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還在外企做市場的餘寅注意到公眾號這一新生事物,他與同為從事市場工作的閆然商議之後,兩人一拍即合,準備共同運營一個公眾號。
考慮到並沒有粉絲基礎,閆然向餘寅推薦了西門大嫂。當時,西門大嫂還在從事編劇工作,她在微博上已有十幾萬粉絲。這個三人小團隊,就此組建完成。
2015年4月,微信公眾號「原來是西門大嫂」開始運營,通過微博的導流,創號第一天便獲得了5萬粉絲。
經過五年發展,這個只有三人的小團隊,已經成為一家旗下擁有數百帳號、粉絲過億的頭部MCN。
2020年12月8日,中小板掛牌公司北京元隆雅圖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將以2.7億元收購有花果傳媒60%的股權。
交易對手為有花果傳媒的三位股東:張馨心(西門大嫂)、閆然、餘寅,轉讓對價將分三期以現金方式進行支付。
此前,MCN行業曾有量子云、蘇州夢嘉、旭航網絡、」吳曉波頻道」、「網星夢工廠」等多起併購案,但均以中止告終,若交易成功,這將是MCN進入資本市場為數不多的成功案例之一。
此前MCN曾多次進入資本市場,大多折戟,有花果會重蹈舊轍嗎?
從公眾號時代走到短視頻時代,MCN如何適應內容變化?
MCN蓬勃發展,未來廣告公司會消失麼?
藍鯨渾水對話有花果傳媒創始人餘寅,深度分析有花果公司的發展歷程和未來MCN新趨勢。
一、MCN和資本的「聯姻路」
有花果傳媒主營業務為MCN矩陣廣告業務、內容電商與直播電商、品牌社交平臺運營業務。
元隆雅圖所發公告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有花果傳媒籤約的博主數量合計102人,其中前十大博主全網粉絲數均超過400萬,「原來是西門大嫂」全網粉絲數達1805萬。
有花果表示,目前百餘位籤約博主孵化超550個帳號,全網粉絲已過億。
(「西門大嫂」張馨心)
公告顯示,2019年、2020年1-9月,有花果傳媒營業收入分別為4249萬元、7932萬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666.1萬元、2851.7萬元,廣告業務收入分別佔收入總額的 89.04%、87.40%。
早在2018年,本次併購的發起方元隆雅圖就已收購從事新媒體整合營銷的上海謙瑪網絡。其官網顯示,成立於1998年的元隆雅圖,以營銷策劃、物料銷售為主營業務。其2019年年報顯示,全年實現營收15.7億元,淨利潤1.3億元。
本次併購前,有花果傳媒共有三位股東,張馨心即時尚自媒體人」原來是西門大嫂「,曾從事電影編劇、戲劇製作人等工作,2015年起與閆然、餘寅共同經營公眾號及微博「原來是西門大嫂」,而後創立MCN。
閆然曾任職奧美廣告、奧迪中國,餘寅曾任職奧美廣告、中國惠普、大眾汽車。
據有花果介紹,有花果的團隊多來自於國際品牌市場與數位化部門、奧美廣告等4A廣告公司、知名網際網路大廠和國際時尚大刊等。
核心領導層人均10年的專業行業經驗,其他公司員工平均年齡25歲。目前在北京上海兩地設有辦公室,團隊規模一百一十餘人。
Q1:此次併購的契機是什麼?
餘寅:今年年初,大家還比較恐懼的時候,因為我經歷過非典時期,所以相對樂觀。
當時我判斷最晚在8月市場就會回暖。所以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策,在疫情期間,我們第一不裁員,第二不減薪。
2月份考慮是否需要儲備一些糧食過冬,開始和投資機構接觸,通過朋友的介紹接觸到了元隆雅圖。
起初,並沒有按照併購的邏輯去談,溝通之後,發現雙方的匹配度和誠意度都非常高,就按照這個方向去談了。
Q2:為什麼接受元隆雅圖的併購?
餘寅:首先,元隆雅圖的策略與我們非常匹配。在2018年,元隆雅圖收購了謙馬網絡,謙馬是一家新媒體營銷公司,和我們也有日常的業務聯繫,我們也是它的供應商其中之一。
元隆雅圖的戰略是要從傳統的線下營銷公司變成覆蓋線上線下的整合營銷集團,謙馬網絡在併入了元隆雅圖之後發展的很好,協同效果也非常明顯。
對有花果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如果是可以跟資本市場對接,未來公司也可以發展的更快。
Q3:MCN進入資本市場,此前多為失敗案例,有花果會重蹈舊轍嗎?
