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聖啟示錄:瞞著父母去遊泳的不孝子,你對得起父母生養之恩嗎?

2021-01-08 王福星

暑假快要到了,王某給即將放假的同學們講一個歷史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孔子和曾子。孔子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學們對孔聖人肯定不會陌生。孔聖人有教無類,弟子三千,達者七十二,史稱「孔門七十二賢」,曾子是孔聖人的得意門生,他就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宗聖曾參,復聖顏淵﹑述聖子思﹑加上亞聖孟軻被稱為「孔廟四配」,他們和孔聖人一起被尊稱為「儒家五聖人」。

孔子雕像,感謝原作者

曾參能成為儒家五聖人之一,主要是因為他有《大學》《孝經》等著作。據曾聖人的《孝經》記載,有一回,曾子向他的老師孔聖人請教孝道。孔聖人對曾子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把孔聖人的教誨翻譯一下就是說:「你的身體是爸爸媽媽給的,你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身體受到傷害,這就最基本的孝道。」

曾子像,感謝原作者

孔聖人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在筆者看來,孔聖人知道父親母親生養孩子的艱難,才會發出這樣振聾發聵的教誨。中國經常把自己的生日稱為「母難之日」,從這個成語就可以看出,母親十月懷胎,忍著巨大的疼痛,生下孩子,這是一件多麼艱苦的事情。媽媽忍痛生下孩子,還算是幸運的。從古至今,有很多的母親,她們在生孩子的時候不幸遇難。可以這麼說,母親生孩子,其實就是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母親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了孩子,接下來就要含辛茹苦的撫養孩子長大。爸爸媽媽要養大一個孩子,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他們這麼做,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健康康的成長。孔聖人明白天下父母心,才會教導天下的孩子們,愛護自己的身體,就是孝道。一個孝順的孩子,要怎麼樣愛惜父母給自己的身體。這件事情,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這句話就是「不立乎巖牆之下。」

初生兒圖片,感謝原作者

這句話典出《孟子·盡心》,是儒家五聖之一的亞聖孟子的名言,翻譯一下就是說:「不要待在有危險的地方」。哪些地方是有危險的地方呢?比如說河裡,大家都水火無情,從古至今,被水淹死的人不勝枚舉。比如據《新唐書》記載,王勃就是掉進海裡,被淹死的。大家都知道王勃的名作《滕王閣序》,裡面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千古佳句。

王勃坐船去看望他的爸爸,結果遇到了大風暴不幸遇難。王勃被淹死的時候,虛歲29歲,周歲只有27歲。人家王勃被淹死,是意外事故。可是現在有的小朋友,卻偏偏要以身犯險,瞞著父親母親偷偷去遊泳。這樣的悲劇,我見過了好多次。前段時間,我們隔壁鎮一個小孩子,瞞著父母去遊泳,結果不幸淹死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在我看來,小朋友們瞞著爸爸媽媽去遊泳,就是不懂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表現。小朋友們不妨想想:「你偷偷去遊泳,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你對得起父母的生養之恩嗎?如果你不幸被淹死了,你知道爸爸媽媽會多麼傷心嗎?」

王勃圖畫,感謝原作者

同學們寫作文,都要有一個中心思想。我今天給同學們講這個歷史故事,又說了這麼多話,歸根結底就一個中心思想:「希望同學們不要瞞著父母去遊泳,如果想遊泳,應該在父母的陪同之下,去正規的遊泳館遊泳。如果你非要瞞著父母偷偷去遊泳,就是不孝的表現,這樣的不孝子,淹死了也活該!」

同學們讀書,老師肯定教過你們要舉一反三。同樣的道理,孔聖人那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也可以舉一反三。比如有的同學們喜歡在馬路上玩耍,這是很危險的行為。這個時候,你們就應該想起「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句話,就應該離開馬路,到安全的地方玩耍。

兒童戲水圖片,感謝原作者

再比如說,有的同學們喜歡爬樹攀牆。爬樹掏鳥窩,抓知了猴,這是很危險的事情,一不小心摔下來,輕則受傷,重則喪命。這個時候,你就應該想起「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句話,就應該放棄這種危險的玩耍方式。

再比如說,有的同學喜歡惹是生非,跟人家打架。這也是很危險的行為,如果你的身體被別人打傷了,就毀傷父母給你的身體,就是不孝的表現。這個時候,你就應該想起「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句話,就應該不去惹是生非。

