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是一門藝術,社交用語多的是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我們不能在微信上和人發「呵呵」,因為呵呵=罵人,也不能隨便發微笑臉表情,因為微笑臉=諷刺。現在越來越多的常用語有了潛臺詞,如果我們不熟悉其背後的含義,用在了錯誤的語境中,就是大型翻車現場。中華文字博大精深,下面這些常用語的潛臺詞你都了解嗎?
常用語的潛臺詞(上)
01「?」定律
一個簡簡單單的「?」並不只代表著我們熟悉的震驚含義,根據數量的不同,「?」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緩緩地打出一個?=不是我有疑問,而是我覺得你有問題;如果回復???=你發給我的這是什麼東西;如果回復3個以上的?=我們熟悉的表震驚含義。
02哈字定律
「哈」字同理,數量決定含義。如果對方只回復一個哈,並加上一個「?」,意思就是:沒事吧你;如果回復兩個哈哈,意思是:我們快點結束這段對話吧;如果要表現出自己真的很開心的意思,最好要回復很多哈哈哈哈才可以。
03疊字定律
我們經常在生活中聽到帶有疊字的詞句,比如這種:行行行,都是我的錯;好好好,那就這樣吧;得得得,您說的都對,甚至就連表達友好的「嗯嗯」多加上幾個疊字,也會失去原本的意思,細品一下嗯嗯嗯,敷衍的感覺是不是撲面而來?字疊得越多就越不是原來的味道,本著相反的意思去理解基本沒錯,疊字定律的精妙之處就在於此。
常用語的潛臺詞(下)
04嗯字定律
嗯字的正確打開方式一定得是「嗯嗯」兩個字才可以,兩個字的「嗯嗯」才能表達出諸如「好噠ok」等意思,超過兩個以上的嗯,效果就像上面說的那樣,但如果只有1個嗯,意思基本等同於已閱,對方並不想多打一個字,並向你扔出了一個嗯。
05敬語定律
「您」這個字,看上去極盡客氣和尊敬,但當事人細品起來總感覺有幾分不對,尤其是自己和對方年齡相當,又恰巧兩人產生了不大不小的分歧時,這個您字看上去就有了一些嘲諷的意味。如果說您這個字有3分尊重,7分調侃,那剩下的90分就全是嘲諷,有一種情況除外,那就是當對方把「您」打成「寧」時,諷刺值達到了100分。
06雙重否定定律
有關於雙重否定的相關遣詞造句,實際上大多都是一顆定時炸彈,比如當我們給老闆發了一份剛剛做好的方案,如果老闆這麼回覆:這版方案倒不是不可以,沒有寫得不好。潛臺詞基本上都是這樣:還沒想好怎麼改,先這樣,反正不是很滿意。雙重否定隱藏了對方很多的不認可,如果真的對某件東西拍案叫絕,早就直截了當地表明自己的態度了。
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人溝通,本就需要我們不斷去嘗試,而這些潛臺詞的增加,無異於提高了人們在溝通的成本和難度,如果實在不知道到底該回什麼才最恰當,那就請回顧一下哈字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