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字思遠,諸葛亮之子,琅琊陽都人,三國後期蜀國大臣。諸葛瞻出生於建興五年(227年),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第六次北伐,期間曾寫信給諸葛瑾,稱讚諸葛瞻聰明可愛,臨終前又為諸葛瞻寫下《誡子書》,諸葛亮死後,諸葛瞻世襲全部爵位。但諸葛瞻一直未受到劉禪的重用,曾被任命為騎都尉,後轉任軍師將軍。景耀六年(263年),鄧艾偷渡陰平,由景谷道攻入,諸葛瞻退守綿竹,後被鄧艾斬殺。諸葛瞻死前曾仰天長嘆: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進軍又不能守國土,又有何面目回成都。就這樣諸葛瞻死戰不降,最終被殺。而諸葛瞻為何責怪黃皓何姜維是蜀國滅亡的罪人,二人究竟有何罪?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首先分析黃皓。
其一黃皓靠阿諛逢迎上位。黃皓是蜀國的一個宦官,出生年月不詳,諸葛亮在世時,黃皓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小太監,做事恭敬本分。諸葛亮死後,費禕為丞相,黃皓也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費禕死後,董允繼任蜀漢丞相,黃皓便開始阿諛奉承劉禪,只會溜須拍馬。董允最恨黃皓這樣的小人,於是經常正顏厲色訓斥黃皓,不要進獻讒言,否則不會有好結果。黃皓因懼怕董允,再一次變得收斂起來。董允死後陳袛繼任丞相,陳袛的觀點與之前的幾任丞相都不一樣,認為管得嚴不如管的松,於是經常和黃皓勾肩搭背,互為表裡,一起阿諛逢迎,取得劉禪的信任和重用。陳袛死後,黃皓由黃門令提升為中常侍、奉車督尉、總覽朝政,排擠忠臣,打壓異己。
其二黃皓排擠忠誠,打壓異己。黃皓得勢之後,大肆誅殺異己,逐步確立在朝堂上的地位,蜀漢的官員大臣都敢怒不敢言。劉禪的親弟弟劉永,因為在劉禪面前說了黃皓幾句,黃皓便處處刁難劉永,搜羅偽造陷害劉永的證據,致使劉永十幾年都沒有見到劉禪。姜維也十分不滿黃皓在朝中橫行霸道,上書劉禪請求將黃皓處死,但劉禪卻說黃皓只是個小人,不比和他計較,最後之讓黃皓給姜維道歉,便不了了之。姜維因懼怕黃皓朝中黨羽,因此請命自願去沓中屯田
其三黃皓欺上瞞下,愚弄劉禪和百官。黃皓不但獨霸朝政,還胡作非為欺上瞞下,劉禪重新黃皓後,基本不問政事,由黃皓全權代理,而黃皓也相當不客氣,對待劉禪只是報喜不報憂,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黃皓捏造了很多事實,讓劉禪誤以為天下太平。百官們都說司馬昭要攻打蜀國了,劉禪有些驚慌,可黃皓卻告誡劉禪,司馬昭離蜀國天高地遠,不可能打過來,曹操都沒有攻下益州,何況司馬昭,於是劉禪便信以為真。後來鄧艾偷渡陰平,兵臨成都,劉禪和百官們才如夢初醒。蜀國滅亡後,司馬昭認為黃皓禍國殃民,將其凌遲處死。
其次分析姜維。
其一姜維錯誤執行北伐戰略,導致蜀國國力虧空。諸葛亮死後,姜維沒有讓蜀國休養生息,自延熙十六年(253年)至景耀六年(263年),姜維連續九次北伐中原,其中大多都是無功而返,但卻極大的消耗了蜀國的人力物力,致使蜀國滅亡之時沒有可用之兵可用之將。
其二姜維錯誤的防守策略,斷送了蜀漢江山。魏延曾在漢中防守魏軍十多年,都未曾失敗。而姜維得到兵權之後,撤銷了很多漢中的據點關隘防禦,讓這些軍隊全部退守漢中復地,兩位錯誤的認為,把魏軍引入平原地區決戰必能全殲敵軍。沒有了險關隘口的防禦,鍾會的十萬大軍輕而易舉的便進入漢中,而姜維的防禦軍隊因寡不敵眾根本不是對手,於是姜維本人星夜馳援漢中,此時鄧艾偷渡陰平,直逼成都,成都只有幾萬蜀軍,根本不是對手,鄧艾的先頭部隊是三千人,但鄧艾手中有三萬五千人都沿途部署,後面更有鍾會的十幾萬大軍,而姜維手中也只有區區五萬人,還被鍾會死死纏在漢中,幾乎不可能回援成都,致使劉禪不戰而降,蜀國滅亡。
可以說,蜀國滅亡不是劉禪一個人的過錯,黃皓首當其衝,姜維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諸葛瞻在死前才會有如此感嘆!
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了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