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世紀是亞洲兩大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大唐王朝崛起的時代,兩大帝國均以風捲殘雲的態勢擊敗了所有對手迅速崛起。
在中東地區,7世紀初還是薩珊王朝的末世統治時代,632年,從阿拉伯半島起家的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突然迅速壯大崛起,建立了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建立後,最高統治者哈裡發開始對外擴張同時向拜佔庭帝國和薩珊王朝開戰,並於651年滅亡了薩珊王朝佔領了其領土,控制了整個西亞大地。隨後向西,阿拉伯帝國佔領了拜佔庭帝國治下的北非地區,控制了地中海。661年,倭馬亞王朝建立,代替了阿拉伯的四大哈裡發時期。
此後,阿拉伯帝國繼續對外擴張,向東擴展到了中亞與吐蕃接壤,勢力範圍直逼大唐王朝。向南亞方向,阿拉伯帝國徵服了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大小邦國;在西方,阿拉伯帝國從北非的摩洛哥侵入了南歐的伊比利亞半島,開啟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亞半島歷時約7個世紀的統治。阿拉伯帝國的對外擴張跨越了7世紀直到8世紀初才逐漸暫停了下來。阿拉伯帝國的崛起也終結了從波斯帝國、安息帝國、薩珊王朝三大帝國以來的中東大伊朗時代,拉開了中東大地上的阿拉伯帝國時代。
在東亞,阿拉伯帝國崛起的同時,華夏大地上又一個強大的新興王朝也正在崛起。604年,剛剛建立二十三年的大隋王朝進入到二世皇帝楊廣的統治時期。然而,楊廣在位時期急功近利、鋪張浪費、大興土木、大起戰端、官吏腐敗、民不聊生,611年起,各地民眾起義便開始興起,逐漸動搖了大隋王朝的統治根基。618年,李淵在隋末群雄大亂鬥的局面中崛起,終結了隋王朝的統治,大唐王朝的時代到來了,隨後又經過幾年的徵伐,大唐王朝基本上統一了整個中原天下。
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發動宣武門之變登上了皇位,李世民在位時期,大唐國力持續向好、蒸蒸日上,被稱為「貞觀之治」。649年,唐太宗駕崩後,7世紀下半葉,唐王朝在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兩代領導人的統治下,大唐王朝變得愈發強大昌盛,版圖面積也有了極大擴張。唐高宗有「永徽之治」的盛名,武則天雖然是女皇篡唐,遷都洛陽,但武則天依舊保持了國家的穩定和強大。武則天遜位後還政於李唐王朝,首都復歸長安,因此,武則天之治有「上承貞觀,下啟開元」的極高盛譽,為8世紀的開元盛世奠定了極為厚實的發展基礎。
除了在亞洲的兩大帝國外,歐洲的拜佔庭帝國則迎來了較為艱難的一個世紀。7世紀初,拜佔庭帝國雖然扛過了薩珊王朝的入侵,但隨後卻又遭遇到了更為強大的阿拉伯帝國的衝擊。拜佔庭帝國的新月沃地和北非地區先後被阿拉伯帝國佔領,拜佔庭帝國的形勢一度十分危急。
最終,拯救他們的是他們的神秘火器「希臘火」以及強大的制海權,依靠這兩點優勢,拜佔庭帝國艱難擊敗了阿拉伯帝國,保證了他們7世紀末期最後三十年的和平。此外,在南亞地區,本世紀上半葉,戒日帝國崛起強盛一時,統一了北印度地區,此時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到訪的印度就是戒日帝國。不過,戒日帝國的興盛沒能持續太久,只持續了約40年後就在本世紀中葉滅亡了。
因此,本世紀堪稱是大唐王朝和阿拉伯帝國兩大帝國並立的時期,雖然拜佔庭帝國和戒日帝國也稱得上是兩個大國,但它們的實力與大唐、阿拉伯兩大帝國顯然是不在同一層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