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12月18日 14:57:26 中財網 |
清代乾隆年間,人參被看作是包治百病的「神藥」,吃人參,被當作是社會地位的象徵,由於人參價格高,吃得起人參,也是經濟能力強大的體現。
因此,有錢人家更是喊出「非參不治,服必萬全」的口號,而人參的「身價」也隨著人們的追捧不斷飆升。
從康熙末年到乾隆年間,人參的價格一路暴漲,在高額的利潤吸引下,儘管政府設置了很多禁令,但人參仍然被大量盜挖。
由於人參被挖幹,此時人們急需一種能夠作為人參的替代物出現,以此緩解市場的焦慮。在人們的期待和渴望之時,西洋參出現了。
這種來自異域的參,雖然與人參都是「參」,但其與人參卻是不同的
01
「良藥」西洋參
調查顯示,西洋參在我國已經有200多年的應用歷史,目前,我國在多地均有栽培西洋參,比如吉林省、陝西省、北京市。
但是,西洋參和人參只不過是形態相似,療效卻有很大差異。
人參性溫熱,適用於有手腳發涼、怕冷、倦態乏力等症狀的氣陽兩虛證患者,而具有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的西洋參性寒涼,適用於陰虛有熱、氣陰不足的氣陰兩虛證患者。
由此可見,西洋參和人參在適用人群以及療效上是完全不同的。
「益氣生津,清熱潤肺,西洋參為好」當代名醫蒲輔周如是說,對於西洋參,他表示,補而不燥熱是它優於人參的一大特點。
因此西洋參最宜夏季,是夏季應季益氣養陰、清退虛火的清補良藥。
西洋參單吃已是良藥,若學會搭配其他中藥材,則功效將大大提升。那麼,西洋參常見的黃金搭檔都有哪些呢?
02
西洋參的「黃金搭檔」
中醫講究藥材的配伍,選用西洋參進補,可搭配以下四種藥材,起到更好的療效:
三七+西洋參:中醫認為,三七具有活血和止血的功效,而西洋參則滋陰補氣,二者搭配,可達到通脈養心的作用。
尤其適合於疏通心臟瘀阻經脈,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可依據自身情況,適當服用。
黃芪+西洋參:黃芪和西洋參均有益氣、補氣的功效,二者搭配,有補充氣血、增強免疫能力的作用,適合氣血兩虛、抵抗力差的人群。
日常服用黃芪和西洋參,能夠增強機體各項機能,如果平時體質比較差,容易感冒的人,可以嘗試這個配方。
石斛+西洋參:石斛有生津止渴、養陰益胃等功效,與西洋參搭配,可補氣提神、滋陰清熱,常用於調節肝臟和脾胃,食慾不佳的人。
也可用石斛和西洋參泡水喝,這個搭配尤其適合經常抽菸、喝酒的人群服用。
麥冬+西洋參:麥冬加西洋參,可養陰生津。西洋參本有益氣養陰的功效,再以麥冬增強生津功效,常常用於治療熱病,若有口乾舌燥、津液不足之症,也可選用二者配伍服用。
學會這四種黃金搭配,可以大大提高西洋參的功效。生活中,也常看見有人經常用西洋參泡水喝,但需要注意,西洋參雖好,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吃。
03
中醫大師:西洋參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吃,補而不當很要命!
西洋參作為一味中藥,並非所有人都可以吃,進補方式不對,反而弊大於利,以下三種人則應遠離西洋參:
脾胃虛寒者:平時若手腳容易發冷,常常感覺身體疲勞、精神不振等症狀,則屬脾胃虛寒,這類人需要進食溫熱食物以增補陽氣,而西洋參屬寒涼食物,用西洋參進補,反而會加重脾胃虛寒的症狀。
痰溼體質者:儘管西洋參能生津補氣,但若是痰溼體質之人,則不宜服用西洋參,這是因為西洋參雖然能生津補氣,但主要還是滋陰補氣,痰溼體質的人吃了之後,會加重痰溼。
過敏者:對西洋參過敏的人不能吃西洋參,否則可能會出現蕁麻疹、呼吸困難、唇舌或喉嚨腫脹等過敏反應。
去看望病人時,人們總習慣帶上一盒西洋參或人參,但是,如果病人是以上三種人群,則應避免選用西洋參作為滋補品,否則還可能給他們帶來「麻煩」。
問清楚對方的體質適合西洋參之後,再選購西洋參,則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