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如何,司馬懿說了一成語,結果被啪啪打臉

2020-12-17 燦爛海灘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晉書·宣帝紀》,時間是在後主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主人公為諸葛亮和司馬懿。原文如下:

帝弟孚書問軍事,帝復書曰:「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與之對壘百餘日,會亮病卒,諸將燒營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長史楊儀反旗鳴鼓,若將距帝者。帝以窮寇不之逼,於是楊儀結陣而去……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審問,時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帝聞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寫信詢問戰況,司馬懿回信說:「諸葛亮志向遠大但缺少機遇,善於謀劃卻缺少決斷,喜歡用兵但缺少權威。雖然率領十萬士卒,但已墮入我的圈套之中,打敗他是毫無疑問的。」之後,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了一百多天。

適逢諸葛亮患病去世,其手下將領焚毀營壘悄悄逃走,百姓奔走相告,司馬懿出兵追擊。諸葛亮的長史楊儀反轉軍旗,擂響戰鼓發動反擊,拉出與司馬懿決戰的姿態。司馬懿認為窮寇不宜追擊,於是楊儀緩緩退去……司馬懿追到赤岸,才知道諸葛亮病逝的確切消息。當時的老百姓編了一句諺語說:「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自我解嘲地表示:「因為我善於預料他的生,卻不善於預料他的死。」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司馬懿寫個弟弟司馬孚信中的「多謀少決」,意為善於謀劃而缺少決斷。這也是由司馬懿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這個成語故事的發生時間,是在後主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期間。司馬懿避而不戰,諸葛亮派人送來女人的衣服譏諷,曹軍將士們氣憤不已,紛紛要求出戰。此時,魏明帝曹睿派衛尉辛毗前來宣旨,嚴令曹軍不得參戰,給足了司馬懿的面子。

與此同時,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也寫信前來詢問戰況。司馬懿在回信中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進行了一番貶低,其中「多謀少決」便是其中的一條。不過,實際的情況卻是司馬懿的戰術雖然沒錯,但卻被曹軍將士認為是畏敵如虎,臉面全無。不僅如此,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率部追擊,結果楊儀僅僅拉出反擊的姿態,就嚇得司馬懿撤軍。可見,司馬懿僅僅是在弟弟面子吹牛,真正遇上諸葛亮時心裡沒底。

