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棉田「候鳥」,你們在哪裡?——兵團拾花工「招工難」問題調查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

  8月28日1時36分,由河南省商丘市開往奎屯市的L29次臨時旅客列車抵達奎屯市。這是今年全國首趟進疆的拾花工專用列車,已較往年平均時間晚了8天。

  「到咧到咧,趕緊往家打個電話報平安。」

  在車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拾花工楊玉蘭叮囑同來的弟媳婦。

  今年,新疆個別地區暴恐事件屢發,把一些想來新疆的拾花工嚇得不輕。「不去新疆啦,命重要還是錢重要?」他們說。這次進疆,楊玉蘭的拾花夥伴就少了20多人。而在棉花成熟期相對較早的南疆阿克蘇地區,至今還未來一列拾花工專列。

  眼見忙碌的拾花期就要到來,以往壯觀的內地拾花工流卻未預期到來。據有關專家分析,新疆屢發暴恐事件、棉花由國儲改為直補兩大因素,將造成今年新疆和兵團拾花工作壓力倍增,出現拾花工「招工難」問題。

  植棉職工:期望一夜之間,大批拾花工像往年那樣熱熱鬧鬧撲進棉田

  今年,兵團棉花播種面積901.39萬畝,機採棉面積達到630萬畝,約佔總面積的70%。

  據測算,剩餘的270多萬畝棉田需要引進外來拾花工20萬人,這個數字與2013年拾花工數量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

  「合理調節和有序引進拾花工,是保證兵團棉花豐產豐收的重要舉措。但今年,兵團拾花工工作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新問題。」有著多年引進、管理拾花工經驗的兵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職業介紹服務中心部長李建軍說。

  首先是國儲棉由收購變直補帶來的衝擊。

  「國家棉花收購新政策規定,每畝棉花補助380元。這相當於每公斤補助1元。機採棉賣價相對較低,有了這個補貼,很多植棉職工可能寧願多掏拾花費用進行人工採摘。」李建軍分析道,「拾花工所需數量的預期增加,將為今年採棉工作帶來壓力。」

  與此同時,拾花工工作又遭受到另一股強烈的衝擊波——新疆社會穩定問題帶來的直接影響。

  8月30日,阿克蘇火車站。拎著大水杯的拾花工經紀人何建成已在出站口徘徊了3天。他的任務很明確,就是「截人」。

  望酸了脖子,問幹了喉嚨,也沒截到1個來拾花的內地人。「都到哪裡去了?」何建成嘟囔著給過去來疆的拾花工打電話。得到的回答大多一致:聽說南疆不太安全,今年不考慮來新疆拾花了,現在已經在別處打工掙錢了。還有一些人表示要去北疆地區拾花,那裡相對安全。

  今年,一師種植棉花180萬畝,機採棉面積約佔8成,需要拾花工3萬人。當往年的拾花工熱季意想不到地變成「冷風吹」時,植棉職工也著急了。

  「到現在阿克蘇還沒來一趟拾花工專列,有可能短期內都來不了。來不了就沒人給咱拾棉花,怎麼辦?」看著即將綻朵的棉花,三團二○連職工餘克誠很發愁。他像團場眾多植棉職工一樣,把希望寄托在了等待中,期望一夜之間,大批拾花工還像以往那樣熱熱鬧鬧地撲進棉田。

  拾花工:只要安全有保障,我們還是想來新疆拾花,更願意去兵團

  南疆植棉職工在引頸渴盼,而在棉花相對晚熟的北疆植棉區,卻已看見了拾花工的身影。

  8月28日至9月11日,河南省商丘市火車站計劃增開4趟商丘市發往烏魯木齊市、奎屯市的拾花工專列。已在兵團拾了6年棉花的拾花工張小青乘坐著增開的列車,來到六師新湖農場拾棉花。

  「剛吃的蓮花白炒肉,還有啤酒喝,住的地方也舒坦!」張小青對自己的住宿環境很滿意,準備好好幹上兩個月,多掙點錢帶回家。

  據估算,至9月初,僅有少數拾花工陸續抵達六師、七師、八師等北疆植棉區,人數較往年同期大幅下降。

  棉花豐收不能沒有拾花工。推介新疆、宣傳兵團,兵團相關部門在近期加強了與河南、甘肅、重慶、寧夏、青海等省區市的對口聯繫,爭取獲得最大支持。

  8月27日,兵團參加烏魯木齊鐵路局新疆拾花工返鄉客流分析調查會,從蘭州、鄭州、西安和成都4個方向預測返鄉人數,提前做好引進、管理、返鄉工作。「拾花工還沒來呢,返鄉專列等準備工作就已經做好了,可見我們對拾花工工作的重視。」李建軍說。

