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校讀雙語班是怎樣的體驗?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2020-08-22 嶽讀

7月14日,成都中考開考。當成績揭曉時,往往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成績處於中遊或英語偏科嚴重的,家長會四處尋覓:有沒有哪麼一所學校,既能提高外語成績,保留出國留學升學通道,還能參加國內高考?

在成都市郫都區綿實外國語學校

能滿足直通名校的夢想

古風古韻的書院學習雙語 這是什麼畫風?

在楊雄故裡,郫都安德鎮永興東路,4000平米的特色建築群映入眼帘。古風古韻的書院建築風格、青石板鋪就的小路、還有假山水池……飄著墨香的教室不時傳出西班牙語。

千百年來,莊重古樸的書院,往往傳來的是四書五經,可這裡,卻能聽到流利的英語、西班牙語。這是一種什麼畫風?

初識綿實外,會被她古樸典雅與現代高端相結合的校園環境所吸引。再見綿實外,這所名校所散發出的書香和國際魅力,讓人印象深刻。

2019年,成都綿實外和深耕國際教育24年之久的美中國際結緣,雙方聯手推出綿實外雙語班,採用雙重培養模式,重視學生行為規範和德育培養的同時,整合優質國際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既可參加國內高考,又可通向世界名校的平臺

據了解,今年綿實外雙語班面向2020年初中屆畢業生及適齡外籍人士子女計劃招生40人。

四大課程助力 國內高考或留學任你選擇


雙語班唐老師介紹,雙語班擁有一支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國內外優秀教師團隊,包含普高優秀骨幹教師、專業語言培訓老師、國際素質培養老師、升學指導課程老師,實行精品小班制教學,師生比達1:4,確保教學質量。

雙語班特色在於「應考雙通道」,既可國內高考,又可出國留學。按照要求開設國內基礎課程,如數學、語文、地理、政治、英語、物理、化學、體育等學科數學,為學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還有語言類課程,諸如英語、西班牙語、俄語、日語等小語種。「不是幾種語言都要學,學生可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語種學習,」唐老師說道,學生選擇小語種參加國內高考,又可提前攻破留學語言關,為高中畢業後出國留學做好準備。


這幾年,很多學校都與素質教育掛鈎,綿實外也不例外。雙語班開設了豐富多彩的素質類課程,如藝術課程、領袖課程、批判思維和創新課程、個性塑造、海外遊學等,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還開設專門的升學指導課程:認識自我、探索大學、制定計劃、採取行動……幫助學生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成長的路。」唐老師說道。

據了解,綿實外雙語班目前開設英語及西語、俄語、漢語等並行的雙外語授課項目。英語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選修西班牙語作為第二外語,英語基礎弱的學生可以改主修西班牙語,通過小語種高考實現總分逆襲。

雙語班由教學經驗豐富的雅思強化老師進行英語強化教學,使用不同於普通班的教材,每周多增加了4-6節英語課,重視學生聽說讀寫的全面進步,教學要求更高。在上一次考試中,高一年級英語單科前三名,雙語實驗班獨佔兩席,班級英語平均分高出年級平均分20分。


在西班牙語方面,西班牙海歸雙碩士導師執教,小語種的教學進度得到了有效保障。

「今後,我們計劃在日語方向雙外語授課項目上發力,逐步豐富多語種的語言教學,提高學生外語素養、交流能力和學術交流能力。」

雙軌制升學通道開啟 直通國內外名校


在名校讀雙語班是什麼體驗?有位學生說了這麼一句話:在這裡學到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包括眼界和未來,還有直通國內外名校的機會。

在最新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中,外語課程在英語、日語、俄語基礎上,增加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教育部明確學校可自主選擇第一外語語種,並鼓勵學校創造條件開設第二外語。

「選擇小語種高考,能更好的助力考生順利考上心儀大學」,唐老師介紹說:「小語種的高考命題難度相對較小,出題套路也比較固定,考生能考出更高的分數,想要逆風翻盤考名校,拿高分,學習一門小語種是一個非常值得的選擇。」

綿實外「大手筆」打造外語特色校,與世界知名高中、高校建立友好合作交流,採用雙應考通道、升學多元化培養模式,為雙語班學子架設通往世界名校的橋梁。在高考前,學生可以憑藉小語種優勢參加本科重點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另外學生統一參加高考後,可填報國內本科大學,同時也能憑藉高考成績申請西班牙公立大學,真正的雙軌制升學通道

唐老師表示,疫情期間,很多家長糾結是出不出國,雙語實驗班就是很不錯的選擇,未來可通過中外合作辦學的項目實現國際教育的目標。

據綿實外雙語班唐老師介紹,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國內大學和國外大學聯合辦校,目前國內有9所,包括上海紐約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溫州肯恩大學、崑山杜克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等;第二類是大學本科二級學院,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如上海交通大學交大密西根聯合學院、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上海大學雪梨工商學院、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等;第三類就是單獨的合作項目,這樣的合作項目就很多,基本每個985、211大學都有,比如四川大學中澳合作辦學項目、電子科技大學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合作舉辦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西南交通大學與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合作舉辦生物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這些合作辦學的招生,有自主招生計劃,也有統招計劃,是一個有效的升學途徑。」唐老師說。

