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卓 發自北京
天安門西南四公裡外,寸土寸金的西城區菜市口大街,屹立著一片氣派的豪宅—中信府,根據鏈家地產提供的數據,2014年7月中信禧園(中信府三期)的二手房(房源、代理、租房)均價為70747元/平方米。但沿著中信府南側的南橫東街向東走,一牆之隔外卻是另外一個世界:斷瓦殘垣,荒草叢生,一片破敗的蕭條景象,胡同口紅色的大牌上寫著「進入拆遷工地,請注意安全」,而胡同裡僅有的住戶,緊張地盯著出現在這裡的陌生人。
而中信府北面,也是類似的景象,從遠處看,中信府不是北京城常見的方正小區,而是一個類似倒L形的小區,被拆了半截荒涼不堪的胡同裹挾著。
而這片拆不動的土地,已經被中信地產轉賣給另一家央企金融街(000402,股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0402.SZ,以下簡稱「金融街」)。7月28日下午,金融街控股召開網上投資者交流會,金融街財務總監張梅華表示,年內拿地金額計劃為200億元,目前已經投了103億元,但備受關注的金融街中信城項目,目前仍未完成整體拆遷。
大吉片區拆遷一再延期
中信府的別名,是大吉危改小區,該項目位於北京市菜市口路口東南角,東至粉房琉璃街,西至菜市口大街(國際傳媒大道),南至南橫東街,北至騾馬市大街;總佔地面積為30.41公頃,地上總建築規模125.15萬平方米。
拆遷前這片廣袤的土地,是林海音所著《城南舊事》所描述的地方,大小胡同街巷30多條,院落300餘個,還包括康有為故居、中山會館、曾國藩故居、林則徐故居……如今則被擋板隔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在拆得七零八落的胡同牆上,到處張貼著「早搬遷 早選房 早受益」、「自家管好自家帳 莫聽謠言莫上當」、「依法評估 依法拆遷」等標語。
有知情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中信地產並不是通過招拍掛獲得的這片土地,而是多年前以旗下北京國信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做危舊房改造的名義,拿下了大片土地。
大吉片區地理位置優越,距離天安門四五公裡,距離西單商圈2.5公裡,距離CBD商圈約6000米,地鐵4號線(沿線樓盤、更多地鐵盤)、7號線(沿線樓盤、更多地鐵盤)在中信城項目西北角交匯,成為北京市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不止如此,周圍還有宣武醫院、友誼醫院、天壇醫院等醫療資源,周邊重點小學、中學也很多,還毗鄰北京天壇、陶然亭、中山公園、國家博物館、天橋劇場等等。
「我們當然希望回遷,祖祖輩輩都住這,突然給我們弄到五環外安置去,醫療、教育、交通哪都跟不上,誰願意去啊,但是中信地產沒有把一戶人家回遷回來。」拆遷戶劉軍(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根據北京市的政策,危改區居民安置房費用根據不同情況由居民、單位和政府三方共同負擔;就地安置、異地安置與貨幣補償相結合。
中信地產選擇了異地安置和貨幣補償,但是異地安置太遠,而貨幣補償則被指「標準不一」。
2007年再次啟動拆遷時,中信地產按北京市三級地價區4500元/建築平方米的標準補償,自建面積不算也不給補償,先搬走的每戶獎勵5萬元,而彼時北京城區的房價每平方米已經逼近1萬元,而很多居民都是住在院子中的自建房裡,真正房本上的面積很小,導致補償款過低,到2009年時,只有很少一部分居民搬遷走。
而北京的房價,從2007年後開始飆升,拆遷費也水漲船高,從每平方米8000元上漲到2.8萬元,到2011年後,這個價格超過了10萬元。
而據時代周報記者採訪了解,近五年來,拆遷款有2萬元/平方米的,有4.8萬元/平方米的,有11萬元/平方米的,有18萬元/平方米的,還有30萬元/平方米的。
而據媒體報導,2012年8月,某大吉片區的拆遷戶通過法律手段,拿到了40萬元/平方米的天價補償。
建不了的金融街
在菜市口西北角,一個不起眼小門上掛著一個牌子:北京金融街建設指揮部廣安聯合儲備開發項目分指揮部。
就在2010年12月末,金融街控股公司還在與中信地產爭奪「亦莊地塊」。當時,金融街雖報出25.6億元的高價,該地塊最終卻由中信地產獲得。然而,時隔不久,2011年元旦剛過,金融街公告的一筆重磅交易顯示,他們剛剛用40億元收購了北京南二環內中信城B、C、D三宗商業金融地塊的土地使用權,規劃地上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
同年的6月24日,金融街再次宣布將受讓北京中信房地產有限公司擁有的北京•中信城B、C、D地塊中規劃地上建築面積約30萬平方米所對應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受讓價格60.18億元。
