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沃·安德裡奇 希望在河流中僵化

2020-12-20 新京報

穆罕默德·帕夏·索科洛維奇橋。

《德裡納河上的橋》作者:伊沃·安德裡奇 譯者:高韌 版本: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9年3月

伊沃·安德裡奇(Ivo Andric,1892-1975),塞爾維亞小說家,於196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後,他將全部獎金捐贈給圖書館,用於購置書籍。

錯綜複雜的歷史與民族矛盾,決定了巴爾幹地區的文學必然與它們有著緊密聯繫。1961年,塞爾維亞作家伊沃·安德裡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正是用編年史的方式,講述了家鄉維舍格勒與特拉夫尼克的歷史,通過一座小城的興衰,安德裡奇展現了外部的風雲變幻和紮根於這片土地的、亙古不變的居民。

拒絕狂熱的民族獨立事業

同時擔任作家和政治家是一項危險的活動。政治與革命活動很容易讓藝術家在創作時陷入局限性的思想論調。通常的結果是,作為革命家,他們會顯得軟弱猶豫;作為文學家,他們會顯得格局很小,其藝術性也欠缺高度。塞爾維亞作家伊沃·安德裡奇罕見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儘管他在克羅埃西亞國內依舊被列入黑名單,他位于波斯尼亞的雕像在21世紀被當地人搗毀,但這完全是出於巴爾幹地區民族情緒的渲染。而在伊沃·安德裡奇本人的作品裡,他的情感流露相當克制,這是史詩作品的優良品質。《德裡納河上的橋》的敘事主體不是塞爾維亞民族或維舍格勒小城,而是圍繞著它們緩緩運轉的河流,其中流露著對和平與戰爭的悲嘆,以及對河流兩岸和解的希望與絕望。身為塞爾維亞語作家,安德裡奇的作品裡當然有著對本民族的眷顧期許,但若是僅憑此便像那些指責者所說的,將他歸納為一個「大塞爾維亞主義分子」,那世界上所有描寫本國民族歷史的作家,便幾乎全都可以用「某某分子」一詞來指稱了。

安德裡奇有參與民族獨立事業的激情,而且這股激情從來沒有升級為狂熱。1908年,奧匈帝國吞併黑塞哥維那和波士尼亞,安德裡奇帶著一批年輕人投身到政治事業中。他被推選為一個名為「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進步運動」的首領。這個秘密社團的任務並非招募遊擊隊員射殺奧匈侵略者,而是以團結塞爾維亞青年與克羅埃西亞青年、讓雙方放下仇恨裂罅為目標。這讓他的民族事業首先遭到了塞爾維亞人的抨擊,他們將堅持「南斯拉夫整體」思想的安德裡奇視為叛徒。安德裡奇一直反對激進暴力的行事方式——可能與他長期不良的身體狀況有關。從學生時代開始,他就備受肺病困擾,不得不退學休養。

1914年,斐迪南大公被19歲的波士尼亞青年普林西普刺殺。這個人是和安德裡奇有著密切關係的朋友。事發後,他和社團裡的其他人被分別逮捕,不過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安德裡奇參與了這項計劃。奧匈當局只能把他驅逐到家鄉特拉夫尼克附近的村莊,讓方濟各會修士監視他。在這個地方,安德裡奇一邊靜養肺病,一邊幫助牧師做了些宗教工作,並修繕了一些編年史。

橋的建造與紛爭的開始

《德裡納河上的橋》出版於1945年,此時的安德裡奇依舊處於軟禁中,不過統治者換成了德國納粹。這是他新編年史「波士尼亞三部曲」的開始。此時的安德裡奇已53歲。他在這本書裡放棄了很多東西,包括寫實風格的敘事才華,來達到一種史詩般的獨白效果。書中的故事全發生在波士尼亞的維舍格勒,即作家本人成長的地方,安德裡奇在很小的時候便在混雜著塞爾維亞人和穆斯林的社區中上學、生活。因此,這本書既是安德裡奇對自己童年的回溯,也是對塞爾維亞那純真童年的回溯——直到它們長大成人,「湮沒在默默無聞的大軍中」為止。

德裡納河在現實中的地理位置很特殊,沒有哪條河流比它更適合做分界線。它發源於黑山,在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的總長度有346公裡,其中,有206公裡被當做了波士尼亞和塞爾維亞的天然分界。河流兩側大部分是陡峭的峽谷山脈,想在其中建立交通脈絡並非易事。當奧匈帝國佔領維舍格勒時,統治者企圖在這裡搭建一條便於統治和運輸士兵與商隊的鐵路,最終這段崎嶇鐵路的造價高達每公裡45萬金幣,成為當時全世界造價最昂貴的路段。

