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丹頂鶴正在湖邊休憩,一隻鬼鬼祟祟的烏龜慢慢向它靠近。烏龜悄悄爬上石頭,趁丹頂鶴不備,在它身上大咬一口。隨著一聲高亢、嘹亮的叫聲,受驚的丹頂鶴慌張飛向高空。
遭到襲擊的丹頂鶴氣憤不過,再一次來到湖邊石頭邊,準備反擊。不過,烏龜有著厚重的外殼,丹頂鶴根本無法傷它絲毫。丹頂鶴用尖尖的嘴巴將烏龜身體翻過來,四角朝上的烏龜不斷揮舞四肢。丹頂鶴趁勢咬住了烏龜的脖子,飛向天空。烏龜連連求饒,兩隻看戲的小青蛙在旁邊起跳叫好。
這或許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故事,但如果用皮影的形式將它惟妙惟肖地演繹出來,就是另外一番味道了。
像這樣的皮影表演,在「@華州君」的抖音帳號上還有很多。詩人範成大在《夜市行》中寫道,「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燈影戲」,兩句詩形象描繪了宋朝元宵佳節人們觀賞皮影的熱鬧場面。華州君則通過抖音,將古代的元宵節的表演帶到現代。一個緩緩滾向舞臺的圓球,空中飛舞的雙龍,兩隻威風凜凜的獅子,兩隻爪子紛紛按在圓球上,你爭我搶……看完舞獅,畫面一轉,耍龍燈、扭秧歌、踩高蹺,造型豐富優美,動作細膩逼真……
華州君的抖音作品中,「貓和老鼠」的故事更是生動形象,妙趣橫生。帶有花紋的木質桌椅,擺在桌子上的黃色瓷器,矗立一邊的大盆栽,以及懸繩子上的紅辣椒,這些靜態事物營造了安靜祥和的家庭氣氛。
氣氛突然一變,一隻靈活的小耗子,不斷搖擺著細小尾巴,來到桌子底下,偷偷摸摸吃油。被警惕的貓發現後,慌不擇路地在懸掛辣椒的繩子上,邁著細碎的腳步,匆忙逃跑……
逼真的肢體動作,滑稽的神情,再搭配上喜感的音樂,在一動一靜中,一個精彩的貓鼠故事就被活靈活現地呈現了出來。幾根竹竿、兩隻手、一張嘴、一套鑼鼓,就支撐起所有的人物和情節,不得不感嘆皮影魅力。
這些發布在抖音上的皮影戲短視頻,也勾起了眾多網友的回憶:「好看!好像回到了童年」、「有趣,好看」、「藝術之瑰,民族遺產」、「為中華文化點讚」、「皮影是中國最早的動畫片」、「國粹」……
皮影,又稱羊皮戲、人頭戲、影子戲,驢皮影,其文化源遠流長。「世界皮影源於中國,中國皮影源於陝西,陝西皮影源於古華州「。華州皮影為世界皮影之先,源於秦漢,成於隋唐,傳於宋元,盛於明清,至今已兩千餘年。皮影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
早在2006年華縣皮影就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中國皮影戲又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儘管被列為非遺,皮影文化的傳承還是令人擔憂。隨著電視、電影普及,皮影受到了很大衝擊,觀看皮影的人少了,傳承的人更少了,華州皮影正在慢慢被遺忘。
華州君在前人的基礎上做了大膽的創新,實現了歷史與現代、傳統與時尚的融合,增加了卡通形象、動物形象,現代人物等系列,還融入了國際元素等諸多時尚元素。他在抖音上傳的內容中不僅有中國傳統曲目,也融入了一些西方流行元素,比如麥可·傑克遜的太空步,他對非遺傳承的堅持與創新,也獲得大量網友喜愛。
通過抖音短視頻傳播,華州皮影在屏幕前重現光芒,一些人的記憶被重新喚醒,而更多年輕人認識了皮影,被皮影精緻外觀、以及有趣的表演所吸引、著迷,也開始探索其背後的文化。
據了解,當下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抖音了解了傳統文化。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137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中,有1214項在抖音上有相關內容的傳播,覆蓋率超過88%。這1214項國家級非遺內容,共產生了超過2400萬條視頻、超過1065億次播放,點讚超過31億次。
今年4月,抖音啟動了「非遺合伙人」計劃。該計劃將通過加強流量扶持、提高變現能力、打造非遺開放平臺及開展城市合作等方式,全方位助力非遺傳播,讓非遺被更多人看見的同時,也為非遺傳承人帶來更多機會。該計劃發布一周內,就已經有超過2000人報名,其中提供了明確認證材料的省級及以上代表性傳承人超過120人。
在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時代,抖音短視頻已經成了傳統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渠道。非遺的傳承不一定要投身其中,刷刷抖音,關注一下,讓非遺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記住,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