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楊在2018年,Google的 I/O大會上看到過這款產品,但是當時還並未發布,僅僅只是展示了一臺樣機,當時老楊就覺得這款產品不簡單,雖然看似一個音箱,但是裡面卻整合了Google的OTT Box以及Google Assistant語音助手,所以,老楊一直在等待這款產品的發布,好讓朋友買一臺並郵寄到老楊手裡。
終於,在2019年,這款音箱以399.95美元(2610元人民幣)的價格在北美開始出售,但是,到了2021年,這款音箱仍舊沒有在中國大陸公開銷售。
所以,老楊乾脆就把這個音箱當時體驗的感覺給大家聊一下吧。
這個產品有點奇怪和特殊,奇怪的是它整合了音箱、OTT Box以及AI語音助手能力,特殊的是它有別於其他的競爭對手,以sound bar條狀出現在大眾視野,而更有意義的是,這代表著傳統音箱製造商與網際網路廠商的融合,肯定不會像某徠卡合作的那樣,貌合神離。
這個音箱的控制還是很簡單的,用戶可以通過語音命令直接打開電視和音箱(你的電視也需要支持Google Assistant),當用戶需要觀看視頻內容時,直接用語音控制即可,不需要使用任何遙控器。
這個價格在國內已經是很高的了,一個漫步者sound bar也就千把塊錢,再來一個幾百元的OTT盒子(某米更便宜),而且目前國內許多OTT的Box都有整合各種不同的語音助手,所以,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款產品如果在國內上市,肯定會敗的一塌塗地。而且,老楊使用過程中,感覺JBL也並未真正地將音箱、OTT、智慧助手這3大能力凝聚成一個整體,功能與協調上還是略有分散,不過,在北美這種地方,如果分別購買音箱、OTT Box等反而會貴了許多,而且,家中還需要佔用一些地方(豪宅的請無視)。
那麼,這款產品的硬實力如何呢?看看拆解吧,40英寸(1米左右)的長度內,包含了2個0.8英寸(2釐米)高音揚聲器和4個1.7英寸(4.3釐米)x3.2英寸(8.1釐米)單元,這些玩意提供了兩個音頻通道,用戶還可以將這個音箱與JBL的無線低音炮(SW10)配對,背面提供了支持4K、HDR10以及Dolby Vision得4個HDMI 2.0輸入、1個HDMI2.0輸出,當然也有光纖音頻輸入、1個乙太網網口。也就是說,用戶可以輕鬆地將藍光播放器、遊戲主機等外部設備直接連接在這款音箱上,然後通過它將視頻流在TV上顯示。
JBL Link Bar的頂部設計比傳統的條形音箱要精緻、典雅了許多,而且手感也想當不錯,老楊撫摸的時候,指尖傳來的細膩的感覺,弄的心痒痒。
頂部設置了幾個按鈕,包括有信號切換選擇按鈕、音量調節、Google Home-Style麥克風開關,這個開關是必須要有的,因為JBL Link Bar搭載了遠場麥克風,如果不關閉的話,這個產品將不斷的偵聽喚醒詞,對於一些對隱私有要求,或者習慣用遙控器的Google Assistant按鈕的用戶來說,是迫切需要這個按鈕的。
此外,遙控器與界面的配合也想當的靈敏,而且,遙控器的按鍵設計的也較為簡潔,功能也幾乎覆蓋了所有的需求場景,畢竟,有的時候語音助手無法完成的事情還是需要用遙控器的。
老楊在使用中,一些簡單的指令對於語音助手來說,完成度還是蠻不錯的,比如:當老楊的Switch用HDMI線連接到音箱以後,可以用語音助手提高或降低遊戲中的音量,無需遙控器操作。不過,更加複雜的語音指令就不行了,有的時候需要老楊等待很久才能處理完成,或者乾脆就不處理了,讓老楊自己去完成。
說一個大家都經常用的功能:音樂串流服務,老楊當時在國外,使用Spotify播放音樂時,會有幾秒鐘的暫停(估計是緩衝),甚至還不能自動直接播放,這個時候老楊就不得不用語音命令控制使其進行播放了,此外,它還會在TV屏上顯示一個帶有「Spotify正在播放」的提示,哎,老楊只想聽歌,不想看電視啊,這個顯示也太多餘了,老楊對此表示強烈的不滿,所以,最終老楊還是選擇了用手機+藍牙的形式連接到這款音箱聽歌,因為這樣操作會更加簡單和快捷。
播放視頻時,語音指令更容易出錯,偶爾會出現運作良好,最初老楊以為是自己口音問題,當後來找了一位「一口標準的倫敦腔」的朋友,也有這樣的問題,例如:當要求「播放某電影」時,它確實可以正確的理解並推送相關的內容,可是當下達「租賃/購買」指令時,就無法識別了,只能通過遙控器進行選擇。所以,簡單的視頻操作指令OK,但是複雜一些的支付等就徹底完蛋。
這就印證了老楊另一個觀點:不能太過於依賴語音助手,因為現階段它還不能帶來最佳的用戶體驗。
說一下界面吧,JBL Link Bar的底部會根據用戶所處的地理位置略有調整,而且還欠缺了諸如Amazon Prime Video等服務,不過擁有Netflix、Hulu、HBO Now等多種流行的apps,當我那操著「一口標準的倫敦腔」的朋友把這個產品趁假期帶回他老家英國的時候,界面又截然不同了,沒有了Now TV、BBC以及Channel 4這幾個視頻apps,即便是我已經安裝了ITV hub這個應用,在英國時會打不開,提示錯誤,重新安裝也無法得到解決,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區域鎖吧?類似的情況在iPhone的Apple NES+也有。當然,你可以通過外接一個當地OTT盒子或者用手機進行投屏播放來解決這個問題。
總體來說,JBL Link Bar真實入手使用之後,老楊還是很失望的,雖然這是一個3 in 1的設備,但是都各自有不同的問題和BUG,就顯得這款產品既笨又蠢還慢,例如,當老楊只想聽歌時,指揮助手卻連電視都一起打開,作為OTT Box,又做了各種各樣的限制,作為音箱時,用戶很難用HDMI-ARC將音頻從電視的內置APP中輸出到音箱上來。所以,這是一款不成熟的產品,整體來說還暫時無法讓用戶非常滿意,雖然在不分場景中,三個融合起來的能力可以為用戶提供一些便捷體驗,但是老楊認為未來仍舊需要更多的雨花與改良。JBL對這款產品定位和期待很高,但是也需要Google對這款產品的重視力度,所以,如果你想入手的話,勸你還是先別買了,再說了,中國大陸不是也沒上市銷售呢?對不?
如果你喜歡老楊的文章,還請點讚、加關注,或在下方評論,老楊有空就會和大家一起嘮嘮的。
本文為老楊雜事談的原創文章,若需轉載或引用,還請註明出處,若有抄襲,必追責到底。