因此,在這條河流上造一座橋梁,除實用性外,本身便有著一種宏偉的象徵意義。它可能意味著擴張的野心,也可能意味著彼此交流的渴望,因而,它隱喻的那個意義又是撕裂性的,正如《德裡納河上的橋》裡書寫的一段民間流傳,據說想要讓這座大橋屹立不倒,必須要把一對雙胞胎嬰兒砌到橋墩裡。然而,「建築師拉戴出於同情和憐憫,便在橋墩上留了幾個小洞,讓不幸的母親通過這些小洞給她充當祭品的兩個孩子哺乳……這乳汁就是每年在特定時間從並無縫隙的建築物上流淌出來的白色涓涓細流,並且可以看出它們留在石頭上衝刷不掉的痕跡(說起女人的乳汁,便會在孩子們的心中引起一種十分親切、甘美香甜的滋味,同時又有某種模糊不清的感覺,正像宰相和建築師令他們驚恐一樣)」。

安德裡奇的筆調總是帶有古希臘神話的感覺,事件猶如模糊不清的神諭,從兩個方面都在給出暗示。孿生嬰兒被砌入橋墩,融化在磚塊裡成為再也不可分割的一體,但雙胞胎也因此在時間中僵化,再也無法觸摸彼此。在德裡納河上的帕夏橋剛建起來時,人們要面對循環發作的洪水,它總是如同歷史的覆轍將連接兩岸的橋梁衝垮,「這樣的特大水災每每使小城倒退若干年」,而隨著文明發展,橋體終於可以抵抗洪水,但這同時又意味著橋的固化。它矗立在那裡,可以是友好來往的通道,可以是軍隊長驅直入的捷徑,它是紐帶,也是一層橫亙的斷裂。總之生活在邊界東西岸的人再也無法忽視它的存在。在本書的最後,奧匈帝國的軍隊在撤退時炸毀了這座橋梁,阿里霍加在一片漆黑中咽氣,一個擁有希望的時代又仿佛終結。

這便是歷史對於巴爾幹地區人民的意義。南斯拉夫的人們究竟該如何處置它,是遺忘,還是堅信,抑或選擇不同的歷史,一如選擇相信圍繞著橋梁衍生的民間故事一樣——暴虐的土耳其人,善意的土耳其人,蓄意破壞橋梁的塞爾維亞人,充當劊子手的茨岡人,被無意殺害或蓄意殺害的苦行僧。歷史可以是帶有魔幻性質的、不同版本的故事。但有一點深刻地留在了人們的印象裡,那就是德裡納河的對岸的確懸掛過許多當地人的頭顱。

「德裡納河的水是紅色的」。這是麗貝卡·韋斯特在《黑羊與灰鷹》中的感慨。從十六世紀土耳其宰相穆罕默德·帕夏建橋,到卡拉喬爾傑發動的塞爾維亞民族獨立運動,再到1914年戰爭的來臨,短短幾百年內,德裡納河目睹了無數血腥與爭端。將這些帶著血的歷史隔開的,則是維舍格勒與「城門」的平靜。每次,當《德裡納河上的橋》描述繁榮與和平的城鎮景象時,都帶給人一種錯覺——紛爭的歷史已成為過去。然而只需翻過幾頁,安德裡奇的編年體故事就告訴我們這真的只是錯覺。在許多章節最後,都有類似的結尾:

「小城人在天空、河流和群山環抱中的『城門』上,一代代養成了對洪水衝走一切並不感到傷心惋惜的稟性,不由形成了小城人的哲學觀點——人生神秘莫測,因為儘管它不斷地消耗,不斷地衰落,但卻仍像德裡納河大橋那樣頑強不屈地巍然屹立。」(第五章結尾)

「居民在精神和習俗方面以及城市外觀上的許多重大變化並未觸及大橋,似乎全都繞橋而過了。看來,這座經過三百年而不曾留下痕跡和傷疤的白色古橋,即便在『新皇帝的通知下』也不會有所改變,並定將戰勝這股新事物、新變革的洪流,如同它曾一貫戰勝屢次特大洪水那樣……依舊安然無恙,潔白如初」。(第十一章結尾)

這些結尾賦予了《德裡納河上的橋》一種節奏感。它在舒緩有序的敘事中前行,略帶重複的旋律恰好應和著歷史齒輪的響聲。但它們的意味又各有不同。仔細閱讀,我們能體會到在前幾章的古老年代,結尾橋梁的屹立不倒尚且象徵著一種積極的、與歷史河流對抗的崇高希望,但之後,它的一成不變則有些令人絕望,任何新事物也無法衝刷這裡的塵埃,大橋從頑強,轉而顯得頑固。

伊沃·安德裡奇用多層轉喻的象徵,成功用這座橋梁描繪了南斯拉夫人的靈魂。無論是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還是穆族人和波士尼亞人,他們都堅信自己的民族,守護歷史,捍衛獨立。他們充滿激情與樂觀的精神。同時,那轟轟烈烈的對抗也會持續下去。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安德裡奇對此十分悲觀,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境內發生的種族屠殺也沒有在20世紀停止。無法摧毀的橋梁銜接了他們,也讓他們無法避開對岸的彼此。

