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皮影跳起「太空步」 外媒稱皮影戲在中國獲新生

2020-12-19 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千年皮影跳起「太空步」 外媒稱皮影戲在中國獲新生

參考消息網11月26日報導外媒稱,皮影戲在中國重獲新生。它表演的故事通常改編自歷史或民間傳說。由於在表演風格中加入了新元素,這種傳統的娛樂再次興起。

據馬來西亞《星報》網站11月25日報導,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非遺中心主任梁思娟說:「我們必須改變,要有創意,緊跟時代,以保持這種文化的活力。」

梁思娟說,相關團隊已經創造了一系列著名人物和現代角色來吸引年輕人。其中一個角色是跳芭蕾舞的皮影女英雄。她說:「這個跳芭蕾舞的女性皮影人物在兒童中特別受歡迎,他們喜歡這種表演,因為他們能夠理解並產生共鳴。」

這個成員平均年齡為72歲的團隊的另一個作品是表演麥可·傑克遜走「太空步」。

他們還創作了名為《絲路的故事》的新皮影故事。

除此之外,他們還表演了《老鼠偷油》等備受歡迎的兒童寓言。

報導稱,陝西省渭南市華州皮影文化園還是一座皮影戲博物館,裡面有12名全職表演者,其中包括四名40多歲的「年輕人」。梁思娟表示,在皮影戲領域,40歲被認為很年輕,因為他們大多數都六七十歲了。她還說,最年長的表演者已經77歲了。

報導稱,志同道合的當地人創建了這個文化園,他們覺得自己有責任復興這種有超過2000年歷史、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文化表演藝術。參觀文化園的人可以欣賞簡短的皮影戲和傳統的華州老腔。

梁思娟說,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觀看皮影戲,他們嘗試了能想到的所有辦法。大約六年前,他們決定把這種表演帶到學校。梁思娟說,團隊為兒童表演,以引起他們的興趣,同時說服校方在藝術課中加入皮影製作的內容。

這一消息很快傳到附近省份,更多人表示對皮影戲感興趣。梁思娟說:「我們如今還在學校假期為學生開辦工作坊。」她還說,參與者從少數人增加至超過1000人。

報導指出,參與者在工作坊中聽取關於皮影戲歷史的介紹,並學習製作自己的皮影以及操控人物的基本手法。梁思娟說,反響令人鼓舞。

不過,梁思娟說,距離讓這種傳統戲劇重現昔日輝煌仍有很長距離。「這並不容易。我們有點吃力,但正在取得進展。在最開始,我們不得不把皮影表演帶給人們,但現在人們主動來找我們了。」