餘寅:首先元隆雅圖跟有花果之間,並不算跨行業收購,是有協同效果的,也有正常的業務合作,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此外,元隆雅圖在戰略上是比較清晰的,先收購新媒體營銷公司,然後再收購一家新媒體公司的下遊公司——MCN,進行整體的線上營銷布局,這是有業務的強相關性的。
在整體的流程上面,有花果在出具了完整的審計報告和資產評估報告,以及法律盡調,這些是我們在併購公告之前就已經完成的動作。此前失敗案例多是在發布公告之後才開始盡調工作。
二、內容風口更迭,創作如何轉型?
有花果的內容矩陣,以時尚、奢侈品、美妝、護膚、旅行、情感生活等為主要品類。
內容形式包括圖文和視頻,覆蓋微博、微信、小紅書、抖音、B站、快手等平臺。粉絲群體和內容受眾主要覆蓋年齡階段在 18-45 歲的女性。
目前,公司業務可分為三大板塊,除MCN業務外,有花果還可為品牌方提供社交平臺運營、社交媒體策略等,內容電商也是其另一業務板塊。
Q4:公司孵化博主的過程是什麼樣的?
餘寅:從公眾號時代到微博、B站,再到現在的短視頻直播時代,我們都有完整的經歷一遍,我們有自己的SOP化的體系。
運營端、內容端和商業化端,當這三端完善之後,就可以籤約孵化了。
孵化型的博主更像一個員工。博主需要上班,由公司幫助他去做網紅打造和帳號運營,包括內容定位、進行知識和技能培訓、對其內容產出進行輔導並負責後期製作、對接商務等。
Q5:公司籤約帳號的選擇標準是什麼樣的?
餘寅:我們現在大部分籤約的博主是已有博主推薦過來的,因為他們覺得公司在各個方面扶持是比較到位的,現在一半的籤約博主來自原有博主的內推,剩下的一半才由籤約團隊去發掘。
主要從兩個維度考察博主:定量維度和定性維度。定量維度更數據化導向,考察粉絲活躍度、粘性、波動率、商務接單等。定性維度去分析內容是否吸引人、是否適合商業化、有無優化空間、市場定位等。
最後會考察博主個人。第一,他需要是熱愛分享的。第二,他要尊重內容。第三,需要有扛壓能力,因為博主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Q6:作為從公眾號時代一路走來的MCN,如何看待平臺遷移和內容轉型?
餘寅:現在的大趨勢是,所有平臺都已經到了比較穩定的狀態。
目前來看,不會有新社交平臺突然加入戰場。在這個大趨勢下,只會有一些小的趨勢的增長,比如不同平臺的內容側重點不一樣。
(有花果的公眾號矩陣)
比如現在很火的B站,公眾號和抖音MCN轉型去做,都會面臨跨平臺的不適應,主要是從內容端和運營端和對平臺用戶的理解不一樣。
抖音是一個算法極致的平臺,一個博主的粉絲數量和視頻的播放點讚,並沒有特別強的正關聯。在抖音上,可能一兩條爆款視頻就可以達到10萬粉絲,但是這個粉絲量級在平臺上就比較低,很難接到廣告。
但是10萬粉絲在B站上面、在小紅書上,已經可以很好的變現。相對而言,這兩個平臺更多的還是需要持續的更新,增加用戶粘性。
在B站之類的平臺有很強的社區文化,粉絲粘性非常重要,公眾號轉型做B站面臨的是從圖文內容到視頻內容的內容形式上的改變。
算法的改變、運營的手段的改變、內容形式的改變,肯定會帶來不適應感,這就需要整個團隊內部可以迅速找到合適自己的切入點,跟隨平臺改變。
Q7:在從公眾號到視頻的潮流中,我們的應對策略是什麼?
