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攀藤梯到上樓梯 四川「懸崖村」搬遷記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阿土列爾村民搬遷記(決勝全面小康·小家看小康(13))

  從阿土列爾村搬到南坪社區後,某色伍哈(右)和侄子在社區裡合影。

  宋豪新 阿克鳩射攝影報導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南坪社區3號集中安置點的社區廣場上,幾個孩子還在鞦韆邊玩耍,淅瀝的小雨絲毫影響不到他們的歡樂。

  社區30棟住宅樓,黃牆灰瓦,富有彝族特色。夜色中,點點燈光從住戶家透出來,溫馨而靜謐。17棟2單元10號,是某色伍哈的家,記者剛進門,前來串門的鄰居正準備離開。

  顯然還沒從喬遷新居的喜悅中緩過神來,某色伍哈一時不知道該怎麼介紹自己的身份——是阿土列爾村村民,還是昭覺縣社區居民?

  60多公裡外的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就是人們口中的「懸崖村」。今年5月11日,48歲的某色伍哈帶著家人,和鄉親們走下2500多級鋼梯,搬出老屋,搬進新居,只用了一個半小時車程。

  攀藤梯

  100平方米,三室兩廳,南北通透,家具齊備,水電氣三通,電視機、洗衣機、熱水器一應俱全。帶著記者在屋裡轉了又轉、看了又看,某色伍哈的笑容就沒停過。

  從懸崖村搬下來後,在縣城讀初三的大兒子某色布且下了晚自習,就能回家住。某色伍哈盤算著,今年9月,大女兒某色小林就要小升初了,到時把孩子們都從懸崖村下的學校轉過來。

  坐在新沙發上,某色伍哈一開口就是孩子的教育:「我沒讀書吃了虧,不能再讓小孩吃虧。」

  十幾歲時,由於家庭變故,年少的某色伍哈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擔,好在他足夠勤快,憑著一雙手,開墾了新田種糧,後來又在山上建起了磚房。

  歷史上,懸崖村村民因躲避戰亂聚居於此,與世隔絕,至今已經繁衍七八代人。13歲之前,某色伍哈沒有下過山,沒有去過懸崖村以外的地方。他的兒子某色布且也是在13歲時,才由他一路護著爬藤梯下了山,藤梯上有的地方只能容下半個腳掌。不讓年齡太小的孩子獨自下山,是當地人對孩子的保護,也是基於現實的無奈之舉。

  交通不便阻礙了懸崖村的發展,產業進不來,山貨也賣不出去。貧窮讓懸崖村青年男子的婚事一拖再拖。某色伍哈的妻子阿勇莫阿果是雷波縣上田壩鄉人,上田壩鄉緊鄰金沙江,河對面就是雲南,娘家的條件要好很多。

  結婚當天,妻子和送親的娘家人十幾個人,沿著盤山公路足足走了5個多小時,才上到了懸崖村。某色伍哈寧願帶他們繞遠路,也不敢告訴他們要爬危險的藤梯,「主要是怕她嫌棄。」

  爬鋼梯

  妻子懷孕後,為了方便照顧,某色伍哈跟著她搬回了雷波縣。在雷波,某色伍哈一邊打工,一邊照顧家裡,普通話就是那時學會的。

  大兒子某色布且3歲時,某色伍哈說服了妻子,重新爬上陡峭的懸梯,回到生他養他的懸崖村。靠發展種植、養殖畜禽和打工,某色伍哈養活了一大家子人。

  2016年,懸崖村的命運迎來了第一次轉折。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上山的藤梯換成了鋼梯,出行條件大大改善。2017年被媒體廣泛報導後,寬帶網絡和4G信號打通了懸崖村的信息「天路」,許多村民在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開起直播,展現懸崖村的新變化,越來越多的人想要爬上山頂去看一看。某色伍哈意識到機會來了,他在懸崖村開起了第一家小賣部,賣啤酒、礦泉水、方便麵。

  「我開的是村裡第一家小賣部,大家見都沒見過,一開始都是看熱鬧,沒啥生意。進貨要爬鋼梯,不能負重太多,一次只能帶兩件啤酒上去,一上一下就是一天時間,差不多隔天就要進一趟貨。」某色伍哈說。

