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蜀漢王朝的覆滅,會想起一位名將,便是姜維大將軍。諸葛亮去世後,姜維開始繼承先生的遺志,繼續北伐,並且嶄露頭角。蜀漢實屬危急存亡之秋,那姜維為何無法挽救蜀漢帝國呢?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
其實在諸葛亮去世前,他就已經知道蜀漢的復興大業實屬艱難不易,諸葛亮之所以決定要多次北伐,主要時由於形式所迫。他希望採取以攻為守的戰術,化被動為主動,企圖能夠扭轉天下局勢,只有時刻居安思危,才能有存活的生機。
要知道劉備和五虎將相繼離世,蜀漢王朝無人繼承,蜀國會不攻自破,諸葛亮知道一旦停止徵戰北伐,魏國就會反過來討伐蜀國。如今諸葛亮體弱病重、年事已高,如果還不能立刻穩固基業,實現蜀國復興,那麼蜀國亡國也就指日可期了。
果然,諸葛亮由於病入膏肓,又事必躬親,命不久矣。在最後的日子裡,諸葛亮一邊處理繁雜的公務,一邊抓緊物色蜀國大業的繼承者。而這個繼承之人,便是姜維大將軍。此人智勇雙全,諸葛亮在收服他的過程中困難重重,所以對他是又愛又恨。
諸葛亮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全部傳授給了姜維,將蜀國大業親手交給了姜維。姜維此人也非常忠誠,對諸葛亮更是感激有加,對蜀國也算是盡心竭力。諸葛亮離世之後,姜維為了完成先生的遺志,獨自扛起北伐大旗。
姜維在北伐的過程中,碰到了一生最大的勁敵就是鄧艾,此人也是智勇雙全,姜維在和他對戰的過程中可謂是嘗盡了苦果,也讓蜀國的大將對他北伐之戰頗有非議。讓姜維的北伐之旅更加艱難。
得不到朝中的大將的支持,又遇到鄧艾一般的勁敵,姜維的固國大業可謂歷經艱辛。姜維是個感恩之人,對諸葛亮的知遇之恩和臨終託付一直掛記在心中。但無可奈何的是,蜀國已經氣數已盡,後主劉禪樂不思蜀,能徵善戰的將領也都寥寥無幾。
為了報答諸葛亮的器重和恩德,姜維對蜀國盡心盡力,一心為了復興蜀漢大業。然而,蜀國的命運正如諸葛亮生前預示的那樣,若是無法儘快穩固復興,那麼必是亡國之結局。此時,蜀中的朝野上下,一致認為,不可以再北伐,還是應該固守蜀中,維持三國鼎立的現狀。
其實,鄧艾和鍾會都是不可多得的將才,若是姜維沒有遇到這樣的勁敵,或許蜀國還有一線生機,然而,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同樣發生在姜維的身上,雖然姜維有勇有謀,又忠肝義膽,可惜缺乏了一些運氣。
正如廖化將軍在死前對姜維的評價,廖化說姜維:「用兵不厭」,興師動眾,不斷發起侵略戰爭,可惜姜維的智勇又不敵不過鄧艾,兵敗滅國這便是註定的結局。姜維終究是拯救不了蜀國滅亡的悲劇,對於廖化的評價,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