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武都區馬營鎮:多舉措保障群眾增收

2020-12-25 瀟湘晨報

中國甘肅網6月29日訊據隴南日報報導(通訊員 張虎偉 胡云豔)為減少疫情給群眾增收帶來的影響,今年以來,武都區馬營鎮積極實施勞務輸轉、「五小」產業等增收措施,持續鞏固脫貧成效,防止脫貧群眾因疫返貧。

組織勞務輸轉,加大就業扶貧。鎮黨委政府積極與用人企業有效銜接,採取「點對點」勞務對接,優先考慮「貧困戶、邊緣戶、監測戶」勞動力的勞務輸轉,耐心講政策、算經濟帳,確保「輸出一人,致富一家」。截至目前,全鎮累計發放健康證明向區內外和省內外輸送務工人員8517人。

打造「庭院式」經濟,積極開展生產自救。讓貧困戶家庭在勞動就業之餘,在家門口發展養殖、中藥材加工等產業,村「兩委」通過組建幫扶小分隊,鼓勵貧困戶之間互相幫扶,為貧困戶減少了生產性支出,節約了成本。

積極對公益性崗位開展培訓、調整。重點針對殘疾人、零轉移就業貧困家庭勞動力等貧困群體,調整設置保潔員、治安協管員、護林員等崗位,紮實開展環境衛生打掃和護林等工作,有效解決了特殊貧困戶穩定增收難的問題。

積極發展「五小產業」實現貧困戶「零門檻」創業。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小買賣、小作坊、小手工等「短平快」增收小產業,鎮政府對農戶編織成的掃帚、背簍、竹筐等手工品,統一收購銷售。據統計,貧困群眾銷售手工產品已實現9萬餘元的增收。