  為了給小賣部裡添置一臺冰箱,他咬咬牙,僱了兩個人幫忙抬上山,「冰箱1300塊,運費就花了600多塊!」辛苦換來了回報,生意好的時候小賣部一個月能掙一兩千元。村民們也從最初的看熱鬧變得羨慕起來,都來討教開店經驗。某色伍哈傾囊相授,希望大家能一起致富。

  上樓梯

  去年4月,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飛到了懸崖村:貧困戶將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遷入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

  今年5月11日前後,懸崖村的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344人,陸續走下鋼梯,搬進縣城。這次走下2500多級鋼梯,某色伍哈跟以往的感覺都不一樣,既有不舍,又憧憬著前方。

  搬出懸崖村的第二天,某色伍哈在新家煮了10多斤酸湯魚,邀請親戚朋友熱熱鬧鬧地吃了一頓。這是他一生中難得的慶祝,也是他新生活的開始。

  住上新房,某色伍哈家裡只花了1萬多元,其餘都是政府補貼。為了減輕村民下山的負擔,當地政府還給每家置備了必需的家具、洗衣機、電視機等。某色伍哈自己添了些錢,又多買了一些。「以後一家都要住過來,娃娃也在這邊讀書,這樣住著舒服一點。」

  易地扶貧搬遷,要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前,安置點附近,多個現代產業園已經動工,今後安置點的居民可以就近就業。為了豐富居民的生活,社區修建了活動中心、幼兒園、社區醫院等,並分區域設置了中心花園、健身娛樂設施,可以滿足搬遷群眾就近就醫、子女就學和文化活動等需求。

  這段時間,某色伍哈沒事就圍著社區轉,希望能找尋到一個適合的鋪面。「安置社區入住的居民越來越多,我還是想開個小賣部,既方便鄰居,又能有收入。」他說,現在的日子是過去想都沒想過的,「好政策卡莎莎(彝語,謝謝),未來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好的生活。」

