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之根陰陽五行、八卦、天幹與地支及道歷

2020-12-25 度世三道

五行及其生克關係。金、木、水、火、土,為五行。相生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剋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道教還把人體的五臟,也以「五行」來解釋:腎為水,心為火,肝為木,肺為金,脾為土。所謂"相生"是:腎氣生肝氣,肝氣生心氣,心氣生脾氣,脾氣生肺氣,肺氣生腎氣;所謂「相剋」是:腎氣克心氣,心氣克肺氣,肺氣克肝氣,肝氣克脾氣,脾氣克腎氣。

「五行」與「五方」也有關係:木主東方,火主南方,金主西方,水主北方,土主中央。陰陽五行說與道教神仙譜系,陰陽五行的思想影響到道教的前身古代宗教,古人對崇祀之神賦予陰陽」、「五行」的屬性,網羅了神靈世界。這種思想被道教完全的保留下來如道教崇奉的東華帝君與西王母,亦稱木公、金母。《太平御覽》卷六六八引《集仙籙》曰:「木公、金母者,二氣之祖宗陰陽之原本,仙真之主宰,造化之元先,凝氣成真,與道合體」。又如真武大帝(或稱玄武大帝),在道教神仙體系中是職司北方的神(北方在五行中屬水)。

道教的這種具有陰陽無形屬性的神還體現在身內神上。道教據「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的神學思想,認為人體也是個小天地,天地間有的神靈在人體內都有對應的存在天上有上帝及陰陽、五行之神,人體有「心君」及左陰右陽五臟五行諸神,天神與人體內諸神的陰陽屬性相類相通。

八卦的稱呼和代表的涵義。八卦為:乾、坤、坎、離、震、巽、艮、兌。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坎卦代表水,離卦代表火,震卦代表雷,巽卦代表風,艮卦代表山,兌卦代表澤。相傳「八卦」是伏羲氏所創。後道教經籍吸收陰陽八卦思想以衍經義,特別用以指導修煉內外丹。天幹和地支。

天幹為: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已(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狗)亥(豬)。天幹與十二地支循環相配為六十甲子。道歷為道教專用曆紀。按我國夏曆為準,用六十甲子以紀年。推算之法,由黃帝紀元(公元前二六九七年)開始,迄今(公元二0二0年)道歷為四七一七年。唐朝曾因老子為其始祖,乃以老子降生年(公元前一三00年)為道歷之開始,但至宋以後,則仍以黃帝紀元為用也。而道教齋醮道場,所用表奏文牒等,則皆書以天運甲子之歲,因對神明故不用道曆紀年也。

