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大寫的人」
「這裡的學生夢裡有濤聲,眼裡有帆影,他們有大海般的性格與豪情。」說這話的是江蘇省海頭高級中學校長劉興法。而說這話的緣由不僅因為學校處於海州灣畔,瀕臨黃海,更是學校推行的教育理念,讓每一個孩子都蓬勃生長,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大寫的人。劉興法眼中理想的教育,就是要從人出發,並落腳到人的發展的教育。
他的教育故事
鞋子合腳不合腳 只有穿鞋的人知道
有一天,劉興法校長在巡視高三教室的時候,看見一位班主任和一位學生正在走廊裡激烈地辯論。「我趕緊把他們請到辦公室裡去。」劉興法校長說,一進辦公室,班主任就痛心疾首地說:「難道我不是為你好嗎?人家體育班的同學從暑假就開始訓練,現在都已經快到11月份了,你還想著要去考體育,你能趕得上人家嗎?你幹嘛非得走那條你不熟悉的道路?」那個學生眼淚都快要下來了,他說自己根本就不適合學理科,就喜歡體育。學生拍著胸脯表示,「我相信進了體育班,我一定能考一個更好的本一。」
聽完他們的一番爭辯,劉興法校長安慰了一下學生,讓他先回班學習。然後又對班主任說:「我們都知道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可很少有人知道,適合不適合應該由學生說了算。」劉興法校長說,果然,當年高考,那個學生順利地考入了一所「985」院校的體育系。
2018屆高三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剛過,理生班的語文老師王老師就找到了劉興法校長,要求改教政史班的語文。她的理由是理生班的學生把精力全花在數學上,對語文興趣不大,投入太少,這樣下去既影響了學生的成績,自己的教學特長也得不到發揮。「聽完王老師的話,我的第一反應是想勸阻她,動員她調整自己的心態。後來我就想,適合的教育當然也包括要適合老師的個性特點。」
劉興法校長說,後來學校根據學生和老師的雙向選擇,對高三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做了調整。「短暫的適應期和磨合期過後,師生的默契度和滿意度很快達到了理想的狀態,考試成績也持續提升。最後的高考成績也充分證明,我們為適合教師的風格而考慮是正確的和必要的。」
他的教育理念
教育要從人出發,並落腳到人的發展
劉興法校長口中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教書是為育人服務,育什麼樣的人,就會採取什麼樣的教育方法。」他給教育的功能進行了排位,第一是習慣養成,第二是素質提升,第三才是學習成績。
在他看來,教育不能培養那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因為教育是改變社會生態價值觀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作為一個教育者,與其一味抱怨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不如做好學校教育自己該做的事情。」他說,高中學生,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一定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培養和育人的方式和方法。海頭高中也為此採取很多可行的辦法,讓學生去接受。「把有效德育根植於教育教學全過程,做到既教書又育人。適合的教育應讓學生可以去自我醒悟,讓學生首先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教書和育人承載著不同的功能,前者從培養學生能力的角度出發,著眼於學生能學到多少知識;後者是從德育視角出發,著眼於培養什麼樣的人。劉興法校長堅信,一個人的成長和學業水平的提高是不矛盾的。
在他看來,那些只顧升學率卻忽視育人的行為,只會培養出大量會考試的工具,這對學生是不負責任的。這種辦學思想,往往使學生和社會的實際需要形成不小的脫節,這樣的學生也很難適應社會,社會需要的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健全的人。「在海頭高中,學生臉上都洋溢著陽光和幸福的神情,有著年輕人特有的活力。學校培養出的學生是陽光學生,出了學校也是陽光的。」
劉興法校長認為,在教育工作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是關鍵。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教師的言傳身教。他提出,讓教師的專業發展快速成長成為工作中最大的福利,讓想做事、會做事、能做事的教師快速成長起來,提出「有難必幫」,為教師解除後顧之憂,讓他們不但享受到了生活上的優惠待遇,更在精神上享受到了優惠待遇。
劉興法校長說,教師們最為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努力工作,回報學校。「這種自願自覺的行動,也就自然讓學生大大受益了。」
他眼中適合的教育
成「人」了,成才也不是個問題了
「育人比教書重要。」劉興法校長眼中適合的教育就應該把學生當成一個平等的個體來對待,他要求教師不能歧視學生,更不允許打罵。在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發展,尊重他們成長的規律。他說,校園中的成長,是群體中每個人的健康成長,是身體的成長,知識的成長,也是心理的成長。每個學生都應該找到自己的位置,自立自強,做自己的主人。
學校通過設置的一系列活動,來幫助學生成人成才。學校的班會都是由學生自行組織,周六都要舉行論壇,給學生勵志教育,定期讓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和反省得失,這已經是海頭高中的品牌活動。他們還籌建「根土館」,讓學生心懷理想,不忘初心。「讓學生經歷這樣的環境教育,使他們得到薰陶和潛移默化。因為成人了,成才也不是個問題了。」
劉興法校長認為,那種一言堂、灌輸式的教學已經束縛了學生的發展,也不適合現代社會的需要。需要建立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新的課堂模式,一切課堂活動要圍繞學生的需要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方式上,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少講,學生多說,讓學生唱主角,把教師的「獨角戲」變成師生共同參與的「眾角戲」,由「一言堂」變成了「群言堂」,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自身素質的發展。適合的教育要讓每一個學生找到自己的閃光點。學校特別注重自我激勵和榜樣引領作用,他提出在學生中開展「十佳衛生標兵」、「十佳文明學生」、「十佳孝星」、「十佳助人模範」等各類十佳評選,每年舉辦優秀學生的展示活動。定期開展各類競賽,每月評選成績優秀團隊、常規達標團隊、宿舍文明團隊、跑操優勝團隊,在升旗儀式上,為優勝團隊隆重授旗,讓獲獎團隊發表獲勝感言,以此有效地激發學生在團隊中的合作、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
校長檔案
劉興法,1968年生,連雲港市贛榆區委教育工委委員,江蘇省海頭高級中學黨委書記、校長。1990年畢業於蘇州大學,本科學歷,中學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江蘇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曾先後任贛榆區贛馬高級中學歷史教師,贛榆高級中學歷史教師、團委書記,贛榆第一中學黨總支書記、校長。2011年主持海頭高中工作以來,傾心打造高效課堂,不斷挖掘課程資源,發展課程文化,構建具有生命靈動的藍色課堂,課堂教學效益不斷提升,走出一條「立德樹人、贏得高考」的新路子。(王贇)
(責編:張鑫、唐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