撰文/新京報記者 宮照華

相關焦點

  • 在注入北冰洋的河流中,哪一條河流的流程最長?
    河流屬於地表徑流的一類,河流和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河流對於人類來說具有供水、航運、水能開發、養殖、旅遊等價值。我們根據河流是否最終入海分為內流河和外流河,其中外流河就是指河流最終是注入海洋之中的。在地球表面,我們根據河流注入的大洋不同,可以分為太平洋水系、印度洋水系、大西洋水系和北冰洋水系。
  • 湄南河:是泰國河流中水量最大、長度最長的河流
    又名昭披耶河,是泰國河流中水量最大、長度最長的河流,有泰國「河流之母」、「東方威尼斯」之稱。這條河縱穿泰國東南部,貫穿曼谷市區,在城市交通運輸及岸邊居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白天遊覽可乘坐船欣賞這裡的景色,沿途可觀賞到鄭王廟、大皇宮、玉佛寺等許多文化古蹟。晚上湄南河展現另一種風情,夜間乘觀光船遊覽湄南河畔,也一定會讓你印象深刻。
  • 強軍事業呼喚永不僵化的思想
    原標題:強軍事業呼喚永不僵化的思想   ●全面「打磨」頭腦,全力來一次觀念上的「頭腦風暴」,打一場思想上的「突出重圍」,擺脫一切不合時宜的思維定勢、固有模式和路徑依賴,真正實現觀念更新、思想領先   習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黨同志一定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 河流所攜帶的顆粒物,在河流不同河段的沉積分布是怎麼樣的?
    地球表面形態的變化是在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通常來說內力作用總是希望把地表趨向「崎嶇不平」,而外力作用則剛好像相反,總是希望把地表趨向「平整平坦」。所以,外力作用總是把高山削平,而把低地和窪地填平,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地球表面的形態始終處在動態變化之中。
  • 思想僵化•是因為不願意改變自己
    今天學習感悟的內容是《痛點》課程之二十三,僵化,思想僵化,不思進取,固步自封,停滯不前,不願意改變自己。固化封閉,如陷此痛點中,就很難再有突破自己了,先生如此告誡。 如此可怕的僵化,那如何來克服一個人的僵化心理呢?先生的教誨有四個警惕:一、警惕「將迎意必」。
  • 【理論】地下水流模擬中河流邊界的概化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在地下水流數值模擬中,通常都會涉及到河流邊界的概化問題。在不同的地下水流系統中,河流邊界可以被概化成不同的形式,每一種形式都表現了不同的河流與地下水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有些河流完整切割含水層而有些不是。正是因為存在著不同類型的河流,因此在數值模型中河流邊界就會有不同的概化方法。
  • 基層抱怨一例一休過於僵化 蔡英文鬆口不排除修法
    華夏經緯網6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邀縣市首長餐敘,會中也討論一例一休,據了解,由於黨內對一例一休過於僵化頗多怨言,蔡英文鬆口表示不排除再修法,但希望能夠先檢討後再說據報導,為落實「周休二日」政策,「行政院」去年修正「勞動基準法」,從今年1月起實施,政策甫上路就遭到外界批評缺乏彈性,連勞工都不挺,日前美國商會也向蔡英文建議,現行的「勞基法」太過僵化,應該修法。
  • 中學地理中河流水系和水文相關考點,滿滿的乾貨!
    在中學地理考試中,無論是選擇題,還是問答題,「河流」都是一個常考的考點。河流的水系特徵、水文特徵、補給方式等眾多與河流相關的考點可能會對答題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那麼,小編今天就給大家總結了一下河流水系和水文相關的知識點,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 夢見河流清澈是什麼意思 夢見河流清澈過不去預示著什麼
    夢見河流清澈是什麼意思 夢見河流清澈過不去預示著什麼夢見河,象徵著川流不息的生活,過河則意味著度過了人生中的考驗,代表順利。無論你的夢裡出現的是寧靜的湖水、滴流的小溪、狂怒的河流、平靜的海洋;夢中的水總是喻示著生命的精華,代表了精神的洗禮和重生。
  • 改革要突破 「思想僵化」和「利益固化」
    原標題:改革要突破 「思想僵化」和「利益固化」  石書紅   在不斷推進改革的過程中,儘管我們已形成比較完備的法制和規章制度體系。但在現實社會中,往往還存在權錢交易、權法衝突、情法矛盾等這樣那樣的問題。尤其讓人民群眾難以釋懷的是,一些社會頑疾和潛規則並未因改革而消除。