  本報記者 宋豪新

相關焦點

  • 阿克鳩射 在他筆下「懸崖村」從發現到消失
    2019年,與《懸崖村》問世差不多同一時間,「懸崖村」的村民開始易地扶貧搬遷,遷入縣城集中安置點。在阿克鳩射的筆下,這座閉塞的小山村,經歷了從經濟發展邊緣到扶貧開發重點的轉變。□成博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姍姍A記錄二百一十八級天梯上的﹃懸崖村﹄  「懸崖村」本名為阿土列爾村,位於大涼山腹地昭覺縣支爾莫鄉古裡大峽谷深處海拔約1400米的懸崖上。
  • 爬「天梯」報導懸崖村,四川90後女記者嚇至腿震痛哭
    近日,四川廣播電視臺90後女記者高慧玲和同事進行「懸崖村」搬遷的報導,鏡頭前的她談笑風生,十分淡定,但之後爬下「天梯」下山,卻嚇得在車上嚎啕大哭,與鏡頭前判若兩人,引起網民熱議。
  • 紅星直擊|「懸崖村」村民縣城新家:沙發電視熱水器俱全,最大戶型有...
    5月13日上午,在四川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懸崖村」,31戶貧困村民搬家下山搬遷到昭覺縣城的安置點新房,開始新生活。上午9點,「懸崖村」的村民背上行李,踩著懸空的鋼梯,在山下乘車前往縣城的新房,與世代居住的地方告別,紅星新聞記者一路見證了他們搬遷新房的過程。
  • ——四川涼山懸崖村通電記
    上二年級的她已經追著「螢火蟲」寫了兩年作業。這裡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的阿土列爾村,它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懸崖村。800多米的扶梯是村民通往外界唯一的路。也正是這800米的險峻,阻隔了阿土列爾村和城鄉電網。懸崖上的村民一直靠光伏工程供電,電力不穩定,電能質量差。夜晚,當山外萬家燈火通明時,懸崖上才緩緩泛起點點微弱的光。電力不足直接阻礙懸崖村脫貧。
  • 四川涼山懸崖村3歲娃娃爬鋼梯不讓扶
    新聞裡穿著開擋褲的懸崖村三歲女孩太可愛了,爬鋼梯不讓父母扶,爬了一會兒還扭頭看看媽媽追上來了沒。「懸崖村」名叫」阿土列爾村」,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尓莫鄉,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山坳中,從山底小學到山頂村莊海拔高差近1000米。
  • 四川懸崖村村民:沒讀書吃了虧 不能讓小孩再吃虧
    這個爬了一輩子藤梯的中年人,吐著彝語口音的四川話,憨笑著說出不知從哪兒學來的口號,「交通搞上去了,經濟才有發展。」視頻:重訪懸崖村。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1500根鋼管打造「天梯」懸崖村口口相傳的歷史可追溯到200年前,村子坐落在海拔1600米的一片山頂緩坡上。
  • 女記者爬天梯報導懸崖村,剛說完「一點都不恐怖」之後……
    女記者邊爬鋼梯邊安慰自己。結果一爬完:而就在 2 個多小時前,小姐姐還在懸崖村鋼梯上完成了一次標準的出鏡報導,表情鎮定,神態自若。網友:好心疼,但原諒我還是沒忍住笑了。這是四川電視臺的記者高慧玲和同事們為了完成"懸崖村"搬遷的採訪任務。
  • 再見 懸崖村 你好 新生活
    【告別】  帶著不舍,帶上臘肉和自釀的三七酒,穿上節日才穿的衣裳  清晨6時,某色達體就起床收拾行李。老人說要把這張照片掛在新家裡,隨時想想「懸崖村」上的日子,才會更珍惜眼下的生活。  【下山】  平時不到1個小時能走完的鋼梯,這一天走了4個多小時  上午9時,村民們開始陸續出發,沿著走過無數次的鋼梯,向下攀爬。  10多分鐘後,到達第一段鋼梯處。這段鋼梯的旁邊,保留著一段幾十米長的藤梯遺蹟。藤梯已腐朽,鋼索已生鏽,但依稀可以看到當年的情形。
  • 涼山州昭覺縣"懸崖村"的崖邊"突圍戰"讓藤梯"換甲"
    記者 王雲 攝四川在線記者 方小虎 王懷 張守帥 王雲 何勤華核心提示2016年5月,因進出村要藉助藤梯攀爬落差達800米的山崖,阿土列爾村引起廣泛關注,由此成為觀察四川精準脫貧的一扇窗口2016年歲末,本報記者再次進村採訪,發現阿土列爾村已經「變臉
  • 300多人喜遷新居,告別海拔落差800米的「懸崖村」「組圖」
    拼版圖片:上圖為莫色達體夫婦在「懸崖村」的家門口拍照留念(5月13日攝);下圖為莫色達體夫婦在昭覺縣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南坪社區新家的陽臺上揮手(5月13日攝)。5月13日,「懸崖村」51歲的莫色達體和妻子巴格阿里早早起床收拾行李,今天他們將走下鋼梯,走上樓梯,開始新的生活。
  • 我們「懸崖村」旅遊新景點
    而今的﹃懸崖村﹄成了旅遊景點,美麗的高山草甸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某色拉博供圖口述:某色拉博(阿土列爾村村民)整理: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勤華11月中旬,我的家鄉昭覺縣和涼山州其他6個貧困縣一起摘了帽,我們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的村民簡直高興慘了。過去這幾年,高興的事情幾乎天天發生在我的身邊。
