的一首詩,寫盡羈旅思鄉之苦,最後一句更是感動世人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同時他也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正是因為劉禹錫是王叔文派改革集團中最為重要的一名人物。
  • 道是無晴卻有晴,一代詩豪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生於公元772年,唐朝著名詩人,和白居易共稱「劉白」。並被白居易稱讚為「詩豪」,意思指詩人中的豪傑、出眾者的意思。後人便也據此而稱之。劉禹錫,自幼好學,精通諸子百家,詩文辭賦。在青年時代,可謂一帆風順,平步青雲,較之其他詩人要幸運的多。
  • 唐朝文明的見證,一代詩豪劉禹錫,開創不一樣的大唐文化
    他就是有著「詩豪」之稱的劉禹錫。劉禹錫不僅是一個政治家,更是一個文學家。劉禹錫出生於一個政治世家,他的祖父是北魏的鮮卑族。他的祖先為漢景帝賈夫人之子—劉勝。他的父親劉旭是在江南任職。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在學習儒家經典,並且也學習其他的詩詞歌賦以及繪畫。良好的家境也讓他得到了比較好的教育,在做詩方面也得到了對詩歌非常有造詣的皎然、靈澈的薰陶指點。
  • 被貶的劉禹錫
    還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豪放得簡直有些輕佻了。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何等豁達!劉禹錫的豪放,令李白的豪放顯得「不知天高地厚」。劉禹錫經歷了世事輪迴、榮辱變遷,他早已洞明世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他明白,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白居易說:「劉夢得,詩豪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的確不是吹捧,是名至實歸。
  • 「詩豪」劉禹錫經典詩詞10首 值得收藏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字夢得,其先祖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
  • 劉禹錫被貶寫了首詩,豁達豪氣,短短四句通篇皆名句,激勵無數人
    古時候的文人們一心都嚮往仕途,但是在封建社會那樣的大環境之下,這些文人的發展可以說是步履薄冰,站錯隊、說錯話、甚至是寫錯了一句詩,可能就會遭受到幾位不公的待遇,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與"被貶"相關的作品。劉禹錫是一位大家都非常喜歡的詩人,雖然他在文學上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在仕途上他卻並不如意,曾有過被貶的經歷。
  • 劉禹錫首次被貶寫下《秋詞》兩首,不開心時讀一讀,馬上變樂觀
    關於「詩豪」劉禹錫,讀書君想先說幾句話。一、劉禹錫實在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寶藏詩人。二、劉禹錫不僅詩才了得,寫起論說文來也很厲害。劉禹錫22歲(793年)與柳宗元同中進士,政治仕途剛開始不過幾年,在805年參加王叔文革新集團,失敗後便作為主要參與者被貶朗州司馬。此後20多年,他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偶爾有短暫的回京,都很快又被貶走。所以在貶謫生涯終於結束的時候,他輕描淡寫地總結了一句:「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 劉禹錫最與眾不同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安慰了世間多少不得志
    世人都說李白灑脫,遇到不得志時,他隨口就懟上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若不是有著滿腹才學,誰又能說出這樣自負的詩句?如果說李白的狂是張揚的,那唐代詩壇還有一個人的狂,則是不著聲色的內斂,他就是詩豪劉禹錫。
  • 劉禹錫|初心不忘,一世豪情
    那一年,一代「詩豪「劉禹錫64歲。萬劫餘生的他,晚景不算悽涼。避開了朝廷上波詭雲譎的「牛李黨爭「,亦官亦隱於京都洛陽,平日裡便是與多年老友們一起遊遊山水,詩詞唱和一番。雖然眼疾、足疾纏身,倒也算自得其樂。
  • 詩人劉禹錫的人生三起三落,而他又憑什麼被稱為詩豪呢
    劉禹錫少年得意,中年不得志,仕途被貶長達23年。他少年與柳宗元同榜進士。當時為了改革弊政,他成了核心人物,後來革新失敗。(805年)先後被貶被貶為連州,後來又貶到朗州(湖南常德)司馬。長達10餘年,在這期間他了大量詩作。詩的喻意或褒或貶,有一種哲人的睿智和詩人的摯情滲透其中。雖然生活困苦,壯志不得全力適展,但他從未灰心過,豪爽依然。長抱樂觀。
  • 白居易寫下這首詩安慰劉禹錫,沒想到竟催生出一個千古名句
    每天詩詞獵奇,關注讀書狗子!大唐「詩豪」劉禹錫能被冠之以「豪」相稱,足見其詩豪氣幹雲。「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一反悲秋之音,豪情沖天;「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鏗鏘有力儘是叱吒風雲的氣概。劉禹錫一生所作眾多名句中最豪者莫過於這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了。其時詩人被貶「巴山楚水」二十三年,人生蹉跎無成,卻依然豪氣幹雲,豁達無比。這一千古名句振奮人心,千百年來不知激勵了多少學子書生奮發上進。眾所周知,這兩句出自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 詩豪劉禹錫的詩歌魅力
    劉禹錫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民歌體樂府詩具有健康柔美的藝術魅力在中唐,韓愈「以文為詩」,標榜師古;白居易倡導「新樂府運動」,用詩歌反映社會現實,詩風平易通俗。劉禹錫效法屈原,獨闢蹊徑,努力向民歌學習,從中吸收豐富的營養來提高創作水平。
  •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詩豪劉禹錫的負氣調侃
    這一句名言出自「詩豪」劉禹錫的小駢文《陋室銘》,但就這個句子來說,本身並沒有多麼奇特,只是說一個人的朋友圈子層次問題。這是古代自視清高的文人的一種表白,是對自己身份的一種摘除。意思很簡單,我談笑的人都是「鴻儒」,大學問家,交往的人中沒有「白丁」,白丁本意是指沒有功名的男子,後來泛指普通老百姓。
  • 詩豪劉禹錫兩首發人思索,耐人吟詠的《秋詞》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唐德宗貞元九年(793)進士,後又中博學宏詞科,曾任監察御史,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 詩豪劉禹錫十首巔峰之作
    之前和大家介紹過李煜、辛棄疾、李清照、張先、姜夔、蘇軾、晏殊、範仲淹等詞人及李賀、李商隱、王維、杜牧、劉長卿、王昌齡、白居易、孟浩然等詩人的經典詩詞,如果沒看過的可以進入我的主頁查看我之前整理的內容,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詩豪「——劉禹錫。
  • 白居易最感人的一首詩,為詩豪劉禹錫所作,句句令人肝腸寸斷
    有一種友情叫「劉白」,詩豪劉禹錫和詩魔白居易之間的感情,三天三夜都說不完。白居易比劉禹錫年長,官位也一直更高,年少時他和元稹友誼很深,世稱「元白」。後來,元稹早逝,詩壇和他關係最好的就是劉禹錫。如果說白居易和元稹是少年友情、意氣風發,那他和劉禹錫就是在經歷半輩子的沉浮後,經過歲月洗禮的一生摯友之情。公元842年,劉禹錫病逝於洛陽,享年70。這讓白居易痛哭不已,此時兩人已相交20年,特別是兩人退休後,共同生活在洛陽。平日裡,相約喝酒作詩,你來我往,成一時佳話。好友的突然離世,對這位老人的打擊可想而知,同年他為好友寫下了兩首悼亡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