相關焦點

  • 報父母恩咒全文,念報父母恩咒怎麼回向?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欲報母恩,一劫之間,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亦未能報一日之恩。(心地觀經)  3、父母視子有五事:一令去惡就善,二教以書疏,三令持經戒,四使娶婦,五家中所有給與。(四十二章經)  7、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擔母,盡事壽量而不暫舍,供給衣食醫藥,種種所需,猶未能報父母之深恩。(本事經)  8、善男子,於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為貧。悲母在時,名為日中;悲母死時,名為日沒。悲母在時,名為月明;悲母亡時,名為闇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
  • 報父母恩咒
    我母受大苦惱:滿足十月,懷抱我身;既生之後,推幹去溼,除去不淨,大小便利,乳哺長養,將護我身。以是義故,我當報恩,色養侍衛,隨順供養。(南大般涅盤經)  11、夫為人子者,當以五事,敬順父母,云何為五:一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父母所為,正業不斷。
  • 【報父母恩咒】簡介以及注音
    如聽音樂之樂,子寢於母之胸臆,以左右膝,為遊履處,由母之胸臆,出甘露泉而長養,其恩德,聳天山嶽亦不及,大海亦猶淺。若隨順慈母之教而無違者,諸天護念之,福德無盡。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欲報母恩,一劫之間,每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父母,亦未能報一日之恩。(心地觀經)  3、父母視子有五事:一令去惡就善,二教以書疏,三令持經戒,四使娶婦,五家中所有給與。
  • 我是收養的,因為去見了我親生父母,養父母不高興了,怎麼辦?
    偷偷看親身父母,太傷養父母的心了!都上了大學,也算是有文化的人了。可即便有文化,懂道理。首先想到的報答卻是生而不養的人。如果他的養父母窮,如果他的生父母條件好。你猜他會怎麼做。再見你親生父母前,你應該先告訴你養母,先做好養父母的思想工作,掙的養父母同意後再去見生父母。你這樣的做法,是對你養父母的一種傷害!
  • 以下父母養出「不孝子」的概率高,不想晚年悽涼,中了要儘早改
    所以,作為父母要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別總抱怨現在子女靠不住,養老還是要攢錢靠自己。而是要知道,什麼因種下什麼果,早做預防才是正事。一般來說,以下父母養出「不孝子」的概率高,不想晚年悽涼,中了要儘早改。家有兩個或多個孩子,父母總是偏心如今,隨著二胎的開放,越來越多家庭裡有了兩個孩子。當然,還有不少有三個或者四個孩子的。
  • 我們知道什麼是父母恩嗎?(養育之恩 天高地厚)
    養育之恩 天高地厚中國有句老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只有當了父母的人,對生兒的痛苦和養兒的艱辛有了切身體會之後,才會更加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世間最辛苦的人是父母。最不好做的人還是父母。從古到今,時代在變;從夏到秋,時令在變;人世間永恆不變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可謂:似春蠶為兒女吐絲不盡,像蠟燭為兒女長燃不息。我們知道什麼是父母恩嗎?我們知道怎樣報答父母的恩嗎?
  • 農村往事:不報父母養育恩,現實現報在眼前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都是教育我們要牢記父母的養育之恩。至與說現世現報,我在以前是絕對不相信的,但這幾年身邊發生的事告訴我,現世現報還是有的。它能用時間來證明一切。我這個村不大,但事不少,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更是有之。86歲的楊老先生去世了,但他撫養了30多年的兒子卻在他去世後沒有去悼念,甚至他的孫子和一家人送葬都沒有去!樹有根,水有源。讓我們看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生育之恩大還是養育之恩大
    養育之恩大還是生育之恩大?俗話說得好生身之恩大於人,養育之恩大於天,百善孝為先!讀懂這句古訓的人都明白了肯定是養育之恩比生育之恩大。我就是生長在這麼樣的一個家庭。我父親出生的第二天開始就被送人了。不過我父親非常的幸運,他被送到了一家家裡生了6個女兒的家庭裡面。
  • 孝道故事~孝養父母,知恩報恩
    再如佛在因地中所表現的種種難行能行、難捨能舍的崇高偉大之菩薩行,無一而不是為報父母恩的,並不是與孝親毫無一點關係的!    父母有生育、養育、教育之恩,可說是功德巍巍,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為勝福田。縱觀飛黃騰達之人士,無一例外的是孝子。
  • 九九重陽節 佛弟子如何報答父母恩?
