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一名剛滿月的女嬰在外婆和母親的監護下在家中戴脖圈遊泳。女嬰父親回家時發現孩子臉色蒼白、不哭不動,家人這才覺察異常。然而因缺氧時間過長,女嬰最終不幸離世。
醫生提醒:嬰幼兒佩戴脖圈遊泳存在眾多不安全因素,需在專業人員陪同下進行。
相信,無論是什麼人看到這樣一條消息,都是心痛不已。剛剛降臨的小生命,就在眼前逝去,家人的悲痛一定難以想像......他還未曾看到這世界的模樣,也未曾感受這世界諸多的美好。
參與急救的醫務人員介紹:「當時孩子遊泳是在睡著的狀態,家長也沒有引起重視,大概遊了十幾分鐘,把泳圈解開,其實孩子的脖子上是有勒痕的,但孩子當時也沒什麼反應,家長沒有發現異常,以為孩子在睡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嬰兒遊泳成為一種流行,大街小巷甚至網絡媒體也在爭相推廣。到處宣傳遊泳可以提高寶寶免疫力,提高寶寶頭腦靈敏度,提高寶寶……各種不知道從哪來的所謂的「科學依據」。而在這一事件發生以後,很多網友在底下回覆:「讓人擔心的事終究還是發生了!」
那到底嬰幼兒該不該學遊泳,應該在什麼時間,什麼條件下,如何遊呢?大學君給大家總結一下:
Q1嬰幼兒多大學習遊泳合適?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嬰幼兒遊泳課作為防止溺水的保護層之一,1歲開始就可以讓寶寶學習遊泳了。
有研究表明,水生存技能培訓和遊泳課程可以幫助減少1-4歲兒童的溺水風險。過早地學習,對於寶寶腦,身體等的開發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但如果寶寶到1歲時還在抗拒,也是可以緩緩的。
Q2嬰幼兒第一次遊泳要注意什麼?
首先,要根據寶寶狀態決定是否遊泳:寶寶在生病期間、皮膚出現破損時,或者在飽腹、飢餓或者精神狀態不好時,是不適合進行嬰兒遊泳運動的。如果您的孩子精神狀態不好,最好不要進行遊泳運動,要根據寶寶的狀態,適當調整嬰兒遊泳的時間與頻率。
其次:等寶寶適應之後在下水遊泳:有些家長好像趕時間似的,寶寶還沒適應就想讓寶寶下水遊泳,認為既然交了錢,能多遊一會兒是一會兒。事實上,等寶寶適應之後再下水遊泳更能保證鍛鍊效果。寶寶還未適應就下水,很容易造成寶寶恐慌,甚至出現哭鬧不止的問題。
Q3遊泳前的準備工作
1、寶寶專用浴巾(要乾燥、不用太大,以可包裹寶寶全身為適合);
2、一小塊方巾、另準備一塊幹的毛巾備用;
3、寶寶洗髮液、寶寶沐浴露、嬰兒撫觸油、嬰兒爽身粉;
4、寶寶將要更換的衣服、紙尿褲(切記要勤換,不可重複使用)等;
5、遊泳時播放輕柔的音樂,讓寶寶有一個放鬆的環境;
6、可選擇家裡的浴室,方便嬰兒遊泳時的給水和排水;由於有的家長認為浴室裡的空氣不好,所以也可選擇客廳、陽臺作為嬰兒遊泳的場地,一家人都可以觀看寶寶有趣的姿態,同時方便拍照和拍攝錄象。
7、操作者最好是兩個人,在操作之前,請先洗手,修好指甲緣,摘掉手上的飾物,以免刮傷寶寶。
Q4使用脖圈會傷害頸椎
對於嬰幼兒遊泳,很多人都建議寶寶用脖圈,其實脖圈不僅容易擦傷嬰兒脖頸的皮膚,也容易傷害他們稚嫩的頸椎。
同時,如果太緊可能壓迫氣管,造成窒息,或者壓迫頸動脈竇造成心率減慢甚至休克,如果太松又可能讓頭滑出來造成溺斃。
所以,儘量要選擇寶寶在滿一周歲以後,用手扶著適當的遊動,才是最穩妥的。
Q5遊泳後的注意事項
遊泳後要注意休息遊泳後用浴巾包裹好,並將寶寶體擦乾,然後塗一些嬰兒護膚品,給寶寶做全身的按摩。休息片刻後再飲水或吃奶,以緩解寶寶的疲勞。不要著涼。寶寶回家後要好好休息,注意觀察孩子的睡眠、吃奶情況、精神狀態及大小便等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向醫生反映。
Q6如果一定要去遊泳館,建議選擇專業的遊泳教練指導
近幾年,各種嬰兒遊泳場地在各大中城市遍地開花,但許多所謂「嬰兒遊泳教練」「嬰兒撫觸師」都很難保證資質,所以就出現了新生兒被「撫觸」後頸部腫脹、哭鬧不止的事例。
所以,如果一定非要帶寶寶去遊泳館的話,建議選擇專業的遊泳機構和遊泳教練進行指導和看護。
以上,是大學君為大家總結的嬰幼兒遊泳的一系列問題,切記不可讓自己的無知,做了讓自己後悔一生的事兒。
畢竟,很多事情,發生了就沒有回頭路,要長存謹慎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