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對決27 7世紀:大唐崛起鑄就輝煌霸業,阿拉伯帝國一統中東大地

2020-12-15 世界歷史大棋局

7世紀是亞洲兩大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大唐王朝崛起的時代,兩大帝國均以風捲殘雲的態勢擊敗了所有對手迅速崛起。

在中東地區,7世紀初還是薩珊王朝的末世統治時代,632年,從阿拉伯半島起家的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突然迅速壯大崛起,建立了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建立後,最高統治者哈裡發開始對外擴張同時向拜佔庭帝國和薩珊王朝開戰,並於651年滅亡了薩珊王朝佔領了其領土,控制了整個西亞大地。隨後向西,阿拉伯帝國佔領了拜佔庭帝國治下的北非地區,控制了地中海。661年,倭馬亞王朝建立,代替了阿拉伯的四大哈裡發時期。

此後,阿拉伯帝國繼續對外擴張,向東擴展到了中亞與吐蕃接壤,勢力範圍直逼大唐王朝。向南亞方向,阿拉伯帝國徵服了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大小邦國;在西方,阿拉伯帝國從北非的摩洛哥侵入了南歐的伊比利亞半島,開啟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亞半島歷時約7個世紀的統治。阿拉伯帝國的對外擴張跨越了7世紀直到8世紀初才逐漸暫停了下來。阿拉伯帝國的崛起也終結了從波斯帝國、安息帝國、薩珊王朝三大帝國以來的中東大伊朗時代,拉開了中東大地上的阿拉伯帝國時代。

在東亞,阿拉伯帝國崛起的同時,華夏大地上又一個強大的新興王朝也正在崛起。604年,剛剛建立二十三年的大隋王朝進入到二世皇帝楊廣的統治時期。然而,楊廣在位時期急功近利、鋪張浪費、大興土木、大起戰端、官吏腐敗、民不聊生,611年起,各地民眾起義便開始興起,逐漸動搖了大隋王朝的統治根基。618年,李淵在隋末群雄大亂鬥的局面中崛起,終結了隋王朝的統治,大唐王朝的時代到來了,隨後又經過幾年的徵伐,大唐王朝基本上統一了整個中原天下。

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發動宣武門之變登上了皇位,李世民在位時期,大唐國力持續向好、蒸蒸日上,被稱為「貞觀之治」。649年,唐太宗駕崩後,7世紀下半葉,唐王朝在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兩代領導人的統治下,大唐王朝變得愈發強大昌盛,版圖面積也有了極大擴張。唐高宗有「永徽之治」的盛名,武則天雖然是女皇篡唐,遷都洛陽,但武則天依舊保持了國家的穩定和強大。武則天遜位後還政於李唐王朝,首都復歸長安,因此,武則天之治有「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極高盛譽,為8世紀的開元盛世奠定了極為厚實的發展基礎。

除了在亞洲的兩大帝國外,歐洲的拜佔庭帝國則迎來了較為艱難的一個世紀。7世紀初,拜佔庭帝國雖然扛過了薩珊王朝的入侵,但隨後卻又遭遇到了更為強大的阿拉伯帝國的衝擊。拜佔庭帝國的新月沃地和北非地區先後被阿拉伯帝國佔領,拜佔庭帝國的形勢一度十分危急。

最終,拯救他們的是他們的神秘火器「希臘火」以及強大的制海權,依靠這兩點優勢,拜佔庭帝國艱難擊敗了阿拉伯帝國,保證了他們7世紀末期最後三十年的和平。此外,在南亞地區,本世紀上半葉,戒日帝國崛起強盛一時,統一了北印度地區,此時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到訪的印度就是戒日帝國。不過,戒日帝國的興盛沒能持續太久,只持續了約40年後就在本世紀中葉滅亡了。

因此,本世紀堪稱是大唐王朝和阿拉伯帝國兩大帝國並立的時期,雖然拜佔庭帝國和戒日帝國也稱得上是兩個大國,但它們的實力與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顯然是不在同一層次的。