    佛陀說:「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人救不了,要靠十方僧眾的力量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裡,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眾僧,依靠僧眾的力量,救出你的母親。」目犍連依佛陀所授,母親真的脫離了餓鬼道。
  • 「你這麼不聽話,對得起我嗎?」孩子最怕的事,是父母付出太多
    所以,這次她還是不應我時,我的理智被怒火迅速淹沒。 我氣勢洶洶地跑到她床邊,大聲兇她:「為了給你梳個頭髮,我已經遲到兩次了,你呢?還在這裡磨嘰,對得起我嗎?」 女兒嚇得大哭。朋友覺得自己很委屈,責怪女兒不體諒她,要是女兒能動作快點,她上班也不會遲到。
  • 孝敬長輩名言警句: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尊重!
    孝順父母,尊敬老人,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值得我們發揚的美德。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孝親敬老名言,歡迎閱讀。鼓勵孝親敬老名言警句1、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2、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 叛逆:父母養育兒女算不上恩?無需回報?
    然後,父母又給我們吃,給我們穿,給我們愛,並教育我們、引導我們,讓我們一點點長大,最後成年……看上去,我們是欠了父母的恩情,我們長大了,有出息了,是應該要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嗯,這個也沒錯。但是,我想問一個問題:父母誕生「我」的時候,是真的付出心血精心打造的嗎?是像企業生產新產品一樣嚴謹研發,精確設計,然後認真生產出來的嗎?當然不是!
  • 孝順父母有4層境界,你在哪一層?
    竭盡所能,不給自己留遺憾。 孝,就是能贍養 《禮記》云:「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贍養父母,是為人子女最基本的義務。 贍養父母並不簡單,它體現在每個生活細節當中。
  • 農曆七月,報父母恩咒
    細考古、今字詞典皆讀此音。另外,還有全讀去聲的。今人多讀成南(ná拿)無(mó摩)。另海濤法師著《慈悲的咒語》中注音為南(nán難)無(mó摩)。  曳:此處應讀古音(yì義)。不讀今音(yè夜)。  莎訶:有本亦作「娑訶」,兩者皆可。
  •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祝天下母親節日快樂!吉祥如意身心康寧!
    經典簡析 本經文字簡潔凝練,宣說了父母養育子女的慈悲恩德,開示了孝順之道。「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著重說明父母乳哺長養之深恩。隨後,強調子女須讓父母相信三寶,持戒布施,開發智慧。在很短的經文中,仍然有不少文字在讚嘆如來聖眾功德,非常尊貴,必須要尊奉敬仰,是世間無上福田。
  •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原文、譯文對照翻譯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原文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若父母無信教令信。獲安隱處。無戒與戒教授。獲安隱處。不聞使聞教授。獲安隱處。慳貪教令好施。勸樂教授。
  •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你一生只欠兩個人的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道假的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贍養孝敬父母不僅是一種道德行為,也是必須遵守的法律規定。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讚。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 媳婦,你也承受過父母的養育之恩,你為什麼不體諒我疼父母的心呢
    我知道父母開口向我要錢一定是山窮水盡了,否則以父母對我的疼愛,他們決不想讓我為難。在這一點上是我這個做兒子的疏忽了,我覺得愧對母親,我不應該讓母親年老了還要為錢為生活操心。想想父母把我養大容易嗎?年幼時他們把我託在掌心裡疼愛,上學時他們風裡來雨裡去從沒有耽誤過接我送我,工作時怕我累著受著,早早的準備好飯菜等我回家就吃。而我卻回報了父母什麼呢?娶了媳婦跟著媳婦一起佔他們的便宜。這就是我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方法嗎?雖然我是無意的,我也感覺自己犯了莫大的情感罪。
  •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故事發生在唐朝安史之亂時期。長安城外的一座破屋裡,有一對十分恩愛的夫妻。日子雖然過的貧苦,但兩人毫無怨言。第二年,妻子玉娘生下一個圓嘟嘟的胖小子,丈夫王生十分高興,可沒想到,厄運卻很快降臨到兩人頭上。一日,兒子突然高燒不退,玉娘和王生十分著急。王生急忙出去找大夫,卻被一群衝來的兵撞倒,當場去世。王娘聽聞丈夫死訊,悲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