至此,金融街耗資100.18億元拿下中信城金融地塊。按約定,中信地產負責2012年3月底前完成拆遷,達到「三通一平」的開工條件,但到期後,該項目拆遷並沒有完成。
其時,金融街還與關聯公司華融公司籤訂《金融街廣安中心B地塊項目寫字樓訂購協議書》,華融公司訂購中信城B地塊1號寫字樓及相應配套設施,總價款27.53億元。
由於拆遷不利,雙方再次籤訂協議,規定中信地產必須在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C、D地塊的拆遷工作, B地塊必須在2013年9月30日前完成拆遷,金融街在接收後付出相應款項。但這次協議到期後,拆遷工作仍未全部完成。
為此,2013年12月30日,金融街又與中信地產籤署補充協議,將B地塊細分為五個地塊,各地塊分片交地、接收、付款,中信地產最晚應在2015年6月30日之前完成全部拆遷。
而在金融街2013年年報發布會上,金融街控股董事長劉世春透露,截至目前,中信城C地塊和D地塊已拆遷完畢,開始施工準備,並實現部分樓棟大客戶訂購。但B地塊目前還剩餘94戶待拆遷。
「B地塊能分片交地、分片接收、分片付款,但是地塊上的寫字樓能先建半個嗎?」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事實上,目前這幾個地塊也都還沒有施工的跡象。
項目前景難料
2008年中信城一期開盤時房價為16800元/平方米,2013年中信城三期開盤時就賣出了48000元/平方米的價格,據說當時一號難求,光號就賣到了40萬元。不僅如此,2009年中信城還將建築高度調高了20米,因此光是中信城住宅部分,就給中信地產帶來豐厚的回報。
中信城為何會將如此絕佳的項目賣給金融街呢?據當事中信地產內部人士透露,出讓此地塊並非中信地產的本意,而是北京西城區國資委的授意。
2010年7月,北京宣武區正式併入西城區,北京中信城項目也由原來的宣武區劃歸為西城區,而西城區的建設又與西城區國資委旗下的金融街密切相關。最重要的是,該項目正位於著名的金融街南側,當年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用危舊房改造的方式,打造了北京赫赫有名的金融街。
這條不長的街道上雲集了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等中國最高金融決策和監管機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中國國債登記結算公司、中央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是中國金融業的資金結算中心。
為了擴大建築規模,金融街控股制定了「南拓西擴」的發展策略,即往南開發金融街(廣安)中心,在現有金融街建築緊鄰馬路的西面建設金融街(月壇)中心,拓寬後,北京金融街區域的面積將從目前的1.18平方公裡擴展至8平方公裡,將超越上海陸家嘴(板塊樓盤、地圖選房)(600663,股吧)6.8平方公裡的面積,從而成為佔地面積全國第一的金融中心。
根據公告,金融街兩次拿地的成本分別為8000元/平方米和20000元/平方米,樓面地價並不算高,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也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由於地段和類似項目的稀缺性,金融街中信城系項目前景應該不錯。
只是由於交地日期已經一拖再拖,項目遲遲沒有進展,金融街受此拖累,屢屢引起投資者的質疑。
萊紡北京研究及諮詢部提供給時代周報的數據顯示,2009-2014年,北京甲級寫字樓租金增長率波動較大。
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北京甲級寫字樓租金開始下滑,全年平均租金為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幣199元,同比下降7.4%,達到該五年間增長率的最低點。2011-2012年,經濟增長回暖,甲級寫字樓市場需求回升,年平均租金同比分別上漲至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幣279元和382元。2013年間,甲級寫字樓年租金增長率同比微漲1.2%,至每月每平方米387元。2014年第二季度,在辦公樓新租交易中,租金水平降為每月每平方米379元。
關於中信地產能否如約在2015年6月底完成拆遷,中信地產品牌部的負責人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拆遷工作正如期進行中。」
無論如何,中信地產已經全身而退,並獲得了金融街支付的42.40億元款項,而大吉片區何時才能最終完成拆遷,金融街何時南拓成功,還在迷霧中。
作者:
趙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