  此外,兵團各級安監、綜治、工會等部門還將按慣例對每個植棉團場、連隊進行聯合專項檢查,檢查內容包括社會穩定情況、拾花工人身安全、勞務協議書籤訂、收入兌現等,至今已形成一整套成熟、規範、有效的拾花工管理機制。

  服務到位、管理規範,是拾花工張小青喜歡到兵團拾棉花的主要原因。

  「去年,地方上拾花每公斤給2.5元,兵團每公斤給2元,為什麼還要到兵團來?就是因為在兵團拾花,我們的權益更有保障!」張小青說。

  「兵團人誠實守信。2010年,棉花市場價格突然下跌,一些地方植棉區拾花費說好的每公斤1元,結果變成了0.8元。但兵團信守承諾,還是每公斤1元。」張小青對這件事記憶猶新。

  此外,兵團相關部門要求兵團植棉職工與拾花工同吃同住同勞動,由此逐漸培養起深厚的感情,一些內地拾花工走時依依不捨,到時又像候鳥一樣飛回團場。

  在兵團拾花,好處實實在在。張小青繼續舉例:兌現拾花費,有勞務協議書作保障;回鄉時,不用去火車站排隊,團場把買好的火車票送到手裡,不多收一分錢。另外,兵團地塊大,能可著勁兒地採,去年大多數拾花工平均收入達到6000元。

  「只要安全有保障,我們還是挺想來新疆拾花,更願意來兵團。」張小青說,「來新疆、兵團親眼看看,發現這裡還是挺穩定的,跟往年沒啥兩樣。」他這兩天準備打電話,多招呼些同鄉來兵團拾花。

  相關部門:拾花工依然是兵團棉花採收歷史舞臺的「名角」

  兵團棉花種植面積約佔全國的六分之一。儘管處於從手採到機採的逐步過渡期,但拾花工依然未退出兵團棉花採收歷史舞臺。

  「不僅未退出,而且曾是當紅『主角』,也將在一個時期內依然是兵團棉花採收中的『名角』。」李建軍說。

  兵團人工採棉的最輝煌期是「十一五」期間。5年間,兵團平均每年吸引50餘萬名拾花工到兵團拾棉花,總計約250餘萬人在兵團棉田淘金122億元。

  從以往拾花工自發無序流動的混亂局面,到如今有序引進、科學管理,實現植棉職工、拾花工、團場三方共贏,兵團完善拾花工工作經歷了漫長的10年曆程。

  不斷加強拾花勞動力引進管理和服務工作,兵團《拾花勞動力組織管理工作方案》《拾花安全生產管理辦法》等相繼出臺,《拾花勞務協議書》籤約及履約率逐年提高,樹立了兵團良好形象。

  「目前,兵團已與河南、甘肅、寧夏、四川、陝西、重慶等省區市建立了穩定的勞務合作關係,形成『行政搭臺、市場運作、合作共贏』的多元化拾花工引進格局,為內地省區市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增收作出了貢獻。」李建軍說。

  在歷史長路中,「輝煌」只是一位路人,兵團拾花工最終將在時代選擇中褪去色彩。

  「機採棉省時省力,手採棉成本高,一比較,機採利潤空間大,所以兵團一直在大力倡導推廣機採棉。」李建軍說。

  2012年,兵團機採棉推廣水平已遠遠超過自治區,達到50%;截至2013年,兵團採棉機數量猛增至1700臺;今年,兵團機採面積可望突破總播面積的70%,與之相對應的是拾花工數量逐年大幅減少。

  據統計,2008年至2013年6年間,兵團分別引進拾花工68.6萬人、57.9萬人、47.58萬人、37.18萬人、38.34萬人和29.86萬人,總體上每年約遞減10萬人。

  「基於目前機採棉推廣現狀和棉花由國儲改為直補後一些植棉職工趨於手採現象,短時期內兵團拾花工數量還將保持一定數量。人工拾花工作依然是棉花產業中的一個重要鏈條。」李建軍分析說。

  進入9月,南北疆棉花次第盛開,拾花工「招工難」是眼下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是焦慮和緊張,另一方面,李建軍也對大勢下的拾花工工作抱有樂觀態度。

  「一隻候鳥飛回來後,發現窩還是溫暖的,食也豐富,就會有更多的候鳥相繼飛來。」李建軍說,「相信在兵團各方的努力下,不久會有越來越多的拾花工來到新疆、兵團,一起分享收穫的喜悅、品嘗豐收的甜蜜。」