參考書籍:《晉書》

相關焦點

  • 張郃奉司馬懿之命追諸葛亮被殺,是司馬懿的陰謀嗎,諸葛亮如何想
    公元231年2月,蜀漢丞相諸葛亮發動第四次北伐之戰,這一次諸葛亮走的祁山,首先包圍了曹魏設在祁山道的堡壘,然後主力繼續北進到上邽,而這個時候,曹魏關中軍事主帥曹真病逝,於是魏明帝派出司馬懿作為關中軍事主帥領導張郃、郭淮等人抵抗諸葛亮的入侵。
  • 諸葛亮令司馬懿佩服的地方在哪兒,這則成語故事答疑解惑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時間是在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主人公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諸葛亮因之前數次北伐都因為糧草供應不上而非常憂慮,擔心自己的抱負難以施展,因此在作戰期間分兵墾種,做好了長期駐紮的準備。耕種的將士雖然夾雜在渭水附近的百姓中間,但對老百姓相處融洽,這是因為將士們個個都沒有私心雜念。諸葛亮與司馬懿相持了一百多天。到了這一年的八月,諸葛亮病重,在軍營中病逝,享年五十四歲。
  • 司馬懿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佩服還是輕視?
    三國時期,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非常出名的人物,作戰曹魏和蜀漢的頂尖人物,他們針鋒相對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大家對於諸葛亮的評價,基本是忠義無雙,多智近妖,那麼作為對手的司馬懿,他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呢?《晉書》:帝弟孚書問軍事,帝復書曰:「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可以看到,司馬懿在給弟弟的家書中,對於諸葛亮的評價是非常低的,所謂好謀少決,志大才疏,完全就是跟袁紹一般的人物。可是這這真的是司馬懿真實的想法嗎?
  • 心理學解析:天才軍事家諸葛亮最後五丈原慘敗給司馬懿的三點原因
    ------陸傑峰《隱忍的的老虎司馬懿》從小我就喜歡看《三國演義》,不管是電視劇還是書籍,都看過好幾次,但是始終還是覺得沒有完全領會透徹裡面的精髓。我小時候看的時候最喜歡三國裡面的天才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集一身的諸葛亮,簡直是神一般的人物,是我幼年時候心中最崇拜的大偶像之一。
  • 歪說三國:諸葛亮和司馬懿戰場對詩,司馬懿膽量不大,酒量更差
    大家好,歡迎大家觀看我的趣味歷史頻道《石馬遷說歷史》,我是石馬遷。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三國時期最有趣最傳奇的一個橋段:諸葛亮巧施空城計有人說,不對,你說諸葛亮不冒險,那空城計怎麼解釋。我們今天就給大家講講空城計的來龍去脈。呂子蒙白衣渡江,關羽被殺,劉備報仇不成,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裡。劉備敗走白帝城,一口氣沒上來,託孤諸葛亮。劉備死了。
  • 諸葛亮、司馬懿、郭嘉、龐統、周瑜,這五人實力排名是怎樣的?
    對曹操來說此公以出謀劃策為長,其餘才能偏廢。他的功績也是以謀劃為主,有優秀的判斷力例如,主張建安四年閃擊劉備,預測孫策之死,袁氏內鬥,劉表不會北上偷襲重用劉備等。雖然郭嘉擅長謀略但是論謀主荀彧和荀攸他是比不上,後來董昭司馬懿更是把這老前輩排在了沙灘上,和他一卷的程昱有擔任太守和都督兗州軍事記錄。所以郭嘉排在第五,通過郭嘉明白一個道理:偏科是沒有好成績的。
  • 為何司馬懿兒子都是人才,諸葛亮兒子平庸無能,背後原因讓人深思
    如果單純比較司馬懿與諸葛亮的能力,則是諸葛亮全面領先於司馬懿,比軍事,諸葛亮略勝一籌,滷城之戰就是例子,並且司馬懿一生唯一一次敗仗就是輸給了諸葛亮,對付其他人,司馬懿可是從來沒有輸過,比政治,諸葛亮是遠超司馬懿,政治可是諸葛亮的特長,比謀略,兩個人旗鼓相當,諸葛亮有隆中對,司馬懿有陰謀詭計。
  • 諸葛亮為何出師未捷身先死?魏蜀決戰五丈原,司馬懿早已看破玄機
    後來諸葛亮果然屯兵五丈原,司馬懿堅守不出,即使諸葛亮送女人衣服羞辱也絲毫不為所動,最後果然熬死了諸葛亮。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不敢如司馬懿所說的「出武功,依山而東」,究竟是軍事能力低下,還是另有原因?為什麼屯兵五丈原魏軍就會沒事?我們先看一下附近的地理環境。
  • 四川發現一座古軍營,專家趕到現場一看:難怪司馬懿打不過諸葛亮
    眾所周知,諸葛亮是劉備身邊出名的軍師,劉備為請他來輔助自己,不惜降下身段「三顧茅廬」,由此可見諸葛亮的才能之高。不過三國時代自然還是有能和諸葛亮棋過三招之人,比如魏國重臣司馬懿。不過有一些細心的人注意到,每次司馬懿遇上諸葛亮必定是勝少敗多,僅有的幾次勝利還都是帶有運氣成分在裡面。
  • 三國時期,司馬懿子孫皆為人中翹楚,而諸葛亮子孫都是無能廢物?
    三國時期,諸葛亮是少有的軍事奇才,他運籌帷幄,舌戰群儒、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可以說是憑藉他一己之力把蜀國撐起來也不為過。他的聲名不僅在三國如雷貫耳,就算在整個中國歷史中也是首屈一指,時至今日我們都不得不嘆服他的才能。他多次救蜀國於危難之中,也難怪劉備會三顧茅廬請他出山,可以說,沒有諸葛亮就沒有蜀國。但是,令人嘆息的是,翻開歷史史籍,諸葛亮的子孫卻一個個都是無能之輩,於廢物無異,但是司馬懿的子孫卻是各個人中龍鳳,名聲響徹雲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司馬徽把諸葛亮等人介紹給劉備,為啥不介紹司馬懿?原因很簡單
