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晉書·宣帝紀》,時間是在後主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主人公為諸葛亮和司馬懿。原文如下:
帝弟孚書問軍事,帝復書曰:「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與之對壘百餘日,會亮病卒,諸將燒營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長史楊儀反旗鳴鼓,若將距帝者。帝以窮寇不之逼,於是楊儀結陣而去……追到赤岸,乃知亮死。審問,時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帝聞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這段記載的大意是: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寫信詢問戰況,司馬懿回信說:「諸葛亮志向遠大但缺少機遇,善於謀劃卻缺少決斷,喜歡用兵但缺少權威。雖然率領十萬士卒,但已墮入我的圈套之中,打敗他是毫無疑問的。」之後,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了一百多天。
適逢諸葛亮患病去世,其手下將領焚毀營壘悄悄逃走,百姓奔走相告,司馬懿出兵追擊。諸葛亮的長史楊儀反轉軍旗,擂響戰鼓發動反擊,拉出與司馬懿決戰的姿態。司馬懿認為窮寇不宜追擊,於是楊儀緩緩退去……司馬懿追到赤岸,才知道諸葛亮病逝的確切消息。當時的老百姓編了一句諺語說:「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自我解嘲地表示:「因為我善於預料他的生,卻不善於預料他的死。」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司馬懿寫個弟弟司馬孚信中的「多謀少決」,意為善於謀劃而缺少決斷。這也是由司馬懿所首創的一句成語。
這個成語故事的發生時間,是在後主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期間。司馬懿避而不戰,諸葛亮派人送來女人的衣服譏諷,曹軍將士們氣憤不已,紛紛要求出戰。此時,魏明帝曹睿派衛尉辛毗前來宣旨,嚴令曹軍不得參戰,給足了司馬懿的面子。
與此同時,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也寫信前來詢問戰況。司馬懿在回信中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進行了一番貶低,其中「多謀少決」便是其中的一條。不過,實際的情況卻是司馬懿的戰術雖然沒錯,但卻被曹軍將士認為是畏敵如虎,臉面全無。不僅如此,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率部追擊,結果楊儀僅僅拉出反擊的姿態,就嚇得司馬懿撤軍。可見,司馬懿僅僅是在弟弟面子吹牛,真正遇上諸葛亮時心裡沒底。
參考書籍:《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