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輕度COVID-19感染的患者在出現症狀約10天後可能不具有傳染性。
一項小型研究顯示,感染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人在患病初期會釋放出大量的病毒,隨著病情的發展,傳染性可能會減弱。
這項研究於周日(3月8日)發表在medRxiv預印本資料庫上,目前仍處於初步階段,因為它還沒有經過同行評審,而且只包括了9名參與者。儘管如此,它可能暗示了為什麼這種新病毒如此容易傳播:許多人在表現出輕微的、類似感冒的症狀時可能是傳染性最強的時候。
"這與SARS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指出,SARS是由另一種冠狀病毒引起的相關疾病。在SARS患者中,病毒脫落在發病7到10天達到高峰,因為感染從上呼吸道擴散到肺深部組織。作者寫道,在7名新病毒引起的COVID-19患者中,"濃度在第5天之前達到峰值,是SARS患者的1000多倍"。
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
這個峰值後來出現在兩個感染已經發展到肺部的病人身上,引發了肺炎的最初症狀。在這些嚴重的病例中,在第10天或第11天病毒脫落達到最高水平。作者指出,在輕度病例中,在第5天後病毒脫落穩步下降,到第10天,患者可能不再具有傳染性。
作者寫道:"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對於症狀超過第10天的患者,可以選擇在出院後進行家庭隔離。"但前提是,從他們的喉嚨中提取的拭子樣本中,每毫升病毒
遺傳物質的拷貝數不超過10萬份。
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研究和政策中心主任Michael Osterholm告訴Stat新聞:"這是對理解COVID-19臨床疾病的自然史以及病毒脫落對公共衛生的影響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貢獻。"
研究人員從病人的鼻子和喉嚨中提取樣本進行分析,同時檢查他們的血液、尿液、糞便和痰液--感染期間在呼吸道積聚的唾液和粘液的混合物。研究小組檢查了每個樣本中的病毒
遺傳物質RNA,以確定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有多少病毒存在。
研究人員追蹤了病毒隨時間的升降。然而,病毒載量不能揭示患者是否仍然具有傳染性,因為病毒的RNA可能存在於人體組織中,但沒有功能。為了查明是誰在什麼時候感染了病毒,研究人員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分離了病毒樣本,並試圖在實驗室中培養它們。
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可以從病程早期採集的咽喉、鼻子和痰液樣本中培養病毒,但在第8天之後,從病情較輕的患者身上採集的樣本沒有產生任何病毒生長。這種變化表明這些病人的傳染性降低了。儘管情況有所改善,但他們的病毒檢測結果仍然為"陽性"。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來自中國的報告,該報告表明,在症狀消失後,該病毒可在體內至少存活兩周。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小組不能從任何血液或尿液樣本中培養病毒,也不能從糞便中培養病毒。糞便分析是基於在第6天至第12天從4名患者身上收集的13個樣本,因為這些樣本包含了最多數量的病毒RNA,使得研究人員能夠分離樣本。中國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此前的一份報告稱,可以從感染者的糞便中找到"活病毒",但尚不清楚這些病毒是否會導致疾病傳播。
作者指出,由於這項新研究是基於一些精選的相對溫和的病例,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糞便如何可能導致COVID-19傳播。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小組在第6天至第12天期間在每位患者體內都檢測到了抗體,這表明免疫系統在接觸病原體後不久就開始建立對病原體的防禦。科學家們還不知道這種快速的免疫反應是否出現在大多數病人身上,尤其是那些感染更嚴重的病人。(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