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女童肉毒桿菌中毒 揭秘「史上最強毒素」

2020-12-19 湖南在線

  

如何滅殺肉毒桿菌?依圖中數據可高枕無憂。

  

  來源

  肉類和豆類製品,脹袋誤食通常就是指包裝中充斥了大量的肉毒桿菌毒素。

  毒性

  目前人類已知的最毒物質,1毫克即可以殺死1萬人。

  作用機理

  阻斷神經末梢分泌能使肌肉收縮的乙醯膽鹼,從而達到麻痺肌肉的效果。

  戰爭

  生化武器,破壞神經系統

  美容

  消除皺紋,瘦臉及瘦小腿

  醫療

  治療肌肉痙攣及斜視

  肉毒桿菌的來源及應用。■製圖/linda

  最近,紐西蘭恆天然公司宣布2013年5月生產的三批濃縮乳清蛋白粉檢出肉毒桿菌,質檢總局要求進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汙染產品。雅培、多美滋、可口可樂以及娃哈哈等多個知名品牌旗下的產品均被波及。食品安全問題再度敲打著國人敏感的神經。

  8月13日,湖南省兒童醫院收治一名8歲女童,目前高度懷疑因遊完泳後食用熱狗,導致肉毒桿菌中毒。肉毒桿菌究竟是何方「神聖」?它分泌的毒素到底有多毒?為什麼許多明星又願意花大價錢把它們打到臉上?

  「史上最強毒素」

  相比大腸桿菌和沙門氏桿菌等常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肉毒桿菌屬於「藏得很深很深」的一種。肉毒桿菌家族一共兄弟7個,本身其實沒有毒性,但其中有4個能在厭氧環境下(比如腸道、密閉發酵食品)產生肉毒毒素。

  顧名思義,肉毒桿菌似乎多隱藏於肉類之中,但就目前的研究看,「肉毒」二字早已失去其原有意義。有研究者分析了美國236起肉毒中毒爆發案例中的可疑食物,牛肉、豬肉、牛乳製品僅佔9%。肉毒素中毒的病例大都由植物性食品,特別是家庭自製的豆類發酵製品如臭豆腐、豆瓣醬、豆豉引起。日本與俄羅斯等地的中毒則多因魚類製品所致。

  在肉毒桿菌分泌的毒素中,A型肉毒素被稱為「史上最強毒素」。一名60千克體重的成人,只需要1/1000克即可導致其死亡。這個劑量只相當於四分之一粒芝麻大小。而且毒素具有較強的耐酸性,不但胃液無法破壞其毒性,胃腸道的蛋白酶也對其無計可施。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肉毒素耐熱性較差,只要煮沸10分鐘或者80℃維持30分鐘,即可確保無虞。真正難解決的是它的芽孢。肉毒桿菌在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就像作繭一樣用一些蛋白和糖類物質把自己包起來,然後就能「刀槍不入」,一般的加工手段都殺不死它。等它重新進入合適的環境,比如人的腸道,它又能甦醒過來繼續幹壞事。

  肉毒桿菌在乳品中並不是常見的汙染物

  但是,成人由於腸道裡面的菌群早已站穩了腳跟,少量的肉毒桿菌是鬥不過這些「地頭蛇」的,因此對成人的危險性相對較小。但嬰兒尤其是1歲以下的小寶寶,正常菌群還處於建設階段,抵禦外界有害細菌的能力並不強,而且衝泡奶粉時,水溫並不高,維持時間也較短,難以利用高溫殺滅病菌。在這些不利情況下,一旦肉毒桿菌潛入至腸道等相對缺氧的環境,便有可能生長繁殖並分泌毒素,導致中毒。這也是此次恆天然事件引起人們普遍恐慌的原因。

  此次事件更讓人們「膽寒」的是,我國竟然沒有奶粉中肉毒桿菌的限量標準,甚至不是奶粉必檢項目;但另一個更令人困惑的事實是:全世界都這麼幹!

