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稻:個人信息,一本萬利

2020-12-13 搜狐評論

  先說段故事。某月某日,兄弟我接到一電話,自稱國家財政部的,「先生,你知道嗎?買的車可以退稅,請把你的銀行卡號碼告訴我們。」這不僅侮辱人的人格,更侮辱人的智商。我想起了《瘋狂的石頭》中道哥及手下嘍囉演出的飲料罐中獎的一段雙簧,便問:「兄弟啊,你是財政部哪個部門的啊?」對方回答:「我是財政部收發室的,你不要就算啦。

」話說得一字一頓,聽起來像炒豆子一樣。

  看來是洩了密。我的車牌號、手機號、姓名都被人一手掌握,對於他們來說,信息就是「商機」,「商機」就是一本萬利。果然,我又後續接到了朋友在外「出車禍」,請我解囊的「邀請」,當然,房地產的廣告和保險公司業務員的電話更是厚愛有加,把我的手機給累壞了。

  廣州一信息諮詢公司的員工近日出來踢爆,稱多家樓盤的業主資料被該公司通過類似於大片《諜中諜》的高科技手段搜集。爆料者稱,她自己就創造了1個月內獲取3萬用戶數據的紀錄(昨日《羊城晚報》)。看來,搞到類似的信息並不難,只要下手狠。客觀來評價,該公司從事的是「集團簡訊」業務,是定位於向小區內的業主提供問候、提醒、通知和祝福等服務,只要不構成騷擾,通過合同的方式取得了同意,當然也是「社區信息化」的落實,也無可厚非。

  令人不安的是,我們的身份證號、手機號、家庭住址、車牌號、職業等信息如此容易就被人拿走,負責保管我們信息的單位或部門,就有些倒賣獲利或管理失察的嫌疑。現在是什麼年代,信息化生存!要生存就要暴露信息。舉凡醫院病歷、車輛登記和保險、物業管理、手機入網、人身和財產保險、股東資料、考試報名等等,都得要自報家門、驗明正身,方為適格的民事主體。OK,當我們把自己的身家和盤託出的時候,這些主事部門總該有謹慎保管的義務才對。從他們這些渠道流落出來,可想而知,我們的手機一天到晚響個不停,我們的郵箱也從來沒有個清靜。現在還是什麼時代?商戰!做房地產買賣的、做保險的、遊說你做高回報投資的,全來了。就相當於GPS,在信息的網絡中被人定了位,看你往哪兒跑?想著自己老是這樣被人惦記著,差不多成為「透明人」,心裡就有些發毛。

  今年的3·15晚會,號稱掌握了數億用戶資料的分眾無線也被拎出來了。它的員工說,要把銀行的會員資料弄出來,就是花錢、用關係,沒有別的辦法。如此來說,從事客戶數據和資料管理的部門肯定能會心地感受到「信息就是金錢」的爽快。他們的角色,既是「客戶就是上帝」的服務生,又是信息戰中的「內應」,確實是臥底的好材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專家建議稿聽說馬上就要出臺了。個人的手機號碼、家庭住址、醫療檔案、職業情況等等,都屬於這部法律保護的範圍。毋庸置疑,出臺一部法律,只會使我們傳統文化的變通和圓融之道更加博大精深。生活智慧大概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到時候,我們的個人信息,價碼更高了。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liujing)