餘寅:我們是比較早開始做視頻的,在公眾號可以嵌入視頻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做視頻了。但是並沒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一個IP身上,我們更重視通過籤約的形式加強我們的矩陣,通過籤約的形式也不會面臨轉型困境。
今年小紅書的接單平臺、B站的花火平臺都已上線,平臺是在努力推動這件事,跟MCN之間的合作也在加強。平臺也開始分垂類化的跟MCN和大博主單獨溝通,B站也一樣,這是一個趨勢。
三、MCN商業模式,未來幾何?
今年2月,有花果傳媒創始人餘寅為了擴大公司發展,尋求融資。經人朋友介紹,最終決定以併購形式達成與元隆雅圖的合作。
(有花果傳媒)
Q8:如何理解內容平臺的「紅利期」?
餘寅:平臺在快速成長,創作者進入後伴隨平臺一起成長,就有可能會成長的非常快。像早期的公眾號時代、早期抖音時代,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第二個契機就是伴隨平臺的轉型。當平臺在推新的內容形式的時候,會有很多的流量傾斜和資源扶持。例如,前兩年vlog特別火,微博、B站都在推,這是平臺自己在做內容的迭代。
現在,對於小紅書來講也是一樣,小紅書曾經在圖文時代,現在小紅書上的視頻博主機會就會更大一些,也就我們所稱的紅利。今年有花果來自小紅書博主的營收增長了二十多倍。
Q9:如何看待內容同質化的問題?和其他MCN公司相比,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餘寅:未來mcn的發展方向三種,一種是辛巴、薇婭這種銷售導向的公司,會向供應鏈演變。另一種是像李子柒這種,會演變成一個品牌。就有花果而言,我們的定位是整合營銷型的MCN機構。
MCN的核心能力有三點,內容、運營、商業化。
內容是很難做成SOP化的,所以需要團隊人才梯隊的建設。我們從2015年開始,就在不斷進行團隊建設,同時積累了非常多的素材庫、選題庫、內容庫,提供給我們自己的籤約博主共同去使用。
我們整個內容團隊,從編導、攝影師、攝像師、後期、修圖、編輯等,都是一應俱全的。
MCN同質化的本質是內容的同質化。在算法導向的平臺上,一個模板火了之後,數據好的模板被統一的大量模仿,就會導致內容的同質化。
我們的博主更多還是在微博、B站、小紅書這種社區屬性更強的平臺。在社區上,是更加依靠原創內容的稀缺性來吸引用戶的。
Q10:2021年公司重點經營方向和戰略調整、規劃是什麼?
餘寅:2021年,我們首先是在垂類平臺裡面投入大力,比如小紅書、B站,籤約孵化更多的博主。第二,嘗試在更多平臺去做電商直播。我們現在主要在淘寶直播,在未來,小紅書、抖音直播都會嘗試。
Q11:如何持續性地輸出高質量內容?如何保證紅人IP內容的生命力?
餘寅:有粉絲粘性的平臺,更多的是伴隨粉絲成長。以西門大嫂為例,她的很多粉絲是在高中、大學的時候就已經關注了她,到現在已經當了媽媽。所以我們的內容選題也會按照粉絲情況去發展。
我們會定期做調研、做Focus Group,也邀請用戶讀者來公司,共同探討粉絲想看什麼內容,及時調整內容的方向。
MCN更多是需要看規模化的效果,如果博主的生命周期比較短,只要可以不斷籤約新博主,公司的穩定性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因為整個流程化的體系已經建立,只要有新人籤進來,就可以迅速接入商業鏈條。
Q12:MCN蓬勃發展,未來廣告公司和中介會消失嗎?
餘寅:這是一個趨勢。我自己第一份工作就在奧美,後來在大眾中國。在2014年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和廣告公司的合作越來越少。比如跟騰訊合作,騰訊會自己負責創意內容、內容製作。
廣告公司之前還會幫助企業做整體的市場營銷策略和戰略,隨著品牌客戶越來越專業,對廣告公司的依賴會越來越小。品牌方一定希望ROI最大化。
MCN在內容上面也會更擅長,比廣告公司更加了解平臺的流量、算法、玩法,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Q13.如何看待MCN行業目前盈利與運轉方式?
餘寅:MCN的盈利模式會越來越多,早期的時候只有廣告收入。現在李子柒已經有品牌上的收入了,也有MCN做直播、供應鏈。還有MCN會取代一部分廣告公司的職能,為品牌方提供創意、整合營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