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大家都體會過,給寶寶洗澡時的「痛苦」,過程不亞於一場戰爭。孩子還小,沒有自控能力,一碰到水就是各種撒歡。但是看著活潑可愛的寶寶,家長也是痛並快樂著。
但是有一天,孩子突然對洗澡表現出抗拒情緒,家長們可要注意了。也許你覺得這不是個大問題,想一哄了事,可這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良策,我們應該查找根源,及時應對。
⒈水溫是否過熱
要說洗澡的最佳氣候,那當然是夏天。寶寶穿的衣服也不多,涼涼的水撒在身上,讓人心情愉悅,孩子也特別喜歡。
到了冬天,有些家長就特別怕孩子凍著,會把水溫調的很高。往往會忽略一個問題,大人在試水溫的時候,是以自身感覺來判定水溫是否合適?可是小寶寶和我們不同,初生之體,他們的身體皮膚還很嬌嫩。
所以,大人在試水的時候,可以用自身觸感比較靈敏的部位,比如手腕處脈搏那一塊。特別是有些大老爺們,給孩子洗澡,用長滿老繭的手去測水溫,那當然不會覺得燙。
⒉泡沫水刺到眼睛
洗澡時,自然少不了各種洗髮水、沐浴露。每個人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洗髮水泡沫流的滿臉都是,眼睛都睜不開。(我當時就在想,是我洗頭的方式不對,還是我的眼睛不該長在這裡。)
小寶寶呢,還沒有語言表達能力。如果眼睛不舒服,也只能吱吱呀呀的亂叫。大人未必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所在,還以為他為跟你鬧著玩呢。
給寶寶頭時,在寶寶額頭上面,帶一個頭圍。可以有效的阻隔泡沫往下流,但是仍需大人時刻留意。
⒊浴缸水位太滿
泡澡可謂放鬆身心的絕佳方式,聽著音樂,仿佛徜徉在大海中,多麼愜意。娃娃可沒大人那份心境,他只會在裡面「翻江倒海」。
稍不注意,就容易嗆口水。最重要的是,怕他腳滑倒進浴缸。把大人嚇得半死不說,還會給寶寶留下心理陰影。就像是溺過水的人,再也沒有勇氣下水了,到河邊就哆嗦。這是人類規避傷害的本能,你還能指望寶寶乖乖洗澡嗎?
媽媽懷胎十月,寶寶也在羊水的浸泡中慢慢長成,他們對水有著天生的親近。
如果因為上述情況,寶寶對洗澡的牴觸太過強烈。也不要過分強求,改洗澡為擦拭,讓他再慢慢的適應。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寶寶發出的任何信號,都值得我們去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