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只要是熟悉我國古典詩歌史的朋友都已經發現了,雖然古代時有許多非常出名的詩人、詞人,他們也留下了許多讓人驚豔的經典佳作,但是實際上,這些文人墨客們的命運卻並不是很好。古時候的文人們一心都嚮往仕途,但是在封建社會那樣的大環境之下,這些文人的發展可以說是步履薄冰,站錯隊、說錯話、甚至是寫錯了一句詩,可能就會遭受到幾位不公的待遇,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與"被貶"相關的作品。
劉禹錫是一位大家都非常喜歡的詩人,雖然他在文學上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在仕途上他卻並不如意,曾有過被貶的經歷。但是與很多文人不同的是,仕途上的不順並沒有把他打倒,相反,卻讓更多的人看到了他那灑脫的性格以及豁達的心態。比如那首非常經典的《陋室銘》,就鼓舞了無數人的心,今天為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這樣的作品,希望大家在讀到這首詩的時候,能夠從中學習到他的那種心境。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這是一首非常經典的七言絕句,其實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劉禹錫的境遇並不好。在永貞元年(公元805年)的時候,正是劉禹錫人生最為春風得意的時候,然而那時王叔文所領導的革新運動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在種種壓力之下,這場運動最終只能遺憾地以失敗告終。不僅如此,就連順宗也無奈退位,王叔文被處死,劉禹錫也被貶到了朗州。
試想一下,若是我們此時會是何種心情?想必是非常煩悶的,但是劉禹錫畢竟不是一般人,恰恰相反,或許他也鬱悶過,但是最終他還是以向上的姿態來面對生活。在這首詩的前兩句中,他就給我們帶來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詩文的大致意思是說,從古至今,人們總是會在秋天感嘆萬物的蕭條與悲涼,可是在我劉禹錫的心中,秋天其實是比春天要強的。
大家也知道,"悲秋"是很多我們固有的一種心態,很多詩人都有有過這種描寫。但是他卻並不這樣,反而直白地表達了自己對於秋的喜愛,看似無法理解,但仔細一想就會明白,這正是由於他性格中的那種樂觀與豁達導致。也是因此,他才能夠從這蕭條的秋天,感受到它的美。
而在他眼中秋天的美,被他寫在了詩文的後兩句中。在這晴空萬裡的秋天,有一隻仙鶴沖天而起,他用精煉的語言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一幅畫,讓我們也能夠感覺到這份美。而在他的心中,這幅美景就是要強國春天時的百花齊放,另一方面,這"鶴"其實也是他自己,無論何時,他相信自己能夠一飛沖天,就算是被貶,但是也要為了理想而奮鬥。
劉禹錫既然能夠從秋天感受到美,其實也就說明了他相信自己早晚會衝出這逆境,這就是他性格中最為豁達的地方,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就算人生遭遇挫折,那也不要放棄,只要在堅持,希望一定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