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村婚事 從「60」後到「00」後 「三代」新娘的選擇

2021-01-12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肖洋 徐湘東 楊濤

其實,第一次爬懸崖村時,彝族姑娘金洛偷偷哭過。

那是 2020年9月13日,是長輩選的好日子。她穿著媽媽縫的嫁衣,梳著精緻的髮髻,在懸崖村的鋼梯上,爬了近五個小時,明明應該是最美的一天,但汗溼的碎發貼在額頭上,五彩的裙角粘上泥,連身邊的伴娘都嘀咕,「這裡這麼高,我是你的話,現在就轉身下山。」

金洛沒有下山,因為山上有她想嫁的人。她是懸崖村異地扶貧搬遷後,嫁進來的第一位新娘,按照彝族傳統,結婚得在老房子。

這一天的懸崖村,喜慶熱鬧。村民們回到村裡,摔跤唱歌喝酒,婚禮在網上直播到深夜,百萬網友們送上自己的祝福,稱為「懸崖村最美婚禮。」

熱鬧是大家的,對金洛而言,婚姻是自己的,從此,她的身邊多了一個叫吉克史布的男人。

9月13日,金洛和史布結婚,她說,爬了4個多小時鋼梯,都哭了

曾經漫長歲月裡,這裡的新娘們像是命運棋盤上的棋子,她們擁有幾乎一樣的人生:早早輟學、打工務農、被家人「安排」嫁上懸崖村、出嫁那天才第一次見到丈夫,然後生兒育女,再為兒女操持婚事……

如今,她們有人在搬下山後跑去學廚,想找份工作自食其力;有人因為「願意嫁的人」,穿著五彩嫁衣自己爬上鋼梯;還有人拒絕了對自己女兒提親,全力支持孩子要讀下去……

對懸崖村而言,改變,就是這樣順理成章地緩慢發生著。

「00」後新娘

退掉娃娃親 嫁上懸崖村

在20歲這年把自己嫁出去,是彝族姑娘金洛自己的決定。

她不是沒有主意的女孩,2歲時,家裡為她定下娃娃親,男方是沾親帶故的遠方親戚,到她19歲時,兩家人開始討論婚期,她表明態度堅決不嫁。

9月13日,金洛通過鋼梯走上懸崖村

「不想嫁的人,我就是不能嫁。」金洛不願意被這樣定下一生,她哭著要退婚,為表明決心,甚至開始絕食,她心裡清楚,自己的一生不能就這麼糊裡糊塗被定下。

這也是第一次,金洛為自己爭取到選擇的權利,退掉娃娃親時,按照當地習俗,他們家將當年的彩禮錢,翻倍退給男方。

「本來在傳統中,彩禮一方面表達對父母家庭養育之恩的回饋,另一方面,也維繫了涼山彝族傳統的家支社會人際關係網絡,具有它應該有的意義。」在中國彝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張可佳看來,高昂的彩禮曾剝奪了彝族女孩們選擇的權利。

但金洛無疑是幸運的,2月19日,坐在昭覺縣城安置點的新房裡,她回憶起出嫁那天,儘管覺得在鋼梯上爬得很狼狽,但內心依舊是歡喜的,因為嫁給了自己想嫁的人。

在這對年輕的夫妻眼中,他們是一見鍾情,這樣的婚事,自然都很用心。

婚後,金洛和丈夫吉克史布

為了心愛的姑娘,史布在家釀了200多斤玉米酒,殺了兩頭豬,金洛的婚服,是媽媽一針一線為她繡的,承載著最美好的祝福。結婚當天,金洛爬完鋼梯後,同村的木果指著一條長約400米的山坡笑道,「這是史布為了新娘子專門整修的,怕新娘子滑倒。」

