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學習-1:反思改進

2020-10-26 blackhappy

戴明環的PDCA,不僅是一種質量管理工具,同樣包括重要的團隊學習模式,而且是任何企業必需的、最基本的團隊學習。

作為一種學習模式,反思改進不僅可以隨時進行,企業更需要將其與各種例會合二為一。

中國許多企業往往重視計劃的制訂和執行,最容易忽視的就是反思和改進。總結會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仍然大多是各人把自己完成的、好的方面輪流講一講,領導小結一下,散會!可是……好的方面怎樣為大家所用,或者成為大家遵守的規則、標準呢?不好的方面怎樣改進、什麼時間達標呢?

反思,就是對照目標和標準,全面檢討不足之處,分析新情況和新問題,這本身就是一個學習需求的發掘過程,不需要《培訓需求調查表》這樣的工具和相關流程、以及額外時間就能解決的。改進,就是根據分析問題的結論和總結的成功經驗,制定相應的補缺措施和提升目標,在這個環節,本身就充滿了集體的智慧,本身就是組織成員的互相學習,而且在共同找到答案的同時,共同提升了參與成員的技能。有一句哲言可以作為很好的註解:問題本身其實已經包含了答案。也可以通俗地說,組織問題的終極解決者,往往就是組織成員。「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其實說的就是要相信組織成員解決問題的潛力。

可以說,反思改進是任何一個組織持續改善的利器。怎麼用呢?三大關鍵:

一是完善例會。一般不需要在現有會議之外增加什麼「反思會」、「務虛會」……,只需要在現有的會議設計中,增加、做實「反思改進」這個環節。

二是集思廣益。不搞一言堂,鼓勵大家共同討論,認真分析成功的手段與失敗的原因,共同探討改進措施和提升目標。

三是措施落地。讓改進措施和提升目標落到實處。也很簡單,關鍵是把形成的決議內容納入新的計劃,開始新一輪的PDCA循環,涉及的新標準、新制度,要及時寫到原來的標準、制度當中去。

我們現在知道怎樣搞好反思改進了,但怎樣利用這種團隊學習方式,讓新的標準和規則、技巧快速為全員所用,並減少錯誤再犯的次數呢?送你「四化大法」,請你反覆念熟並牢記在心:

單項內容常規化,常規內容標準化,標準內容課件化,課件內容習慣化。

單項內容常規化,就是對反思改進中涉及到的、第一次出現的單項事務,將解決方案固定下來,以便下次再出現的時候,大家就能根據這套辦法像處理常規問題那樣順溜了。

怎樣才能順溜?這就是常規內容標準化,——將解決方案的流程、標準、方法、工具、要點寫下來。一定要用一份WORD文檔、規規矩矩幾千字的《制度》來表現嗎?不用,一份EXCEL表就行了(等有了足夠的時間和人力之後再玩這種紙面工夫吧)。比如作業標準、故障處理、來賓接待、會務統籌……,基本上都可以用一張張EXCEL表去解決,這就是表單工具的魅力!

僅僅做了這種標準化的工作就夠了嗎?還不夠。因為新的流程和標準還沒有內化——進入員工的大腦,這就需要「標準內容課件化」。我們或多或少地都會做PPT,現在將上面說的EXCEL表上的要點和必要的說明整到PPT上去!不漂亮沒關係,大家能看懂就行!課件有了,那麼誰來培訓呢?誰對培訓內容最熟悉,誰就是老師。

老師講了,員工也聽懂了,記住了,但就能按照講的去做嗎?不見得。要改變一個人的習慣沒那麼容易,這就需要「課件內容習慣化」,這就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隨時「糾正」,通過不斷地糾錯、糾偏,強化組員的標準行為,從而讓課件上的新規則、新標準、新技巧成為員工的新習慣。

在整個反思改進的過程中,有兩種重要的文檔:標準、課件。這兩種文檔有必要在一輪又一輪的PDCA循環中更新,我們只需要自己或者指定專人扎口管理這項日常工作就行了(其實,這就是你早期的知識管理中心)。也正是在這種改進中,我們的績效在提升,成員的技能也在同步提升。