  事實上,在食品工業中,肉毒桿菌屬於危害大但致病概率很低的細菌。它在自然界常見,但食品汙染比較少見,而且主要出現在家庭自製食品。在我國的新疆、青海等少數民族地區幾乎每年都會出現自製發酵肉製品導致的肉毒中毒、甚至死亡。它的繁殖和產毒條件相當苛刻:要嚴格隔絕空氣;需要適宜的水分活度、營養條件、環境溫度;在成人腸道菌群的排擠下也很難站穩腳跟。引起中毒的主要是它的毒素,而毒素又不耐熱。

  肉毒桿菌在乳品中並不是常見的汙染物,而標準的管理是要考慮成本的,正因如此,各國都不把它寫入標準。但這並不意味著根本不管,比如這次恆天然是在企業的質量控制中發現的問題。用標準管理有限的問題,用過程的控制實現更全面的安全保障,這才是科學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對於負責任的大企業,其質控項目數量和質控要求都是遠遠高於國家標準要求的。

  A型肉毒素是大名鼎鼎的「美容毒藥」

  有趣的是,恆天然事件並不是肉毒桿菌第一次為世人熟知。「A型肉毒素」還是大名鼎鼎的「美容毒藥」。大S在她的《揭發女明星—美容大王2》一書中曾公開寫到,娛樂圈中的很多人都是肉毒素的忠實擁躉。它在除皺、整形方面的神奇功效,一直是娛樂圈公開的秘密,如今更成為許多美容機構招攬顧客的招牌。

  肉毒素除皺的原理簡單又帶有些許「恐怖」。面部皺紋主要肇因於相關的表情肌。這些肌肉的兩端都與皮膚相連,長期過度收縮的話,皺紋便產生了。而中樞系統傳出的神經信號並不能直接令肌肉運動,而是在神經末梢與肌肉的連接處,通過釋放乙醯膽鹼將神經信號轉化為化學信號,進而刺激肌肉運動。肉毒素的作用如同一條攔河壩,抑制了乙醯膽鹼的釋放,進而阻斷了神經信號的流動。這樣一來,就解除了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權。除皺治療時,在合適位點注射了肉毒素後,過度收縮的表情肌因為麻痺而舒張,皺紋自然就減弱或消失了。

  肉毒素除皺的治療過程非常快捷,只需耗費十幾分鐘。基本上不會給患者造成痛感,也不會有明顯的腫脹和淤血症狀。其治療劑量僅為中毒劑量的1%,因此安全性也有相當的保障。不過注射半年後,神經突觸新芽的形成以及神經—肌肉信號傳導通路的重建,使得皺紋或原有症狀逐漸又故態復萌。這時需要重新注射以維持療效,就目前的臨床觀察,只要注射部位和用量準確,反覆注射治療似乎並不會產生永久性的失神經效應。

