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奶粉因為肉毒桿菌汙染問題而廣受關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顧問劉秀梅指出,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缺氧環境下的細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醃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肉毒桿菌是一種致命病菌,在繁殖過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強的蛋白質之一。
吃了會如何
人體的胃腸道是一個良好的缺氧環境,適於肉毒桿菌居住。在厭氧環境中,此菌能分泌強烈的肉毒毒素,能引起特殊的神經中毒症狀,致殘率、病死率極高。人們食入和吸收這種毒素後,神經系統將遭到破壞,出現頭暈、呼吸困難和肌肉乏力等症狀。軍隊常用於生化武器。
與成人相比,肉毒桿菌對於嬰兒來說,風險更高。嬰幼兒,特別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腸道內的正常菌群還不夠強健,不具備抵禦其他致病微生物的能力,當肉毒桿菌的芽孢進到嬰兒的腸道後,可能生根、繁殖,釋放毒素,導致嬰兒中毒。
劉秀梅介紹,嬰兒發生肉毒中毒後,主要影響其神經系統,臨床表現常是先有便秘,約l—2周後,出現頭頸部肌肉軟松、吮乳無力、吞咽困難、眼瞼下垂、全身肌肉鬆弛減退,這些現象可持續8周以上,嚴重者亦可因呼吸肌麻痺而導致嬰兒猝死。肉毒中毒的死亡率可達30%以上。死亡率高的原因,一是毒素的毒力強;二是臨床誤診,未儘早明確病因,以致患兒沒有得到及時的對症治療。如果診斷治療得當,注意營養與護理,患兒大多可在1—3月內自然恢復,並沒有後遺症。
為何可用於美容
肉毒桿菌致病,主要靠強烈的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能透過機體各部的黏膜。肉毒毒素由胃腸道吸收後,經淋巴和血行擴散,作用於顱腦神經核和外周神經肌肉接頭以及植物神經末梢,阻礙乙醯膽鹼釋放,影響神經衝動的傳遞,導致肌肉的鬆弛性麻痺。
在了解了毒素的結構與功能以及作用機制後,人類開始用毒素作為有效藥物。肉毒毒素被助惡治療眼瞼痙攣、痙攣性斜頸、痙攣性發音困難等疾病。去除動態皺紋的原理,是將收縮造成皺紋的肌肉麻痺掉,使肌肉不收縮,連帶的也去除了皺紋。肉毒桿菌除皺術正是根據肌肉拉伸導致皺紋的原理,通過麻痺面部牽引的肌肉,從而達到除皺的目的。
專家提醒,肉毒桿菌應用在美容上,需要考慮劑量,注射的部位,只有專業的皮膚科醫生才可以完成。而一旦注射失敗,後果不亞於毀容。
如何預防中毒
劉秀梅認為,相比於奶粉,家庭自製豆製品、肉製品等食物發生肉毒中毒的可能性更大。我國的肉毒中毒,多發生於家庭自製的密閉發酵類食物,如發酵豆製品、穀物和肉製品等。
劉秀梅指出,預防肉毒桿菌最好的方式就是原料控制、環境監測,高溫殺菌,在現代工業化食品的生產過程中,一般都能保證做到高溫殺菌,但在家庭自製食品時,就很難保證了。
「與化學汙染物不一樣,微生物汙染是不均勻分布的,而且肉毒桿菌是厭氧菌,它的生存需要特定的條件,有氧甚至少量有氧環境都不利於其生存。食品企業在通風、低溫、有氧環境下儲存食品原料,加工過程採用恰當的高溫處理工藝,是可以有效控制肉毒桿菌汙染的。」劉秀梅強調。
如何預防肉毒中毒,國家食品風險評估中心郭雲昌研究員介紹,國際上最有效、最簡單易學的預防措施就是「WHO食品安全五要點」,分別是保持清潔、生熟分開、燒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 人民日報 》( 2013年08月12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