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也就是品牌代工,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中國品牌企業的死穴。特別是一直以來有自產工廠的品牌,很多人都無法走出去,轉變成代工品牌。具體原因有品控的問題,也有企業擔心消費者不接受的問題,始終對這種風險沒有正確的認識。好像一旦轉為代工,關閉工廠,品牌就會受到致命傷害,無法生存一樣。
從歐美發達國家的企業來看,OEM是一條對企業發展更好的路。世界致命的品牌企業如耐克、阿迪達斯、蘋果等都是代工品牌。中國這幾年也開始發展一些,如手機行業最為突出,幾乎除華為外,其他的幾大品牌都是走蘋果的路子,全部OEM。這種方式有幾種好處,也正是因為有比傳統生產方式等 好處,才成就了這些世界級的大品牌公司,成為了世界企業界發展最快的方式。
首先,從經濟學來說,是一種更高效的協助方式,專業化程度更高。生產的專注於生產,品牌企業則專注於設計和營銷。這本來就是一軟一硬的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想要一個企業精通兩個完全不用的領域,成本一定會高很多。通過OEM這種方式,就能實現分工協助,以相對優勢相互合作,形成最高效的協助。近十年來的手機行業的高速發展,包括小米等手機品牌的崛起,完全要感謝蘋果和富士康。正是蘋果走了OEM的道路,培養了富士康等幾個製造業的巨無霸,形成了全世界最強大的專業手機生產線。為小米等品牌崛起打下了基礎。如果不是有這種模式,可能小米手機根本無法籌到足夠錢建立工廠,更不要說生產技術、生產工藝等方面的問題了。
第二,投資效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這是以前是生產模式完全不具備的優勢。品牌企業對產品設計和營銷是專業的,當它將所有的資金都投入研發和銷售的時候,也就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所能產生的效益,相對也是最高的,風險是最小的。如果讓一班只懂銷售和研發的人去投資建工廠,我想只會兩頭不討好,哪一件都做不好。對於做工廠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將資金投到非優勢領域,風險同樣是高於正常的。摩託羅拉、諾基亞、愛立信、索尼等歐美和日本那些製造業的超級品牌企業,可以說正是陷入了這樣一種落後模式的陷阱,無論在效率和成本上,都無法和蘋果這種具有更加高效的模式新型企業進行競爭。經營模式的落後,是根本性的落後,是在管理和技術層面無法彌補的落後。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華為或者是一個意外,或者危機會越來越大。
第三,OEM的分工協助的模式,會不斷細化和進化,形成強大的產業鏈和生態。這種模式首先面臨的就是成本控制的問題。要想控制好成本,在生產技術和工藝方面的要求會不斷提高。在這種壓力下,唯一的發展方向就是專業化程度要提高,吸引更多更專業的人員加入。這也是這種模式不斷細化和進化的動力源。現在的富士康類型的企業,專業化程度已經到了全所未有的高度。從螺絲刀清洗液,從設備到供應鏈,都聚集了世界上最先進、技術水平最高的企業和人才在裡面。這是一種無法停下來的進化方向,只能不斷自我發展和提高技術水平,才能獲得更多的訂單,獲得生存的利潤。
第四,OEM的分工模式,更適合世界的發展,也就是製造業的全世界轉移。當品牌和製造是分開的,是採用OEM模式的企業。那麼它就可以發揮製造靈活優勢,那裡的生產成本低就往哪裡轉移。品牌公司是不用動的,因為他的市場沒有動。如果不是這種模式,當市場沒有動,而製造業需要動的時候,就會非常在被動,究竟動還是不動?這是一個問題。如果跟隨製造業動,那麼你的設計和銷售可能會收到影響。但如果你不動,生產成本就無法降低,同樣會落後於對手,不利於銷售。只有這種生產和品牌分開的模式,才能各自發揮優勢,各自獲得最大的效益。
第五,對於現在這個創新社會來說,社會普遍創新能力在不斷提高。這種創新能力會產生大量的新產品和想法,要想將新產品推向市場,就需要專業的生產體系支持。而這種高度專業化的分工,高水平的代工工廠的出現,就是對創新最好的支持。這種高水平高技術能力的代工廠,幾乎能生產一切創新的產品。這是最好的創業孵化器,甚至比大部分的風險投資還要重要。擁有了這種生產系統,所有夢想都能成為現實。所以才支撐了這十年來電子設備、信息技術、網際網路技術、網際網路商業的超高速發展。創新創意才能層出不窮。一些完全不懂手機生產的公司,才能做出手機銷往全世界。
正是這種專業系統的分工和合作,造就了中國製造業的優勢,成就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中國的發展,是得益於這種產業模式的出現和發展的,是離不開世界經濟新模式出現的大形勢的。
對於品牌企業來說,重要的不是選擇自產還是選擇OEM。而是要清楚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裡,究竟在品牌營銷還是在生產製造。
哪些沒有信心將品牌產品從自產轉為OEM的企業,根本的原因不是怕消費者不接受。而是這種企業是設計能力、研發能力、品牌營銷能力不足。產品本身沒有競爭力,沒有核心技術、文化內涵,無法為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的產品。整個市場的各個品牌的產品都是一樣的設計、一樣的質量。只要失去自產工廠,沒有任何能力獲得消費者的認可,連最後的底氣都將失去。這才是企業糾結於自產還是OEM的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