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來源的抗真菌藥可殺傷高威脅性耐藥真菌

2020-12-15 科學網

微生物來源的抗真菌藥可殺傷高威脅性耐藥真菌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1:25:52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Tim S. Bugni和David R. Andes研究小組合作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發現從海洋微生物提取的抗真菌藥可殺傷高威脅性耐藥真菌。相關論文於2020年11月20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科學》。

利用海洋動物微生物群以及先進代謝組學和基因組學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人員發現了具有體內功效的抗真菌分子。最有成藥潛能的是turbinmicin,其對多種耐藥性真菌病原體顯示出有效的體外和小鼠模型功效,並具有廣泛的安全指數,其通過針對囊泡運輸途徑Sec14的真菌特異性作用方式發揮功能。與其他抗真菌藥不同的功效、安全性和作用方式,使的turbinmicin成為一種很有潛能的抗真菌藥,可幫助解決毀滅性的全球真菌病原體,例如耳念珠菌。

據介紹,迫切需要新的抗真菌藥物來解決真菌感染性疾病(如泛耐藥性耳念珠菌)的發生和跨地區性傳播。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marine microbiome antifungal targets urgent-threat drug-resistant fungi

Author: Fan Zhang, Miao Zhao, Doug R. Braun, Spencer S. Ericksen, Jeff S. Piotrowski, Justin Nelson, Jian Peng, Gene E. Ananiev, Shaurya Chanana, Kenneth Barns, Jen Fossen, Hiram Sanchez, Marc G. Chevrette, Ilia A. Guzei, Changgui Zhao, Le Guo, Weiping Tang, Cameron R. Currie, Scott R. Rajski, Anjon Audhya, David R. Andes, Tim S. Bugni

Issue&Volume: 2020/11/20

Abstract: New antifungal drugs are urgently needed to address the emergence and transcontinental spread of fungal infectious diseases, such as pandrug-resistant Candida auris. Leveraging the microbiomes of marine animals and cutting-edge metabolomics and genomic tools, we identified encouraging lead antifungal molecules with in vivo efficacy. The most promising lead, turbinmicin, displays potent in vitro and mouse-model efficacy toward multiple-drug–resistant fungal pathogens, exhibits a wide safety index, and functions through a fungal-specific mode of action, targeting Sec14 of the vesicular trafficking pathway. The efficacy, safety, and mode of action distinct from other antifungal drugs make turbinmicin a highly promising antifungal drug lead to help address devastating global fungal pathogens such as C. auris.

