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和汗水滋潤百萬畝棉田

2020-12-13 大河網

    董合林正在測量棉田土壤養分含量

    □記者毋怡秋/文王大川/圖

    棉花科研工作既是一項腦力勞動,也是一項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尤其對於棉花栽培技術研究人員來說更是如此。每年從4月棉花播種開始到11月棉花收穫結束共8個月,需要連續奮戰在田間,尤其是酷熱難耐的6月至8月,棉花研究員每天都要頂著烈日堅持在田間進行棉花生育性狀調查和取樣。

    董合林就是這些辛苦的棉花栽培技術研究員中的一名,今年51歲的他就職於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正是有了他這樣長期堅持在田間的辛苦付出,才陸續改良了新疆200多萬畝的棉花田地,節水達到三分之一以上。

    A

    愛崗敬業志在棉田創高產

    有人形容農科院人:「遠看像賣炭的,近看像要飯的,仔細一看是農科院的。」這雖是一句調侃農科院人的話,但卻形象的說出了農科院人「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工作環境。董合林每次去海南或者新疆工作一段時間後,由於長時間在棉田調查和取樣,皮膚總是曬得黝黑髮亮,甚至脖頸都脫了一層皮。

    董合林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的大多數工作人員一樣,由於承擔的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任務繁重,除了正常工作時間外,晚上、周末及節假日的大部分時間都要加班進行棉田調查、整理實驗結果、撰寫項目總結或申報項目、撰寫論文。

    在董合林兒子1歲那年,他被單位派到山東禹城開展黃淮海平原麥棉兩熟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工作。「每次回家探親,頭幾天兒子總是不認識我,過幾天就連上廁所也跟著我,唯恐我回山東。」每次回憶起那段時間的經歷,董合林都是一番感慨。

    上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新疆棉花產業的發展,董合林積極響應單位號召,從1997年開始,在新疆整整工作了10年,每年3月份棉花播種前到新疆,中間短暫回家探親,11月份棉花收穫後才能返回安陽。有一次農業部在檢查項目時,一位農業部的領導感慨地說:「你們這種為棉花生產發展的候鳥精神,真是令人敬佩!」

    B

    刻苦鑽研增收節支4億元

    董合林在新疆工作的10年裡,針對新疆棉區降雨稀少,棉花生產完全依賴天山雪水灌溉,而水資源緊缺的狀況日益嚴重的問題,董合林和同事們積極開展棉花節水高效灌溉技術,制定了操作技術規程,此項技術在新疆阿克蘇地區和新疆兵團第一師示範推廣近200萬畝,累計增收節支4億元以上。

    2004年至2013年,針對我國黃淮海平原棉田肥料施用總量偏大、養分配比及施用時期不合理、肥料利用率和肥料效益低等問題,董合林和同事一起開展了黃淮海平原三大類型棉田優化施肥技術研究與示範。最後他們先後在黃淮海棉區華北平原亞區豫北、冀中南、魯西北、魯西南,淮北平原亞區豫東地區,京津塘早熟亞區冀東地區,以及長江流域棉區南襄盆地亞區豫西南地區進行了示範推廣1217萬畝,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相關焦點

