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大西遷人:家國情懷無私奉獻
【最美奮鬥者】光明日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航智2017年11月,西安交大15位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在信中吐露了師生們的心聲:「聽黨指揮跟黨走,幾代交大人砥礪奮鬥的精神內涵,就是始終與黨和國家的發展同向同行
-
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胡奈賽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
會議宣讀了省關工委和省委文明辦的表彰決定。為表彰先進,進一步引導激勵各級關工委和廣大「五老」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貢獻,中國關工委和中央文明辦決定授予593個單位「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授予1791名個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胡奈賽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
-
彭康:交大掌門人 西遷領導者
他認為教育事業要代代相傳,重視發揮老教師作用,青年教師與老教師結合,結成師徒關係,營造尊重老教師、愛護青年教師,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的良好風氣。1955年夏,彭康在交通大學首屆黨員代表大會上作報告強調指出,學校工作總的方針是「面向教學、面向學生」。他還經常在校園中走走,到學生宿舍、食堂、實驗室看看,與師生員工聊聊,對幹部教師的精神狀態和工作情況心中有數。
-
四史學習教育之新中國史|從黃浦江畔到渭水之濱——交大西遷與「西...
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期間來到西安交通大學,參觀交大西遷博物館。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繼2017年12月11日為15位西遷老教授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點讚」西遷老教授之後,第三次重點闡釋交大西遷意義、「西遷精神」的核心和精髓。習近平總書記說:「從黃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濱,你們打起背包就出發,舍小家顧大家。
-
致敬西遷 科技報國再出發! 西安地鐵5號線開出交大創新港專列
今天(9月10日)是全國第36個教師節,也是西安交通大學第四個「西遷紀念日」。上午9點10分,在西安地鐵太乙路站,「奔馳在民族復興道路上的時代快車」地鐵5號線考察活動啟動。部分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及家庭、中青年學術骨幹實地參觀考察了地鐵5號線建設、運營籌備情況。交大西遷學生代表朱淵澄、本科生代表湛啟瑞代表全體學生、校友發出倡議:「即刻出發,科技創新領航,邁向世界一流!」
-
踏歌西行,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交大西遷記
往事歷歷在目,今日重任在肩,新時期西安交大人牢記「聽黨指揮跟黨走」的光榮傳統,紮根西部,矢志報國已經深深刻在腦海裡。收到來信後,總書記高度讚揚了老教授們的高尚情操,並重新提起「西遷精神」。這場始於建國初的教育援建,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交大人。
-
西安交大師生校友考察地鐵5號線致敬西遷 科技報國再出發
新華社客戶端西安9月11日電(記者許祖華)9月10日是全國第36個教師節,也是西安交通大學第四個「西遷紀念日」。上午9時10分,部分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中青年學術骨幹等來到西安地鐵太乙路站,實地參觀、考察地鐵5號線建設、運營籌備情況,向西遷致敬,矢志科技報國再出發。
-
彭康:交大掌門人 西遷領導者_愛國奮鬥_上海交通大學新聞學術網
他認為教育事業要代代相傳,重視發揮老教師作用,青年教師與老教師結合,結成師徒關係,營造尊重老教師、愛護青年教師,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的良好風氣。1955年夏,彭康在交通大學首屆黨員代表大會上作報告強調指出,學校工作總的方針是「面向教學、面向學生」。他還經常在校園中走走,到學生宿舍、食堂、實驗室看看,與師生員工聊聊,對幹部教師的精神狀態和工作情況心中有數。
-
14位少年獲授西安交通大學2019年全國首批西遷紀念版通知書
現場 中國教育在線訊 6月21日下午,隨著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和西遷老教授潘季、盛劍霓、朱繼洲、丘大謀將一封封特別的西遷紀念版錄取通知書交到14 新版西遷紀念版錄取通知書由西安交大藝術系校友李偉、中文系校友劉安定及其團隊設計。通知書在張邁曾書記、王樹國校長的親自指導下,歷經10餘位藝術領域專家、百餘名在校大學生、相關職能部門、西遷老教授及校史館負責人等多輪次、多角度、全方位的論證,五易其稿,方才定稿推出。 通知書整體採用3折頁內嵌形式,外層封套為錄取紀念卡,封套內潛入了錄取通知書。
-
論交通大學是如何西遷紮根在「古都西安」的?
