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生英語「學困生」的數量隨著年級的升高會不斷增加,因此,有效轉化英語「學困生」,已成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我們將按照以下步驟、採取以下措施改善農村中學英語學困生的學習狀況,助其脫困。
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階段:研究準備階段(2017.03)
1 、課題論證及申報,完成開題報告。
2 、成立課題領導小組、研究小組,擬定課題研究方案,明確研究思路,落實研究任務。
第二階段:理論學習與研究階段(2017.04-2017.09)
1 學習 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召開研討會,提高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
2 診斷 通過問卷調查、談心、測試,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問題, 詳細、準確、全面收集學困生的個案資料,用分析、類比等方法對學困生個體進行現狀評定。
3分析 收集相關理論成果,並整理分析資料,在初步掌握學困生個體學習心理障礙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學困生一般學習心理障礙,形成學困生學習心理障礙分析研究報告。
4 研討 定期召開課題組核心成員會議,反饋與交流信息,研討和切磋方法,強化目標落實。
5邀請 邀請有關專家和學者指導課題研究。
第三階段:實踐探索階段(2017.10-2018.11)
具體實施,搜集、分析研究過程中的資料,開展課題研究的各項活動:個案分析、期段對比等,並對實踐嘗試有關資料進行整理。通過「學困生」轉化後與轉化前的進步進行比較,在第一二階段的基礎上總結出本班「學困生」產生的原因,並針對這些原因探討採取哪些應對措施,可以實施哪些心理輔導方法。
1、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按照學習心理障礙不同類別制定轉化方案,實施個別化教育與輔導
2、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應用多元智能理論激發其學習潛能,有效訓練各種未彰顯的學習能力
3、統籌教育資源,整合教育力量,創造學困生轉化的良好條件
第四階段:總結結題階段(2018.12-2019.02)
通過小測驗了解「學困生」發展情況,對前一些階段的研究和實踐進行系統分析反思,撰寫研究報告,總結經驗和成果。
具體措施如下:
一、重視和加強農村中學英語課教學,轉變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設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大力開展校際間手拉手等互助教學。
二、建立「學困生」檔案,針對不同成因分別與各學生交流,分析各人需要,注意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加強英語學困生的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消除他們的厭學心理,重新樹立對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學困生普遍存在壓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厭學情緒。教師應該主動地關愛他們,多站在他們的立場考慮問題,利用課堂,多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做到優先交流、優先批改、優先表揚,同時幫助他們尋找失敗的原因,消除恐懼心理,遠離學困。同時教師應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師更要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與他們談心,弄清他們學習困難的原因,了解每個學生的長處,及時激勵並表揚他們取得的成績。
四、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生如果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慾,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很多,如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並讓其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創設適度的學習競賽環境;發揮趣味教學的激趣作用;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等。
五、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凡是學困生幾乎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生的不良習慣,一定要嚴格訓練,言必行,行必果。從日常的點滴小節做起,根除危害學生成長的不良習慣,培養學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六、教師要關心、熱愛、尊重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教師不僅要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生活,還要關注學困生的心理。學困生和其他學生一樣,有特長和閃光點,教師要捕捉學困生的光閃點,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其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七、應用現代教學理念,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建立平等、開放、協調、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對某一學科的學習興趣是與學習情感密不可分的。他們往往不是認為某學科重要而去學好它,而常常是因為不喜歡某任課教師而放棄該科的學習,因此,和諧的師生關係是促進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師要對學困生熱情輔導、真誠幫助,從精神上多鼓勵、學法上多指導,多方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諧的師生關係一旦建立起來了,學生就會願意學習,他們的學習能力也會逐漸得到提高。
八、建立新型評價體系,對學困生進行鼓勵性評價。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只從分數高低對所有學生進行分等。對學困生,應按他們的實際,進行激勵性評價,使評價有利於他們的發展進步,有利於發展學困生的某些長處。
九、加強學法指導,使他們會學。有些學困生雖然學習也有積極性,但成績卻總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缺乏學習策略,不會調控自己的認知過程與方法。因此,對這樣的學困生應儘可能讓他們掌握較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培養善於靈活應用各種方法的能力。
十、從實際出發,有效進行補償教學,加強學困生的個別輔導。補償教學是「幫困」的必要措施。補償教學必須以學生自學為前提,可以通過結對子和成立學習小組等形式,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善於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組織補償教學。有效的補償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需要入手,及時表揚他們所取得的進步,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和學習樂趣。同時補償教學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解決他們在課堂上存在的困難。使他們保質保量完成作業,爭取今天的內容今天過關,並另外做一些鞏固練習,彌補知識的缺陷。
十一、教師上課要想到學困生。首先,課堂提問教師要把較難較大較深的問題分解成較小較易較淺的問題,讓學困生也有回答的機會,而不是將他們放在角落裡無人問津。其次、操作時要想到後進生,要鼓勵學困生積極參與,貴在參與,不準再將他們擱置起來,置之不理。最後、控制學困生課堂違紀的問題。
十二、布置作業時,要想到學困生,要給學困生開小灶。首先是從數量上照顧,只求準確度,不求數量多,他們的作業可減半,對特別學困生甚至可以用課堂筆記來替代作業的辦法;其次是從難易程度上來照顧,學困生只需做基礎題,對難度大的題目可以不做。
十三、家庭的配合是轉化學困生的外部條件。父母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很明顯的,也是極為重要的。教師可通過班班通、家長會、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相互交流,溝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