每個學生的未來需要多元化的發展規劃。在綿實外雙語班,依託美中國際多年的國際教育經驗和師資儲備,高一起開設了升學指導課程,課程內容結合時事熱點,融入更多的文化探討,為學生提供了不同的思考問題方式,更多的了解世界的角度。升學指導課程還將為學生進行職業測評,介紹國外的學院、專業設置、高校申請流程、高考志願填報注意事項。

建立一對一學情反饋通道 學生未來可期


每個班級不超過25個人的小班制外語教學,師生比例達到1:4。師生共有的「尚滋味」食堂,自主管理,嚴把食品衛生關,科學搭配、均衡營養;學生公寓6至8人一間,雙獨立衛生間、雙洗漱間,空調、新風,單人單床單儲物櫃,保證學生有獨立的學習和生活空間;生活教師24小時值班,24小時供應熱水、開水,高端直飲水機隨時提供水質純淨、溫度適宜、甜美可口的飲水;根據學生和家長需要,學校開展周末託管,每月一次戶外拓展訓練……很多家長沒想到的細節,綿實外雙語班已經做到了。


綿實外雙語班建立了一對一的學情反饋通道,關注學生的學習和心理成長,班主任堅持每周一次和家長的學情溝通,讓家長一百個放心。家長在給班主任發的微信中寫道:「遇到你們真是太幸運了。」




