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眾多學子而言,清華北大就是大家的理想學府。然而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作為國內高校的代表,能夠考入其中的學子屈指可數,大都是博學多才,名列前茅。當然除了絕大部分憑藉高考成績考入清華北大之外,還有一部分學子憑藉著自己過人的特長而受到清華北大的青睞,得到破格錄取的機會。而今天的主人公田曉菲便是這樣一位,憑藉著出色的寫作能力而被北京大學破格錄取。
1971年,田曉菲出生了,這位哈爾濱姑娘擁有著不錯的家庭條件。父母均在文聯工作,為她營造了良好的讀書寫作氛圍。家中書籍眾多,多得田曉菲看不過來。得益於這個先天優勢,田曉菲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經典名著、小學優美作文成了她最喜歡看的書籍種類。而她的文筆也在眾多閱讀經歷中得到不斷升華提升。畢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在她4歲時,她的詩歌天賦便開始展現。跟隨父母遷居天津後,她便開始創作詩集。就連天津日報都刊發了她當時的作品。而這一次作品發布經歷,為她增添了信心,對於詩集創作的興趣也與日俱增,一發不可收拾。相應的作品也越來越多。獲得的獎項也越來越多。
13歲時,她的人生軌跡開始發生轉變。原本當時她還在天津13中學讀初中,結果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就送到了她的面前。誰也沒有想到一位剛13歲,正在讀初中的學生會以這樣的方式被北京大學錄取。不過當時她確實太優秀了,小小年紀,不僅創作了大量的詩集,而且得到了業內權威人士的一致好評,獲獎無數。不少人認為她若堅持創作下去,必成著名詩人。
接到北京大學西語系讀英美文學專業破格錄取通知書後,她便欣然前往,留下同齡人羨慕的目光。畢竟這可是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啊。直接跳過中考、高考,一步到位。難免會讓人羨慕。
大三時,恰逢北大90周年校慶,年僅16歲的田曉菲便想為母校創作一首詩,以表示母校的感激與喜愛。於是《十三歲的際遇》應運而生。言辭優美,感情真摯,獲得了大家的高度評價,後來甚至被選入了中學生課本中,這也足以說明她的文學水平。
北京大學畢業後,考慮到自己年紀上尚小,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於是她便選擇前往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碩士學位。她的文學水平毋庸置疑,英語基礎也相當不賴,於是這個碩士對她而言還是比較輕鬆的。碩士畢業後,她的求學腳步並未因此而停止,她選擇繼續前往哈佛大學深造,攻讀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喜歡文學的她,對所有文學課程都很感興趣,課堂表現優異,學習效率極高,當她1998年博士畢業時,她還創下了當時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博士畢業生記錄,讓人敬佩不已。畢業後的她先後在多所高校任職,最終于于2006年9月成為哈佛大學教授,並任職至今。
田曉菲的求學經歷相當勵志。然而她的個人生活卻引發了大家的熱議。其原因則是因為她的婚姻。1999年,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和比自己大24歲的博士生導師哈佛東亞語言與文明系系主任史蒂芬·歐文結婚。男方當時52歲,女方當時28歲,很多人表示不解,這樣一位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人怎麼會做出如此衝動的決定。而結婚後,她也正式改變了自己的國籍,從此加入了美國。
這段師生戀最終走到了最後,不知道究竟是愛情的力量還是其他原因,但是不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干預別人的選擇,畢竟沒有誰能真正做到感同身受。那麼對于田曉菲所做的這個決定,大家怎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