今天的交通大學1950年,6000位交大西遷的骨幹力量,他們手持一張特別乘車證。而當年他是剛剛考進交大的一名新生,但今天他已經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教授,他將會和我們分享怎樣的交大西遷故事呢?我不是西遷教職工,是1957年直接到西安報到的,可以說是交大西遷以後,第一批到西安報到的學生,我是西遷大樹上的一片小葉,西遷大樹的葉是那些老教授的葉,我是長出來的小葉。
-
愛國奉獻 無悔無怨——記西安交大老教授的「西徵夢」
新華社西安1月8日電 題:愛國奉獻 無悔無怨——記西安交大老教授的「西徵夢」新華社記者 許祖華、姚友明、陳晨自從1956年交通大學主體部分西遷以來,一代代西安交大人懷揣著「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在曾經一片荒涼的黃土地上甘於寂寞、樂於奉獻,用激情、熱血和青春芳華,鑄就了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戰略布局調整的成功範例。
-
向西而歌 一路芳華
2017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對西安交通大學史維祥等15位老教授的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2018年伊始,習總書記在新年致辭中,再次提起交大西遷的老教授們:「他們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廣大人民群眾堅持愛國奉獻,無怨無悔,讓我感到千千萬萬普通人最偉大,同時讓我感到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
交大老教授、中青年學術骨幹參觀地鐵5號線
9月10日是全國第36個教師節,也是西安交大第四個「西遷紀念日」。上午9點10分,部分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及家庭、中青年學術骨幹來到太乙路站,實地參觀、考察地鐵5號線建設、運營籌備情況,向西遷致敬,矢志科技報國再出發。
-
央媒持續聚焦西遷精神:交大從上海遷往西安,七成教師緊跟隨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西安交通大學史維祥等15位老教授的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為西安交大西遷的老教授點讚。中央媒體近期持續聚焦西遷精神,講述西遷故事。
-
90歲交大老教授手寫感謝信,只因...
近日,中鐵一局碑林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部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封來自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陳瀚先生手寫的感謝信,字裡行間洋溢著對小區改造工作的切身感受和激動之情。施工中的小細節老教授看在眼裡記在心中11月16日下午4時,經過改造後的西安交大三村家屬院東大門正式落成, 91歲的盛劍霓、90歲的陳瀚兩位交大西遷老教授和70歲的退休教授申曉瑩專門被項目方邀請參加了簡單的落成儀式,並與項目施工方的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
西安交大老教授參觀考察地鐵5號線 致敬西遷、科技報國再出發
9月10日是全國第36個教師節上午9時10分,部分西安交大西遷老教授及家庭、中青年學術骨幹來到西安地鐵太乙路站,實地參觀、考察地鐵5號線建設、運營籌備情況,向西遷致敬,矢志科技報國再出發。「此次地鐵5號線考察活動主題為「奔馳在民族復興道路上的時代快車」,由西安交大、西鹹新區、西安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聯合舉辦,是「科創月」重要活動之一。 此次考察活動從太乙路站出發,到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交大西遷學生代表朱淵澄、本科生代表湛啟瑞代表全體學生、校友發出倡議:「即刻出發,科技創新領航,邁向世界一流!」
-
科教院組織建行學員參觀西遷館、實驗室
12月15日,在科教院的組織下,中國建設銀行內控合規部副總經理張繼剛校友帶隊,中國建設銀行全國分行內控合規條線培訓學員83人先後分兩批參觀了交大西遷博物館。下午,科教院組織學員前往交大機械製造與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了現場實踐教學。
-
談西遷精神,訪西遷前輩……復旦上醫這樣銘記兩度遷渝奮鬥史
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以及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徐軍,重慶醫科大學副校長楊竹和西遷老專家代表,上醫重醫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師生代表,上海市文聯戲劇家協會代表等參加座談會。1940年,在抗戰的烽火中,國立上海醫學院輾轉來到重慶歌樂山下的龍洞灣辦學,六年時間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醫學教育體系,被譽為「大後方醫事中心」。
-
科學網—交大西遷背後的人和事
交大西遷任務重,西安建校熱情高。 文教適應工農業,經濟建設進高潮。 1957年9月的一個早晨,陳學俊站在西安交通大學東門遠眺秦嶺,寫下了這首《遷校有感》。這一年,他和夫人帶著4個孩子乘坐第一批載有交大教師的專列,由上海來到了西安。臨行前,他將上海的兩處房產交給上海市房管部門。
-
【雙甲子校慶】西安交大抗戰遷陝紀念建築揭幕
4月6日下午2點,西安交通大學抗戰遷陝紀念建築揭幕儀式在雁塔校區舉行。西安交大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趙昌昌,副校長顏虹、王鐵軍,雕塑設計者、西安美術學院教師袁玉生等人出席揭幕儀式。校長助理呂毅主持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