  作者: 蘭玲玲 杜曉婧 來源: 兵團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新疆:金秋棉田「淘金者」眾生速寫
    每年八月底九月初來自五湖四海的棉田淘金者就像候鳥一樣從全國各地紛紛湧入車排子,在短短的秋季書寫各自的三秋棉田淘金故事。   作為當地農戶,每年棉花採摘期就像身不由己投身到一場快節奏的賭注中一樣。因為拾花者流動性很強,在棉花採摘期,棉農就像上足發條超負荷運轉的秒表,爭分奪秒的忙於農民工的招募、吃住、棉花的收儲、銷售、靈活應對工人工價的把握、在沒有餘的思考的的時候,整個秋季農戶生活在熱血沸騰的狀態下,採花工就成為新疆秋季採棉期巨大經濟漩渦的的主體力量。
  • 百萬摘棉「候鳥」入疆(圖)
    一位來自陝西的摘棉工在新疆瑪納斯縣的棉田裡摘棉(9月18日攝)。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商品棉生產基地,棉花採收一直依靠內地農民幫忙。每到金秋時節,天山南北的棉田裡處處是拾花工忙碌的身影。
  • 用智慧和汗水滋潤百萬畝棉田
    A    愛崗敬業志在棉田創高產    有人形容農科院人:「遠看像賣炭的,近看像要飯的,仔細一看是農科院的。」這雖是一句調侃農科院人的話,但卻形象的說出了農科院人「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工作環境。董合林每次去海南或者新疆工作一段時間後,由於長時間在棉田調查和取樣,皮膚總是曬得黝黑髮亮,甚至脖頸都脫了一層皮。
  • 探訪新疆南部農民和兵團農場承包戶生活場景:兄弟姐妹親
    幸福農場三分公司袁素萍和搭檔木合塔爾·吐孫合計63公斤——第二名,在鑼鼓聲中胸戴大紅花,接過榮譽證和400元人民幣獎金……此間10月21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總工會和浙江省台州市總工會(台州對口援助第一師阿拉爾),在二團和十團舉行了「中國夢·勞動美——各民族一家親拾花勞動競賽」,該師市15個農場120名選手參賽。
  • 隨野保巡護員在官廳水庫調查今冬候鳥遷徙,今年飛過北京的候鳥最多
    持續一個多月了,5萬多隻候鳥已飛過北京。在它們遷徙的必經之路上,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巡護員日夜守護,記錄相關數據……今年的候鳥數據有何變化,龐大的數據是如何計算出來的?記者在官廳水庫觀測點,跟隨巡護員的腳步一一尋找答案。
  • 2020年棉田除草劑藥害分析及解決的辦法
    據調查2020年棉田除草劑使用情況來看,2020年北疆棉田播前除草除二甲戊靈外,使用面積較大的除草劑是丙炔氟草胺,在有些團場甚至達到了70%以上,可謂丙炔氟草胺的瘋迷!丙炔氟草胺在2020年使用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近期有多名網友建議天山植保再次說說丙炔氟草胺除草劑問題。根據近兩年的田間調查情況和分析如下。
  • 大風吹過,幼年灰鶴一時「找不著北」落難棉田,幸得民警救助
    精河縣公安局荒漠次生林森林派出所一位民警說,9月24日下午,派出所接到居民報警,在轄區夾巴溝四隊棉田附近發現一隻野生大鳥,隨後,民警們趕赴現場,將其帶回派出所進行了保護性救助。村民王新誠說,24日下午,在棉田採摘面花時,發現這隻大鳥,感覺像國家保護動物,鶴,便第一時間報警。民警懷疑,由於近日精河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大鳥有可能受傷,被大風颳落在棉田裡。
  • 月薪4萬,門檻不高,常年招工難,這個行業為何如此特殊?
    月薪4萬,門檻不高,常年招工難,這個行業為何如此特殊?在很多職場人的心中,月薪破萬是自己的第一個目標。然而,即便如此,也依舊有著不少人難以達到。社會上,普通白領的工資往往很難過萬,除非是那些格外優秀的精英,或許有那麼一些可能。當下這個時代,月薪過萬,已經成為了衡量職場人的一個大眾標準。甚至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你有沒有出息,就看你的工資能不能過萬。不僅如此,連許多女生擇偶的標準也月薪過萬。由此可見,月薪過萬成為了我們生活中越來越常見的一個用詞,甚至還會成為一個標籤。
  • 「招工難」還是「找工難」?
    □ 對廣大「打工人」來說,「招工難」並不意味著「找工易」,想獲得理想的崗位,還需持續提升技能,練就「兩把刷子」。 「我們沒遇到招工難。相反,因為工作不好找,很多員工還打消了跳槽的念頭。」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不僅許多企業的訂單遭遇了「過山車」式的波動,而且到底是「招工難」還是「找工難」,更叫人分不清楚。 「根據監測,東莞沒有發生集中規模性失業和缺工現象。」