  • 四川涼山「懸崖村」變景區 村裡已經開起農家樂
    項目將分三期進行,到2022年全部完工。隨著項目啟動,帳篷酒店、石頭酒店等高端山地旅遊設施將相繼亮相「懸崖村」,遊客可坐索道、泡溫泉、遊峽谷,體驗別樣的自然民俗風情。  「懸崖村」發展旅遊致富  涼山州昭覺縣支尓莫鄉阿土列爾村,曾經因進出村要藉助17段藤梯,攀爬落差達800米的山崖,又被稱為「懸崖村」,全國聞名。
  • 2021國考申論模擬題及答案解析:懸崖村搬遷 打好扶貧攻堅戰
    國家公務員考試題庫: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練習題、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題庫、申論試題持續更新中,本文整理2021國考申論模擬題及答案解析:懸崖村搬遷 打好扶貧攻堅戰。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2020年5月12日,四川涼山網紅「懸崖村」全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收拾行裝,告別惡劣生存環境、喬遷新居,開始搬遷至昭覺縣城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懸崖村」搬遷是一個裡程碑,也是一個新起點。結合扶貧攻堅的大背景,談談你的看法。
  • 多名網絡主播進駐四川涼山懸崖村,直播彝族年
    今日(11月21日)是彝族年,四川涼山懸崖村家家戶戶正在殺豬過年。昨天、前天,來自北京、成都、溫州等地的多名網絡主播進駐懸崖村,直播當地彝族群眾過年。↑懸崖村隘口,網絡主播們與村民一起直播。據介紹,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懸崖村」,72戶人家居住在這裡,分為一組和二組。阿土列爾村處於美姑河大峽谷斷坎巖肩斜臺地,所在位置就像3層臺階中間那級,海拔1400多米,與地面垂直距離約800米。
  • 懸崖村婚事 從「60」後到「00」後 「三代」新娘的選擇
    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肖洋 徐湘東 楊濤其實,第一次爬懸崖村時,彝族姑娘金洛偷偷哭過。那是 2020年9月13日,是長輩選的好日子。她穿著媽媽縫的嫁衣,梳著精緻的髮髻,在懸崖村的鋼梯上,爬了近五個小時,明明應該是最美的一天,但汗溼的碎發貼在額頭上,五彩的裙角粘上泥,連身邊的伴娘都嘀咕,「這裡這麼高,我是你的話,現在就轉身下山。」
  • "懸崖村"書聲:哪家孩子成績好 村裡宴席爹媽坐上席
    艱難的上學路,大多數孩子只能讀到小學畢業。如今,當紛繁的現代文明衝撞著這個古老村落時,村民們已經相信,讀書是走出貧困的最好出路。  截至2020年6月,在懸崖村貧困戶易地扶貧搬遷到縣城安置點之前,懸崖村小學,包括「一村一幼」幼教點,共有520多名學生,均實現適齡兒童全部入學。搬遷後,大部分學生已轉學到縣城3個安置點周邊的學校就讀。
  • 好消息:上學爬2小時藤梯的孩子,再也不用受800米懸崖之苦了
    歡迎關注家鄉守村人說到「懸崖村」你的腦海裡是不是還能浮現孩子們純真的面孔,每天趴著近似90度角的藤梯,背著沉重的書包上學放學;是不是村民們背著裝滿花椒、核桃的籮筐,只為了到集市上換點日用品;還是年輕力壯的男人,身上綁著生病的老人或孩子,爬出去看病的情景。我想,無論是哪種景象,我們的心都會跟著他們的腳步,懸到嗓子眼,生怕他們一不小心出現意外。
  • 懸崖村「天梯」到底有多恐怖?記者一點兒都不怕,爬著爬著就哭了
    說到懸崖村,很多人對此都有了解。在之前,政府曾經有過類似的政策,想要幫助懸崖村搬離原來的地方,但是因為搬家之後,很多村民無法再享受原來的幫扶政策,因此紛紛都搬了回去。「懸崖村」又名「阿土列爾村」,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的山坳中,從山底小學到山底村莊海拔差將近1000米。村民從村裡出去,需要攀爬800米的懸崖、越過13級218步鋼梯。
  • 「懸崖村」吹來藝術之風:一堂安置新居裡的小學美術課
    &nbsp&nbsp&nbsp&nbsp「從『懸崖村』下來,到居民安置點給孩子們上美術課,從這一張張笑臉當中可以看到孩子們有多開心,希望藝術的種子能在他們的心裡生根發芽………」 晚上10時,在結束了一天的採風行後,手臂已曬的通紅的李壽友在朋友圈發表了這段感悟。
  • 懸崖村巨變親歷者:大涼山女孩的蝶變
    8月7日至9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四川、重慶、廣西、雲南、甘肅、青海西部6省區市網信辦協辦的「你笑起來真好看——決戰脫貧攻堅看西部」網絡主題活動第二站走進四川。6月10日,坐在新家的沙發上,俄木以伍回憶起了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