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東莞市大朗鎮鳴鳳小學「開心農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綠油油的菜地:成熟的茄子、生機勃勃的甘蔗、嫩綠的青菜……
自2010年起,鳴鳳小學師生開始經營「開心農場」。9年來,學校每周開設的2節勞動教育實踐課上,學生們都喜歡扎進田裡耕種「責任田」。近年來,該校綜合實踐活動科組的課例、論文和教學設計等分別在省、市評比中屢屢獲獎,科組被評為「東莞市優秀教研組」,「開心農場,開心成長」項目也榮獲2019年全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優秀成果獎。
8歲學生收穫3根玉米帶回家給父母吃
「食拇中指捏種子,下種位置左至右……」10月12日,鳴鳳小學各個年級的學生圍在「開心農場」邊,齊聲朗讀播種七字歌,下到各班「責任田」,並在老師的指導下,播下手中的芥菜種子。
「開心農場」裡充滿了歡聲笑語。雖然每周都會上2節勞動教育實踐課,但是學生們還是對種植充滿了好奇心。當看到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已經下到地裡撒播芥菜種子的時候,三年級的學生們紛紛圍在田邊,探著小頭「取經」。輪到自己上場的時候,三年級的學生迅速挽起褲腿,迫不及待下田親身體驗種植的樂趣。
今年8歲的謝季燊同學已經是第二次參加種植了。今年春天,他種下了一株玉米,「我種的玉米長了3個果實,我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吃了!」回想起那三個玉米的味道,謝季燊現在仍然回味無窮。
「開心農場」原是一片荒廢的花圃,雜草叢生。經過鳴鳳小學領導班子多番討論後,學校決定將這5畝花圃改造為學生勞動教育的實踐基地——「開心農場」。改造後的農場劃分為15個區域,每個班級都擁有一塊自己的「責任田」,學生可以在上面種植瓜果蔬菜。
「起步階段,我們挑選了12名教學骨幹,組成勞動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開展相關教學,進行教學研討。」校長謝慰意介紹道,「萬事開頭難,大家雖然都知耕田基本步驟,但是怎樣把農耕知識講得淺顯易懂卻是個難題。」因此,學校聘請了後勤人員擔任各班勞動教育輔導員,大家一起研讀種植和勞動教育方面的書籍,並確定了勞動教育的內容:一、二年級以認識花草樹木、蔬菜名稱為主;三、四年級學習種植的基本過程;五、六年級學習播種、移植、施肥、防蟲等整套勞動技能。
讓孩子親自實踐,體驗勞動艱辛
學校通過勞動教育,不僅讓學生們學到了初步的勞動技能,培養熱愛勞動的品質和合作探究的科學精神,還注重培養他們的綜合品德素養。在勞動中,孩子們學會了團隊合作,明白互相幫助的重要性。
謝慰意告訴記者:「建立『開心農場』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親自去實踐,體驗勞動艱辛,守護生命的擔當,初步具有一些選擇食物的能力。大地踩下去方能感知冷暖,風雨走近了方能遇見真實,收穫在一起方能體會付出。」
此外,學校還會不定時地發一些菜苗、種子讓學生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過把「耕種癮」。暑假才陪孩子種下一棵番茄苗的楊先生對「開心農場」豎起了大拇指:「讓孩子學習耕種知識非常地有意義。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接觸自然放鬆心情,另一方面又能增長耕種和食品安全等知識。」
依託「開心農場」,學校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主題活動,如藝農採訪、蔬菜種植徵文、種菜知識手抄報評比、「種菜知識知多少」演講比賽、田間管理知識擂臺賽、菜乾製作表演賽、爭做愛勞動好學生等,並引導每位學生建立勞動教育成長記錄袋,記錄成長足跡,定期展示評價,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勞動的熱情。
「孩子的成長不喊口號,我們要從勞動中出勞動者,從勞動者中出社會主義建設者。」看著「開心農場」這滿園的歡笑聲、驚嘆聲,校長謝慰意說道。
編輯 曹亮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