  • 2020年棉田除草劑藥害分析及解決的辦法
    (一)需求龍葵近幾年成為棉花田首位惡性雜草,棉田如果不防除龍葵,棉田可能會造成絕收!棉田如果不用防除龍葵的除草劑棉農可能用在人工除草的畝成本會達到百元以上。棉農不可不防除龍葵。據有網友反映:單用丙炔氟草胺或部分復配商品在棉田封草效果較差,尤其是禾本科雜草,建議每畝棉田另加入80~100毫升二甲戊靈,提高對棉田的稗草防除效果較好。從今年丙炔氟草胺推廣來看,一些產品推廣上存在丙炔氟草胺量大,而二甲戊靈使用量少的問題,除草效果會好嗎?
  • 新疆:金秋棉田「淘金者」眾生速寫
    新疆烏蘇市車排子鎮由於氣候和土質的因素,歷年來農業以種植棉花為主,全鎮農田除了田埂、地頭空地裡可以看見點播的葵花、玉米或者一些常見蔬菜,幾乎看不見有哪塊地裡大面積種植其他農作物。在這樣一個棉花似海地方,每年秋天收穫的時候,農民心裡除了充滿收穫的喜悅更多的是對棉花採摘工人的期盼。
  • 感恩每一位付出智慧和汗水的老師
    感恩每一位付出智慧和汗水的老師!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浦秀村用汗水和堅持書寫邁向幸福小康的...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浦秀村用汗水和堅持書寫邁向幸福小康的詩情畫意 2020-09-16 10: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棉田播前幾種除草劑的作用機理、持效期及注意事項
    防除稗草、馬唐、牛筋草、石茅、高粱、千金子、大畫眉草、早熟禾、雀麥、硬草、棒頭草、莧、藜、馬齒莧、繁縷、蓼、匾蓄、蒺藜等1年禾本科和部分闊葉雜草。氟樂靈不能用在玉米上,玉米會出現生長減緩等藥害症狀。3.本品用藥量據土壤有機質含量定,低於2% 時用低劑量,2-10% 用高劑量,超過10%不得使用。4.土壤中的半衰期為57-126天。
  • 用愛心和汗水澆開智慧之花——芒市五岔路鄉中心校楊幸聰
    工作以來,她一直在一線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始終以一個優秀教師和師德標兵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她師德高尚、無私奉獻,得到學校和同事的一致好評;她甘為人梯、熱愛學生,深受家長和學生的愛戴;她業務精湛、成績突出,是當地社會公認的名師。楊幸聰敢為人先,成績突出,所任班級成績一直位列全鄉之首。曾多次獲得鄉級師德標兵、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2019獲德宏州「最熱愛學生的教師」榮譽稱號。
  • 大同:大齒公司用辛勞、汗水和智慧向科技創新要訂單
    「今年一季度,全體職工用辛勞、汗水和智慧交出了一份優秀答卷,接下來我們要在二季度攻堅克難,通過堅持科技創新,保訂單、保市場,實現質量、產量和銷量並駕齊驅。」日前,中國重汽集團大同齒輪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法友在接受採訪時這樣信心滿滿地說。
  • 轉基因棉田裡的新麻煩:棉鈴蟲走了盲蝽象上位
    2007年,中國有380萬公頃Bt棉田,佔全國棉花種植面積的69%。  也就是從1997年開始,吳孔明和他的同事們開始了一項跟蹤研究,即轉基因Bt棉在中國商業化種植對生態環境和農業經濟的影響。他們的研究範圍涵蓋到華北1000多萬戶棉農常年種植的300萬公頃棉田和2600萬公頃其他寄主作物。
  • 青島港:碼頭工人們用智慧和汗水託起中國夢
    全球的經濟不景氣與山東青島港無關:這裡,正用一個又一個有力的數據,描繪並實現著自己的夢想——港口吞吐量從1978年的2000萬噸,到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時的1億噸。此後,2006年,2億噸;2008年,3億噸。到2012年,超過4億噸,居全球第七位。如今,這裡與世界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0多個港口有著貿易往來,在世界貿易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用智慧和汗水為軍運會護航
    武漢軍運會是軍運會歷史上第一次在一個城市舉辦所有比賽,35個比賽場館、50多家接待酒店分散於全市所有行政轄區,200多條保障線路穿城過江,給交通和安保工作帶來巨大挑戰。武漢市公安局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和真誠貼心的服務為這次軍運會保駕護航,贏得了廣泛讚譽。 辦大賽,最考驗一個城市的交通運轉和管理能力。
  • 北京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任務完成過半
    【來源:北京青年報】全市造林建設全面提速 已完成植樹115萬株 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任務完成過半 本報訊(記者 王斌)目前正值北京植樹造林的黃金時節,全市造林建設全面提速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本市自2018年啟動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以來,造林綠化面積已超過50萬畝,任務目標完成過半。 昨日,北青報記者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綠心,園林綠化工人正在對已經栽植好的喬灌木進行養護工作,再過5個月就將正式對外開放。據項目建設負責人、北投集團副總經理蘭慧賓介紹,整個園區計劃栽植11萬株喬木、上百萬株喬灌木。