聞言,已經走過的金洛回頭看了看,山坡上的小道,被人整理出階梯的模樣,很久之後,她回憶起那一幕,覺得「愛情就是他在山上挖出的迎親路。」

他們也改變著這裡。

以往,新娘在婚禮後一周內都會回娘家呆上一段時間,時間長的甚至有幾年,「因為新娘太快回去會被別人笑。」但到了金洛,只回家待了5天左右。」

9月13日,結婚當天,金洛爬了4個多小時鋼梯,走上懸崖村

「因為我想她了。」史布從不掩藏自己對妻子的愛。在山上的老房子裡,陰暗簡陋的土坯房中,柴火堆裡燒旺的木材啪啪作響,紅紅的火苗高高躥起,坐在火塘邊,史布為金洛洗腳,為她唱歌,也會耍寶逗她開心,有網友留言說,「選擇了愛情的姑娘一定會輸」,金洛回復,「只要開心,金錢都是身外物,以後都會有的。」

曾經的新娘

結婚當天才見到新郎

金洛和史布是相親認識的,在第一次見面前,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和家人說好,只是見見,如果不喜歡就算了,但在史布的記憶中,這在從前是不可能的,就在鋼梯修好前的那幾年,婚事都還是以「父母之命」為主。

26歲的俄木以伍,在20歲時被家人一個電話「安排」嫁進懸崖村,如今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的人生很簡單:12歲輟學回家務農,16歲打工做廠妹,出嫁當天才知道丈夫長啥樣,在臨產前兩天挺著肚子爬下2556級鋼梯進城住院……

她記得結婚那天,爬的還是藤梯,眼前是看不見盡頭的山,身後的深不見底的崖,為了方便攀爬,她顧不得好看,自己脫下禮服,爬了五六個小時才抵達。站在一群吃飯的人中間,別人指給她看,她才知道人群中誰是自己的丈夫,「不帥,不喜歡。」

可是那又怎樣呢?在此之前,嫁進懸崖村的新娘不都是這樣過的嗎?

俄木以伍和她的孩子

30年前,時年21歲巴耕阿里被村裡的男人接力,從山腳背上懸崖村。那時,蓋著蓋頭的她還不知道新郎的相貌、脾氣,也不知道新家的位置、條件,「心裡害怕,但嫁都嫁了」。

在那個活下去比天大的年代,生活並未給這些新娘太多選擇權。

史布的母親阿米夫機今年56歲,在丈夫下山摔下懸崖身亡後,她要獨自養育4個孩子,生活重重壓下來,讓她看著比實際年紀要蒼老很多。她去過最遠的地方是西昌,原因是在山上摔斷手,路遠且艱,隔了一天才被送下山。

歲月蹉跎,終於兒女長大陸續成家,他們在今年搬下懸崖村。得以喘息的阿米夫機想到了自己,她想要回家想陪著媽媽,可是,她的媽媽也沒有撐過這個冬天。

12月20日,阿米夫機跟著兒子一起回老家奔喪,明明不會說漢語,卻在聽見「媽媽」這個詞時,紅了眼眶,她喃喃重複著,「媽媽,媽媽走了。」

母親們的決定

「要讓孩子們去讀書,去自由地戀愛」

這一次,金洛沒有和丈夫婆婆一起回老家,因為她懷孕了。

即將做爸爸的史布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歡喜,於是這個冬天,在他們縣城的新房裡,新鮮蔬菜水果、零食補品擺放整齊,陽臺上掛著一堆堆豬肉和香腸,小家被收拾得溫馨乾淨。

更多的,這對年輕的夫妻認真思考起未來,「要去學個手藝,去打工掙錢,不然以後給孩子開家長會都挺不直腰杆。」

12月19日,金洛和丈夫吉克史布,在昭覺縣沐恩邸社區的新家

從藤梯到鋼梯,再到樓梯,懸崖村的媽媽們正在做出新的選擇。

搬進新家後,俄木以伍去參加了免費的技能培訓,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她風雨無阻去上學廚課,孩子太小,就把孩子帶著,下課回家了,還繼續練習刀工技巧。