  據果殼網、科學松鼠會

  ■整理/實習記者 王安琪

相關焦點

  • 8齡童吃熱狗後肉毒桿菌中毒 跨省空運血清救命
    8月12日下午3點多,省兒童醫院收治了一名8歲患兒。  「送來時,小孩全身乏力,眼瞼下垂,呼吸急促,說話聲音特別小。」經臨床診斷,小孩很有可能是吃了熱狗後肉毒桿菌中毒。其症狀也跟肉毒桿菌中毒很像。」  跨省營救,空運血清救命  8月12日下午2時50分,省兒童醫院組織院內專家進行了緊急會診,會診意見為高度疑似肉毒桿菌中毒,建議使用多價抗肉毒毒素。  6時,會診結果一出來,醫院立即向省衛生廳、省疾控、醫藥公司及長沙各大醫院詢問,是否有此藥購買,答覆均無此藥儲備。
  • 什麼是肉毒桿菌中毒?
    長沙晚報記者 楊蔚然通訊員 胡冰峰 戴婧  【問】前不久媒體相繼報導了一則關於感染肉毒桿菌患兒的事件,兩名來自同一家幼兒園的4歲小孩,相繼出現昏迷、全身肌張力減低、無法自主呼吸等症狀,經過專家緊急會診,診斷為高度疑似肉毒桿菌中毒。請問什麼是肉毒桿菌中毒呢?
  • 科普知識:什麼是肉毒桿菌?如何殺滅肉毒桿菌?
    原標題:科普知識:什麼是肉毒桿菌?如何殺滅肉毒桿菌?   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常溫、低酸和缺氧環境中的革蘭氏陽性細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醃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是目前毒性最強的毒素之一。肉毒桿菌是一種致命病菌,在繁殖過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強的蛋白質之一。
  • 寶寶便秘千萬別給吃蜂蜜 小心肉毒桿菌中毒!
    兒科主任稱,不要給嬰幼兒,特別是1歲內嬰兒服用蜂蜜。因為蜂蜜內含激素,對嬰幼兒生長沒好處。美國科學家表示,蜂蜜被肉毒桿菌汙染後會使寶寶中毒。1.蜂蜜含有激素,嬰幼兒不宜服用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主任崔玉濤表示,不要給嬰幼兒,特別是1歲內嬰兒服用蜂蜜。因為蜂蜜內含激素,對嬰幼兒生長沒好處。如是因為便秘原因考慮到蜂蜜的話,可以給孩子服用「乳果糖口服液」,一種可溶性纖維素,屬於益生元。乳果糖只在腸道中敗解吸收水分,治療便秘,不被吸收入血,對生長沒有影響。
  • 肉毒桿菌有多毒
    紐西蘭奶粉因為肉毒桿菌汙染問題而廣受關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顧問劉秀梅指出,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缺氧環境下的細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醃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肉毒桿菌是一種致命病菌,在繁殖過程中分泌毒素,是毒性最強的蛋白質之一。
  • 加拿大研究:嬰兒肉毒桿菌中毒增加或與蜂蜜有關
    近日,加拿大的健康機構在調查全國嬰兒肉毒桿菌(botulism)中毒病例上升的原因,疑似與蜂蜜密切相關。文章摘編如下:2018年1月至4月期間,3名安大略省、2名卑詩省和1名阿爾伯塔省的嬰兒,都患上了這種罕見但可能致命的食物中毒病症。
  • 日本一名半歲嬰兒因食用蜂蜜導致肉毒桿菌中毒死亡
    人民網東京4月12日電 日前,東京一名6個月大的嬰兒因食用市面銷售的蜂蜜導致肉毒桿菌中毒死亡。 據悉,該嬰兒從1月中旬開始每天食用兩次加入蜂蜜的果汁,2月下旬發病。蜂蜜的食用量一次約5克。這是日本首例嬰兒肉毒桿菌中毒症候群死亡病例。
  • 嬰兒吃蜂蜜致肉毒桿菌中毒 寶寶多大能吃蜂蜜?
    但是,國外的科學家發現,一周歲以下的嬰兒食用蜂蜜及花粉類製品,可能因肉毒桿菌汙染,引起寶寶食物中毒。蜂蜜有時會含有一種肉毒桿菌的孢子,這能導致一種罕見的嬰兒食物中毒(波特淋菌中毒),在很偶然的情況下,也會發生在成人身上。6個月以下的寶寶是最脆弱的。寶寶吃蜂蜜或其他受汙染的食物之後8~36小時左右,可能會出現波特淋菌中毒的症狀,可能包括便秘、倦怠和缺乏食慾。
  • 肉毒桿菌惡名昭著 常存在於地酸性食物及肉製品中
    調查:肉毒桿菌究竟有多毒?視頻來源:山東衛視《調查》     齊魯網8月8日訊  據山東衛視《調查》報導,最近「毒奶粉」又成為了新聞熱點,伴隨著這一事件有個詞兒也像這天氣一樣火熱,那就是肉毒桿菌。那麼這肉毒桿菌究竟是什麼,它對人體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呢?
  • 1歲前不可吃蜂蜜!小心肉毒桿菌中毒
    曾發生過小男嬰因每天吃10克蜂蜜,最後中毒的案例。到底蜂蜜為何會導致寶寶中毒,那麼幾歲以上才適合吃蜂蜜呢? ,並分泌肉毒桿菌素(Botulinum toxin),這是一種神經毒素(neurotoxin),會造成嬰兒型肉毒桿菌中毒(Infant botulism),出現呼吸困難、肌肉無力等症狀,嚴重可能會導致死亡。
  • 肉毒桿菌與食品安全