相關焦點

  • 世紀大對決9世紀:大唐、阿拉伯雙雙衰弱,拜佔庭逆勢上揚
    9世紀是大唐王朝和阿拉伯帝國強盛的末期,此時的兩大帝國雖然不如8世紀時那樣強盛,但兩大帝國此時的實力依舊是其他國家所不能相比的。9世紀上半葉,唐王朝已基本肅清了安史之亂的後續影響,正在極力恢復王朝的中央統治,打擊藩鎮割據。
  • 縱觀中東 | 中東回溯: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的興衰史
    732年,普瓦提埃戰役失利,阿拉伯人方停止向西歐內陸的進攻,不過在義大利和法國的地中海沿岸仍頻頻得手從632年穆罕默德去世到732年普瓦提埃戰役的l00年間,阿拉伯由1個落後的遊牧部落組成的小邦,一躍擴展成為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其疆域分別與大唐帝國、拜佔廷帝國和查理曼帝國為鄰,並世稱雄。
  • 怛羅斯之戰:大唐對抗阿拉伯,對世界影響竟如此之遠
    一面是正處在開元盛世的唐帝國,一面是正在不斷擴張崛起的阿拉伯帝國,兩個帝國在為了維護在各自在中亞的利益,最終發生了不可避免的碰撞,一場大戰就在怛羅斯城展開。在唐朝經營西域的同一時期,中東的阿拉伯人也迅速崛起。自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以來,再到穆罕默德去世後的哈裡發時代,穆斯林用了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奮力擴張,迅速就控制了亞述人、波斯人、羅馬人想都沒想過的遼闊版圖。
  • 阿拉伯帝國實力曾經不遜大唐,如今的阿拉伯人,卻為何淪為戰五渣
    然而這麼一個強盛的朝代,卻也在同一時期遇到了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二者之間甚至還發生過數次交手,這個對手,就是阿拉伯帝國,唐朝人稱之為「大食」。阿拉伯帝國曾經統治過中東和北非的廣袤領土,建立於公元632年,滅亡於公元1258年,歷時六百餘年,先後經歷四大哈裡發時期、倭馬亞王朝以及阿拔斯王朝,其中阿拔斯王朝存續時間超過五百年,遠在同期的大唐之上。
  • 中國造紙術對8一11世紀阿拉伯帝國的影響
    一 阿拉伯半島囿於沙漠草原地帶資源匱乏的自然環境,古代的阿拉伯人只是利用骨片、布塊、棗椰樹枝葉、石片、獸皮、木板等作為書寫材料存言記事。他們也知道一種由波斯傳來的「絹紙」,《阿拉伯大辭書》釋為上膠、打光的白色綢布,但尚缺乏在阿拉伯使用的記載。直到7世紀穆罕默德和伊斯蘭教產生的時代,書寫材料仍處於這種粗陋零碎的狀態。
  • 明明是印度人發明的數字,為何稱之為阿拉伯數字,而不是印度數字
    明明是印度數學家發明的數字,為什麼會被稱為阿拉伯數字,而不是印度數字?阿拉伯數字的起源可以說絲毫不遜色於希臘字母和中國漢字。早在公元3世紀的時候,有一位印度的數學家巴格達發明了神奇的阿拉伯數字,但當時並沒有能夠廣範圍流傳,而且直到公元8世紀才正式出現了刻版記錄。
  • 中東地區的帝國因波斯人開啟,阿拉伯人完善,突厥人使之達到巔峰
    其後波斯文明先後崛起了帕提亞王朝、薩珊王朝與希臘人、羅馬人不斷進行爭霸。第二次統一,阿拉伯帝國的崛起薩珊王朝保持了兩百多年的強盛,但在與羅馬帝國長時間的戰爭中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弱。這時候,阿拉伯人在穆罕默德及其四大哈裡發的帶領下逐漸強盛起來。
  • 資料:阿拉伯帝國
    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如《經行記》、《舊唐書》、《新唐書》、《宋史》、《遼史》等,均稱之為大食國(波斯語Tazi或Tajiks的譯音),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在拉丁文中意指「東方世界帝國」)。同時稱阿拉伯人為摩爾人,稱穆斯林的蘇丹為摩爾人的國王。公元七世紀崛起於阿拉伯半島。在穆罕默德領導下創立了政教合一的「哈裡發」;意為繼承人;作為穆斯林君主也是帝國名副其實的皇帝。
  • 「帝國」概念與中東問題研究
    中古時期中東的帝國包括帕提亞帝國、拜佔庭帝國、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薩法維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等。進入近代,西方的殖民帝國勢力逐漸向中東擴展,在當地建立殖民地和保護國。中東顯然是連接歐洲宗主國與其亞洲殖民地的中間環節,其戰略價值由此凸顯。綜合來看,上述帝國具有如下特點:第一,從起源地上看,帝國既有本土的,也有外來的。
  • 阿拉伯帝國的崛起:為什麼穆斯林可以在短時間內徵服拜佔庭帝國?
    而伊斯蘭文明的興起和發展則是一個神奇的事情,在穆罕穆德歸真之後開始的阿拉伯帝國大徵服,在僅僅一百年的時間裡穆斯林便幾乎掌控了世界。要知道阿拉伯帝國興起的時候只是在新月沃土上的小城鎮,而它的周圍面對的則是強大的拜佔庭帝國和薩珊帝國。
  • 阿拉伯帝國吞滅波斯,波斯3次請求大唐援助,皇帝最後2次答應了