她希望,等孩子再大點,她能在縣城找份工作,能夠重新和這個世界取得聯繫。

另一方面,在山下的新房,這位年輕的媽媽最喜歡看著社區裡正在建設中的學校,她聽說,這裡將有縣城裡最好的教學資源,能從幼兒園一直讀到高中。

她和丈夫說好了,兩個孩子一定要讀書,要出去見到更大的世界。

「讓孩子們去讀書,去自由地戀愛。」這是如今懸崖村媽媽們不約而同的決定。

彝族年前,巴耕阿里又一次拒絕了上門為小女兒說媒的人,17歲的某色拉作是她的驕傲,去年從山下的勒爾小學畢業,考入昭覺縣最好的中學,如今已經初二。

在某色拉作的小夥伴中,曾有因娃娃親而中斷學業的,但在她家,父母讓她一直讀下去,放心讀下去。

巴耕阿里和女兒某色拉作

這其中有著巴耕阿里自己的遺憾,曾經,夫妻二人每天都用繩子綁著孩子的腰,將他們送下山讀書。但到了中學,太遠太艱難的路,太窮太貧瘠的現實,前三個孩子都陸續失學。

終於到了現在,村裡有了鋼梯、家搬到縣城安置點、山上農家樂和養殖生意收入尚可,這些都給了她選擇的底氣, 「去讀書,去見世界。」在他們家,牆上整齊貼著的十幾張獎狀,是這位母親心中最大的財富。

「以後我的孩子,要去讀書,如果在外面有了喜歡的人,幸福最重要,這是我們給他的選擇權。」說這話時,暖暖的燈光打在金洛臉上,她笑眼盈盈,目光溫柔,在她的肚子裡,兩個月的小生命正在茁壯長大。