綿實外雙語班以外語特色為基礎,課程設置從學生升學、就業等實際需求出發,全方位關注學生成長。在這裡,人生不該被別人定義,學生的未來有無限可能。

相關焦點

  • 學ACCA是怎樣一種體驗?聽聽他們怎麼說
    學ACCA是怎樣一種體驗?聽聽他們怎麼說    學acca的過程又酸又甜,很多備考生都經歷過這樣迷茫的階段,那麼到底學acca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來聽聽過來人怎麼說的。  一、中央民族大學/2016級/金融專業/ACCA通過12科:A同學    知道ACCA是在報考大學的時候高中老師提起過這個新興專業,後來大學裡有ACCA的宣講會我偶然參加了,我覺得人不應該被一次失敗打倒
  • 順產遇到男醫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那麼,順產遇到男醫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過來人怎麼說。1、娥娥媽:醫者仁心,順其自然或許是我思想比較前衛吧,並不覺得遇到男醫生來給我接生有什麼尷尬的。
  • 知乎高贊回答:在英國讀工科博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聽聽他怎麼說
    從知乎上整理了一個高贊回答:在英國讀工科博士是一種怎樣的體驗?你們各自感受下01、再三考慮申請博士是個值得花心思再三考慮的事情,因為讀博期間會承受來自學校導師和項目的壓力,同齡人戀愛和工作進度落後的壓力,家庭可能的碎碎念的壓力,而這一切又並不保證PhD這個頭銜,更不要說畢業之後的工作了。
  • 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聽聽過來人怎麼說985、211高校是所有學生的理想大學,可是,這些名校數量有限,能考上的都不是一般學生,很多人認為考上985、211高校,自己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就業和發展都不用操心,這樣的想法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985、211高校就不用在乎專業問題嗎?什麼專業都可以很好就業嗎?過來人說出了實情,結果你能猜到嗎?
  • 內地生在香港求學是怎樣的體驗?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這二十年間,許許多多內地學生通過高考途逕入讀香港高校,進入香港社會,享受香港較內地更加多元和國際化的教育、生活環境。而這一過程中,初來乍到的內地生們在另一個社會的大學校園裡,又為找尋到自己的位置與未來方向經歷了怎樣的衝突、掙扎與酸甜苦辣?來港讀大學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怎樣的歷程呢?
  • DNF:在遊戲工作室上班是怎樣的體驗?聽聽這位玩家怎麼說
    DNF:在遊戲工作室上班是怎樣的體驗?聽聽這位玩家怎麼說前段時間的工作室無限刷金,無限卡二覺金幣,相信大家都是經歷過的,這次可是讓不少的玩家都覺得DNF會不會黃,因為金幣的比例直接跌到了1比70,要知道正常大區都是穩定在1比50的呢,很多商人也是被嚇怕了,因為辛苦搞的囤貨,最後利潤居然沒跑過金幣貶值的速度,很多商人都被工作室搞得想跳樓了。
  • 雙語班,家長焦慮症的解藥?
    比如報國際學校,祖輩普遍認為,上外教課、讀雙語班是「搞那麼多名堂」,「沒啥大用,虛頭巴腦的,還特費錢」於是,我們找到一位廣州媽媽麗莎聊了聊。「80」後的她,認為孩子在5歲前,需要儘快融入英文環境。起初,小夥子在App上跟著讀單詞,還挺來勁的,但慢慢他就沒什麼興趣了,因為很多單詞要求他重複跟讀,還必須不停地鞏固練習,感到沒什麼趣味之後,他也不太願意做。
  • 人臨死前,腦子裡都在想什麼?聽聽親身體驗者怎麼說!
    人臨死前,腦子裡都在想什麼?聽聽親身體驗者怎麼說!我們深知死亡的含義,它意味著生命的結束,每個人都逃脫不了死亡的結局,生老病死是亙古不變的定律,每個人都要經歷的。當自己面臨死亡時,很多人都充滿著無限的恐懼,同時又渴望活著。
  • 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早教不等於早教班,父母給孩子的陪伴最重要  經常說孩子要贏在起跑線。
  • 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很多同學高一時對待學習馬馬虎虎,面對考試,題目認識他,他不認識題目,一年的時間稀裡糊塗就過來了。於是又把希望寄托在了高二,但是心裡卻又忐忑:高二努力還來得及嗎?我想,應該有不少同學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今天,我們就聽聽過來人怎麼說。@發光熱帶魚肯定來得及,我高一就沒怎麼學習,高二一時半會又跟不上,直到高二下學期才進入狀態。想想那會英語實在太渣了,想學也不知道從哪開始。
  • 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廚房是室內使用頻率最高的地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廚房裝修除了牆面和地面貼磚、水電改造等需要多加留意,水槽也是廚房容易忽略的部位之一。從「金廚銀衛」這個說法,我們就可以直達廚房水槽的重要性。
  • 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聽聽過來人怎麼說:四川大學研二學生小剛:(二戰成功型)【當時我大三,非常迷茫,不知道考研還是工作、亦或是考公務員,後來在室友兼好友的鼓勵下我終究還是踏上了考研路,備考期間渾渾噩噩,連續學習時間很少可以突破一個小時,複習效率也是超級低,狀態就是:我學了,我累了,唉?我到底學了啥?
  • 考研到底要不要死磕名校?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說到考研,很多小夥伴都會想考985、名校,對於一些21考研的小夥伴來說到現在也沒有想清楚,磕名校風險太大,普通學校又不甘心。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析一下,要不要死磕名校。名校自身軟硬體條件都很優秀,師資隊伍、科研條件、就業前景等因素都吸引著大批學生報考。其次,高校研究生擴招導致普通研究生畢業就業競爭力降低,再加上社會對名校的優先認可等各種原因,使得如今許多大學生對考研有種很強烈的&34;,名校考研甚至已成為考研的一種&34;趨勢。
  • 在法院實習是種怎樣的體驗?聽聽禪法實習生怎麼說
    在法院實習是種怎樣的體驗?聽聽禪法實習生怎麼說 2019-08-08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聽聽過來人怎麼說現在的人們,都開始習慣使用微信。有時候我們在街上看見有眼緣的人,或者一見鍾情的人,也會鼓起勇氣向前索要微信們一邊可以進一步的交流。我們現在坐飛機的次數及人數越來越多,而且空姐們的顏值都是十分高的,如果我們在飛機上索要空姐的微信,空姐會怎麼看呢?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 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喜歡買二手房了?來聽聽過來人怎麼說的
    現在的房價真是每年都在漲,雖然一直有政策調控,但是房價還是長得很快,如果想買房的話,那這個經濟壓力真的很大的,所以現在也有很多人都在考慮買二手房,但是這時卻有很多人都勸你不要買二手房,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所以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買房時,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都不喜歡買二手房?
  • 不妨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不妨聽聽過來人怎麼說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女性順產後,易受到老公的「冷落」?不妨聽聽過來人怎麼說!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婦女在分娩後容易受到丈夫「外來」影響嗎?
  • 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如今很多人為了能夠得到更好的就業機會和發展機會就會選擇到大城市中奮鬥,在工作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想要擠進事業單位中去工作,也有一些人則是選擇在企業中工作。實際上能夠有個穩定的工作單位就要謝天謝地了,現如今我們的就業形勢是很緊張的,很多大學生在畢業之後都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那麼事業單位的工資待遇並不高。為什麼他們不願意跳槽去企業呢?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 香灰怎樣處理?聽聽老禪師怎麼說
    香灰怎樣處理?聽聽老禪師怎麼說在中國佛裡教術,這些都是有比較淵源的歷史了,很多人都喜歡去寺廟裡面燒香禮佛,拜一拜佛,然後祈求一個好運,有人是為了求姻緣,有人是為了求事業,有人是為了求安康等等。這些去寺廟燒香禮佛的人都想要自己被上天眷顧,那麼心誠一點實現的概率就會高一點。在寺廟拜佛的人都是要懷著一顆赤誠的心去對待佛祖。
  • 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隨著學校種類的增加,家長也就糾結起來,讓孩子讀國際學校、公立/私立學校還是直接出國留學?成為了家長們在孩子升學上非常關心的事情,因為這不僅是選擇學校,更重要的是決定未來孩子要學習的方向及發展。那麼一些「過來人」是如何做的?是如何在國內教育和國際教育中做出選擇的?因此,與其糾結體制內教學還是國際教學,不妨來聽聽「過來人」家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