    在古代中國,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和輝煌的經濟,強大的軍事,因此中華都是當時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尤其是到了大唐時代,那更是強盛到了極點。因此很多國家受到了欺負,甚至直接來找大唐哭訴。當時在中亞避難的波斯王子卑路斯又跑到長安哭訴,說波斯的土地不斷被阿拉伯侵佔,請求大唐派兵恢復故土。這次大唐皇帝唐高宗答應了,因為此時唐高宗的戰略在於經營西域,擴展領土。於是派軍在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設置波斯都督府,讓這個王子卑路斯做了都督。
  • 阿拉伯帝國的輝煌:智慧宮
    但是他們在短短的兩百年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他們靠的就是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和邏輯學所賦予人們的懷疑的精神!公元8世紀中期,哈裡發哈倫·費希德時代的阿拉伯人已基本結束軍事擴張,帝國的局勢日漸安定。哈倫具有超人的遠見,特別重視帝國的文化建設,希望把波斯、印度、希臘、羅馬的古代學術遺產譯為阿拉伯語,以滿足帝國各個方面的需要。歷時百年的翻譯運動從此拉開序幕並逐漸形成聲勢。
  • 歐洲文明史:阿拉伯帝國的崛起
    阿拉伯半島位於亞洲的西南端,東面是波斯灣,西面是紅海,南面是阿拉伯海,北面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阿拉伯半島是一個高原,絕大部分為沙漠和草原,只有濱海一帶氣候溼潤,特別是紅海沿岸地區,定居在那裡的阿拉伯人創造了高度發達的文明。伊斯蘭教產生以前,阿拉伯半島的發展不平衡,北部的貝都因人「逐水草而居」,相對落後;而南部的塞白人由於定居,相對發達。早在公元前數世紀,塞白人的農業就很發達。
  • 阿拉伯世界五百年:奧斯曼徵服至今的歷史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毫無疑問,要想準確深入地認識當今阿拉伯世界諸多問題的形成根源,就必須忠實地追溯它的過去。 最近幾年,由外國人撰寫的關於中東與阿拉伯世界的歷史類暢銷書逐漸增多,比如斯科特·安德森的《阿拉伯的勞倫斯》和《破碎大地:21世紀中東的六種人生》、西蒙•蒙蒂菲奧裡的《耶路撒冷三千年》、詹姆斯·巴爾的《瓜分沙洲:英國、法國與塑造中東的鬥爭》等等。
  • 沙烏地阿拉伯,是古代阿拉伯帝國的直系繼承人嗎?
    ▲阿拉伯半島在東羅馬帝國與薩珊波斯帝國的對峙下崛起正是兩大帝國的戰爭使得歐亞傳統商路被迫轉移到了更為安全的阿拉伯半島西岸,商人們在歐亞大陸之間做生意,途經這裡需要阿拉伯人的駱駝運送貨物,還需要食物和淡水補給,商業的興旺為麥加和麥地那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 10分鐘輕鬆了解阿拉伯帝國發展史:歷史上是誰打敗過盛世大唐
    本期導讀 今天繼續講中東土豪國卡達,【上一期】我們講了卡達男人是不是可以娶四個老婆,他們的主要生活來源是什麼,今天進入到《中東土豪國卡達》的第三期,我們來說說卡達的歷史。
  • 伊朗前世今生:波斯帝國與阿伯帝國,究竟是波斯化還是阿拉伯化?
    阿拉伯帝國是阿拉伯人在7世紀創立的宗教國家,在帝國內部,阿拉伯人無疑起到了主導地位,是主體統治民族,但是波斯人本身和波斯人創造的文化宗教也對阿拉伯帝國造成了深遠影響。並且在過去的歷史發展中,我們很難簡單劃定究竟這一個地區是阿拉伯化了還是波斯化了。
  • 歷史上曾經強大的阿拉伯帝國為何滅亡?
    呂海峰話說,阿拉伯帝國在強大以後,不斷對所統治的人民實施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從而引發了中亞各族人民廣泛的反抗,一部分的封建主也開始不滿意了,於是,到了8世紀初的時候,在阿拉伯帝國正在對外擴張勢如破竹的時候,阿拉伯帝國最終發生了分裂。
  • 有哪些關於中東歷史的書推薦?(中東書單大全)
    彭樹智主編:《阿拉伯國家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4. 彭樹智主編:《二十世紀中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版。5. 哈全安:《中東史610-2000》(8冊),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或《中東史》(全三冊),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9年版。6. 黃民興:《中東歷史與現狀二十講》,中國書籍出版社 2019 年版。
  • 40幅地圖理解中東
    從6世紀後半葉開始,由於埃及政權的混亂以及拜佔廷和波斯兩大帝國間的連年戰爭,使得原先的波斯灣-紅海-尼羅河的商路無法通行,商人們改走更為安全的,通過阿拉伯半島的陸路。地處商路中段,東到波斯灣,西至紅海,北往敘利亞,南通葉門的交通樞紐,商業城市麥加因此而變得繁榮起來。公元632年,阿拉伯帝國正式建立。從公元632至652年間,阿拉伯帝國已將領土擴展至整個中東、北非、波斯以及南歐的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