相關焦點

  • 從攀藤梯到上樓梯 四川「懸崖村」搬遷記
    60多公裡外的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就是人們口中的「懸崖村」。今年5月11日,48歲的某色伍哈帶著家人,和鄉親們走下2500多級鋼梯,搬出老屋,搬進新居,只用了一個半小時車程。  攀藤梯  100平方米,三室兩廳,南北通透,家具齊備,水電氣三通,電視機、洗衣機、熱水器一應俱全。
  • 阿克鳩射 在他筆下「懸崖村」從發現到消失
    透過『懸崖村』,可以看見涼山彝區幸福的未來。」2020年8月底,彝族作家阿克鳩射憑藉他的報告文學作品《懸崖村》榮獲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頒獎典禮上的這番陳詞,打動眾人。  阿克鳩射是第一個採訪「懸崖村」的媒體人。2013年2月,他徒步深入「懸崖村」採訪後,在當地媒體圖文並茂地發表了《徒步探尋昭覺古裡拉達秘境》等文章。
  • 懸崖村巨變親歷者:大涼山女孩的蝶變
    12歲,讀完小學三年級,輟學回家放羊;16歲,離家到廣東,進電子廠打工;20歲,母親一個電話,她就嫁進了「懸崖村」,出嫁那天,才第一次和丈夫見面……她說,她26歲的人生,仿佛按下了快進鍵,少了年少的學習和成長,多了生活的艱辛和磨鍊。
  • 90後結婚,父母們都是這樣商議婚事的!看得你腦闊痛
    戀愛結婚是每個人必經之事,當然商議婚事也成了兩個家庭的大事,在以往父母那個年代商議婚事,可能就是多少個銀元,多少尺布、多少只雞、鴨,甚至有換親的......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當然結婚、彩禮等等,也不再像以前那樣了,很大部分家庭講究的是面子、排場。
  • 00後與10後的舞臺—中國新聲代
    俗話說的好,學習從娃娃抓起,在第一批00後已經成年,10後開始進入成長期後,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和培養青少年們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00後和10後在成長的階段會接收到很多不同的信息,或許是來自家庭的引導,或許是自己通過某個途徑知曉後的意願,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會去報一些額外的特長班。
  • 古樸民風 涉縣合漳後峧村的鄉村婚事
    中國是禮儀之邦,有很多禮儀講究,尤其是結婚大事,那麼在涉縣這個小山城,每個地方的結婚風俗也是有所不同,這是在三省交界處的古樸小村合漳鄉後峧的鄉村婚事。兩個大喜字掛在大門兩旁,新郎新娘的結婚喜照也要擺出來,似乎在歡迎每一位客人的到來。
  • 再見 懸崖村 你好 新生活
    經過反覆考慮,他最後選擇先只帶2床被子和幾件換洗衣服。其實,他最想帶走的是一個楠木櫃,「爺爺傳給爸爸再傳到我手上,已經是第三代了。」  黑黑的柜子做工粗糙,但看起來非常結實,裡面裝滿了玉米。臨行前,某色達體仔細檢查柜子是否關得嚴實,老鼠是否進得去。
  • 00後博士生家中三代華科畢業!武漢首批新生報到
    新學期我們開學了 【00後博士生家中三代華科畢業!武漢首批新生報到】9月1日開始,@華中科技大學 新生陸續報到,成為在漢高校首批報到新生。不少「00後」的學生也來報到。該校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學院的劉可薇是一名00後博士生,報到當天剛好是她的20歲生日。
  • 從00後到60後:抗擊疫情 鐵路人在行動
    從剛剛參加工作的00後,到即將退休的60後,年紀不同卻信念相同的鐵路人紛紛投身於疫情阻擊戰中。在聚焦旅客防控、職工防病、防控物資運輸三大任務中,他們形成一個個抗擊疫情的戰鬥堡壘。  00後列車員趙曉雨:等疫情過去了,再陪媽媽嘮嗑  2020年春運,對於剛參加工作的00後列車員們來說,因為疫情變得有些與眾不同。
  • 如今婚事流程分三步:訂婚、結婚、回門
    現在婚姻基本上分為兩種:自由戀愛、包辦婚姻,婚事一般分三步:訂婚、結婚、回門。這些年的婚事越來越向精煉簡潔方向發展了,以前很多繁瑣冗雜、條條框框的規矩、禮數、說法束縛了多少想走進婚姻殿堂的年輕人,現如今是怎麼精煉簡潔怎麼來,不但讓人記憶深刻,儀式感也是滿滿的。
  • 湖北00後女孩開始讀博了 家中三代都是華科畢業生
    【湖北00後女孩開始讀博了 家中三代都是華科畢業生】昨日,華中科技大學首批研究生新生開學,記者發現不少「00後」也來報到了,其中還有3名是博士生。該校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學院的劉可薇就是一名"00後"的博士新生。劉可薇,1米57的個子,齊劉海,是一個長相甜美的鄰家女孩。