很顯然,反思改進式的團隊學習,是我們優化日常工作的一柄利器,也是培訓的時間成本、資金成本的最大節約。

中國資深管理顧問繆劍鳴老師為許多諮詢客戶設計的團隊學習管理工具《反思改進表》,大家可以登錄當當網找到《自動運營的企業系統》,裡面有詳細的應用介紹。安排每次團隊例會應用這個學習工具暨改善工具,卓有成效。各部門、班組、項目團隊及時對改善項目進行梳理,形成最佳實踐案例,並向上級部門匯報改善成果。

相關焦點

  • 反思英語學習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昨天學校整個3年級進行的英語閱讀理解測試猶如一記重拳擊中了每個家長和孩子,我以最快的速度反思了一下孩子英語學習目前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 反思自己的不足和改進
    此三者之間也存在著聯繫,如何反思自己的不足?應該從這三個方面反思。踏實工作,愛崗敬業。自己對待工作的態度應該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去做好,不能懈怠工作,偷奸耍滑。無論做事,還是幫助他人。更應該實際出發,一步一個腳印做好自己的分內工作。工作完成後還需仔細檢查、認真核對,避免出現紕漏。力爭將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這是一種忠於自己事業的表現。
  • 臨沂濱河實驗學校小學數學教研團隊參加深度學習教學改進項目第五期研修班活動紀實
    2020-08-03 11:17 來源:魯網魯網8月3日訊 7月30日上午,臨沂濱河實驗學校小學數學教研團隊利用「研會議」網絡平臺集中參與了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主辦的「深度學習」教學改進項目第五期研修班培訓活動。
  • 期中考試總結與反思:教與學的反思與改進措施
    下面就這一次考試對教與學作一下總結與反思。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學生還不夠嚴格要求,學生的行為和學習習慣有待提高。班中總有上課多動、作業不完成者,作為教師在這方面抓得還不夠。   2、教師上課講得太多,學生練得太少。
  • 線上授課反思——優點、不足和改進措施
    疫情發生以來,線上授課成為了主流的教學方式,如今,雖然我國各類學校已經恢復了線下教學秩序,但對於進行了一個學期的線上教學模式還應該有一些反思。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線上授課模式的優點、不足和改進措施,希望通過反思可以更好的促進將來的教學。
  • 團隊如何反思心智模式
    《第五項修煉:實踐篇》彼得·聖吉關鍵詞:系統思考 心智模式 推斷之梯 在上一篇文章中,留下了幾個關於團隊的概念解釋的不是很清晰,於是會有朋友問,作為一個團隊是如何發生作用的呢?尤其是他的學習方式是如何進行的?
  • 分享我的方法:如何避免團隊反思會形式化
    這種心態反映的其實也是大多數團隊的狀況,而這種對迭代反思會的忽視也恰恰是他們陷入混亂的開始。我認為,產生這種心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大部分人開不好反思會。據我的了解,很多團隊在開反思會時是這麼幹的:產品經理提前做好各種分析和總結,然後召集大家開會一條條過,其他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聽,最後反思會就變成「你講我聽」的形式化存在。
  • 心得 || 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
    讓我這個「井底之蛙」大開眼界,有了進一步學習探索的欲望。於是乎,我聽得更仔細了,學得更認真了。面對老師們經驗分享「一指禪」的話題,不由得想到自己也是「一指禪」的隊員,心中深感慚愧。面對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時代,我們如果不學習,終將會被時代潮流所遺棄。為了不被社會和時代淘汰,做一名與時俱進的好老師,掌握多媒體技術,熟悉多媒體硬軟體的使用,了解多媒體課件製作流程已成為我們當代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 反思,提升學習能力的鑰匙!
    成甲的《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給我們做了分析。成甲,主業景區設計諮詢。擅長個人知識管理。被邏輯思維評選為中國最會學習的人。在邏輯思維「得到」app開闢音頻欄目《成甲說書》,影響了很多人。他總結自己成功的原辦,最主要的就是寫反思日記。他每天用日記形式總結一天的得與失,列出第二天的計劃。每周總結本周的得與失,定下下一周的計劃。以此類推,每一個月,每半年也都這樣做,一直到考前。反思讓他固定並擴大戰果,反思和改進不足,從而順利通過考試。反思日記,其實是對自己行為的一種反饋。正如《一分鐘經理人》這本書中所說,人之所以會改變,是因為他得到的反饋。
  • 在線學習效果影響因素分析研究與改進建議-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
