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快要到了,王某給即將放假的同學們講一個歷史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孔子和曾子。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學們對孔聖人肯定不會陌生。孔聖人有教無類,弟子三千,達者七十二,史稱「孔門七十二賢」,曾子是孔聖人的得意門生,他就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宗聖曾參,復聖顏淵﹑述聖子思﹑加上亞聖孟軻被稱為「孔廟四配」,他們和孔聖人一起被尊稱為「儒家五聖人」。
孔子雕像,感謝原作者
曾參能成為儒家五聖人之一,主要是因為他有《大學》《孝經》等著作。據曾聖人的《孝經》記載,有一回,曾子向他的老師孔聖人請教孝道。孔聖人對曾子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把孔聖人的教誨翻譯一下就是說:「你的身體是爸爸媽媽給的,你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身體受到傷害,這就最基本的孝道。」
曾子像,感謝原作者
孔聖人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在筆者看來,孔聖人知道父親母親生養孩子的艱難,才會發出這樣振聾發聵的教誨。中國經常把自己的生日稱為「母難之日」,從這個成語就可以看出,母親十月懷胎,忍著巨大的疼痛,生下孩子,這是一件多麼艱苦的事情。媽媽忍痛生下孩子,還算是幸運的。從古至今,有很多的母親,她們在生孩子的時候不幸遇難。可以這麼說,母親生孩子,其實就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母親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了孩子,接下來就要含辛茹苦的撫養孩子長大。爸爸媽媽要養大一個孩子,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他們這麼做,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健康康的成長。孔聖人明白天下父母心,才會教導天下的孩子們,愛護自己的身體,就是孝道。一個孝順的孩子,要怎麼樣愛惜父母給自己的身體。這件事情,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這句話就是「不立乎巖牆之下。」
初生兒圖片,感謝原作者
這句話典出《孟子·盡心》,是儒家五聖之一的亞聖孟子的名言,翻譯一下就是說:「不要待在有危險的地方」。哪些地方是有危險的地方呢?比如說河裡,大家都水火無情,從古至今,被水淹死的人不勝枚舉。比如據《新唐書》記載,王勃就是掉進海裡,被淹死的。大家都知道王勃的名作《滕王閣序》,裡面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千古佳句。
王勃坐船去看望他的爸爸,結果遇到了大風暴不幸遇難。王勃被淹死的時候,虛歲29歲,周歲只有27歲。人家王勃被淹死,是意外事故。可是現在有的小朋友,卻偏偏要以身犯險,瞞著父親母親偷偷去遊泳。這樣的悲劇,我見過了好多次。前段時間,我們隔壁鎮一個小孩子,瞞著父母去遊泳,結果不幸淹死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在我看來,小朋友們瞞著爸爸媽媽去遊泳,就是不懂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表現。小朋友們不妨想想:「你偷偷去遊泳,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你對得起父母的生養之恩嗎?如果你不幸被淹死了,你知道爸爸媽媽會多麼傷心嗎?」
王勃圖畫,感謝原作者
同學們寫作文,都要有一個中心思想。我今天給同學們講這個歷史故事,又說了這麼多話,歸根結底就一個中心思想:「希望同學們不要瞞著父母去遊泳,如果想遊泳,應該在父母的陪同之下,去正規的遊泳館遊泳。如果你非要瞞著父母偷偷去遊泳,就是不孝的表現,這樣的不孝子,淹死了也活該!」
同學們讀書,老師肯定教過你們要舉一反三。同樣的道理,孔聖人那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也可以舉一反三。比如有的同學們喜歡在馬路上玩耍,這是很危險的行為。這個時候,你們就應該想起「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句話,就應該離開馬路,到安全的地方玩耍。
兒童戲水圖片,感謝原作者
再比如說,有的同學們喜歡爬樹攀牆。爬樹掏鳥窩,抓知了猴,這是很危險的事情,一不小心摔下來,輕則受傷,重則喪命。這個時候,你就應該想起「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句話,就應該放棄這種危險的玩耍方式。
再比如說,有的同學喜歡惹是生非,跟人家打架。這也是很危險的行為,如果你的身體被別人打傷了,就毀傷父母給你的身體,就是不孝的表現。這個時候,你就應該想起「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句話,就應該不去惹是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