實施退耕還林發展木龍頭。去年以來,全鎮對郭河口、松坪、陽坡、張坪、賈陰坡等村天然灌木林普遍適宜野生木龍頭生長的地方,栽植補植木龍頭2200多畝。

【來源:中國甘肅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隴南武都區馬營鎮:高山藥香富農家
    原標題:馬營鎮:高山藥香富農家記者 羅豔走進武都區馬營鎮中藥材種植基地,放眼望去,到處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村民們正在基地裡採收當歸,他們把採收的當歸堆放在路邊,等待統一裝車,運往車間進行乾燥處理。這幾天天氣放晴,馬營鎮政府靠實村幹部責任,督促各合作社積極組織力量,搶抓採收有利時機,保證中藥材應收盡收,將群眾的損失降到最低。在中藥材種植基地裡挖藥材的李五平,曾是馬營鎮碌壩村的貧困戶。如今,在中藥材產業的帶動下,他摘掉了「窮帽」,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 甘肅隴南武都區馬營鎮:積極開展「家庭隔離式」農業生產
    來源:經濟日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肆意擴散,在聯防聯控的關鍵時刻,為不耽誤全鎮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甘肅隴南市武都區馬營鎮黨委政府積極研究對策,針對馬營鎮是中藥材大鎮,群眾收入主要靠中藥材種植加工的情況,號召群眾積極開展「家庭隔離式」生產,通過一邊抓疫情防控
  • 2020年甘肅隴南武都馬營鎮招聘村文書12人公告
    根據工作需要,按照《中共隴南市委組織部關於進一步選優配強村幹部隊伍助推脫貧攻堅的意見》(市委組[2018]210號)、武都區委組織部《隴南市武都區「四抓兩整治」工作推進計劃的通知》(區委組發[2020]28號)文件精神,經馬營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村文書12名,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 武都馬營鎮:中藥材產業成脫貧「良方」
    這幾天剛剛放晴,鎮政府靠實村幹部的責任,督促各合作社積極組織力量挖藥,搶抓採摘有利時機,保證中藥材應收盡收,將群眾的損失降到最低。在中藥材種植基地裡挖藥材的李五平,曾是馬營鎮碌壩村的貧困戶。如今,在中藥材產業的帶動下,他逐步摘掉「窮帽」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 武都馬營鎮: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貧困群眾復耕生產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為緩解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馬營鎮發放產業入股分紅資金,促進貧困戶保就業、穩增收,使疫情對穩定脫貧的影響降至最低。  此次分紅涉及384戶1706人,累計分紅資金達47.4萬元,其中村集體分紅涉及22個村,共計分紅7.9萬元,帶動貧困戶分紅39.5萬元,產業紅利達到了全覆蓋。
  • 武都馬營鎮:多措並舉千方百計保障群眾收入穩定增長不返貧
    為減少疫情給群眾增收帶來的損失,今年以來,馬營鎮大力組織勞務輸轉、就地就業、「五小」產業等持續鞏固脫貧成效,多措並舉確保群眾增收,防止因疫返貧。組織勞務輸轉,加大就業扶貧。重點針對殘疾人、零轉移就業貧困家庭勞動力等貧困群體,結合各村建設實際需要調整設置保潔員、治安協管員、護林員等崗位,科學合理安排,紮實開展環境衛生打掃和護林工作等,按照績效考核制度,及時兌現崗位報酬,有效解決了特殊貧困戶穩定增收難的問題。積極發展「五小產業」實現貧困戶「零門檻」創業。
  • 且看,隴南鄉村風光美!
    ▲康縣岸門口鎮蘇家河村  冉創昌 攝長期以來,「一方水土養育不了一方人」的現實困境,像一副千斤重擔,壓在隴南幹部群眾的肩頭。武都區坪埡藏族鄉,幾乎具備了隴南「窮窩窩」所有的典型特徵:山高地偏,耕地稀少,災害頻發,貧困發生率多年保持在35%以上……
  • 隴南武都區安化鎮馬家溝村的「三上三下」
    武都區安化鎮馬家溝村,距中心鎮區6公裡,全村轄三個社,有467戶1675人。這裡,抬頭是山,轉身還是山。2017年8月7日晚,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暴洪,使馬家溝遭受重創。安化鎮黨委書記楊進寶介紹,當時洪水雖然退了,但受災區域內已不再適合建房,考慮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決定對82戶受災的群眾進行易地搬遷。幾年過去了,受災群眾有沒有住進新房?記者採訪時來到鎮上的搬遷點,看到新修的安置樓已經完全建好,群眾已經全部入住。
  • 雲南祥雲:多舉措助下莊鎮群眾增收
    祥雲縣多舉措助下莊鎮群眾增收今年以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下莊鎮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目標,採取黨組織牽頭,「黨總支+合作社+產業大戶+種植戶」的發展模式,在努力提升烤菸種植水平上做好大文章,紮實推進晚秋豌豆產業種植,助力群眾增收致富
  • 武都區法院|隴南武都農村合作銀行金融糾紛調解室掛牌成立
    為進一步推進金融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和金融需求、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和金融管理部門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職能作用,9月1日,隴南武都農村合作銀行入駐武都區法院「金融糾紛調解室」,這是武都區法院授牌成立的第二家「金融糾紛調解室
  • 甘肅隴南電商產業「久久為功」農特產品提名增價
    隴南是甘肅交通最不發達的地方,2014年被選為電商扶貧試點城市。隴南的農特產品現在沒有賣不出去的了,老百姓轉變了觀念,靠勞動致富,有品牌意識。萬事開頭難,鼓勵有文化有收入保障者「先吃螃蟹」隴南市地處巴蜀咽喉,山大溝深、信息閉塞,長期以來,貧困人口多。
  • 隴南鄉村教師公益培訓在武都區順利開班
    此次活動,由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紅燭基金、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中國金融教育發展中心聯合主辦,隴南市武都區教育局協辦,共青團隴南市委員會、中共武都區委宣傳部、共青團武都區委員會支持,隴南光明公益聯合會承辦,宕昌人間有愛志願者協會、康縣義工聯合會、徽縣愛心社、文縣愛心公益促進會都給予此活動以大力援助。來自隴南市武都、宕昌、文縣、康縣、徽縣的200名鄉村教師參加此次培訓。
  • 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隴南「8·7」暴洪
    8月13日,林鐸同志主持召開隴南市搶險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專題會議,就進一步做好受災群眾安置、次生災害監測預防、基礎設施搶修、災情損失核查、災後恢復重建等工作進行全面部署。8月27日,唐仁健同志在隴南主持召開省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隴南暴洪泥石流災害災後重建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毫不鬆勁向前推進搶險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各項工作。
  • 武都馬營鎮:抓強黨建引領 穩固脫貧成效
    今年以來,武都區馬營鎮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工作安排,牢固樹立「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檢驗黨建看脫貧」的理念,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暴洪災害的影響,全鎮上下以幹克難,大力推動「強基層黨建」與「穩脫貧成效」深度融合
  • 隴南市武都區法律援助中心成功幫助務工群眾追討勞動報酬
    心繫群眾履職盡責 法律援助紓解民憂——隴南市武都區法律援助中心成功幫助務工群眾追討勞動報酬11月初,當事人趙某帶著兩張已經被摺疊得皺皺巴巴的欠條來到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法律援助中心尋求法律幫助。武都區法律援助中心的尹主任熱情地接待了她,並向其詢問了事情的原委。
  • 幹群心齊 處處有家——隴南市武都區馬街鎮泉家灣村安置點見聞
    &nbsp&nbsp&nbsp&nbsp幹群心齊 處處有家&nbsp&nbsp&nbsp&nbsp——隴南市武都區馬街鎮泉家灣村安置點見聞&nbsp&nbsp&nbsp&nbsp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陳多 嚴存義&
  • 「防汛抗洪 搶險救災」幹群心齊 處處有家——隴南市武都區馬街鎮...
    ·甘肅日報記者 陳多 嚴存義走進隴南市武都區各受災鄉鎮,四處是山洪肆虐後的坑窪和泥漿。「當時情況還是非常危急的,在搶險隊挨家挨戶通知的同時,預警信息也通過隴南鄉村大數據、千村千群等平臺傳遞到了每戶群眾的手機上。」馬街鎮黨委書記劉社平說。就在群眾安全轉移後不久,一社附近的山體裂縫加劇,7戶群眾的房屋或倒塌,或變形。
  • 梁倩娟:用電商助力隴南鄉親圓了脫貧夢
    之後,她順應網絡直播帶貨的發展趨勢,成為一名助農主播,幫助隴南大山深處的鄉親們銷售農產品,用電商助力鄉親圓了脫貧夢。如今,她已累計輻射帶動周邊300多戶群眾發展,其中包括100多戶貧困戶。她就是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隴南市徽縣「隴上莊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倩娟。
  • 隴南市武都區楓相鄉:「精神之鈣」築牢脫貧之基
    武都楓相:「精神之鈣」築牢脫貧之基隴南日報 通訊員 張虎偉 黨國強每日甘肅網5月7日訊據隴南日報報導 一棟棟整齊的樓房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平整的通村水泥道路旁綠樹成蔭、簇簇各類品種的小花點綴著農家院落,三五個人圍坐在乾淨整潔的庭院裡聊天……這不僅是武都區楓相鄉強家灣村脫貧之後的鄉村美景,也是武都區在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助力脫貧攻堅的實踐中,取得的物質精神「雙脫貧」的豐碩成果。
  • 榕江縣多舉措助推壩區農業產業發展促群眾增收
    榕江縣多舉措助推壩區農業產業發展促群眾增收 發布時間:2019-04-02 13:51:52      來源:榕江縣政府辦公室   一是強化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