DOI: 10.1126/science.abd6919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19/974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真菌王國科普系列之五」抗真菌的「彈藥庫」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真菌感染性疾病。真菌、細菌等微生物因為其資源豐富,代謝產物結構的多樣化及潛在的成藥能力,且許多真菌天然產物具有良好的抗腫瘤、抗菌、免疫抑制等活性,使得其成為抗真菌藥物研究和應用的重要突破方向。要研製新穎的抗真菌藥物,那必然要明白藥物是如何「解決」致病真菌的。
  • 新型抗真菌藥!Scynexis三萜化合物ibrexafungerp治療真菌感染III期...
    ibrexafungerp是一種實驗性抗真菌藥,也是結構獨特的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劑類抗菌藥三萜(triterpenoids)中的首個代表。ibrexafungerp結合了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劑的良好活性以及口服和靜脈注射給藥的潛在靈活性。目前,該藥正開發用於治療假絲酵母(Candida)和麴黴屬引起的真菌感染。
  • 好真菌·壞真菌·抗真菌
    □記者 楊青平    生物界大致可以分為人、動物、植物、真菌、細菌、病毒。我們平時常說細菌,很少說真菌,甚至把真菌也當成細菌。細菌是單個的細胞,肉眼看不見。真菌按形態可以分為酵母菌、黴菌、擔子菌。
  • 科普丨棘白菌素類藥物——新型抗真菌藥
    真菌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
  • Immunity:抗真菌免疫反應機理是這樣
    深度理解我們的免疫系統以及其與外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特點能夠幫助採取有效措施避免真菌的感染。來自洛杉磯Cedars-Sinai醫學中心的David M. Underhill教授與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Irvine分校免疫所的Eric Pearlman在《immunit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綜述性文章,對真菌與免疫系統的互作進行了詳細的探討。
  • 中國生物製藥(01177-HK):抗真菌藥「注射用醋酸卡泊芬淨」獲批
    中國生物製藥(01177-HK)公布,由該公司附屬公司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抗真菌藥   卡泊芬淨屬棘白素類藥物,是一種半合成的脂肽,通過抑制β-(1,3)-D-葡聚糖的合成來發揮殺菌作用,用於治療中性粒細胞減少、伴發熱病人的可疑真菌感染,以及治療對其他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的侵襲性麴黴菌病人。
  • 清華醫學院林欣課題組發文闡述JNK1基因負調控抗真菌免疫反應的...
    清華醫學院林欣課題組發文闡述JNK1基因負調控抗真菌免疫反應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2月20日電 真菌感染是造成臨床免疫功能低下和缺陷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臨床可用的抗真菌藥物僅有康唑類等少數幾種,且較易產生耐藥性。激活和增強宿主固有免疫反應來抵抗真菌感染將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個新的途徑。
  • 中國生物製藥(01177)附屬開發的抗真菌藥「注射用醋酸卡泊芬淨」獲...
    智通財經訊,中國生物製藥(01177)公布,由該公司附屬公司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抗真菌藥「注射用醋酸卡泊芬淨」(包括 50mg 及 70mg 兩個規格)已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藥品註冊批件。
  • 新型抗真菌藥!Cidara公司棘白菌素rezafungin(qw)一線治療念珠菌病...
    近日,該公司公布了先導抗真菌藥rezafungin II期臨床研究STRIVE的積極頂線結果。該研究的B部分(Part B)中,每周一次(qw)靜脈給藥rezafungin與每日一次(qd)靜脈給藥caspofungin(卡泊芬淨,一種棘白菌素抗真菌藥)相比在治療念珠菌血症和/或侵襲性念珠菌病患者達到了療效、安全性、耐受性的所有目標。
  • 關於「超級真菌」的N個真相
    「各種藥物治療無效」「致死率極高」「公共衛生新威脅」……一種被稱為「超級真菌」的耳念珠菌日前刷屏朋友圈,引起一些網友恐慌。「超級真菌」真相如何?多位病原微生物專家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我國已發現的耳念珠菌感染病例不等同於「超級真菌」感染,只有多重耐藥的耳念珠菌才是「超級真菌」。
  • 用這5種自然的方法對抗真菌,告別皮膚真菌感染問題!
    皮膚真菌感染是由皮膚真菌、酵母菌和其他類型的微生物在免疫系統受損時產生的。這是一個常見的問題,表現為白色和紅色斑點的出現。這些可以伴隨著粗糙的紋理,發癢和發紅。
  • 「超級真菌」現身30多個國家地區:來源不明,鑑別困難
    醫生在兩名嬰兒的血液樣本中發現了同一種「新型」病原真菌「耳念珠菌」。因其對一種或多種抗真菌藥物具有耐藥性和高達60%的死亡率,耳念珠菌又被稱為「超級真菌」,它以免疫系統薄弱的人為獵物,已經蔓延到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 博士康抗真菌藥Jublia(艾氟康唑,10%外用液)獲美國...
    灰指甲:圖片來自百度百科2020年4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加拿大製藥巨頭博士康(Bausch Health Companies Inc)及旗下皮膚科公司Ortho Dermatologics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批准抗真菌藥Jublia(efinaconazole
  • 微生物所等在真菌次級代謝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真菌作為自然界第二大類生物,是天然藥物創製的重要來源。然而,大量真菌基因組測序表明,真菌中超過90%的次級代謝產物合成基因簇處於沉默狀態,極大地限制了新代謝產物的發現及其合成機制研究。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尹文兵課題組針對真菌中大量基因簇沉默的問題,長期從事從基因到次級代謝產物的研究,主要方向包括真菌次級代謝產物激活、生物合成及其調控機制研究,近一年來取得了如下幾項系統性和原創性的成果:尹文兵團隊通過對植物內生真菌無花果擬盤多毛孢中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進行定向遺傳敲除,發現該菌的次級代謝產物指紋圖譜發生了巨大變化
  • 首個口服非唑類抗真菌藥ibrexafungerp治療外陰...
    ibrexafungerp是一種新型、廣譜抗真菌藥,也是結構獨特的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劑類抗菌藥三萜(triterpenoids)中的首個代表。ibrexafungerp結合了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劑的良好活性以及口服和靜脈注射給藥的潛在靈活性。目前,該藥正開發用於治療念珠菌(包括耳念珠菌,C.auris)和麴黴菌引起的真菌感染。
  • 團結起來保護抗微生物藥物——綏化市第一醫院提高抗微生物藥物...
    202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召開會議,決定將「抗菌藥物」名稱改為「抗微生物藥物」,將每年11月的第三周定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  為提高全社會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藥物的意識和水平,綏化市第一醫院在11月18日~24日組織開展「2020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活動,今年的主題是:團結起來保護抗微生物藥物。
  • 找到真菌多糖中的活性基團
    它們很容易被胃腸內的澱粉酶分解,而變為人體內提供體能的熱量,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動物的能量來源。  70年代之後,生化學家、真菌學家、營養學家們逐漸發現,在真菌中,特別是在菇類中,有另一類神奇的多糖。這類多糖可不被澱粉酶分解,直接透過胃腸壁進入血管,然後送到心、脾、肝、腦等人體各個臟器系統,進行藥物作用,治療各種器官的疾病。
  • 真菌多糖到底能不能用於保健?多數人都用錯了
    不藥博士來揭開真菌多糖的真實面紗! 真菌多糖 多糖,具有很強的免疫原性。免疫原性即能夠刺激機體免疫細胞活化、增殖、分化而產生特異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的能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 「超級真菌」並不新 做好預防,合理用藥是關鍵
    馬序竹認為,一方面,耳念珠菌屬於侵襲性真菌,可以侵入血液,感染心臟、腦等人體重要器官,容易在醫院和老人護理機構等地方傳播,導致重症患者的死亡;另一方面,它可能對多種抗真菌藥耐藥,常用的抗真菌藥有時對它不起作用;且它很難被識別出來,存在被誤報為其他念珠菌種的可能。不過,就我國目前而言,耳念珠菌產生的健康威脅並不嚴重。
  • 生物界中的龐大類群:真菌王國的那些事
    在十億年的演化過程中,真菌成了生存大師,它們存在之久,可找出處理每件事的最佳方法,例如致命的最佳方法,殺死敵人的最佳方法。它們有十億年奮力求生的經驗,人類能從這個神秘群體中學到很多。自生命出現之初,真菌一直是生物演化的驅動者,它們侵蝕巖石創造土壤,滋養植物,讓地球變得青翠和生機勃勃。許多真菌對人類有益,它們可被用於抗生素、酶製劑、有機酸等物質的生產;某些真菌還可用於環境汙染的治理。當然,部分有害真菌也會侵染動物、植物或者人體,引起各種真菌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