  • 阿克蘇地區「四個百萬畝」制種工程已建良種田71.69萬畝
    「12畝棉花總收入3.5萬元,這在過去想也不敢想,如今卻變成了現實。」玉蘇甫·玉山說,「棉花用種很重要,2020年我家的增收全得益於採用優質棉種和良種田建設。」優質的種子是確保農作物豐產豐收的前提。新疆阿克蘇地區通過大力推廣農作物良種種植及建設良種田,提高農民收入。
  • 百萬畝林海裡的「啄木鳥」
    塞罕壩百萬畝林海猶如哨兵,在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南緣挺起生態屏障。創業難,守業更難。大面積人工林物種單一,生態系統相對脆弱,一旦出現病蟲害,受害森林面積會迅猛擴大。  「啄木鳥」「森林醫生」——國志鋒喜歡這樣形容自己和同事們所從事的工作,也以此為榮。
  • 鹽城市各地沿海百萬畝生態防護林工程建設紀實
    據了解,目前,全市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召開的全市造林綠化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際溼地城市工作推進會議精神,紮實推進沿海百萬畝生態防護林工程建設,並取得了初步成效。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日前組織人員分成五個組,現場察看,對全市各板塊沿海百萬畝生態防護林工程建設進展情況進行巡查,記者隨同採訪。巡查發現,去冬今春以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沿海百萬畝生態防護林工程年度目標,細化分解任務,深入宣傳發動,強力組織推進,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總體進展良好,亮點紛呈。
  • 20萬棉田「候鳥」,你們在哪裡?——兵團拾花工「招工難」問題調查
    據有關專家分析,新疆屢發暴恐事件、棉花由國儲改為直補兩大因素,將造成今年新疆和兵團拾花工作壓力倍增,出現拾花工「招工難」問題。  植棉職工:期望一夜之間,大批拾花工像往年那樣熱熱鬧鬧撲進棉田  今年,兵團棉花播種面積901.39萬畝,機採棉面積達到630萬畝,約佔總面積的70%。
  • 一池清水,滋潤果園萬畝;一支隊伍,放大果業優勢
    濰坊市派南湖鄉村振興服務隊自進駐以來,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濰坊市委關於加快果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要求,充分發揮駐地常山果品種類多,種植面積大、種苗技術好等優勢,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將推進果品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創新提升「諸城模式」的重要舉措,全力助推環常山萬畝果品產業質效升級。建成常山引調水工程。
  • 以智慧和汗水寫大愛
    無論什麼崗位,她們都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寫下了一幀幀愛的詩篇。儘管沒有感天動地的壯舉,沒有催人淚下的話語,擁有的只是不變的信念和默默的付出,但這支守護市民健康與生命的「娘子軍」以救死扶傷、仁心仁術為己任,自覺做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人口計生綜合改革的堅定擁護者和積極推動者,用自己的愛心、細心和耐心,譜出了一首首巾幗風採之歌。
  • 自貢富順援涼幹部:用智慧消滅貧苦 用汗水潤育幸福
    脫貧攻堅戰已進入殲滅期,自貢市富順縣一批年輕幹部在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的大涼山,發揮專業知識,用心用情,努力把工作做得再深一點、再細一點、再多一點,為實現全面小康貢獻智慧、揮灑汗水。富順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派駐美姑縣巴普鎮埂則村王曉霞:用心授技術,用情扶真貧。埂則村是一個小山村,這裡民風淳樸,村民收入單一,主要靠種植花椒。
  • 江西打造首個萬畝智慧農場
    江西首個萬畝智慧農場發布活動11月14日在南昌縣蔣巷鎮舉行,通過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讓農民更「慧」種地。
  • 棉田新變化:無膜棉向白色汙染宣戰
    中國工程院院士喻樹迅及農業農村部、科技部、全國有關涉農高校的專家學者百餘人集聚沙雅,就無膜棉種植技術進行觀摩研討和交流。同時,隨著新疆超過1/3的棉田實現機械化採收。為著力解決棉田地膜汙染,簡化植棉技術,提高棉田效益,推進棉花生產可持續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棉花遺傳育種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棉花首席科學家喻樹迅院士帶領浙江農林大學無膜棉綜合技術團隊,培育出特早熟、耐鹽鹼、耐低溫、豐產的陸地棉新品系「中棉619」,並實施無膜棉技術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