  • 爬「天梯」報導懸崖村,四川90後女記者嚇至腿震痛哭
    「懸崖村」十多名小學生此前要從山下的學校爬17段藤梯回家(右),後來變成爬「鋼梯」(左)。 近日,四川廣播電視臺90後女記者高慧玲和同事進行「懸崖村」搬遷的報導,鏡頭前的她談笑風生,十分淡定,但之後爬下「天梯」下山,卻嚇得在車上嚎啕大哭,與鏡頭前判若兩人,引起網民熱議。
  • 婚禮結束後,新娘姑爺回門誰去接應,有什麼講究?婚嫁習俗
    回門宴也是婚禮習俗之一,新娘出嫁後1到3天,要回娘家看望父母,回門宴是為女兒姑爺回門舉辦的宴席,那么女兒姑爺婚後第一次回娘家,一般安排什麼人去接應呢?有什麼講究呢?一、婚後回門誰去接1、新娘的兄弟姐妹接一般新娘回門當天,都會由自己的親兄弟姐妹到婆家接新娘回門。一是讓新娘感到娘家人的關懷,二是娘家人到婆家也可以看看新娘的婚後環境怎樣,再回家向父母匯報。
  • 珍貴回憶:從60後到00後,貴州大學5代人的奮鬥史(多圖)!
    今天,在五四青年節之際,和溪溪一起走進60後到00後貴大人的熱血青春,傾聽他們的奮鬥故事!60後貴大人張清教授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於史跡之上成長(左 二)與鄉村學生清澈的眼神相伴、肩負教育拓荒的那一年,建立起了職業使命感,體會到了教師榮譽。就這樣被激勵著,一路前行。三十功名非塵土初心不改著文章而今,我從教三十餘年,本科生、研究生走馬燈般注釋著時間流淌,青年助教已是大叔款教授,雖是鬢有霜,但依然人生燃情、少年模樣!
  • 陽光照進大山裡 | 懸崖村90後小學校長:為孩子推開世界的門
    自己除了日常在學校裡的教學、管理;接受媒體採訪、為拍攝組做嚮導、帶孩子們去到大城市錄節目……也成為了他工作的一部分。在吉克伍達看來,這4年「懸崖村」不僅僅是有了「硬體」上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對於這個原本幾乎與世隔絕的小山村,實則推開了一道「通往世界的門」。
  • 00後眼中的60、70、80、90後們:成熟責任是高頻詞
    00後眼中的60~90後:成熟、傳統、責任和經驗 接受澎湃新聞採訪的00後在形容「前輩」們時,最常用的詞彙是「成熟穩重、傳統老派、責任感強和經驗豐富」。 「60後似乎比較老派一點,70後是『求同存異』,80後、90後則都屬於有接收新事物能力且比較成熟的一代人。」貴州男孩張杰告訴澎湃新聞。 來自長沙的謝宇煊認為60後70後「差不多」,沉穩、經驗豐富、善於交際,80後和90後則同是勤奮、勇敢、時尚。
  • 「懸崖村」小學開學:知識「天梯」鋪就成才路
    勒爾村小學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一所普通寄宿制農村小學,位於被稱為「懸崖村」的阿土列爾村山腳下。從學校門口向對面山上望去,一條鋼梯蜿蜒盤旋在山間。返校的學生在操場上玩耍。新華社記者 吳曉穎 攝「今天一大早帶女兒下山,用了一個半小時就到學校了。」
  • 翻湧的後浪,「00後」女孩都開始讀博了!家中三代都是華科畢業生
    7月10日,劉可薇從黃岡返校後,一直在實驗室從事科研工作,最近也在認真準備開學周的考試,昨日下午考完試後她又到實驗室複習。「今天感覺還是很不一樣,是學生生涯的一個新起點。」不少新生報到後相約實驗室記者了解到,華中科技大學今年共有新生9000餘名,碩士研究生7000餘人,博士研究生近2000人。新生中,碩士研究生的平均年紀是23.7歲,其中31名&34;學生。
  • 合八字、查三代 傳統婚禮中的常州老婚俗
    包立本說,兩家會分別找算命先生算彼此『八字』合不合,不合的話婚事是絕對不會成的。「劉海粟和表妹楊瘦玉從小青梅竹馬,因八字不合沒有走到一起,最終劉海粟娶了丹陽知府千金,後逃婚到上海。而楊瘦玉終身未嫁,還因此改名楊守玉,取『守身如玉』之意。」
  • 我們「懸崖村」旅遊新景點
    而今的﹃懸崖村﹄成了旅遊景點,美麗的高山草甸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以前,進村出村都要攀爬藤梯,大家都稱我們村子為「懸崖村」。2016年5月開始,「懸崖村」受到各界的關注,還讓國家領導人一直牽掛。幾年來,我們得到特別多人的幫助,各種政策和項目紛紛落地。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以前的藤梯變成了鋼梯。為改善「懸崖村」的出行條件,涼山州和昭覺縣共撥款100萬元,我們的駐村第一書記帕查有格帶著我和村民修建了鋼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