  • 報告:「脫歐」導致英國企業「招工難」
    報告:「脫歐」導致英國企業「招工難」 經濟參考報 2017-08-10 09:53:44
  • 企業缺工「缺」在哪裡?
    結構性的缺工  合肥市就業管理中心去年第四季度的用工分析表明,從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來看,服裝類技工的需求增加迅速,缺口加大。而據該中心職業分析師林雲濤預計,今年上半年合肥市服裝業技工的需求還將進一步加大。  曾經似乎無處不在的民工潮,忽然演變成了現在的民工荒,這是人們始料未及的。
  • 三亞候鳥老人多達20餘萬 省下採暖費租房4個月
    近日北方氣溫驟降,瀋陽也將迎來寒冷的冬季,而不少瀋陽老人已經像「候鳥」一樣準備出發,「飛」到三亞過冬。9月24日,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即便今年要比去年多花至少一成的費用,瀋陽的「候鳥老人」仍然樂此不疲。而據統計,近年來,僅東北三省的「候鳥老人」就達到13萬人。
  • 在新疆拾棉花是一種什麼體驗?
    一直以來,新疆棉花工一般都是來自,甘肅跟河南,四川的也有,但很少。新疆的棉花主要產自南疆,北疆的棉花很少,所以內地來的拾花工基本上都去庫爾勒和阿克蘇,因為喀什距離很遠了,所以來喀什的很少拾花工一般都選擇在地方上拾棉花,兵團的棉花,因為地是成片的,現在基本都用了機器。地方上的棉花地是個人的,沒有連成片,機器不划算,所以都是僱人撿棉花。
  • 轉基因棉田裡的新麻煩:棉鈴蟲走了盲蝽象上位
    棉鈴蟲走了  吳孔明研究棉花害蟲已經20多年了,在轉基因抗蟲棉廣泛種植之前,他們的工作主要針對的是紅蜘蛛和棉鈴蟲等的防治。1990年代初的幾年裡,由於長期通過噴灑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對付棉鈴蟲,使得喜歡鑽吃棉桃的這種害蟲產生了可怕的抗藥性,棉鈴蟲在中國大面積爆發。
  • 合肥現環衛工緊缺、老齡化現狀 招工難遭遇「顆粒無收」
    記者了解到,與吳保文面臨的煩惱相似——現在合肥存在較大的一線環衛工缺口,環衛工難招、環衛工老齡化成為城管部門一件頭痛事。人手少 加班是家常便飯張霞是廬陽區一名環衛工,從1984年開始,她已在環衛工崗位上幹了30年。「現在隊裡人手不夠,加班對我們來說是家常便飯,就算是節假日也很難休息,尤其是過年過節是我們最忙的時候。」
  • 候鳥保護升級!
    一組走田埂、過溝坎兒,像是在尋找最佳拍鳥地點,其實是調查候鳥分布情況、繪製溼地道路地圖。另一組只要看到可疑人員,就上前「搭訕」,對偷獵人員勸誡、制止,直至以報警相威脅。  「雖然我們看起來是老百姓,但違法犯罪分子畢竟做賊心虛,多數盜獵者看到有人走近,或者看到快艇開來,都會溜之大吉。」中牟縣森林公安局刑偵隊隊長李劍說。
  • 兵團第六師病蟲情報第二期
    4月18-20日調查,蒲公英、苜蓿、黃花木樨等植物上均能查到棉葉蟎成蟎和卵,平均百株有蟎量16頭,卵5粒。預計5月上旬棉田可見中心株。       新湖4月21日春尺蠖已到卵孵化高峰期,比去年推遲10天;105團3月21日羽化,4月20日卵孵化,4月22日,在柳樹、楊樹、榆樹上均能查到春尺蠖幼蟲,平均20釐米長的枝條1.1頭,蟲口密度最大的枝條達到單枝11頭,蟲齡均在1-2齡。        根據近日蟲情調查及4月下旬天氣預報,預計六師中線地區春尺蠖幼蟲最佳防治時期為4月27日左右。
  • 進擊的巨人:第三季part2完結詳解,目前還剩3集,調查兵團看海
    那在漫畫裡對應的劇情應該就是調查兵團來到海邊,看到海後第三季就會完結了。漫畫裡調查兵團看到海是在90話的末尾。而進擊的巨人一直都是2話為一集,周一更新的白夜是第18集,是漫畫的第83-84話,離90話還有6話也就是3集,最多4集,也就是說這一季part2最多就9集或者10集。
  • 你永遠無法知道他們要對40萬隻候鳥做什麼
    2017年4月11日,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向陝西省委、省政府就對陝西省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形成的督察意見進行了反饋,其中提到「韓城市將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近萬畝溼地開墾為耕地,並配套建設基礎設施,生態破壞嚴重」的問題,要求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個工作日內報送國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