相關焦點

  • 三季稻宣布即將回歸,魔獸懷舊服恐怕又是一場腥風血雨
    魔獸世界上線十多年來,誕生過很多具有傳奇色彩的玩家,比如法神V大、蒼天哥、蘋果牛等等,在這些有傳奇色彩的人之中也有幾個人出名的理由不是那麼高大上,比如「三季稻」。玩過魔獸世界的玩家一定都聽過三季稻這個名字。三季稻當年是怎麼出名的呢,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一起來回憶一下。
  • 魔獸世界:三季稻成了偶像,法神V大卻被人遺忘,探索精神的沒落
    這其中,最典型的就要數三季稻了。15年前的三季稻,一個60級亡靈法師在荊棘穀日夜不停的殺小號,似乎他上線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殺小號。到最後「三季稻」這三個字讓本服聯盟小號聞名色變,以至於他成了聯盟的頭號死敵。最初,三季稻也不過是一個小號殺手,還並不出名,他的行為更多的是被人鄙視。
  • 魔獸世界國服十大名人,三季稻排第三
    四、夏一可這個名字如果你不知道,那這個圖片你就應該會明白吧,如果這個照片你都沒見過,那插件裡的「火牆火牆火牆」你總知道了吧三、三季稻阿拉法特·默罕默德·三哥,挺他的人說他帶起了PVP的狂潮,為部落除害,踩他的人說他亂殺小號
  • 一本萬利的投資有哪些?
    在快節奏的生活裡,時間就是金錢,學歷就是資本,早一天拿到學歷,早一天派上用場,提升學歷就是一本萬利的投資!提升學歷其實不是一次消費,而是一次一本萬利的投資,所以越早提升越好,別等用時才開始後悔!
  • 學英語:是人生一本萬利的投資
    全世界的廣播電視節目中,60%是英語的,英文網絡上的信息要比中文網絡的信息多得多的多。如果這個數字不夠直觀,可以看看維基百科上,英語詞條和其他語言詞條數量級上的差異。數學Math資訊時代,能夠獲得更多,更高質量的信息直接關係到競爭的勝敗。
  • 上雲並不是一本萬利
    上雲並不是一本萬利(圖片來自ilearnstack)調研機構Forrester曾做過一項調查,部分企業會花費百萬美元用於將關鍵應用遷移到雲端。其實在最初的遷移規劃時,雲和本地數據中心的數據交互常常被忽視。事實上,很多應用起初並非為雲環境構建,大規模遷移顯然不是好主意,因為會涉及到之後的重寫成本,尤其是針對某些環境的高度定製應用。
  • 感情投資是一本萬利的激勵
    感情投資是一本萬利的無薪激勵如果你問員工:「你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可能大多數員工都會不約而同地說:「賺錢。」所以,優秀的老闆首先應該讓員工獲得與之能力相匹配的薪酬,得到更好的福利。對員工進行感情投資是一本萬利的,日本麥當勞的社長藤田田在自己的著作《我是最會賺錢的人》中表示,他把所有的投資分類研究後發現,發現感情投資是所有投資中,花費最少,回報率最高的。感情投資重在對員工表達情意,讓員工看到你對他們的重視,對他們的關愛,從而贏得員工的好感。
  • 發現一個適合三線小縣城做的一本萬利小生意
    發現一個適合三線小縣城做的一本萬利小生意上周一個寶雞的同學發微信訴苦,他大舅哥今年30了,穩定工作,有車有房,要求並不高,但是交往圈子太小了,婚姻大事至今毫無動靜,一大家人快急瘋了,說我平時接觸的人多,人緣好,能不能幫忙尋摸尋摸。
  • 魔獸世界玩家們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第一非三季稻莫屬!
    TOP1:三季稻收割小號。莫愁天下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殺小號不是問題,可是經年累月的殺小號就有點問題了吧。而三季稻,就是這樣一位臭名昭著的「英雄」
  • 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資本開門,一本萬利!
    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雖然與阿拉伯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不具有可比性,但是他們對財富的渴求,追求一本萬利的心態和模式,還是差不多的:後者是芝麻開門,前者是資本開門。如果沒有舍一得百、超投必投機制,對馬太效應的資本開門、一本萬利、贏家通殺機制的負反饋,若干年後會不會有白豬非豬論:不是豬肉不行了,是你的豬肉不行了!
  • 夜市上最髒最暴利的幾種小吃,尤其最後一種,一本萬利誰幹誰掙錢
    實拍:夜市上最髒最暴利的幾種小吃,尤其最後一種,一本萬利,誰幹誰掙錢!夜市是每個城市都具備的硬體設施了,我們小區附近就有一個,每天人都爆滿,各種小吃,讓你進去就流口水,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夜市上這些一本萬利的小吃,看看你貢獻過多少錢。
  • 閒魚要怎麼開店比較好,怎麼在這個平臺上賣東西一本萬利?
    不過因此有時候,再看到降價拍賣的寶貝,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腦子,剁手,不過有些人雖然買了很多東西,在家裡也是光擺設放著的,不想用,只是看看的,我個人覺得,這些不想用的東西,完全都可以開個店賣出去。大家都知道閒魚是當今比較火熱的也是受廣大人們關注的二手閒置轉讓網站,閒魚要怎麼開店呢?在閒魚要怎麼開店比較好,怎麼在這個平臺上賣東西一本萬利?
  • 套現信用卡來投P2P,真的是一本萬利嗎?
    ◤ 核心提示:通過套現信用卡,再把錢拿去投P2P,從中賺取利差,看起來像是一本萬利賺快錢的方法,但其實是險中求富貴的危險遊戲。你可能想的是空手套白狼,但結果把自己給套進去了。而《信用卡業務管理辦法》明文規定,持卡人不允許利用信用卡套取現金以及惡意透支,被發現者會被降額或停卡處理,對個人信用記錄造成不良影響。
  • 以「個人同意」守護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昨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草案設專節明確敏感個人信息處理規則規定:基於個人同意處理敏感個人信息的,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保守好個人信息的最穩妥做法是將信息牢牢攥在自己手裡,但這並不現實。
  • 聚焦個人信息保護突出問題 落實個人信息保護責任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首次亮相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劉俊臣表示,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是進一步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法制保障的客觀要求,是維護網絡空間良好生態的現實需要,也是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活動。
  • 個人信息保護中的敏感信息與私密信息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程 嘯  來源:人民法院報 不久前公開徵求意見的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將個人信息區分為敏感個人信息與非敏感個人信息,並在《草案》的第二章專節規定了「敏感個人信息的處理規則」。
  • 丁曉東:個人信息保護的難題| 新書《個人信息保護:原理與實踐》
    在近年來的法學研究中,恐怕沒有哪個議題比個人信息保護更具爭議了。儘管個人信息保護已經成為社會共識,但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理論問題卻仍無定論。首先,個人信息需要法律保護嗎?如果需要法律保護,其理由何在?或者用法言法語來說,個人信息保護的法益基礎是什麼?個人信息可以成為一種權利嗎,還是一種權益或僅僅是一種利益?
  • 當你開始接收騷擾電話時 你有必要知道你的個人信息都去過哪裡!
    由此一來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就成為了個人信息洩露的主要源頭之一。據新聞報導,在專業技術人員的監控下。很多電商類和社交類APP在被使用後,首先就會在後臺獲取你的「手機身份證」也就是手機序列號。更有甚者只要你下載了,無論是否點開使用,都會自動在後臺啟動進行信息收集行為。
  • 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亮相,你的個人信息將被這樣保護
    草案共八章七十條,聚焦目前個人信息保護的突出問題,落實個人信息保護責任,加大違法行為懲處力度。那麼,這部關乎每個網際網路網民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法律都有哪些內容?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活動。此次在規定個人信息的概念時,既強調了個人信息的權利保護,也強調了對個人信息權的規範行使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