相關焦點

  • 傑克遜跳太空步、烏龜大戰丹頂鶴……抖音上的皮影戲原來可以這麼玩
    這或許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故事,但如果用皮影的形式將它惟妙惟肖地演繹出來,就是另外一番味道了。像這樣的皮影表演,在「@華州君」的抖音帳號上還有很多。詩人範成大在《夜市行》中寫道,「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燈影戲」,兩句詩形象描繪了宋朝元宵佳節人們觀賞皮影的熱鬧場面。華州君則通過抖音,將古代的元宵節的表演帶到現代。
  • 對話皮影藝術人生 傳承千年文化精品
    「張燈作戲調翻新,顧囊徘徊知逼真;環佩姍姍連步穩,帳前活見李夫人」,沒錯,這就是皮影戲。皮影戲又稱「影戲」或「影子戲」,是中國最古老的戲劇形式之一,源於一千五百餘年前的中國古都長安。
  • 皮影裡話故事 皮影外話傳承 創意設計傳承千年皮影古韻
    曾流傳在長沙的一句諺語:「河西班子,瀏陽鞭子」是指河西望城的皮影戲班和瀏陽鞭炮一樣,名聲大噪。而如今瀏陽鞭炮成就了橘子洲絢爛的煙花,引得外地人無數羨慕,望城皮影卻受到現代文化的衝擊,漸漸式微。 墨韻藝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的公司,在關注到中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逐步流失後,他們決定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插上翅膀」自由翱翔。
  • 抖音上的皮影戲原來可以這麼玩
    這或許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故事,但如果用皮影的形式將它惟妙惟肖地演繹出來,就是另外一番味道了。  像這樣的皮影表演,在「@華州君」的抖音帳號上還有很多。詩人範成大在《夜市行》中寫道,「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燈影戲」,兩句詩形象描繪了宋朝元宵佳節人們觀賞皮影的熱鬧場面。華州君則通過抖音,將古代的元宵節的表演帶到現代。
  • 皮影戲:方寸舞臺 皮影人生
    在演皮影戲的過程中,秦禮剛漸漸發現,以前的皮影人物都取材於牛皮或驢皮等,透明度不高,在屏幕上顯影的效果不是太好。「後來我找到了一些透明硬塑料片和新油墨,以這些材料為基礎,製作出來的皮影人物不僅質量提升了許多,在大幕上也表現得更加清晰。」
  • 泰山皮影:一個人演活一場戲
    中國皮影藝術從十三世紀的元代起,相繼傳入了東南亞、中東及歐洲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演出時在臺上立設影幕,演員在影幕後操縱皮影道具做各種形象逼真的表演,同時配有演唱、燈光、布景、音樂等的烘託,是世界上最早的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稱其為當今影視藝術的鼻祖,對當代電影藝術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
  • 皮影戲(唐山皮影戲)
    跟皮影戲的緣分那可得從小時候談起,記得當時跟爸爸一起看抗日戰爭片《小兵張嘎》,日本鬼子齋藤對中國的皮影戲非常的珍惜,甚至強搶民間的皮影人。從那時起,我便對皮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皮影便由此而來,到宋、金、元時期呈現出繁盛的趨勢,並由南至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藝術風格。而在這其中,唐山皮影是獨具魅力的。長大之後,學習了科學文化知識,又有網絡通信的幫助,通過各種渠道,我對唐山皮影有了深入的了解。唐山皮影又叫做灤州影,因發源於灤河而得名,又因為其影人、道具是用驢皮製成的,所以又通稱為驢皮影。聽其唱,觀其形,無一不透著唐山老頭兒的精氣神。
  • 喜訊,皮影大師秦禮剛獲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提名獎
    獲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提名獎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雲夢皮影大師秦禮剛榮獲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提名獎,我省僅兩人獲此殊榮。 雲夢皮影戲是一門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始於清中葉。 雲夢皮影輕裝簡從,二人一臺戲。
  • 中國的皮影藝術鑑賞
    皮影藝術皮影戲早誕生在兩千年前的西漢,又稱羊皮戲,俗稱人頭戲,影子戲.發祥於中國陝西,成熟於唐宋時代的秦晉豫,極盛於清代的河北。梅降雪 創作年代:清代 皮影戲,發源於我國西漢時期的陝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認為皮影戲是現代「電影始祖」。
  • 皮影戲劇《封存的皮影寶盒》