    至於說司馬徽介紹徐庶、諸葛亮、龐統給劉備,卻不介紹司馬懿給劉備,其實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一、司馬懿能力比不上諸葛亮等人我們看劉備當時的處境,其實就能發現,他需要哪方面的人才。而徐庶、諸葛亮、龐統就是一等一的謀士,有他們相助,才能立刻緩解劉備所面臨的危機!可以看到,自從這三人加入劉備陣營後,劉備的整體實力出現了一個質的提升!徐庶到來後,幫劉備大破曹仁。諸葛亮到來後,幫劉備大破夏侯惇,赤壁之戰中,他幫劉備聯合東吳,大破曹操,給劉備迎來了發展之機。
  • 諸葛亮的空城計其實已被識破?司馬懿思考再三,沒有殺諸葛亮!
    《三國》這部電視劇被眾人熟知的則是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機智過人,這兩個人在打仗上面來說,都有自己的策略,雖然兩個人不在一個國家,但他而人都互相賞識,同時他們也非常的熟悉對方。而《三國》裡有一出空城計廣為人知,講述了諸葛亮在馬謖丟掉街亭後身處險境,而司馬懿率領15大軍趕到諸葛亮面前,諸葛亮攜帶兩個學童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卻不敢入城。
  • 諸葛亮布下空城計,安排5人在城門前掃地,司馬懿一看就明白用意
    諸葛孔明和司馬懿可謂是鬥智鬥勇,在軍事戰略和軍事能力方面,她們一直在展現著自己最優秀最機智的一面。諸葛亮輔佐下的蜀國戰爭皆捷,處處傳來賀報。在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派馬謖守街亭,但是誰能夠料想到竟是被被司馬懿打敗,損失了很重要的據點,之後司馬懿率領大軍前來繼續攻打諸葛亮,但是城裡面是剛好沒有兵力的,只有一些文官駐守城內,這文官怎麼可能會拉弓射箭,爬梯子上城牆。這時的諸葛亮心生一計,演繹了一出絕世的空城計。
  • 諸葛亮空城計是假的,為什麼琴弦斷了,司馬懿15萬大軍反而驚慌?
    說《三十六計》之空城計,諸葛亮和司馬懿的真假對決《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傳承下來的三十六個兵法策略,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該成語常被用來稱頌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但故事卻很可能是假的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時間是在蜀漢建興三年(公元225年),主人公是諸葛亮。原文如下:亮至南中,所在戰捷。這段記載的大意是:諸葛亮率部來到南中地區,連戰連捷。他聽說孟獲這個人是當地各族都非常敬服的人物,便招募勇士要生擒他。將孟獲抓住後,諸葛亮帶他參觀了軍營和隊列,問他說:「我的這支軍隊如何?」孟獲回答:「以前我不知虛實,所以失敗了。今天承蒙您讓我見識了您的軍營和隊列。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我肯定能獲勝。」
  • 諸葛亮真有雄才大志麼,司馬懿與諸葛亮才智究竟誰更勝一籌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不出門就知道天下是怎麼樣的形式,剛出山就把周圍的強國打了一頓,合適麼?不過也不能說諸葛亮毫無作為。諸葛亮也不算普通人,只不過要結合歷史來看待這個人物。這樣的話就不是高高在上那種需要仰望的人物了。三國裡,赤壁之戰諸葛亮借著周瑜可是風光了一把,這個跟諸葛亮卻是沒什麼關係,火計是周瑜的部下黃蓋提出來的。
  • 司馬懿兒子成龍鳳,諸葛亮兒子卻成庸才,其教育方式有啥區別?
    諸葛亮和司馬懿是三國時期的佼佼者,他們是各自勢力的指揮官,兩人競爭勝負也直接影響天下大勢。後來諸葛亮雖然病死,但歷史並不認為他是輸家,只會寫他因為積勞成疾離世。隨著司馬懿離世後,三國也進入了後期時代,他們的兒子們是這個時代的弄潮兒。
  • 諸葛亮致命的缺點是什麼?司馬懿說了17個字,康熙帝對他評價極高
    然而郭嘉死的太早,他死的那一年,諸葛亮才剛剛出山輔助劉備,兩人根本就沒有機會一決高低。此後的多年裡,諸葛亮基本上將所有的事情都掌控在自己手中,任何人都沒能使他畏懼,然而曹操去世之後,曹丕開始重用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從此之後,司馬懿成為諸葛亮一生最厲害的對手。
  • 孫權都把司馬懿熬死了,為何還沒一統三國?諸葛亮一句話就說透了
    有人解釋說,是因出了一個更狠的司馬懿,當然還有大神諸葛亮。可問題是,先是諸葛亮星落五丈原,十七年後更狠的司馬懿也死了,可反觀孫權卻還活著呢,非但沒能稱霸天下,反而把還把他自己的吳國,給折騰得雞飛狗跳,差點斷氣。
  • 司馬懿比諸葛亮成名更早,劉備為啥不去請他出山
    很多人印象中,對司馬懿和諸葛亮的年齡存在一個誤解,認為司馬懿的年齡要比諸葛亮大許多。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兩人的年齡不相上下,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司馬懿生於179年,兩人只差了兩歲,屬於名副其實的同一代人。兩人的家庭出身倒是差別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