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滅殺肉毒桿菌?依圖中數據可高枕無憂。
來源
肉類和豆類製品,脹袋誤食通常就是指包裝中充斥了大量的肉毒桿菌毒素。
毒性
目前人類已知的最毒物質,1毫克即可以殺死1萬人。
作用機理
阻斷神經末梢分泌能使肌肉收縮的乙醯膽鹼,從而達到麻痺肌肉的效果。
戰爭
生化武器,破壞神經系統
美容
消除皺紋,瘦臉及瘦小腿
醫療
治療肌肉痙攣及斜視
肉毒桿菌的來源及應用。■製圖/linda
最近,紐西蘭恆天然公司宣布2013年5月生產的三批濃縮乳清蛋白粉檢出肉毒桿菌,質檢總局要求進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汙染產品。雅培、多美滋、可口可樂以及娃哈哈等多個知名品牌旗下的產品均被波及。食品安全問題再度敲打著國人敏感的神經。
8月13日,湖南省兒童醫院收治一名8歲女童,目前高度懷疑因遊完泳後食用熱狗,導致肉毒桿菌中毒。肉毒桿菌究竟是何方「神聖」?它分泌的毒素到底有多毒?為什麼許多明星又願意花大價錢把它們打到臉上?
「史上最強毒素」
相比大腸桿菌和沙門氏桿菌等常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肉毒桿菌屬於「藏得很深很深」的一種。肉毒桿菌家族一共兄弟7個,本身其實沒有毒性,但其中有4個能在厭氧環境下(比如腸道、密閉發酵食品)產生肉毒毒素。
顧名思義,肉毒桿菌似乎多隱藏於肉類之中,但就目前的研究看,「肉毒」二字早已失去其原有意義。有研究者分析了美國236起肉毒中毒爆發案例中的可疑食物,牛肉、豬肉、牛乳製品僅佔9%。肉毒素中毒的病例大都由植物性食品,特別是家庭自製的豆類發酵製品如臭豆腐、豆瓣醬、豆豉引起。日本與俄羅斯等地的中毒則多因魚類製品所致。
在肉毒桿菌分泌的毒素中,A型肉毒素被稱為「史上最強毒素」。一名60千克體重的成人,只需要1/1000克即可導致其死亡。這個劑量只相當於四分之一粒芝麻大小。而且毒素具有較強的耐酸性,不但胃液無法破壞其毒性,胃腸道的蛋白酶也對其無計可施。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肉毒素耐熱性較差,只要煮沸10分鐘或者80℃維持30分鐘,即可確保無虞。真正難解決的是它的芽孢。肉毒桿菌在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就像作繭一樣用一些蛋白和糖類物質把自己包起來,然後就能「刀槍不入」,一般的加工手段都殺不死它。等它重新進入合適的環境,比如人的腸道,它又能甦醒過來繼續幹壞事。
肉毒桿菌在乳品中並不是常見的汙染物
但是,成人由於腸道裡面的菌群早已站穩了腳跟,少量的肉毒桿菌是鬥不過這些「地頭蛇」的,因此對成人的危險性相對較小。但嬰兒尤其是1歲以下的小寶寶,正常菌群還處於建設階段,抵禦外界有害細菌的能力並不強,而且衝泡奶粉時,水溫並不高,維持時間也較短,難以利用高溫殺滅病菌。在這些不利情況下,一旦肉毒桿菌潛入至腸道等相對缺氧的環境,便有可能生長繁殖並分泌毒素,導致中毒。這也是此次恆天然事件引起人們普遍恐慌的原因。
此次事件更讓人們「膽寒」的是,我國竟然沒有奶粉中肉毒桿菌的限量標準,甚至不是奶粉必檢項目;但另一個更令人困惑的事實是:全世界都這麼幹!
事實上,在食品工業中,肉毒桿菌屬於危害大但致病概率很低的細菌。它在自然界常見,但食品汙染比較少見,而且主要出現在家庭自製食品。在我國的新疆、青海等少數民族地區幾乎每年都會出現自製發酵肉製品導致的肉毒中毒、甚至死亡。它的繁殖和產毒條件相當苛刻:要嚴格隔絕空氣;需要適宜的水分活度、營養條件、環境溫度;在成人腸道菌群的排擠下也很難站穩腳跟。引起中毒的主要是它的毒素,而毒素又不耐熱。
肉毒桿菌在乳品中並不是常見的汙染物,而標準的管理是要考慮成本的,正因如此,各國都不把它寫入標準。但這並不意味著根本不管,比如這次恆天然是在企業的質量控制中發現的問題。用標準管理有限的問題,用過程的控制實現更全面的安全保障,這才是科學的食品安全管理理念。對於負責任的大企業,其質控項目數量和質控要求都是遠遠高於國家標準要求的。
A型肉毒素是大名鼎鼎的「美容毒藥」
有趣的是,恆天然事件並不是肉毒桿菌第一次為世人熟知。「A型肉毒素」還是大名鼎鼎的「美容毒藥」。大S在她的《揭發女明星—美容大王2》一書中曾公開寫到,娛樂圈中的很多人都是肉毒素的忠實擁躉。它在除皺、整形方面的神奇功效,一直是娛樂圈公開的秘密,如今更成為許多美容機構招攬顧客的招牌。
肉毒素除皺的原理簡單又帶有些許「恐怖」。面部皺紋主要肇因於相關的表情肌。這些肌肉的兩端都與皮膚相連,長期過度收縮的話,皺紋便產生了。而中樞系統傳出的神經信號並不能直接令肌肉運動,而是在神經末梢與肌肉的連接處,通過釋放乙醯膽鹼將神經信號轉化為化學信號,進而刺激肌肉運動。肉毒素的作用如同一條攔河壩,抑制了乙醯膽鹼的釋放,進而阻斷了神經信號的流動。這樣一來,就解除了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權。除皺治療時,在合適位點注射了肉毒素後,過度收縮的表情肌因為麻痺而舒張,皺紋自然就減弱或消失了。
肉毒素除皺的治療過程非常快捷,只需耗費十幾分鐘。基本上不會給患者造成痛感,也不會有明顯的腫脹和淤血症狀。其治療劑量僅為中毒劑量的1%,因此安全性也有相當的保障。不過注射半年後,神經突觸新芽的形成以及神經—肌肉信號傳導通路的重建,使得皺紋或原有症狀逐漸又故態復萌。這時需要重新注射以維持療效,就目前的臨床觀察,只要注射部位和用量準確,反覆注射治療似乎並不會產生永久性的失神經效應。
據果殼網、科學松鼠會
■整理/實習記者 王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