    這樣的演奏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而時代的變遷讓農村逐漸走入鄉鎮化,加上歷史上清末時期曾經有些政府怕群眾百姓夜裡聚眾鬧事,一度禁止了皮影戲的演出,有些甚至還大張旗鼓的抓捕這些皮影戲藝人,從此皮影戲一蹶不振,慢慢的走向了衰落。解放後國各地殘存的皮影戲班、藝人又開始重新活躍,從1955年起,先後組織了全國和省、市級的皮影戲匯演,並屢次派團出國訪問演出,進行文化藝術交流,頗有成果。
  • 雲夢皮影簡介(圖)
    雲夢縣皮影戲始於清中葉,至今仍有皮影26臺。演出活動常年不斷,1995年2月由省文化廳授版為「湖北皮影藝術之鄉」。    雲夢皮影輕裝簡從,二人一臺戲。前臺演唱兼操縱,後臺司擊樂伴奏,俗稱打鑼腔或二人臺,有戲劇輕騎之稱。    皮影製作,仿戲劇服飾,臉譜,用料從紙到塑料片,透雕鏤空,花紋精細,色彩鮮亮。
  • 中國文化之皮影戲,民間藝術的一種特殊形式
    那時,京城中活躍著許許多多的皮影戲班,一些達官貴人還花重金請名師為自己雕刻皮影,甚至以私養屬於自己的皮影戲班為榮。在民間皮影戲發展得也十分興盛,各種大大小小的皮影戲班豐富著百姓的日常生活,無論是趕集趕會、逢年過節,還是婚慶大喜孩子滿月都離不開皮影戲班的身影,若是遇上喜慶大事,皮影戲班甚至可能在一個地方連續表演十數天,可謂熱鬧非凡,盛極一時。
  • 我們的皮影戲在沒落……一個美國妹子卻推著自行車,想要救活它……
    求索——將皮影做成動畫的汪天穩 說到皮影戲,就不得不說陝西華縣。 華縣皮影戲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之一,而對於華縣皮影戲而言,汪天穩這個人不得不提。
  • 大運河皮影藝術館揭牌 用皮影講述運河故事
    12月4日,位於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雙益發文化園的「大運河皮影藝術館」正式揭牌。開幕式上,通州大運河皮影團上演了一出郭守敬疏浚大運河、鎮壓龍王第六子「贔屓」(又稱「霸下」)的故事。該劇巧妙融合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充分發揮皮影戲水火煙霧聲光特效的優勢,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北京東派皮影戲形式將大運河故事搬上舞臺。展覽現場還匯集了大運河沿岸以及周邊9省的特色皮影藝術品。
  • 平江皮影戲的頑強生命力
    李緒先介紹,皮影戲在平江縣十分流行,有的人家來了重要客人,也要請皮影戲班子到家中熱鬧一番,方顯主人的好客之情。  今年50多歲的方順利從事皮影戲表演已有數十年了,他對皮影戲有著深厚感情。「從事皮影戲表演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能為家裡增加一點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在平江縣眾多的民間藝術門類中,皮影戲是當地保存較好的民間藝術之一。
  • 燈影不息 牽戲人羅蘭秋:復活中國最美皮影——成都燈影
    1 中國最複雜的皮影——成都燈影 羅蘭秋在採訪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成都燈影「太美了」。 中國皮影戲的歷史悠久。
  • 唐山皮影戲:方寸之間演繹人生百態
    新華社石家莊8月5日電 題:唐山皮影戲:方寸之間演繹人生百態新華社記者高博「遠看燈火照,近看像個廟,裡頭人馬喊,外面哈哈笑。」在河北唐山地區,流傳著這樣一條謎語。70歲的老藝人李建章是唐山灤州市張馬莊村人,他是灤州皮影劇團團長。李建章從小就是個「影膏藥」,只要聽說哪個村演皮影戲,他準追過去,跟在後面串村看。8歲起,李建章開始拿紙學皮影,一有時間找本影卷就學著唱。「那時候,皮影在我們這一帶農村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主要是耳濡目染。」李建章說。
  • 古老傳統藝術皮影戲記載著歷史的印記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蠟燭或燃燒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進行演戲,是中國漢族民間廣為流傳的傀儡戲之一。
  • 大運河皮影藝術館開館 大運河皮影藝術展同時開展
    12月4日,位於北京市通州區臺湖鎮雙益發文化園中的「大運河皮影藝術館」正式揭牌,《大運河皮影藝術展》同時開幕。隨著「大運河皮影藝術館」的正式開館,大運河皮影藝術展(預展)也同時開展。此次展覽匯集了大運河沿岸以及周邊9個省份的特色皮影藝術品。
  • 古老的華州皮影
    其造型優美多姿,雕刻細膩精湛,染彩絢麗厚重,唱腔動聽委婉,被譽為「中華戲曲之父」「世界電影之祖」——世界上7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皮影,歐美藝術史曰:「世界皮影源於中國,中國皮影源於陝西,陝西皮影源於古華州。」華州人世代相傳:皮影雛形誕生於漢文帝時期,有民謠為證:「漢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葉照窗紗;文帝治國安天下,制樂傳入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