    必須提醒一點,雖然,肉毒桿菌含有肉這個字,且最初是從火腿中發現,但事實上,這種細菌廣泛分布在土壤中,能汙染蔬菜,如果生食被大量肉毒桿菌汙染的蔬菜,同樣也會導致肉毒桿菌食物中毒。肉毒素是人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毒性最強的毒素,雖然它是一種蛋白質,但由於其具有極強的耐酸性,其毒性不受胃酸影響,純化後的肉毒素,通過食物攝入的致死劑量從0.1~10微克,因不同的估算方式有很大不同。但微克是個極小的單位,放大到人類能體會的數量的話,即使按最大致死劑量10微克計算,那麼1克肉毒素至少也能毒死10萬人。
  • 肉毒桿菌有多毒:毒過氰化鉀不足1微克就奪命
    人體的胃腸道也是一個良好的缺氧環境,很適於肉毒桿菌居住。  李慧忠告訴記者,肉毒桿菌本身並不致病,但在厭氧環境下,它在繁殖過程中能分泌劇毒的肉毒毒素,這種毒素是目前發現的毒性最強的生物毒素,不到1微克(1克=1000000微克)就能致人死亡,毒性強過氰化鉀。肉毒毒素中毒症狀主要是神經系統症狀,表現為視力模糊、瞳孔散大、語言障礙、頭暈、呼吸困難和肌肉乏力等。
  • 肉毒桿菌有多可怕? 症狀發展迅速且嚴重須徹底加熱
    肉毒桿菌自此進入人類視野,被冠以「香腸之毒」的惡名,它分泌出的肉毒毒素是迄今所知最強的毒素之一,甚至被用於製造生化武器。  天津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主治醫師祁軍指出,肉毒桿菌來自土壤或動物腸道中,可呈活動生長狀態(營養細胞)或休眠狀態(芽胞)。芽胞對熱、化學藥劑或放射線的抵抗力極強,而營養細胞則極易被破壞,僅能在無氧狀態下生長。
  • 明察|食藥監總局:至今未發現白血病與肉毒桿菌相關
    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又稱肉毒梭菌,是一種生長在常溫、非酸性和厭氧環境中的革蘭氏陽性芽胞桿菌,廣泛分布於土壤、淤泥及動物糞便中。肉毒桿菌的菌體並沒有毒性,但在嚴格的厭氧環境和適宜的溫度(18~30℃)條件下,肉毒桿菌芽胞可能萌發、生長並形成肉毒毒素,該毒素才是致病的元兇,且是已知天然毒素中毒力最強的一類神經毒素。
  • 乳飲料裡有肉毒桿菌? 家庭自製食品需警惕
    雖然這條消息隨後已經被證實是謠言,但不少家長仍擔心:乳飲料中為什麼會有肉毒桿菌?肉毒桿菌是什麼?它有何危害?  肉毒桿菌產生毒素需要嚴苛條件  提起肉毒桿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它毒性很強。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專家阮光鋒指出,其實消費者不用太恐慌。  阮光鋒介紹,肉毒桿菌家族一共有7個兄弟,本身其實沒有毒性,但其中有4個能在一定條件下產生肉毒毒素。
  • 14萬罐港版牛欄奶粉疑遭肉毒桿菌汙染 展開召回(圖)
    原標題:14萬罐港版牛欄奶粉疑遭肉毒桿菌汙染 展開召回(圖)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6日訊 紐西蘭恆天然「肉毒桿菌汙染事件」繼續發酵。昨晚9點39分,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網上通報稱,達能嬰幼兒營養品香港有限公司進口的2批次牛欄牌幼兒奶粉使用了疑受肉毒桿菌汙染的原材料製造。
  • 乳清蛋白粉應用廣泛 肉毒桿菌0.1克即致命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4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娃哈哈對使用該乳清蛋白產品的出廠檢測記錄進行了複查,未發現肉毒毒素,娃哈哈目前已委託國家權威機構,對產品留樣進行肉毒梭狀桿菌及肉毒毒素的檢驗,涉事產品召回也已經同步展開。  雖然在我國乳清蛋白使用廣泛,但卻沒有大量生產,國內乳清蛋白粉主要依賴國外進口。
  • 紐西蘭毒奶 肉毒桿菌究竟有多毒?
    有關資料顯示,肉毒梭狀桿菌簡稱肉毒桿菌,它本身是無害的,但是它在厭氧環境中產生的肉毒素(又稱肉毒毒素)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物質,不到1微克就可以致人死亡。醫學專家指出,其中毒症狀主要是神經系統症狀,表現為視力模糊、瞳孔散大、語言障礙、頭暈、呼吸困難和肌肉乏力等,嚴重者會癱瘓。
  • 對於肉毒桿菌,你知道多少?
    其中長盛不衰的,就是打肉毒桿菌。那麼肉毒桿菌究竟是什麼,是什麼原理,以有多大的效用及潛藏多大的危害,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缺氧環境下的細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醃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強的細菌之一。
  • 肉毒桿菌汙染的紐西蘭嬰幼兒乳粉流入中國
    紐西蘭最大乳品出口商恆天然部分含肉毒桿菌的乳清蛋白粉流入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昨天上午在其官方網站上掛出消息,剛剛接到紐西蘭政府有關部門通報,稱紐西蘭紐迪西亞公司(Nutricia)發布召回公告,召回其在紐西蘭市場上銷售的3個批號的嬰幼兒配方乳粉。質檢總局緊急提示消費者,如有以個人攜帶、郵寄或網購等方式購買了上述批號產品,請勿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