    高考志願網(www.gkzy.com,北京澤眾生涯教育科技研究院)聯合雨荷公益組織,共同推出「在線學習效果影響因素分析研究與改進建議」研究性學習項目。參加研究性學習項目可鍛鍊提升學生組織管理、團隊合作、溝通表達、研究分析和報告撰寫能力,同時也有助於學生結合調研結果分析、專家報告等深入分析自身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改進自身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成績。
  • 要素視角下線上教學反思與改進
    對線上教學以及常態化的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模式進行反思,有助於我們重新認識技術與教育的關係,也更能為未來的教育提供指導。這一階段的線上教學,可以簡單概括為「教師和學生利用教育資源在技術平臺上實現互動的教學方式」,技術、資源、教師和學生構成線上教學的四大要素。只有四者之間持續有效互動,教育教學才能高效開展,對這一階段線上教學的反思也應該從這四方面展開。
  • KWL:最簡單的學習反思工具
    KWL:最簡單的學習反思工具 作者:三有 發布時間:
  • 初中數學完全平方公式教學反思(1)
    【新東方中考網—初中數學完全平方公式教學反思(1)】關於數學學習中完全平方公式知識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的教學反思知識哦。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和反思   完全平方公式(1)   一、內容簡介   本節課的主題: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計算結果中總結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兩種形式。
  • 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最優途徑
    常見的教學反思有:1.總結性回顧,突出其思辨性;2.基於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課例研究與行動研究;3.理論知識實踐化,即如何把學到的理論轉化為實踐的策略;4.實踐經驗理論化,即總結個人及團隊的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性的思考;
  • 可觸摸的引領 有質地的成長——醴陵市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反思與改進行動」主題培訓紀實
    10月9日上午8點,一群熱愛小學英語教學的追夢人相聚在陽三石小學。為了讓學員們儘快融入到新的學習共同體中來,學科基地主持人汪新華老師組織開展破冰行動。以小組為單位,群策群力,確立組名、設計組徽、擬定口號,並進行著有趣的自我介紹,在交流和合作中彼此熟悉了起來,提升了團隊的凝聚力。
  • 上港官方:會總結反思本賽季比賽中的問題,作出調整和改進
    上港官方:會總結反思本賽季比賽中的問題,作出調整和改進
  •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科能力診斷評價和教學改進系統——九學科協同...
    試講及反思改進授課教師在正式講課前要有1~2次試講,專家走進課堂觀察對教師的教學實施和教學行為,觀察學生課堂中的學習行為及能力表現,試講後主講教師與專家研究小組共同進行課後反思,對部分學生進行深度訪談,進而討論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及教學手段的改進,基於能力要素的高級思維內涵及素養要求精緻課堂教學的問題線索
  • 團隊建設的有效方式:體驗式學習法
    由此可見,體驗式學習注重的是切身參與到現實活動之中,並在參與後通過觀感和反思,推導出改進自身的方向,從而達到轉變態度、提升技能水平的目的。這種方式,恰是一次成功的團建活動中,最關鍵的要素。人與人之間想要互相影響,最簡單的方式便是一起經歷某一事物。無論成功或失敗,只要是共同經歷,都或多或少會讓群體產生認同感。
  • 強化實踐策略 促成教學改進
    、實施基於深度學習的物理教學設計及評價等實踐策略,以達到深化初中物理學科的教學改進的目的。例如,在北京市海澱區項目組物理學科實驗團隊的「『光現象』教學設計」中,將單元學習主題確定為「追蹤光的軌跡」。無論是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還是光的折射,雖然包含許多重要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但均以光的軌跡為線索,自然就生成了「探尋光的軌跡」這一具有挑戰性的單元主題。
  • [教學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1]面對新課程理念的挑戰,這需要教師積極開展反思性教學,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反思從教學進程來看,可以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後反思三個階段。  1、課前反思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