相關焦點

  • 陰陽五行天幹地支
    陰陽者,「陰」者暗也;「陽」者明也。"陰陽"是古人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性質的一種抽象,也是宇宙對立統一及思維法則的哲學範疇。中國先賢拈出"陰陽"二字來表示萬物兩兩對應、相反相成的對立統一,"陰陽"的思想對儒家、道家都影響很大!在他們的著作中都有體現,在《道德經》中說:"萬物負陰而抱陽"、在《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而全本《易經》其實就是在講"陰陽"變化的數理和哲理。
  • 奇門遁甲之陰陽五行,天幹地支九宮八卦,河圖洛書的神秘一面!
    關於奇門遁甲,就有一種很玄乎的說法,讓人諱莫如深,而今天我們簡單來理清一下奇門遁甲之陰陽五行,天幹地支,九宮八卦,河圖洛書一些常識(雖說「十個奇門九個瘋」。意思是說修習奇門遁甲的人,十個裡面有九個都會變瘋。但是裡面的知識還是值得品讀一下。)
  • 中國易學:關於天幹地支與陰陽五行的說法!
    不管是用四柱、八卦,還是其他術數方法為人預測命運、預測吉兇信息,都離不開陰陽變化的原理,離不開五行生剋制化的法則,離不開天幹地支的排列組合。陰陽五行之氣是極其精微的物質,一般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目前我們還無法測量它。
  • 中國的陰陽五行理論創立於何時,天幹地支又從何而來!
    五行的由來陰陽五行和天幹地支是中國本土文化裡和中國漢字同時出現的,它由中國傳入東亞各國,尤其是日本、韓國、朝鮮等周邊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甚至一定程度是說這些古老的玄學文化在異國保存得比中國本土更純正。那麼,它們形成於何時,在當時的主要功能有什麼呢?
  • 圖解紫微鬥數—道教天文歷算學
    其中許多成就都與道教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宇宙論、星象學與歷算等方面,道教的貢獻非常大。而在所有道教天文歷算典籍之中,紫微鬥數是最完備、最成熟、也最隱秘的一支。本書選取《紫微鬥數》權威古本,首次從文化研究的角度全面介紹了紫微鬥數的理論淵源、文化內蘊、推演過程與命理論斷,精心設計了180多幅步驟分明的推算示意圖與豐富的表格,配備了近40幅精美古圖與手繪圖,文字流暢易懂、畫面精美生動,是中國首本集研究價值、參考價值、收藏價值於一體的紫微鬥數經典!
  • 覺悟傳統文化——「天幹、地支」
    我們的先祖高宗就是以「陰陽」文化,「五行」文化,「幹支」文化,「易學」文化這四大系統文化為主導文化。所謂「文化人」是指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了解把握這四大文化系統的規律,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就都在你的心中了。不了解「幹支」文化,怎麼能說您是一位「文化人」呢?
  • 論陰陽八卦、五行功法【會武堂】
    就理論上,任何拳術講究動靜分陰陽,變換循八卦,運行軌五行,這豈不正是任何武術運動的普遍規律嗎?為此本文命題為:陰陽、八卦、五行功法。就是想從武術正宗上來探討下太極拳的理論問題。太極功法在技擊中,就勁別來看,由十三種基本方法的不同組合,可出勁法三十六種之多。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思考,勁法的產生是由意動而來。意念如何動?勁法如何生?這是本文要討論的核心問題。要析這個問題,首先得從天幹地支說起。因為天幹地支本來是我們的祖先用來描述天地目月運行規律的計時符號,但是在太極拳法中天幹地支又被用來描述陰陽變換和勁法產生的基本原理。
  • 天幹地支五行解讀
    從古代一直流傳下來的知識告訴人們,天幹地支與陰陽五行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十天幹與十二地支都有一個陰陽性質的分類,和有一個五行性質的分類,具體的分類劃分為:天幹分陰陽:甲、丙、戊、庚、壬屬於陽幹,屬於陽,說明它們都有增長、旺盛、強壯的陽性質;乙、丁、己、辛、癸屬於陰乾,屬於陰,說明它們都有消減、衰落、萎縮的陰性質。
  • 天幹地支五行的五行屬性
    天幹地支五行,通稱為天幹地支,源於我國遠古時期對星象的觀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之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之為十二地支。包雙龍教師這兒給大家講,十天幹,十二地支,這二十二個字,便是按序死記硬背挨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具體的道理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念幾次就會計了。