  • 【備考乾貨】在地理高考中,無論是選擇題還是問答題,'河流'都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考點,河流的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河流相關考點來了!
    在可溶性巖石廣泛分布區,受河流的溶蝕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如暗河、溶洞等)和地表喀斯特地貌(如、峰林、峰叢、孤峰、溶蝕窪地等)。(2)河流堆積地貌:在河流出山口處河面變寬,流速變緩,其攜帶的泥沙沉積,形成衝積扇,洪積扇;在河流中下遊河段,泥沙沉積形成衝積平原、江心洲、地上河,在河流的入海處形成三角洲。
  • 澳媒:棄「凍獨」顯示蔡英文意識僵化 迷戀權力
    澳媒:棄「凍獨」顯示蔡英文意識僵化 迷戀權力 2014-07-23 09:39:40對此,《澳門日報》23日發表社論稱,蔡英文、民進黨「獨派」對臺灣主流民意視若無睹,迷戀於執政權力和僵化的意識形態,錯判形勢。  文章摘編如下:  蔡英文在會前即定調「認同臺灣、堅持獨立自主已變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讓「凍獨派」鎩羽而歸。
  • 僵化的工作方式應轉變
    深感僵化的工作方式應轉變。 目前,懶政怠政為官不為問責年活動正在全市開展,旨在處理一批在其位不謀其政,在崗位上混日子的黨員幹部,著力解決「不敢為」、「不會為」、「不想為」的問題,建設法治、創新、廉潔的服務型政府。
  • 在河流小溪邊如何釣魚,小編的經驗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在我國廣闊的平原中,有著很多出名的長江和黃河等大江大河。也有著很多沒有名字的小河流,一些諸多的小溪流匯聚成河,成為了我們一些不錯的釣魚場所,我們很的釣友們都是去這樣的小河道裡面去釣魚,但是有的釣友們對自己的漁獲量不是很滿意,今天那小編就跟我們釣友們分享幾個比較適合在小河道等江河水域垂釣的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到釣友。
  • 一組河流冷知識;地球上較長的246條河流中,僅1/3還能自由流動
    一,《自然》雜誌上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全世界長度超過1000公裡的246條河流中,僅有37%的河流還能不受阻礙地自由流動;在91條長度超過1000公裡的入海河流中,只有21條還能保持從源頭到海洋的貫通,越來越多的水壩和水庫正在阻礙河流的自由流通。
  • 河流的水系特徵、水文特徵,河流相關考點來了!
    「在地理高考中,無論是選擇題,還是問答題,『河流』都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考點。河流的水系特徵、河流的水文特徵、什麼因素會對河流造成影響.眾多與河流相關的考點有時候會對同學們的答題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今天,就給大家總結出一些與河流的相關的知識點,各位同學也要結合自身具體情況進行查缺補漏哦!
  • 微專題 || 河流的水系特徵、水文特徵及河流相關考點
    河流與等高線地形圖 1、河流與等高線彎曲的關係:河流在山谷中發育,等高線彎曲處指向高值區。 2、河流與地勢高低的關係:河流總是由高處流向低處。 3、河流與等高線疏密的關係:等高線密集,水流速度快,水能豐富;等高線稀疏,水流速度慢,航運條件較好。河流的水系特徵與河流所在的地形地勢地貌關係十分密切。
  • 小學生「10-2=8」被判錯,比「思維僵化」更可怕的,是盲目創新
    有些故作高深裝「專家」的,還得拿什麼大腦中的海馬體來給你解釋一下遺忘曲線的原理。我承認,思維僵化確實不利於學齡兒童的吐舊納新,但是要研究這個問題,咱是不是也得先鬧清楚到底什麼叫做思維僵化,什麼又叫做教學創新?
  • 河流地貌的發育
    3.圖示地區(  )A.①處地質構造是良好的儲水構造B.②處適合修建水庫C.③處是背斜山D.巖層中可能存在化石4.如果圖中①河、②河為同一條河流。第4題,圖中河流沉積物在①河段中位於南側,說明河流自東向西流,在②河段中位於北側,說明河流自西向東流;同時②河段海拔高於①河段,河流總是由高向低流,則河流從圖中③山嶺東側繞過。答案:3.D 4.C(2017·青島模擬)艾裡定律是計算河流泥沙中的底沙或推移質的一個基本公式,被水流推動的物體重量(W)與流速(V)的6次方成正比。
  • 俞敏洪:向一切僵化和懶惰開刀,爬出來算英雄
    今天上午,我在對獲獎代表講話的時候說,任何一個機構都有兩種影響力,一個是靠權勢的影響力,一個是靠精神的影響力,我希望新東方是一個靠精神的影響力來發展自己的地方。我相信這也是我們新東方與眾不同的地方。 從新東方的第一年開始,我就提出了一個詞,叫「新東方精神」,這個詞源於新東方的一句口號:從絕望中尋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