  • 易經八卦入門基礎:天幹、地支、五行、六爻裝卦法(詳細版)
    八卦的方位分先天和後天,先天方位是:乾南、兌東南 離東 震東北 巽西南 坎西 艮西北坤北,後天方位是:離南、巽東南、震東、艮東北、坎北、乾西北、兌西、坤西南。八卦的象是: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兌上缺,巽下斷,離中虛,坎中滿。大家可以在線上排盤時仔細觀察。  八卦所屬五行是:乾、兌為金,艮、坤為土,坎為水,離為火,震、巽為木。
  • 八字是怎樣用天幹地支搭建的模型來模擬人生和世間萬物
    ,代表的是時間,在各種曆法中稱之為幹支歷,也就是我們平時看見的如2018戊戌年,2019己亥年,2020庚子年,再如丙寅月,戊辰月……一直到每一個時辰,都由不同的幹支組合來做標記。因此天幹地支可以論空間,八卦方位也可以論時間,比如說後天八卦的巽卦,代表的是東方,五行為木,時間為春天。再比如說天幹庚辛地支申酉記錄的是秋季,八卦代表的是西方,五行為金。這些就是時間與方位的互相交替,互相觀察印證。也有一些數術把時間和空間結合起來立體使用,如大六壬和奇門遁甲,就是把天幹地支與八卦結合起來建立時空模型,以達到更為精彩的推演。
  • 四方五行與天幹地支宜忌
    【幹支配陰陽五行】幹支與陰陽的配合較簡單,即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中按排列順序,凡為奇數者屬陽幹,為偶數者屬陰乾。具體為:天幹中甲、丙、戊、庚、壬五者為陽幹,乙、丁、已、辛、癸五者為陰乾;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六者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六者為陰支。幹支與五行相配要複雜得多。
  • 【易】2018.7.3---周易八卦之 天幹地支
    我們要學易學,學根據生辰八字算命,基礎大概有下面四個:    1.陰陽    2.五行    3.天幹地支    4.陰陽、五行、天幹地支間的關係。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天幹地支也是有陰陽的,這也是要記的,索性陰陽是間隔的,比較好記。    那麼現在已經可以進行簡單的推算了,比如你屬龍,對應的地支就是辰,而辰屬於陽支,那你的地支屬性就是陽。
  • 天幹地支五行對應表
    天幹地支和陰陽對應表
  • 八字學堂:天幹地支的關係集錦
    、沐浴等十二宮長生的原理,十二宮長生道理與天地間大自然的道理非常吻合,是研究陰陽五行的人們非學不可的原理。也就是陽幹順行,陰天幹逆行的區別,五行分布在四季的不同運行,是一種成功者退去,後來者出來接替的順序運行,所以每一個天幹都會依著運行的秩序,實際經過每一個月份,也就是經過十二地支每一個地支,結果就產生了十個天幹的陰陽長生十二歷程,而且是陽幹的生就是陰乾的死,陰乾的生就是陽幹的死,陰陽天幹互相接替,形成天地大自然的運行規律。
  • 【走進道教】「甲乙丙丁、子醜寅卯」……「天幹地支」的奧妙
    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道教星宿崇拜,"甲、乙、丙、丁、戊、己、庚
  • 天幹地支五行對照表
    什麼是天幹地支對於初學八字命理的人而言,測八字的五行,只能查看天幹地支五行對照表。
  • 中國古代為什麼要有陰陽五行天幹地支
    陰陽起初就是指陽光的向背,後來逐漸引申到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認識到世間萬物都是對立統一的兩面性,於是便用陰陽來統稱。例如天為陽,地為陰;男為陽,女為陰等等。陰陽學說萌牙於西周末年,蓬勃於東周,主旨是要求陰陽平衡。例如現在男多女少,打光棍的太多,形成了陽盛陰衰的局面,這就叫陰陽不平衡。
  • 天幹類象,本於五行,不離陰陽(傳統文化尋根之天幹之三)
    五行類象、天幹類象、地支類象,八卦類象、十神類象都是預測學的基礎課程,知道類象後,我們再看到一個個的文字時就會變得直觀起來。比如命主日元是甲木,然後生於深秋,我們頭腦中就應浮現出一棵高大的樹木,且樹葉呈黃落狀態的一個形象。
  • 八卦圖之三:後天八卦與天幹地支
    本文接上篇《八卦圖之二:後天八卦用法》3.9 九州前面說到了天文星象,能一一對應到後天八卦圖中。那麼這一小節,我們探討一下地理,也就是九州的概念。在古人的眼中,有大九州和小九州的觀念。因為易為日月,日月之道,從來都是輪迴流轉,生生不息的。也就是說,我們畫出了後天八卦圖,那麼這個圖從它畫出來那一刻起,它就應當是不斷的旋轉。把它用到天文(地理)上,那麼就相當於把後天八卦圖不斷地拉伸、變大,直至它能完全覆蓋住整片天空(大地),然後遵循天(地)之道,周而復始的旋轉;把它用到人地身體上,那就相當於把後天八卦圖不斷地壓縮、縮小,直到它剛好能覆蓋住五個臟器;然後遵循人體之道,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